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细菌生理学 (Physiology).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 营养类型。 自养菌( autotroph ) 异养菌( heterotroph ) 腐生菌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Advertisements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 海淀区高三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2015 年 1 月 29 日 学习《考试说明》 备考理综化学.
第 2 章 细菌的生理 Bacterial Physiology 主讲:庄东明 电话: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 bacterium ):是具有细胞壁和核质 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广义细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合理选择饮食.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第二节 酶及其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的代谢 第四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三节 培养基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代谢特点: 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且多样化, 细菌生长速度极为迅速。.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细菌在进化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它们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能迅速、有效地生长。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任务2.4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微生物的生长 湖南省地质中学生物组 授课人:赵隆基.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上传、处理,尽在: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通江县实验中学 张学工.
第3章 细菌的生理 Physiology of Bacteria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Chap5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2 对微生物的控制 常用概念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1 微生物的生长 群体生长规律 培养方法 测定方法.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二 细菌的生理学 第二周.
实验材料 1.肠道致病菌的鉴定: 玻片每人2张; 革兰染液; 沙门菌属多价O血清(1套/班); 双糖铁培养基(2支/组,18支/室);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理化性状(自学).
实 验 五  肠杆菌科检验(一) 西安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第三章 微生物生理.
第 二 章 细菌的生理 PHYSIOLOGY OF BACTERIA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主讲人:刘石泉.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肠杆菌科细菌.
实验五 (一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专题复习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谭守东.
资料1: 火山口海底10000米,暗无天日,不断冒出滚滚的H2S气体。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着一种微生物---硫细菌。硫细菌可以不断氧化H2S获得能量,而且可以利用周围的CO2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 资料2: 作为生活能源的石油和天然气深埋地下,勘探专家可以用各种方法检测土样、水样、岩芯等样品中的某类微生物的数量,预测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分布地点和数量,这种方法称为微生物石油勘探。微生物石油勘探是一种省钱、省力、简便易行的石油勘探法。甲烷氧化菌、乙烷氧化菌是常用的勘探微生物,它们可以以气态烃为唯一的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一、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二、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三、生理生化试验 四、血清学检验
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ATP SLYTYZJAM.
呼吸作用 SLYTYZJAM.
氮循环 肖子聪.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药物的跨膜转运.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医学细菌.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化学组成 二、物理性状

细菌的化学组成 构成:水(75-90%)、无机盐、蛋白质、 糖、脂类、核酸 元素:C、O、N、S、H、P、K、Na、Fe、 Mg、Ca、Cl 特有成分: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 基酸、砒啶二羧酸、二氨基庚二酸

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半透明颗粒(透射、折射) 表面积:较一般生物体大一万倍 带电现象:G+菌,PI 2-3、G-菌,PI 4-5 半透性:细胞壁、细胞膜 渗透压:G+菌,20-25个大气压、 G-菌, 5-6个大气压

细菌的生长与营养 一、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三、细菌的营养摄取方式

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1、营养物质 2、pH 3、温度 4、气体

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碳源 水 生长 因子 氮源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提供细胞代谢的介质 直接参与代谢过程 降低细胞内温度 维持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 合成含碳物质及细胞结构 提供能量 营养物质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 因子 维持细菌的代谢、繁殖 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 酶的调节剂 维持渗透压 提供能源 维持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的稳定性 合成含氮物质 提供能量

细菌的营养摄取方式 被动扩散:简单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转运:蛋白转运 基团转移

促进扩散

蛋白转运 ATP ADP+Pi 呼吸链

基团转移 ADP+Pi E-II E-II HPr HPr E-II HPr ATP HPr 丙酮酸 PEP 磷酸糖转移酶系统——PTS

细菌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 自养型(autotroph) 异养型(heterotroph) (saprophyte) (parasite) 腐生型 (saprophyte) 异养型(heterotroph) 寄生型 (parasite)

细菌生长的酸碱度 pH值:一般病原菌的最适pH值为:7.2-7.6 *嗜中性菌、嗜酸性菌、嗜碱性菌

细菌生长的温度 温度:一般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37ºC *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

细菌生长的气体 按气体需求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细菌的代谢 一、能量代谢 二、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的能量代谢 1、能量代谢的形式 2、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

细菌能量代谢的形式 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 厌氧呼吸(以非氧无机物为受氢体)

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 糖酵解途径 需氧呼吸途径 厌氧呼吸途径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糖酵解试验 吲哚(indol)试验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VP (voges-proskauer)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尿素酶试验 硫化氢试验

糖发酵试验 气泡 — + + 不发酵 产酸 产酸产气

吲哚试验 色氨酸 吲哚(靛基质) + 二甲基氨 基苯甲醛 (—) (+) 玫瑰吲哚(红色)

甲基红试验 葡萄糖 丙酮酸 pH<4.5 (指示剂红色) 乙酰甲基甲醇 pH值>5.4 (指示剂黄色) (—) (+)

VP试验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甲基甲醇 OH- 二乙酰 + 含胍基 化合物 红色 (—) (+)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 (碳源) 铵盐 (氮源) 碳酸盐 氨 培养基变为碱性 (—) (+) 蓝色

尿素酶试验 尿素 氨 培养基变碱性 红色 (—) (+)

硫化氢试验 含硫氨基酸 硫化氢 + 铁离子或 铅离子 黑色硫化物 (—) (+)

肠道杆菌IMViC试验特性 吲哚 甲基红 V-P 枸橼酸盐 埃希菌属 + + — — 沙门菌属 — + — + 志贺菌属 +/— + — — 埃希菌属 + + — — 沙门菌属 — + — + 志贺菌属 +/— + — — 克雷伯菌属 — +/— +/— +/— 变形杆菌属 +/— + —/+ —/+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热原质(pyrogen)——LPS 毒素和侵袭性酶 色素 抗生素 细菌素 维生素

热原质 概念:细菌合成的脂多糖,可引起人 或动物体发热。 特点:耐高温 消除方法:高温干烤法 吸附法 蒸馏法

毒素与侵袭性酶 内毒素(endotoxin):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释放的毒性蛋白质 侵袭性酶:细菌引起宿主机体组织损伤的酶类

色 素 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绿色 柠檬色 金黄色 白色

抗生素 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细菌素 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比抗生素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维生素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维生素,除供自身所用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

细菌的生长与培养 一、细菌的生长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生长 1、细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繁殖的生长曲线

细菌的繁殖方式 革兰阳性菌:染色体复制—与中介体相连—中介体分裂,向两端移动—细胞膜内陷—形成横隔—细胞壁长入(肽聚糖水解酶裂解肽聚糖) 革兰阴性菌:染色体复制—与邻近细胞膜相连—细胞膜内陷分隔染色体—细胞膜沿横隔内陷—细胞一分为二

细菌繁殖的生长曲线 生长速度:人工培养条件下,20min/代。(培养7小时后,可达200万) 生长曲线:迟缓期(Lag Phase) 对数期(Log Phase)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衰亡期(Death Phase)

细菌总数 活细菌数 对数期 迟缓期 稳定期 衰亡期 小时 0 4 8 12 16 20 细菌生长曲线

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大量繁殖作好 物质准备。 对数期:细菌繁殖迅速,菌数呈几何级数增长,细菌 的生物学性状典型。 稳定期:随有害代谢产物的增多,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死亡数增多,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某些 改变,芽孢,抗生素等产生。 衰亡期:死亡菌数增多,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 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止。

细菌的人工培养 1、细菌培养基 2、人工培养环境下的细菌生长状态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的概念 细菌培养基的种类

细菌培养基的概念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质。

细菌培养基的类型 按物理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基础培养基 按了解之化学成分分类: 合成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按用途分类: 基础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按了解之化学成分分类: 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1.5-2.5%琼脂 +0.3-0.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纯培养 (pure culture) 液体 培养基 斜面 菌落(colony)

细菌动力鉴别 细菌生化反应鉴别 鉴别培养基

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 MacConkey平板 Mycosel平板 X.L.D平板 Sabourand平板 选择培养基

不同细菌在MacConkey平板上形成的菌落 (选择培养基的应用)

人工培养环境下的细菌生长状态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浑浊生长 沉淀生长 表面生长 液体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

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

R型菌落 S型菌落 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类型

平板划线接种

待分离标本涂布点 第一次划线区 第二次划线区 第三次划线区 培养基上的菌落分离(一)

培养基上的菌落分离(二)

半固体培养基

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 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 无鞭毛细菌则只能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

本章小结 1、细菌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状 2、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要求 3、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细菌生长的条件 4、细菌主要的合成代谢产物 5、细菌的人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