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臺灣]學習模組簡報 商業錄音起步:留住歷史聲音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國立臺灣大學 圖書館
從唱片看臺灣現代化的開始 初體驗,日治初期,臺灣人民只有在慈善音樂會、船艦參訪或是中秋晚會等大型活動,可以一窺留聲機的「風采」。 [留聲臺灣]商業錄音起步:留住歷史聲音 【更多資料:http://140.112.145.91/taiwanvoice/keepvioce_01_a.html】 從唱片看臺灣現代化的開始 初體驗,日治初期,臺灣人民只有在慈善音樂會、船艦參訪或是中秋晚會等大型活動,可以一窺留聲機的「風采」。 第一間唱片直營店 民國創立前一年(1910年),日本唱片公司「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Nipponophone,以下簡稱日蓄)在臺北設立「日本蓄音器商會臺北出張所」(直營店),臺灣才開始有專門販賣留聲機相關產品的商店。 日蓄在臺灣設立直營店後,認真考慮灌錄臺 灣唱片,開始積極尋找臺灣的音樂人才,自 此,正式揭開了留聲臺灣的序幕。 (左圖)中秋賞月,以留聲機為賣點吸引民眾前往的活動宣傳 (右圖)宜蘭舉辦的慈善音樂會活動,太魯閣族族人第一次看見留聲機,以為是妖怪所變的報導
[留聲臺灣]商業錄音起步:留住歷史聲音 【更多資料:http://140.112.145.91/taiwanvoice/keepvioce_02.html】 黑膠留存傳統戲曲 源自臺灣的聲音,1914年,日蓄找了十五位客家樂師與藝旦後前往東京錄音。 錄製內容包含了八音曲目〈大開門〉、〈一串年〉等,當時的歌仔戲曲〈三伯英臺〉與第一張閩南語唱片〈點燈紅〉。這批錄音發行時,唱片上的圓標印的是一隻金色的老鷹,並註明了「FORMOSA SONG」代表源自於臺灣的聲音。 每一張唱片都已超過百年歷史,這期間臺灣經歷戰爭、天災的洗禮,加上蟲膠唱片本身易碎的體質,所以現存唱片寥若晨星。 (左圖)中秋賞月,以留聲機為賣點吸引民眾前往的活動宣傳
[留聲臺灣]商業錄音起步:留住歷史聲音 【更多資料:http://140.112.145.91/taiwanvoice/keepvioce_04.html】 傳統戲曲之傳承與融合 1926年,日蓄(當是並未稱古倫美亞)在臺灣重新發行唱片,除了固有的傳統樂曲,也不斷引進各種曲風嘗試,包括翻唱歌曲,比如1931年改編自中國大陸廈門調的〈雪梅思君〉,編曲便試圖將漢樂器與洋樂器並行。就在這樣不斷嘗試新形態曲風的創作氛圍下,誕生了「流行歌」一詞。 說明:〈烏猫行進曲〉圓標 出處:徐登芳收藏 日蓄發行了〈烏猫行進曲〉,在圓標上首次印上「流行歌」三個字,這是目前出土的文獻中,最早可以看見「流行歌」一詞的唱片。然而諷刺的是,當時這首歌並沒有造成流行,音樂人陳君玉(1906-1963)曾這樣描述:「名為流行歌,實則不流行的居多。」 真正流行的「流行歌」,則是1932年由古倫美亞發行的〈桃花泣血記〉。 (左圖)中秋賞月,以留聲機為賣點吸引民眾前往的活動宣傳
[留聲臺灣]學習模組簡報 商業錄音起步:留住歷史聲音 謝謝指教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國立臺灣大學 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