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羧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英才网 1. 可以说明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CH 3 COOH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B.CH 3 COOH 能与 Na 2 CO 3 溶液反应,产生 CO 2 气体 C.1mol/L 的 CH 3 COONa 溶液的 pH 约为 9 D. 1mol/L 的 CH.
Advertisements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 乙 酸. 生活中常见的食醋主要成分是乙酸,因 此乙酸也叫醋酸。 感知并表述: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生活中 常见的食醋,谈谈醋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丁基橡胶可用于制造汽车内胎,合成丁基橡胶的一种单体A的分子式为C4H8,A氢化后得到2—甲基丙烷。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九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酸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原理和方法。 巩固重结晶的基本操作.
第十二章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第八章 羧酸和取代酸 羧基中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的产物称为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酸酐、酯、酰胺等)。
苯酚的性质.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向生命科学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近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几乎涉及到生命科学的所有前沿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成果,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有机化学。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A.酰卤 B.酸酐.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掌握:羧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酸性以及酸性强弱与整个分子结构的关系;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 酸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1羧酸的分类 据R来分: 饱和、不饱和 脂肪族、芳香族 据羧基的数目分:一元、多元.
-碳的卤代及烷(酰)基化反应 醛(酮)及酯的缩合反应 生成碳碳双键的反应 成环的反应 其他类型的负碳离子反应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十章 羧酸及取代羧酸.
第十二章 羧 酸 学习要求: 1、掌握羧基的结构和羧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第四章 醇和酚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酚.
第十章 有机酸(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 熟悉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 3. 了解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羧酸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有机化学复习知识要点 (复习课).
羧酸 制作:邓光耀 霍伟波.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烃的衍生物知识总结.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第六章 羧酸及其取代酸 第一节 羧酸 第二节 羟基酸 第三节 酮酸.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十章 取代羧酸                 双官能团羧酸 复合功能基羧酸.
2018/12/8 第十一章 羧酸.
S&N 常德市一中.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第12单元 羧酸、取代羧酸 引 言 羧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是自然界中羧酸的典型代表。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2下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第十六章 双官能团化合物 (Difunctional Compounds)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二节 羟基酸 羟基酸是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 含有羧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 一、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根据羟基酸中羟基所连接的烃基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乙 酸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乙 酸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温故知新 写出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的反应方程式 CH3CHO+2Cu(OH)2→Cu2O↓+CH3COOH+2H2O 乙醛 乙酸 反应发生在醛基上,醛基氧化成羧基.
第三节 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Carboxyl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第十五讲 烃的衍生物 一、知识点.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时3 襄阳市第一中学.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曾昭琼《有机化学》第三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一节 羧酸分类和命名 一.命名、物性 1. 根据俗名命名 酒石酸 马来酸 -乙氧基醋酸 2019/7/9.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課程名稱: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羧酸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二、命名 但要注意三点: 系统命名与俗名的联系,如苯甲酸俗名为安息香酸、丁二酸的 俗名为琥珀酸等。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二、命名 但要注意三点: 系统命名与俗名的联系,如苯甲酸俗名为安息香酸、丁二酸的 俗名为琥珀酸等。 用希腊字母表示取代基位次的方法。 含十个碳以上的直链酸命名时要加一个碳字。

第二节 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物理性质 1.物态 C1~C3 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溶于水。 2.熔点 有一定规律,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呈锯齿状的变化。 乙酸熔点16.6℃,当室温低于此温度时,立即凝成冰状结晶,故 纯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3.沸点 比相应的醇的沸点高。原因: 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IR:反映出-C=O和-OH的两个官能团 1HNMR: -COO-H δ= 10.5 ~ 12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是由羟基和羰基组成的,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因此要 讨论羧酸的性质,必须先剖析羧基的结构。羧基的结构为一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是由羟基和羰基组成的,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因此要 讨论羧酸的性质,必须先剖析羧基的结构。羧基的结构为一 P-π共轭体系。当羧基电离成负离子后,氧原子上带一个负电 荷,更有利于共轭,故羧酸易离解成负离子。 由于共轭作用,使得羧基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所以 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着典型的羟基,而是两 者互相影响的统一体。 羧酸的性质可从结构上预测,有以下几类:

一、酸性 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乙酸的离解常数Ka为1.75×10-5 甲酸的Ka=2.1×10-4 , pKa =3.75 其他一元酸的Ka在1.1~1.8×10-5之间, pKa在4.7~5之间。 可见羧酸的酸性小于无机酸而大于碳酸(H2CO3 pKa1=6.73)。 故羧酸能与碱作用成盐,也可分解碳酸盐。此性质可用于醇、酚、酸 的鉴别和分离,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不溶于水 的酚能溶于NaOH不溶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 溶于NaHCO3。 RCOOH + NH4OHRCOONH4 + H2O

影响羧酸酸性的主要因素: 1.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1)诱导效应 2) 共轭效应 2.取代基位置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与取代基的位置、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 同时存在和影响有关,还有场效应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可大致归纳如下: a 邻位取代基(氨基除外)都使苯甲酸的酸性增强(位阻作 用破坏了羧基与苯环的共轭)。 b 间位取代基使其酸性增强。 c 对位上是第一类定位基时,酸性减弱;是第二类定位基时, 酸性增强。

二、羧基上的羟基(OH)的取代反应 1.酯化反应 (1)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Kc≈4,一般只有2/3的转化率。 提高酯化率的方法: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是加过量的醇) b 移走低沸点的酯或水 (2) 酯化反应的活性次序: 酸相同时 CH3OH > RCH2OH > R2CHOH > R3COH 醇相同时 HCOOH > CH3COOH > RCH2COOH > R2CHCOOH > R3CCOOH (3) 成酯方式

(4)酯化反应历程 1°、2°醇为酰氧断裂历程,3°醇(叔醇)为烷氧断裂历程。 (5) 羧酸与醇的结构对酯化速度的影响: 对酸:HCOOH > 1°RCOOH > 2°RCOOH > 3°RCOOH 对醇:1°ROH > 2°ROH > 3°ROH

2.酰卤的生成 羧酸与PX3、PX5、SOCl2作用则生成酰卤。 三种方法中,方法3的产物纯、易分离,因而产率高。是一种合成酰 卤的好方法。 3.酸酐的生成 酸酐在脱水剂作用下加热,脱水生成酸酐。 因乙酐能较迅速的与水反应,且价格便宜,生成的乙酸有易除去, 因此,常用乙酐作为制备酸酐的脱水剂。 1,4和1,5二元酸不需要任何脱水剂,加热就能脱手生成环状(五元 或六元)酸酐。

4.酰胺的生成 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碳酸铵,可得到羧酸铵盐,铵盐热解 失水而生成酰胺。

三、脱羧反应 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可发生脱羧反应 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后强热生成甲烷,是实验室制取甲烷的方法。 其他直链羧酸盐与碱石灰热熔的产物复杂,无制备意义。

一元羧酸的α碳原子上连有强吸电子集团时,易发生脱羧。 洪塞迪克尔(Hunsdiecker)反应, 羧酸的银盐在溴或氯存在 下脱羧生成卤代烷的反应。 此反应可用来合成比羧酸少一个碳的卤代烃。

四、α-H的卤代反应 羧酸的α-H可在少量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被溴或氯取代生成卤代酸。 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α-卤代酸很活泼,常用来制备α-羟基酸和α-氨基酸。 五、羧酸的还原 羧酸很难被还原,只能用强还原剂LiAlH4才能将其还原为相应的伯醇。 H2/Ni、NaBH4等都不能使羧酸还原。

第四节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来源: 羧酸广泛存在与自然界,常见的羧酸几乎都有俗名。 自然界的羧酸大都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油、脂、蜡中。油、脂、 第四节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来源: 羧酸广泛存在与自然界,常见的羧酸几乎都有俗名。 自然界的羧酸大都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油、脂、蜡中。油、脂、 蜡水解后可以得到多种羧酸的混合物。 制法: 一、氧化法 1.醛、伯醇的氧化 2.烯烃的氧化(适用于对称烯烃和末端烯烃) 3.芳烃的氧化(有α-H芳烃氧化为苯甲酸) 4.碘仿反应制酸(用于制备特定结构的羧酸)

格式试剂与二氧化碳加合后,酸化水解得羧酸。 二、羧化法 1.格式试剂合成法 格式试剂与二氧化碳加合后,酸化水解得羧酸。 此法用于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的羧酸,但乙烯式卤代烃难反应。 2.烯烃羰基化法 烯烃在Ni(CO)4催化剂的存在下吸收CO和H2O而生成羧酸。

三、水解法 1.睛的水解 (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的羧酸) 此法仅适用于1°RX(2°、3°RX 与NaCN作用易发生消除反应)。 1.睛的水解 (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的羧酸) 此法仅适用于1°RX(2°、3°RX 与NaCN作用易发生消除反应)。 2.羧酸衍生物的水解 油脂和羧酸衍生物得羧酸,及副产物甘油和醇。 3.通过丙二酸二乙酯合成各种羧酸。

第六节 二元羧酸 一、物理性质 1.物态 二元羧酸都是固态晶体,熔点比相近分子量的一元羧酸高得多。 1.物态 二元羧酸都是固态晶体,熔点比相近分子量的一元羧酸高得多。 2.溶解度 比相应的一元酸大,易溶于乙醇,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二、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 1.具有羧酸的通性 对酸性而言 pKa1 > pKa2 2.二元羧酸受热反应的规律 (1) 乙二酸、丙二酸受热脱羧生成一元酸, (2)丁二酸、戊二酸受热脱水(不脱羧)生成环状酸酐, (3)己二酸、庚二酸受热既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 3.与二元醇反应 二元酸与二元醇反应可生成环酯(但仅限于五元环或六元环),也可 以生成聚酯。 三、重要的二元羧酸

第七节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1.制法 (1)卤代酸水解 用碱或氢氧化银处理α,β,γ等卤代酸时 可生成对应的羟基酸。 第七节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1.制法 (1)卤代酸水解 用碱或氢氧化银处理α,β,γ等卤代酸时 可生成对应的羟基酸。 (2) 氰醇水解 制α-羟基酸 (3)列佛尔曼斯基(Reformatsky)反应 制备β-羟基酸的方法。 α-卤代酸酯在锌粉作用下与醛、酮反应,生成β-羟基酸酯, β-羟基酸酯水解生成β-羟基酸。

2.羟基酸的性质 具有醇和酸的共性,也有因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的互相影响 的特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受热反应规律上。 α-羟基酸受热时,两分子间相互酯化,生成交酯。 羟基与羧基间的距离大于四个碳原子时,受热则生成长链的高 分子聚酯。

二、 羰基酸 分子中含有羰基,有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羰基酸,如丙酮酸、 3-丁酮酸等。 1.羰基酸具有羰基和羧酸的典型反应。 2.酮酸的特性反应 α-与稀硫酸共热时,脱羧生成醛。 β-酮酸受热易脱羧生成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