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佛法融入生活
目录 1. 佛法融入生活 2. 见解和行为的关系 3. 将佛法融入生活的具体方法 4. 要点提示
佛法融入生活
佛法融入生活? 做义工 心中要有佛法 要有正知正见 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慈悲利他心 出离心 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捐赠财物 献血/器官 心中要有佛法 要有正知正见 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对治生活中三大问题的法门 现实生活和生命轮回中 最大的三个问题 对治 方法 贪欲心 对身外之物、对世界、对轮回的贪欲心 出离心 自私心 对自己的执著,即我执、爱我执或自私心 菩提心 执著 对一切事物的实有执著 证悟 空性
对治生活中三大问题的法门 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 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 出离心 菩提心 证悟空性
对治生活中三大问题的法门 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更好、更快捷的方法就是密宗所讲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见解和行为的关系
莲师教言 莲花生大士曾云: “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 有必要。” 行为必须要保守,但见解却万万不能保 守,否则就是执着,所以见解要开放。 ——这是莲花生大师在宁玛巴的无上密 法大圆满中的要求。
莲师教言——“见解要开放” 在证悟空性以后,包括杀盗淫妄、闻思修行等善恶之行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存在善恶、好坏、高低、左右等分别,没有任何阻碍,全都是一片空性、一片虚空、一片光明。 我们以常识所创造的各种规矩——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制定的戒律、规矩、规定、法则,都已经烟消云散。对这种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界限,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些约束,所以见解是很开放的。
莲师教言——“行为要保守” 证悟之前,行为和见解保持一致,就会出问题。(真正的成就者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 虽然成就者的行为超越了一切约束,甚至为了打破约束,他们还会采取强制且极端的手法 (比如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行为);但其他众生却不会理解这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行为。 为了保护众生的根基,护持其他众生的心或情绪,所以行为必须要保守。
佛法融入生活的具体方法
要点提示 佛法融入生活,就是把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 性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前提:心中有佛法) 上师讲过的《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与《如何 面对幸福和痛苦》(第二册将学习) 如何把包括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转 为道用 (本课内容) 一切法都要观待因缘,都从缘而起。而缘起的 关键,就是自己的心,也即是说,一切善恶都 源自于造业者的动机。正所谓:“心善地道亦 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 。(关键:正确的动 机并学以致用) 通过发愿,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与菩萨道毫 不相关的行为转为菩萨道,就是行为转为道用 (方法一:通过发愿)
问答讨论 在本课上师给我们开示中,提出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遇 到最大的三个问题是什么?对治的方法又是什么? 莲花生大士曾说,“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如何理解这句话? 在日常生活中,把行为转为道用是一举两得之殊胜法门, 能谈一下,这一举有哪两得吗? 通过发愿能够积累资粮吗?我们怎么深入理解积累福慧资 粮的这个资粮的意思呢?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行为转为道用的8种具体方法 ,如苏醒,起床,穿衣,系腰带,坐,进门,入眠,做梦 等,大家思考一下,要是发愿自己每天坚持做的话,有何 具体的方式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