On Reason and the Emotions: The Fact/Value Distinc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扬子中学 宋咏春 王国维 “ 二重证据法 ” 传世文献与地下考古相互印证。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3.5 数值微分 数值微分的外推算法 三次样条求导 插值型求导公式.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整理: Henry 音樂 : 世界遺產名錄 ( 陳悅 ) 據統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有 850 多處。 這些世界各地的自然文化遺產因其獨特性而各具風情,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親自一探究竟。 有一位旅日的華人攝影家周劍生為了讓大多數人 能認識和了解世界遺產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賃居相關法律常識.
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 PERFECTLY REASONABLE DEVIATIONS FROM THE BEATEN TRACK:
羅爾斯正義論背景.
公德與和諧社會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2015成功之道開運講座 陽宅八字學與健康財富 永康居士 饒 瑞 榮 主講.
目錄 服務地點 南寮 世光教養院 飛鳳山 長安養老院 尖石國小 內灣 大華停車場 上智國小 二重國中 班級 領隊教師 參與人數 (人次)
专题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阅读书目 序 金泽良雄:《当代经济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立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
人類不可少的東西─ 皮膚與觸覺 研究者:郭姿筠 指導老師:簡偉娟老師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按滑鼠)人類不可少的東西─皮膚與觸覺.
第貳章 國家安全的經濟因素 ●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 ●國防預算及軍事資源的運用與 管理 圖片來源: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新聞局.
天主教 與 基督教 之異同.
第二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
班級:系統三甲 學號:4A 姓名:林信希 指導老師:唐蔚
小论文的选题技巧与写作要领.
第三十七章 视图与投影 复习.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执教者:孙 钢.
3-1-1 第貳章 國家安全的經濟因素 全球化之影響 2000國情調查.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色彩性格 -----发挥你的最佳本色 我相信生命是最富有情趣的旅程。 他可以成为你梦想不到、更美妙的旅程;
‘‘色彩計畫 期末作業’’ 企業色彩識別系統分析 4950Z003 陳美菱 4971C001 林立婷 指導老師:呂裕文.
国际收支 失衡与平衡.
課程:諮商概論 指導老師:李秀玉老師 閱讀書籍:傷癒—低估自我的醫治(一) (P.60~69)
曹红旗 省特级教师 潍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新浪博客: 揽月湖畔的教育碎思
喚醒大腦無限潛能 最强大脑”--ESP超感知力潜能开发.
兩岸關係專題 分析兩岸關係的理論途徑.
教學PPT 李美娟製作 歡迎全校老師、同學自行copy
2011年11月3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筷子巷35号发生一场大火。火灾过后,住在35号的大部分居民回忆火灾发生的情况时,一个名字不约而同地从他们口中说出。夏娟,一名12岁的初二女生,在发现大火时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敲开邻居的门,让至少15名居民因此幸免于难。 你认为夏娟同学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举动呢?
順敘法的遊記 善用時間副詞和地方副詞當每段開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經費核銷應注意事項 會計室報告 99年4月29日.
廣告手法 在香港有很多誤導消費者的廣告嗎.
指導老師:李建緯 學生:劉庭倩 蔡旻儒    黃靖芳    歐政旻    張詠翔 美學概論—期末報告 人文藝術 街頭藝人.
从艺术 到科学 分享 熊六刀:闭着眼睛投资的投资哲学.
四、有效的教学设计 单元研究性教案的设计 美术课为什么每节课都要完成一件作业? 每次完成一个作业的美术课是怎样的课? 问题1: 问题2:
股市不傳之秘 甘氏矩陣圖/價格推算 簡介、基礎學習步驟 1、學習觀念 2、基礎看圖法 A.大數推算 B.基礎角度線推算.
第十一章 生物进化论的延伸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张 华 教授、博导
視覺藝術的媒材與技巧 蘇虹融 湯詩婷 指導老師:李建緯老師.
审计案例分析 之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唐梅、唐巧春、郑婷、郝韵洁 2017/9/9.
大綱 第一部 從麥芽作坊到英國貴族 第二部 關於人口論 第三部 劍橋第一位經濟學家 第四部 人口理論與經濟學理論 邏輯一致性 第五部 小 結.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三週 傳統文化與道德思考: 承襲的文化與社會倫理促進還是阻礙了道德思考能力的發展?
譯著: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 2012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教育部數位學習交換分享子計畫二 數位教學資源開放授權機制應用之相關政策與法律問題諮詢與支援
Attribution 歸因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16/4/6 任職單位:高醫醫社系(CS809)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基本概念 2011年11月.
第三节 泰勒 ( Taylor )公式 — 应用 一、泰勒公式的建立 二、几个初等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 三、泰勒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 理论分析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正義的社會為什麼應該照顧弱勢族群?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本节内容: 一、泰勒 ( Taylor ) 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第十二章 两类问题: 在收敛域内 求 和
从被砍到见骨 到无处安放隐私 每周法治热点幻灯版: ,第8期 庞克道编著.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4章 總體經濟政策之爭論:法則與權衡性.
[鄭氏攻臺]學習模組簡報 大航海時代與17世紀臺灣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讲解 提出建议和不足 完善或修改模型 (5)在建模过程中出现意见不统一——如何处理? 除了一般的理解与尊重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歸因:解釋社會行為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7.
第一章 緒論.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參考資料來源:上網逛逛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
第16週 The Fact-Value Problem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每周物流资讯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第九十六期.
蓝色.简约 蓝白配+线条+墨迹模版.
第三节 泰勒公式 一、泰勒公式的建立 二、几个初等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 三、泰勒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 理论分析 目的-用多项式近似表示函数.
第三节 泰勒 ( Taylor )公式 — 应用 一、泰勒公式的建立 二、几个初等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 三、泰勒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 理论分析
備審資料準備要領 許書銘 東海大學 企管系主任.
签发机构:常州贸促会 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武汉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 提交过程演示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音樂 : 世界遺產名錄 (陳悅) 整理:Henry.
9.5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通过上节的学习知道:任何一个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 内,均可表示成一个函数(即和函数).但在实际中为了便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n Reason and the Emotions: The Fact/Value Distinction David Hume

一、前言 (一)傳統觀點:情感或欲望是道德行為所要克服的障礙,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則採相反的看法,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理性是而且應該只是情感的奴隸。」 (二)休謨生平簡介

二、休謨的經驗主義 (一)事實與價值的區分 (二)經驗是知識的來源 (三)知覺(perception)的分類:印象(impression)和概念(idea)

二、休謨的經驗主義 (四)印象和概念的關係: (1)概念比印象虛弱,印象比較生動有力。  (1)概念比印象虛弱,印象比較生動有力。  (2)印象是原始的(original)知覺,或由原始知覺和概念結合而成,而概念則是印象的影本(copy)。  (3)印象是首先呈現給我們心靈的東西,概念則是由這些印象導出或造成。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一)對情感和理性在道德上的基本觀點: (1)道德上的善惡,完全建立在人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情感之上。  (1)道德上的善惡,完全建立在人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情感之上。  (2)道德善惡的區別不能透過推論,尤其不是純粹由演繹推理,所以善惡區分是依靠印象而不是概念。  (3)理性在道德上只扮演次要角色,情感才是主要的。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二)四個論證證明基本觀點: (1)道德能推動行為,而理性則缺乏這樣的動力,所以道德不是理性所推導出來的結論。  (1)道德能推動行為,而理性則缺乏這樣的動力,所以道德不是理性所推導出來的結論。  (2)「合理的」 (reasonable) 和 「不合理的」 (unreasonable)不能適用於行為。  (3)道德既不受證明、也不受事實的影響。  (4)從「實然」無法推出「應然」。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三)第一個論證:道德不是理性推出來的結論 論證形式如下: 針對這個論證可以進一步分以下幾點說明:  論證形式如下: 前提一:只有理性並不能推動我們去行動 前提二:道德是實踐的,可以推動我們去行動 結論:道德規則不是理性所推出來的結論 針對這個論證可以進一步分以下幾點說明: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1)休謨認為理性的適當領域是概念,所以它有兩種功能:(a)透過概念間的抽象關係所證明的真理;(b)確立事物的因果關係。  (2)理性完全不具行動能力(inert),只能指引行為,卻無法推動行為。  (3)偏好或厭惡是人類行為的原因,人對事物存在欲望、渴求或排斥,才會產生喜好或討厭,因而促成行動,這些心理反應統稱情感,它們和理性對立。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4)情感決定目的,理性發現達成此目的的最適當方法。換句話說,理性扮演的角色是:發現目標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並分析可以採取的相關行動及其可能的結果。  (5)所以如果沒有欲望或渴求,不論擁有多少知識和訊息,也不會促成行動。  (6)能和情感對立的必須是相反的衝動,而不是理性,所以傳統上認為情感和理性衝突的說法是錯誤的。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四)論證二:「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不能運用到行為 論證形式如下: 前提一:「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只能運用到信念  論證形式如下:  前提一:「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只能運用到信念 前提二:行為是真實存在(real existences)不是信念 結論:「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不能運用到行為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1)休謨否定道德知識存在,因為理性的領域是知識,道德屬於情感,所以不是理性的對象,所以也不可能存在道德知識。  (1)休謨否定道德知識存在,因為理性的領域是知識,道德屬於情感,所以不是理性的對象,所以也不可能存在道德知識。  (2)理性是發現真假,而真或假決定於是否和真實存在一致,或是否和概念的真實關係一致,如果一致則真,不一致則假,而不容允這種一致或不一致者就不是理性的對象。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3)行為和情感都是原始存在,並不指涉或代表任何東西,不是任何存在的影本,所以無所謂真假,不容許一致或不一致,因此不是理性的對象。只有命題或信念是描述或論斷某些事實,才有所謂合理或不合理、真或假。  (4)一般寬鬆的用法可以用「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形容情感或行為,但在此用法中,並不是情感或行為和理性對立,而是伴隨的信念或判斷。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5)綜上所述,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說情感是理性或不理性: (a)一個建立在假的或不合理信念之上的情感;   (a)一個建立在假的或不合理信念之上的情感;   (b)企圖追求某一個目標,卻錯誤地把某些方法當成是達成此一目標的正確方法。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五)論證三:道德不受證明和事實的影響  (1)人類的理解有兩種:概念的比較和事實的推論,如果道德可以被理性發現,它一定是這兩種運作的對象,如果我們可以證明道德上的判斷不屬於這兩種,就可以證明道德不受證明和事實的影響。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2)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允許證明的只有四種,即相似性、相反性、質的程度、數和量的比例,由於無生物也可以具有上述關係,但是說:「這粒子很善良」是荒謬的,所以道德不屬於這四種關係,因此道德善惡的判斷不屬於可以證明的關係。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3)道德也不是由事實構成,如果我們仔細檢查一個故意殺人的行為,無法找到某個事實可以對應「邪惡」,只有當我們回到內心進行反思時,才發現我們對這樣的行為產生不贊同的情感。

三、理性在道德中的角色 (六)論證四:「實然」無法推出「應然」  (1)這個論證被稱為「休謨法則」,亦即從「是」或「不是」的命題,無法推導出「應該」或「不應該」的命題。  (2)此論證強調的似乎就是:道德判斷不是建立在事物的關係上,也不是由理性所發現,所以前面三個論證的論點和結論,就可以用來支持此一論證。

四、情感是道德的根基 (一)道德情感的本質  (1)我們不是從一個品格令人惀悅,推論出它是道德的,而是我們實際上感覺到它是道德的,然後感受到愉悅,因此「道德是被感覺到甚於它被判斷出來」。

四、情感是道德的根基 (2)並不是所有能夠引發滿足或不舒適的東西,都可以成為道德的對象。什麼樣的情感和道德相關?  (2)並不是所有能夠引發滿足或不舒適的東西,都可以成為道德的對象。什麼樣的情感和道德相關?   (a)一個品格在不介入個人特殊利益的情形下所激發的情感,才和道德善惡相關。   (b)能進一步激發榮耀、羞恥、愛和恨等四種間接情感的,才和道德相關。

四、情感是道德的根基 (二)情感和道德判斷的關係是什麼? (1)主觀主義(道德判斷是有關判斷者心中的情感)的證據和缺點  (1)主觀主義(道德判斷是有關判斷者心中的情感)的證據和缺點  (2)客觀主義(道德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某些客觀性質)的證據和缺點  (3)道德判斷是一種投射(projection)

四、情感是道德的根基 (三)道德情感的來源 (1)對社會有用或傾向促進人類利益的行為,我們就會對它產生贊成的情感。  (1)對社會有用或傾向促進人類利益的行為,我們就會對它產生贊成的情感。  (2)有些人類的特點本身就令人愉悅。  (3)何以有利於社會整體或個人的行為會引發贊成的情感?同理心(sympathy)使然。

五、挑戰:「實然」可以推出「應然」 Richard Taylor (1919-2003)針對休謨「實然」無法推出「應然」提出質疑,以下是他主張前者可以推出後者的論證:

五、挑戰:「實然」可以推出「應然」 (一)人是有意志和欲望的存在者:「人是理性存在者」的說法,並沒有描述人性的全部,對於人性更重要的事實是:人具有意志和欲望。 (二)欲望是善惡的先決條件  一個思考實驗:想像這個世界的存在者具有理性和智性,也具有知覺能力,但是它們是一群沒有欲望、需要、目的的機器人,這樣的世界可能產生善或惡嗎?

五、挑戰:「實然」可以推出「應然」 (三)善和惡的出現  (1)另一個思考實驗:假想一個世界只存在一個像我們一樣,具有感覺,也具有欲望和目的的存在者,這個世界就具有善惡的面向。滿足這個存在者需求的東西就是善的,挫折其需求和欲望的東西就是惡的,而且他就是善惡的惟一標準。  (2)這個世界還沒有所謂「對」或「錯」。

五、挑戰:「實然」可以推出「應然」 (四)對錯的出現 (1)超過一個以上具有欲望、需要和目的的存在者,才會產生道德上對或錯的問題。  (1)超過一個以上具有欲望、需要和目的的存在者,才會產生道德上對或錯的問題。  (2)兩個以上具有欲望的存在,就會產生利益一致或衝突的情形,所以必須有一套規則處理衝突及合作的問題。  (3)遵守規則就是道德上對的行為,而違反規則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