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欧洲旧制度 一、社会 三个等级的划分: 第一等级: 僧侣(天堂通行证) 第二等级: 骑士(剑) 特权等级/贵族等级 第三等级: 其他人(平民劳动) 特权等级/贵族等级 平民等级 欧洲社会 ~ “贵族社会” / “法兰西式的贵族社会”
军功 贵族阶层的情况: -狭义:军功贵族(佩剑贵族) -广义:整个特权等级 (包括高级教士、佩剑贵族和穿袍贵族) 荣誉 高贵,优越感 鄙视经商 (英国v.s.大陆) 重视大地产的完整 长子继承制 奖赏 (土地/领地)
教会贵族(高级教士) 军功贵族(佩剑贵族)
穿袍贵族
三个等级图(1)
三个等级图(2)
欧洲地图(巴黎,1770)
1770年的西北欧
(教会& 贵族:教会高级职位基本由贵族垄断) 两种类型的政治统治: (教会& 贵族:教会高级职位基本由贵族垄断) 官僚政治型 -法国、西班牙、丹麦、德意志诸邦、两西西里、俄国 -绝对王权比较发达。 -大军功贵族受到限制;官僚贵族(平民/小贵族出身)掌握实权 贵族政治型 -匈牙利、波兰、瑞典、英国 -王权比较疲弱。 -贵族势力较强,能够以集团的名义控制国家政权
-市民: 平民阶层的状况: “中产阶级”(市民的中上层) <西欧> 较强 英国:中产阶级最发达(贵族和平民之间界线不很分明); 法国:商人虽富有,但难以跻入贵族行列; 荷兰:商业贵族 <南欧> 较弱 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有类似荷兰商业贵族的中产阶级 <中东欧> 德、匈、波、俄,较弱 作为商业阶层很不发达;作为官僚阶层却有相当大影响 ——发达的文官制度 (e.g. 普鲁士)
-市民 知识分子阶层: 平民阶层的状况: 包括低级教士、律师、医生和作家文人 中产阶级中下层 英国和法国的地位稍好 德国:由于境况不好政治上往往很激进。
中产人家
-农民 平民阶层的状况: <英国> 出租方式经营,承租农民实际上是租地农场主,小资 本家。18c.中产阶级化。 “圈地运动” &“清空运动”(Clearances) 农民的大规模消失 <法国> 农民土地占有制在18c.有很大发展,占有全国土地1/3 “租占”,自耕农实为“永佃农” <中东欧> 农奴。匈牙利境遇最好;普鲁士及易北河以东德意志最差
二、经济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 海上马车夫——商业帝国 1680~1730:荷兰50年黄金时代 1730年后开始衰落,18世纪末隐入历史
欧洲经济地区差异显著 二、经济 西北欧(英、荷、法国北部)最发达 英国 -18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 毛纺织业 -资本主义关系很早就深入农村: 圈地运动 -资本主义关系很早就深入农村:
二、经济 欧洲粮食生产:17、18世纪普遍资本主义化 -西欧(法国、意、西):分成制 -东欧(普、波、匈、俄):农奴制
二、经济 18世纪欧洲经济欣欣向荣 家庭手工业: 农业和制造业的混合经济 交通状况改善 -欧洲陆路交通: 法国“道路桥梁学院” -英国水陆交通网 城市制造业:规模扩大;技术进步 生活状况 -18世纪中叶起普遍好转,人口持续增长 -人口问题和城市化
三、政治 --绝对君主制(absolutist monarchy) 绝对主义(absolutism) -“专制主义”? (despotism, autocracy) -让·博丹:国家主权理论 (national sovereignty)
三、政治 法国绝对君主制 -把各地有割据倾向的大贵族集中到凡尔赛 -向地方派钦差大臣( intendant) -侵夺各大型团体特权 并未实现理性化: -传统特权阶层仍时常图谋不轨 -新行政官员以收税为主要职能而无意服务社会 -官僚队伍人心不齐 -高等法院与王权之间摩擦不断
太阳王寓意宣传画
凡尔赛宫镜厅
凡尔赛宫镜厅
Le Grand Trianon (1687)
Le Petit Trianon (1762)
小特里亚农宫花园一角
小特里亚农宫花园一角
小特里亚农宫花园一角
小特里亚农宫花园一角
三、政治 绝对王权法国最典型,西班牙、丹麦、普鲁士类之 两西西里、葡萄牙王权较弱,受议会或教会牵制 奥斯曼土耳其东方专制,沙俄类之 瑞典有一个波折,与英国形成对照 瑞士(1648年定型):松散的共和联邦制
三、政治 法国之外的其他主要国家的情况: -普鲁士霍亨索仑王朝:军国主义;普鲁士精神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难以统一;“开明专制”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独裁专制;彼得一世 ;叶卡捷林娜二世 -英国: 君主立宪制(始于1689,土地贵族组成的下议院) 苏格兰: 1707《联盟法案》,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爱尔兰: 藩属;农业社会;1801并入;1921南爱分离 汉诺威王朝(始于1714):内阁制、两党制定型 两党制: 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 v.s.欧陆多党制 bi-polarisation
三、政治 18c. 欧洲国际关系 -现代国际社会: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公约 -战争 贵族主导 争夺目标:土地(欧陆);商业利益(海外) 主要战争:北方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 -东南欧:基督教v.s.伊斯兰;土、俄、奥;游离于欧洲主流之外 -东北欧:瑞典(查理十二);丹麦;波兰-立陶宛共和国 -中心原则:均势原则(Balance of Power)
四、文化 <文学> 本国语取代拉丁语: 在18世纪进入决定性阶段,本国语言文学勃兴。 咖啡馆作用重大(后来沙龙也起了重要作用,主要在法国) — 咖啡馆: 由阿拉伯地区传入,1657年始出现于伦敦,很快即传入欧陆,1671年出现于马赛和巴黎,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欧洲大城市中时髦的休闲场所,各国民族语言文学繁荣的摇篮。——哈贝马斯说的“公共领域”的最初形态。
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第 二代代表人物。 “批判理论”:或“批判的 社会理论”,以现代主流文 化为批判对象,认为自由资 本主义、斯大林主义和法西 斯主义这三种社会形式有深 刻的相似性。 “公共领域理论”:以18世 纪欧洲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的诞生和早期成长,解释促 生现代社会的动力机制。 Jürgen Habermas ( 1929 - )
四、文化 <文学> 所谓“公共领域”(实际上应该说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和国家政权相对峙的社会势力,是由市民社会中与统治阶级(政府)没有瓜葛的人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团体,其目的是发表各种政治见解,由此产生“舆论”以制约和调整政府的行为。其最初表现形态是咖啡馆之类场所,后主要以报刊等出版物为载体。
四、文化 <文学> 最初的“公共领域”并不谈政治,而只谈文学,哈氏称之“文学公共领域”。 “文学公共领域”是当时欧洲人学习公开讨论技巧的学校,为后来政治公共领域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文学公共领域”促成了17-18世纪欧洲的文学繁荣。
四、文化 <文学> 咖啡馆公众的存在,推动了英国大众文学的发展。 由流行的讽刺诗发展出针砭时弊的讽刺小说,如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1721) 殖民事业的发展引发了公众对海外异国情调的兴趣,于是有了《天方夜谭》(1704年翻译)、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
四、文化 <文学> 欧洲小说由12世纪的“传奇”(一种散文体的小说)演化而来,基本纯属虚构。 现代小说的故乡是英国,始作俑者主要有: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 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 1681-1761) 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 小说主要以平民为读者对象。
四、文化 <文学> 法国小说是在英国小说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法国早期小说的著名大师有: 勒萨日(Alain René Lesage, 1668-1747) 马里沃(Pierre Mariveau, 1688-1763)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小说的特点是以煽情见长——18世纪其实是“理性”与“情感”并重的。
巴罗克(Baroque) 四、文化 <造型艺术> -17-18世纪初 -继承“风格主义”(mannerism) 《奢侈的寓言》(Allegory with Venus and Cupid)[意大利]布隆齐诺(Agnolo Bronzino, about 1546 ) -注重激情和扭曲变形,但蓬勃向上 -宗教绘画;宣传色彩浓厚 -代表人物……
风格主义,反宗教改革运动
Paroque 意大利的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圣德烈萨祭坛》(Ecstasy of St Teresa, 1647):阿拉维的德烈萨是反宗教改革中的一名圣徒,据说她曾体验过被天使用金箭刺入胸膛的感觉,那是一种令人销魂的“上帝的抚爱”……
Paroque 尼德兰的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杜普医生的解剖课》(Anatomy Lesson of Doctor Tulp,1632 )
Paroque 西班牙的 迭戈·贝拉克斯(Diego de Silva Velázquez, 1599-1660) 《布雷达守军的投降》(Surrender of Breda)
四、文化 古典主义 <造型艺术> -18世纪初巴罗克开始受抵制(法、荷、英):民族主义 -凝重、严肃 -法国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秩序井然,气氛恬静 突出法国民族特性,排斥哈布斯堡; 国王个人偏好庄重朴实的艺术风格; 讲究对称,符合笛卡儿唯理主义精神 卢浮宫、凡尔赛(经过修正的巴罗克风) 路易十四提倡 -荷兰:宗教原因为主,民族原因为甫(反哈) -英国:主流是古典主义,谨慎、克制
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
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
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
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
Louvre
洛可可(Rococo) 四、文化 <造型艺术> 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勃兴 -古典主义的缺陷:严肃呆板,缺乏创新精神, -18c. 强烈的创新渴望 英国兴起了现代小说; 欧陆兴起了洛可可艺术 -兴起于法国:路易十四之死; -鼻祖:Antoine Watteau,动感和豪华,梦境般的乐感; -后来热衷裸体,且趋向色情,代表为Francois Boucher 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勃兴
Watteau
Watteau
Watteau
Boucher
Rococo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达维德: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达维德:苏格拉底之死
达维德:马拉之死
四、文化 18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极富于创造性的时期 巴罗克 -意大利的蒙特维第:歌剧;“乐器之父” -德国的巴赫、亨德尔:奏鸣曲和协奏曲 <音乐> 18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极富于创造性的时期 巴罗克 -意大利的蒙特维第:歌剧;“乐器之父” -德国的巴赫、亨德尔:奏鸣曲和协奏曲
四、文化 古典主义 -18世纪下半叶 -“交响乐之父”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 -强调齐整、简洁、对称等几何原则 <音乐> 古典主义 -18世纪下半叶 -“交响乐之父”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 -强调齐整、简洁、对称等几何原则 -与启蒙运动、洛可可相关(轻柔欢快)
[德国]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蒙特维第:宗教圣歌(牧歌) 巴赫:协奏曲 Bach:奏鸣曲 [意大利]蒙特维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德国]海顿(Joseph Haydn, 1732-1809) 亨德尔:水上音乐 海顿:小夜曲 [德国]亨德尔(Georg Händel, 1685-1759)
[德国]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莫扎特: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G小调,K550,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 响曲之一。这部作品含情脉脉,抒情而又略带伤感。它包括四个乐章:1.极快的快板。在中提琴激动不安的伴奏音 型上,小提琴演奏一个悸动的正主题。休止后,优雅的第二主题用大调穿过乐队蜿蜒而下,整个乐章由这两个主题 生化而出。展开段开始时,和声转入遥远而格格不入的调性,正主题先发展成旋律模进,然后进入对位风格。这个 乐章的第二主题带有忧郁的悲伤。2.行板。还是追求洛可可式的装饰,这个慢乐章中有一个不安的一直在搏动的因 素,它同样隐含着忧郁。3.小步舞曲,小快板,这个乐章中的小步舞曲多少有些粗犷,节奏感很强,中间部分有一 个小小的三声中段,充满明媚的阳光。4.极快板,这个快速的末乐章充满狂热的幽默,其主题多少有些悲剧意味, 尽管第二主题是歌唱性的,中间有一段尖利的和弦的互相撞击,结尾收在阴暗基调的G小调上。 贝多芬:欢乐颂 [奥地利]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四、文化 <哲学&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 关于启蒙: -康德:“Sapere aude!” -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 新大陆的发现;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 洛克的自由主义学说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双元革命 (天赋人权、分权制衡) 法国: -极富批判精神,用理性来评判现存的一切 -自由: -平等: 伏尔泰 卢梭(非主流派;情感) 对大革命的指导作用
John Locke(1632-1704) Isaac Newton(1642-1727)
Voltaire(1694-1778) Rousseau(1712-1778)
四、文化 <哲学&政治思想> 苏格兰 -温和、务实 -大卫·休谟: -亚当·斯密: -约翰·米勒 怀疑论者 政治经济学;自由放任 德意志:康德 意大利:贝卡利亚(Beccaria, Cesare Bonesana de) -反对一切压迫人性的专制权力 -《犯罪与惩罚》
David Hume(1711-1776) Adam Smith(1723-1790)
Kant (1724-1804) Beccaria(1738-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