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龙 吟 章楶
【作者介绍】 章楶(1027-1102,"楶"音jie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 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诗词大意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兰帐中关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
课堂小结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离情。作者准确地把握物象,着意刻画,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词写得婉丽工巧,新颖别致,把杨花描绘得栩栩如生,成为绝唱。
评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 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 和韵。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 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 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 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 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 ,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 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 “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 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 则然也。
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 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 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 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 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 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 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 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 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 闺怨词要高一层。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0)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