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和基本原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Lou,Fang. School of Economics,SHUFE 第 23 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 微观与宏观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 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 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 经济变化。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经济学概论 第八讲 国民收入决定 开始.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居民消费指数CPI.
国民收入核算中 几个主要指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Associate professor: Liu Hailan 刘海澜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二章 宏观经济总量及其测度.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主要衡量指标 第一节 GDP和GNP.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第10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主要产出指标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国民帐户体系 核算范围、内容、方法、指标不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 2 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I): 国民收入核算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宏观经济学 叶红雨.
《国民经济核算》 作者:张裕民.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授课对象:经贸英语系2002级 任课教师: 齐俊妍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编辑:石福刚 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
                                                                                                                                                                
國中公民 國民所得的概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第 3 章 基本概念.
Harvard ManageMentor®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和基本原理;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各总量的相互关系; 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支出法、增值法、收入法进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了解国民经济的循环模型及其均衡恒等式。 、

主要内容 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理解 二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三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总量 四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几点说明 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理解 二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三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总量 四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几点说明 五 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

国民收入核算是分析宏 观经济问题的基础 经济学家可以借助国民收入核算资料解释过去经济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出对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顶测。

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存在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是以欧美等国家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 二是以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国家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以苏联为代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社会总产值是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总和。社会总产值中扣除了全部生产资料价值消耗即国民收入。 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民账户体系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随着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些计划经济国家渐渐抛弃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而采用了国民账户体系。

我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国开始逐步引进产生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 1984—1992年国家统计局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该方案采纳了国民账户体系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物质产品平衡表的部分内容。

1993年我国基本上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GDP核算的部门分类、原则、方法和数据发布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1999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修订。 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修订任务,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新的规范性文本——《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它标志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民收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五个总量,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国内生产总值。

一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理解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定义: 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理解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不是一年内所出售的)产品的总值,在核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以前所生产的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都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但计入经纪人佣金。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价值,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以避免重复汁算。 最终产品是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型钢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

(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物质产品),而且还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服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非产量)总和,保证了GDP的可比性。 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 品,家务劳动、地下或非法交易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巾; 第二,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产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5)是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GNP):所谓“国内”的含义是以国土为原则来计量GDP。 (6)是流量(一段时期的数量)概念而非存量(某一个时点上的数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年内一国境内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数量按当年市场价格(现行价格)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  由于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化的,所以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结果既包含了实际产量的变化,也包含了价格变化的影响。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年内该国境内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不变价格(某一基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的市场价值。由于不同年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同一基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得出,所以不包含在不同年份中因价格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它只反映了这一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中实际产量的真实变化情况,便于不同年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较。

GDP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分析通常以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例如,在研究经济增长率时,要根据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GDP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一个指标) 通过GDP价格指数可以把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用价格指数把名义的GDP换算成实际的GDP并不能完全解决各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可比性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品质量的提高。价格指数隐含着产品质量保持不变的假定。如果技术进步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时期的质量有所提高,使用价值有所增加,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高估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低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2)产品结构的变化。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新产品的发明,使得产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旧产品被淘汰,新产品取而代之。20世纪80年代普遍使用的产品在20年前可能还不存在,而在20年后可能又会被淘汰,不同时期的价格指数在计算中包含的产品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用价格指数换算的不同时期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完全可比的,时期越长,产品结构变化越大,这种可比性则越差。

(3)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商品化了。以前许多家务如缝衣服和洗衣服等都由消费者自己干,所以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现在由服装厂和洗衣店完成,有买有卖,都要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这种变化居民虽然没有增加消费,但却增加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这也是价格指数不能解决的问题。

现实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 现实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实际发生的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生产要素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经济中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和技术状况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决定的。 既可以现行价格(当年价格)计算,也可以按不变价格(某一基年的价格)计算。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最大的国民产出,是在一国的生产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不加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的国内产出。 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大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工人可以加班加点,机器设备可以超负荷运转,短期内生产要素的这种超正常强度的使用可以促使现实产出水平大于潜在产出水平。 若经济在其潜在产出水平L运行,则失业率低、产出高。与现实国内生产总值一样,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在任何时期内,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围绕着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波动,或大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或小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与现实国内生产总值之差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GDP gap)。 用符号Y*表示潜在国内生产总值,Y表示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则 : 国内生产总值缺口=Y*-Y。

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当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小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时,国内生产总值缺口称为通货紧缩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足,迫使价格水平趋于下跌。 通货膨胀缺口——当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时,国内生产总值缺口称为通货膨胀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的总需求过多,价格水平上涨。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难以准确计算,问题 不仅在于数据观测和计量方面,更主要表现在如何定义“正常使用强度”和“充分就业生产能力”等概念方面。 由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很难计量,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缺口也很难计量。

二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二)收入法 (三)增值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是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支出总额称为总支出。总支出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包括以下几项支出: 个人的消费支出(C) 国内私人总投资(I) 政府的购买支出(G) 净出口(X—M):出口与进口的净差额。 GDP=C+I+G+(X—M)

为什么总支出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当期被售出或者未被售出。被售出的最终产品总额称为最终销售,末被售山的最终产品总额称为产品存货。这种核算方法把未售出的产品作为企业在产品存货上的投资支出(存货投资),它是总投资支出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恰好等于购买这些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一) 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是指本国居民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的购义支出,用c来表示。它包括购买: 耐用品的支出,如洗农机、电冰箱、空调、小汽车等; 非耐用品的支出,如食品、服装、药品、汽油等; 服务的支出,如理发、医疗、法律咨询等。 居民购买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消费支出内,它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住宅是一种十分耐用的产品,它的效用要在很长的“寿命”期间缓慢地发挥出来。由于这种原因,住宅投资被计入投资支出,而不是计入消费支出。 住宅投资是用于建造新的居民住宅的投资,属于投资支出。

(二)投资支出 投资支出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用I来表示。这类产品也称为投资品。 投资支出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投资分为固定资本投资和住宅投资。固定资本投资是指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投资。住宅投资是用于建造新的居民住宅的投资。

存货投资是经济中存货的变动,即: 本期存货投资=本期末存货-上期未存货 当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为正值,说明本期生产的产品多于本期售出的产品。 当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为负值,说明本期生产的产品少于本期售出的产品,这时本期销售的一部分产品是前期生产的存货。

(三)政府的购买支出 政府的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用G来表示。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两部分。但是,转移支付(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国债利息等都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不是因为这些人生产了产品和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而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要靠救济生活。 政府购买支出要计入GDP。因为政府利用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卫生事业、社会治安、道路建设、环境保护和国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四)净出口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构成国内总支出。假如一国与别国没有经济关系,那么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总支出。但在现实世界中,经济封闭型的国家是很少的。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因此,在对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必须考虑到本国生产的但卖给外国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出口额,用X表示),以及本国的居民、企业和政府购买的由外国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额,用M表示)。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NX来表示。 出口大于进口时,净出口为正值;反之,则为负值。 净出口综合地反映了出口和进口对经济的影响。

把上述四类项目加总,就得到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通过把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获得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这些收入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企业的利润和政府的税收。

国内生产总值与企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增值将成为企业的收入,这些收入取得后需要进行分配。一部分付给企业的职工作为工资,一部分付给企业租用的土地、房屋等的所有者作为租金,一部分付给银行作为贷款利息,一部分是付给政府的间接税,一部分是资本折旧,最后剩下的部分就是企业本身的利润。这样,所有企业的增值的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所有企业收入的总和也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不由纳税者本人承担的税,即这种税收的负担可以 转嫁出去。例如对商品征收的货物税由生产者支付,但厂商可以把税收加入成本中,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营业税、增值税等都属于间接税。 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必须包括政府的全部收入,主要是全部税收。但在税收中,工资中已经包括了个人所得税。同样,利息、租金、利润中也包括了各自的直接税(由个人交纳或由企业交纳)。至于间接   税,则还未包括在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之中。 假如某产品一单位的间接税为0.l元,其要素成本(包招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为0.9元,产品价格应为1元,而不是0.9元. 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除了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之外,处应加上间接税。

(三) 增值法 增值法是从最终产品价值形成的角度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它侧重于经济中的各部门或各企业对最终产品价值的贡献。  增值法是从最终产品价值形成的角度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它侧重于经济中的各部门或各企业对最终产品价值的贡献。 按产业部门分类,把各产业部门的所有企业在一年间投入生产要素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销售价值加总而成。 每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向其他企业买进的原材料、燃料、生产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二是新创造出来的追加在中间产品上的价值。 如果把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加总,就会出现严重的重复计算,夸大GDP的数值。 如:棉花的销售价值:100;棉纱的销售价值:180;棉布的销售价值:250。

增值法是通过加总所有企业产品的增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一个企业的增值是指这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购买其他企业的中间产品价值之间的差额,它是在这个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的总和。在实际计算中,通常把经济中的企业按几大部门分类,加总各个部门的增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增值法也称部门法。 各国对部门的分类法不同。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把第一产业部门的增值、第二产业部门的增值、第三产业部门的增值三者加总得出。

三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三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最基本总量。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国在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即一国在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是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额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I): 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狭义的国民收入) NI=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 NI = NDP —间接税

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I):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要素报酬)并不会都给个人,从中要减去企业所得税、公司保留利润和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是指公司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而缴纳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这些要从国民收入中扣除。 另外,个人收入也会从政府和企业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这些途径中增加。 PI = NI —(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 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I): 一国一年内个人可直接支配、用于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个人收入还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性支付。从个人收入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DI = PI — 个人所得税

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 折旧 间接税净额 国民生产 国民生产 国民 个人 总值 净值 收入 收入 个人 可支配 收入 保险税等 所得税 转移支付

上述五个总量,都可以称为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广义的国民收入与狭义的国民收入。 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这五个基本总量。这种广义的国民收入也可以指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讲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Y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GNP-外国居民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来确定的。凡是在本国国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管是否由本国居民所创造,都应计入本国的GDP 。根据这一原则,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GDP。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确定的。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管是否发生在国内,都要计入本国GNP 。

国民生产总值是与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一个总量指标。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宏观经济分析多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总量指标,之后各国多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产出的基本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国民生产总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相对于GNP,GDP是对一国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第二,由于较难获得国外净收入的准确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更便于衡量; 第三,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便于国际间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有助于了解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是进行国际间生活水平比较的 一项重要标准。这两个概念都是很重要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缺陷 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 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不能反映地下经济,如走私,贩毒等; 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面包、防盗窗等); 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资源的过度耗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 (一)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二) 三部门经济循环图 (三) 四部门经济循环图

从支出法、收入法与增值法所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增值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 这种恒等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出发点。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称这时的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也将其称为国民经济均衡条件。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这种恒等式是一种事后的恒等关系,即在一年的生产与消费之后,从国民收入核算表中所反映出来的恒等关系。但在一年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是相等的。有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也有时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将详细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这种关系。为了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下面首先要从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开始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与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一)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 企业是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有生产经营者的总和(产品和劳务的供给者以及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家庭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和,也是所有消费者的总和(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以及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见两部门经济循环图。

两部门经济循环图( S=0) 产品市场 企业 家庭 要素市场 S=0时,NI=Y=C 消费支出C 最终产 Y 品和劳务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 C 产品市场 C NI=C+S 企业 AE=C+I 家庭 要素市场 C+I=C+S IS I S 金融市场 注入量  漏出量 企业 NI   家庭 Y 要素市场 I S 金融市场 投资是国民收入的注入量. 储蓄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 投资是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的总和.

注 意 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注 意 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投资。 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或者说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里讲的储蓄和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事后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图 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 政府的经济职能: 净税收(TXN):TXN= TX-TR 税收(TX) 政府购买支出(G) 转移支付(TR) 净税收(TXN):TXN= TX-TR

三部门国民经济循环图 政 府 TX G TR C 商品市场 C 家 庭 企 业 G 要素市场 Y 金融市场 I S

三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NI=GDP=C+S+TXN AE=C+I+G 国民经济恒等式: C+S+ TXN =C+I+G 或:S+ TXN=I+G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图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 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进口(import)和出口(export)

四部门经济循环流程图 政府 G TX TR G C 商品市场 C 企业 家庭 国外 X M 要素市场 I Y S Y 金融市场

四部门经济循环数学表达式 NI=C+S+TXN+M AE=C+I+G+X 国民经济恒等式: C+S+ TXN +M =C+I+G+X 或: S+ TXN +M =I+G+X 或:I=S+ (TXN-G)+(M-X) 或:I=Sp+Sg+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