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s Beck Meichenbau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概况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
教室管理技巧 以情緒/行為輔導為核心 士林高商 翁素珍.
认 知 疗 法 (cognitive therapy )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 于丽丽 山东中医药高专.
主講:方惠生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 96年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遞迴關係-爬樓梯.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第三組 行為修正學派 指導老師:王慧琦﹝阿慧﹞ 組員:薛呈祥﹝阿祥﹞ 游安琪﹝阿琪﹞ 鄭亦菱﹝阿菱﹞ 楊馥萁﹝阿呼﹞
李志鴻 CH5壓力因應歷程.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焦慮症個案處理及協作 講員:陳琦女士.
認 知 治 療 班級: 幼保三甲 組長:朱雅琦 組員: 洪家臻 梁潔茹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人生經驗分享 - 做一個有用的人進而當一個社會領導- 魏綸武 ILITEK EE 80, TsingHua Oct., 2012.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十三章   理情行为疗法.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10 Powerful Tips To Achieve MDRT Continuously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第十一單元 兩曲線圍出的面積.
Presenter : Siang Wang Advisor : Dr. Yen - Ting Chen Date :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6.1 動畫檔案的格式 6.2 建立合適的動畫元素.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來得自由 約8:32 朱世平牧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Ellis Beck Meichenbaum 認知行為治療 Ellis Beck Meichenbaum

Albert Ellis 受精神分析學派的影響 初期接受,後期則認為精神分析膚淺且不科學 1955年-整合人本、哲學、行為的治療成為理情治療(理情行為治療)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認知行為治療之父

認知行為取向的共通性 強調當事人與治療者之間的共同合作 基本假設:精神壓力主要來自認知功能障礙 把治療焦點放在挑戰認知,來促成行為和情感的改變 屬於有時間限制的短期諮商,針對特定問題來做教育性的處理

人 性 觀 REBT有一個基本假設:人類生而兼具有理性、直線思考和非理性、扭曲思考的本能。 人 性 觀 REBT有一個基本假設:人類生而兼具有理性、直線思考和非理性、扭曲思考的本能。 Ellis認為人是自我談話(self-talking)ˋ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ˋ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 Eillis也主張每個人天生就有朝向自我實現的傾向,但常常因為天生扭曲思考的傾向,及學來的自我挫敗模式,而妨害了朝向自我成長的邁進。 非理性的想法是兒童時期從重要他人那兒學來的。也創造非理性的教條和迷信 。 REBT堅持大部分情緒困擾的核心是責備,如果我們要治療,要使他停止責備自己、他人取而代之的,要學習去接納自己。

有一些我們常會內化,且很容易導向自我挫敗的非理性想法 常見的11種非理性想法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自己生活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 一個人必須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這樣才有價值。 那些邪惡可憎的人及壞人,都應該受到責罵與懲罰。 當事情不如我們所預期的發生時,是很可怕也很悲慘的。

不幸福、不快樂是外在因素造成,個人無法控制 我們必須非常掛心危險可怕的事情,隨時擔憂它可能再發生 面對困難和挑戰很不容易,不如用逃避省事 一個人應依靠他人,且須依靠比自己強的人 過去的經驗決定了現在,且是永遠無法改變。 每個人應該為他人的難題或困擾而煩惱。 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有個正確完美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將是很糟糕的事情。

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A促發事件 B信念 C情緒和行為結果 D駁斥處理 E效果 F新的感覺

人格的A-B-C理論 Eillis認為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是來自於我們的信念(B),而信念亦會促發事件(A)的產生 駁斥(D)是一種科學方法的運用,以協助當事人向他們的非理性信念作挑戰。可分為偵測、辯論、分辨三個部份。 在我們做完駁斥(D)的處理之後就會進入效果(E)的階段,以適當的思考取代不恰到的思考。 如果完成了E的階段辨識創造了F,也就是新的感覺。

REBT的治療歷程 治療目標 主要目標:學到更真實,更有用的生活哲學 減低因生活中的錯誤而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傾向 教導當事人有效地處裡未來的困難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第一步-引導當事人發現他們擁有許多非理性的信念。 第二步-幫助當事人看清他,仍抱持著不合邏輯的思考模式。 第三步-幫助他們修正思考和放棄非理性的信念 第四-鼓勵當事人發展出一套理性的生活哲學。

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當事人的角色是一個學生或學習者,心理治療被視為一個再教育的歷程。 REBT主要強調當事人此刻的經驗,以及現在是否有能力改變那些過去所獲得的思考和情緒模式 。 REBT希望當事人有能力自己處理問題 。

治療者與當事人間的關係 治療者不會評價當事人,但又願意真誠地面質當事人不合理的想法和自我毀滅的行為。 REBT不注重治療者的溫暖和同理心。 REBT不強調自由聯想、夢的處理、探索當事人的過去歷史、深度的表達和情感探索,或處理情感轉移現象,Ellis認為這些是「放任治療」。

治療技術與程序 REBT者使用多元模式整合治療法,並使用各種不同的認知、情感與行為的技術,一當事人的個別需求而選擇不同的技術。

(一) 認知方法 以訊速和直接的方法,指出當事人持續地 自我陳述,並且教當事人如何處理這些自我陳述,這樣就不會相信他們了 執行認知家庭作業要求當事人完成,作業的功用是要促成一些正向的行動,包括情緒和態度上的改變。(e.g案主自己練習列出ABC) 改變一個人的語言 幽默的使用

駁斥 邏輯型駁斥 (logical disputes) 實證型駁斥 (empirical disputes) 功能型駁斥 (functional disputes) 哲學型駁斥 (philosophical disputes)

邏輯型駁斥 直接攻擊非理性想法,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來進行思考 「事情怎麼會因為你希望那樣,就應該那樣?」 「X之後一定要有Y,請問這當中邏輯在哪?」 「怎麼會因為到目前為止你還沒找到男朋友,你就肯定往後也是如此?」 目的:幫助cl認清因為自身非理性思考而將渴望和希望變成不合邏輯要求的情況

實證型駁斥 強調想法的真實性,看持持此想法的證據有多少,故針對缺乏事實性資料的想法進行駁斥 「支持這項信念的證據在哪?」 「哪裡有白紙黑字寫著?」 「你說有什麼辦法證明這是真的?」 目的: 評估cl信念的事實部分;驗證某項信念是否符合實際狀況

功能型駁斥 即是否改變此想法,視此行為所導引的情緒、行為反應而定。若此反應是痛苦的、自我貶損的,則進行駁斥,以減低此想法所帶來的不愉快 「這樣想有用嗎?」 「繼續這樣做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目的:讓cl明白這種信念正阻礙他達到目標

哲學型駁斥 「除此之外,你的生活中就沒有其他可以令你滿足、高興的事嗎?」 「沒有了工作,人生就沒有意義嗎?」 目的:幫助cl檢視生活中其他不成問題的面向

駁斥的原則 不要企圖「自我防衛」 「跳出」的立場 駁斥的一般策略: 詢問自己對有關某種想法的證據、邏輯上的一致性,或語意上的清晰性 重新評估其客觀程度 用公平、計算的觀點,再看待自己對某問題的感受

重建合理想法 摒除主觀成見,學習客觀的觀察 學著用「希望」和「喜歡」來代替「應該」和「必須」 學習新的自我對話方式: 「我可以偶爾成功,偶爾失敗」 「我不需要用過去的失敗不斷懲罰自己」 「我不可能永遠維持完美」

(二) 情緒技術 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治療者對當事者的行為做出無條件的接納,使他們可以視自己為有價值的人 目的為提供宣洩的經驗,並幫助當事人部份的思想、情緒及行為 理性—情緒的想像 (rational-emotive imagery) 角色扮演 攻擊羞愧感練習 (shame-attacking exercises) 力量與活力的使用 (use of force and vigor)

(三) 行為技術 最常使用操作制約、自我管理原則、系統減敏法、鬆弛技術,以及示範 家庭作業包括了系統減敏法、技能訓練、肯定訓練 鼓勵當事人減低對害怕事物的敏感程度,也鼓勵去做那些害怕的事物

REBT適用的對象 一對一的個別治療 婚姻治療 團體治療和家庭治療 適合設計成短期治療

Aaron T.Beck

Beck生於美國羅德島首府普洛維敦士。在他整個生命中飽受各種恐懼煎熬:流血恐懼、閉室恐懼、隧道恐懼、慮病,以及公共場合說話恐懼。他以自己的個人問題為基礎來了解其他人,並發展出他的理論。 他發現憂鬱的人常有一種不合邏輯的個人特質,他稱為:「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 就Beck而言,負面的思考反映著個人內在一種潛在的、喪失功能的信念和假設。一旦這些信念被外在情境觸動,一組憂鬱的模式立刻就會開始啟動。Beck相信當事人可以採取一種極積的角色來修改他們這些喪失功能的信念,並在一定的程度上減輕他們的精神症狀。 Beck最早期的研究就是認知治療對憂鬱患者的效果研究。成功的將認知治療運用在憂鬱的患者上,並擴展到焦慮、恐慌、酗酒、毒癮、飲食失調、婚姻關係、人格違常…等患者上。他也發展出評量憂鬱、自殺危機、焦慮、自我概念,以及人格特質的量表。

Beck的認知治療 由Beck發展出來的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簡稱CT),許多基本論點都REBT很相似。CT是一種注重洞察的治療(insight-focus),它強調讓當事人確認出負面思考和不適當的信念,並加以改變。理論解釋是:「人們的感受和行為,決定他如何建構自己的經驗。」 認知治療理論的假設是: 1、個人心理的內在溝通內容可透過自省的方式獲得。 2、當事人的信念具有高度的個人意義。 3、這些意義可以被探索,但不能被治療教導或解釋。 CT的基本理論認為,要了解情緒或困擾的本質,必須先找出困擾事件所引發的個人反應,然後探索這些反應所隱含的認知內容,或去探索個人當時思考的意識流,目標是要改變當事人的思考方式;先找到他們的自動化思想,然後依此線索找到思想的核心基模(core schemata),然後再對當事人介紹重建基模的方法。

二、認知治療的原理 1、獨斷的推論(arbitrary inference) 指沒有充分且相關的證據便隨便下結論。 2、選擇性摘要(selective abstraction) 以整個事件中小部份的細節為判斷的基礎來下結論,而失去了整個內容的重要意義。 3、過度類化(overgeneralization) 把一些從某件意外事件所產生的極端信念,不恰當地應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誇大與貶低(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過度強調事件的重要性或過度貶低事件的重要性 5、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使外在事件與自己發生關聯的傾向,即使沒有任何實際的理由你仍做了這種聯結。

6、標籤化和錯誤的標籤化(labeling and mislabeling) 以過去的缺點或錯誤來建立自我認同 7、極端化的思考(polarized thinking) 思考或解釋事情的時候,用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either/or)極端地將經驗分類,這種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都列入「非黑即白」。

Beck認為:廣義而言,「認知治療和所有取向一樣,是希望減輕當事人心理上的痛苦;它所用的方法是修正錯誤的概念和錯誤的自我暗示」就他而言改變功能不良的情緒和行為最佳的方法,是去修正那些不正確的思考和阻礙功能的思考。認知治療者教導當事人如何透過評估的過程,去確認這些扭曲功能以及喪失功能的認知。透過互相合作的努力,當事人學會了區辨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CT和REBT的不同點 REBT相當具有指導性、說服性與面質性;相反的Beck強調利用蘇格拉底式的對話,用比較多的開放式問句,協助當事人反映出個人的議題,並達成自己的結論。 Beck對REBT非理性信念的概念提出異議,他認為告訴當事人他們正「非理性思考」是有害的,因為許多當事人相信他們是「按照事情的真相在思考」 Beck認為某些觀念並不是非理性,而是太絕對、太廣泛與太極端了,他認為人們是依循「規則」(前提或公式)來生活。

三、當事人/治療的關係 強調治療關係 Ellis治療者=教師角色 Beck 強調治療關係的品質=認知治療基礎 溫暖關係是不一定需要 溫暖關係=表面的好感 Beck 強調治療關係的品質=認知治療基礎 治療者的人格特質如:真誠溫暖、正確的同理心、不批判地接納、與當事人建立信任與支持關係 Rogers 治療的核心條件=認知治療必要條件 治療者的能力=引導者 治療者條件=創造力、積極有活力、讓當事者蘇格拉底式的探問過和自我探索 反對治療者直接建議替代性的認知,要有合作關係 治療目標=讓當事者成為自己的治療者 家庭作業和閱讀治療

四、認知治療的應用 (一)認知技術的應用 幫助當事人為生活事件做新的替代性解釋,過程為讓當事者檢視自動化思考和思考中的扭曲以及自己的推論可能是不合理和薄弱的=生活中相關的經驗。 思考的誇大與貶低(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

(二)憂鬱(depression)的處理 Beck反對憂鬱=內在產生怒氣,而是負向思考內容 Beck(1987)憂鬱三種認知因素為對自己的負向觀點、以負向態度詮釋自己的經驗,選擇性摘要(selective abstraction),未來持有憂鬱的看法與悲觀的投射,也就是期待只有失敗。 Beck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憂鬱者的基本信念,21種徵狀和態度 Beck針對不行動、退縮的憂鬱當事人治療方式為建立合作性的活動日程表,其信內為做一點事(doing something)比什麼都不做(doing nothing)會讓人舒服下的假設意念。

自殺念頭的憂鬱當事人則是採取揭發當事人的矛盾,提出替代性的選擇,並把問題減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憂鬱者主要的特徵為自我批評,可以討論專橫的必須(tyranny of shoulds)如何導向自我痛恨和沮喪。 對抗痛苦的情緒是幽默 對抗誇大外來要求、問題和壓力為列出要完成的事,訂出優先順序,把外在的問題細分成可控制的單位。 認知的覆誦(cognitive rehearsal)的技術去確認和改變當事人消極的想法(自我挫敗想法)

(三)應用到家庭治療 家庭互動的模式和家庭關係,其認知、情緒、行為互相影響 基模(Schema)=核心信念(core beliefs) 改變家庭的基模(family schema)=家庭成員長年以來在互動中形成的共同想法 Dattilio(1993)家庭基模有兩種:原生家庭,現在家庭

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矯治 自我指導治療(self-instructional therapy) CBM基本前提︰『行為改變的先決條件在於當事人必須注意到他們如何思考、感受、表現,以及些反應對別人產生的影響。為了要產生改變,當事人必須阻斷其行為的內在腳本,如此他們便能夠在各種情境中評估自己的行為』

行為如何改變 內在語言 認知結構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 第二階段︰開始一個新的內在對話 第三階段︰學習新的方法 行為 行為的結果

因應技巧方案 訓練因應技巧的五個步驟︰ 1.藉著角色扮演和想像的方式,讓當事人暴露在引起焦慮的情境中 2.要求當事人評量其焦慮水準 3.教導當事人覺察在壓力情境中體驗到哪些引起焦慮的認知 4.藉著重新評量自我陳述的過程,讓當事人檢視這些內在想法 5.透過再評量的歷程,讓當事人注意焦慮程度的變化

壓力免疫(stress inoculation)法 三階段模式︰ 1.概念化階段(the conceptual phase) 2.技能獲得與演練階段(skills-acquisition and rehearsal phase) 3.應用與持續階段(application and fallow-through phase)

摘要暨評論 一、認知行為的貢獻 Ellis的REBT 1.強調把新的領悟付諸行動 2.使當事人可以繼續進行自我治療 3.強調運用廣泛且兼容並蓄的治療方法 Beck的認知治療 1.發展了明確的認知方法,有效的挑戰憂鬱患者的假設和信念,並且提供新的認知,引導正向的改變行為。 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治療 1.自我教導治療與壓力免疫訓練,證明自我談話(self-talk)的重要性。 2.強調治療者和當事人同盟關系的教育模式(education model)來進行治療。

二、認知行為取向的限制與批評: Ellis的REBT 1.否定和忽視當事人的生活層面 2.面質性的治療方法 Beck的認知治療 1.太把焦點放在正面思考上 2.太技術導向,只注重除去症狀,沒有探索困擾淺在的原因。 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治療 1.無法假設只有教導能促成學習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一、對多元文化諮商的貢獻 幫助不同文化的當事人探所他們的價質,並充份的察覺他們矛盾的情緒。 二、應用於多元文化諮商上的限制 當事人的「非理性信念」有著不同文化背景。 。

專有名詞 REBT(rational emotion behavior therapy)理情行為治療 Tyranny of the shoulds專橫的必須 Self indoctrination自我灌輸 self-talking自我談話 self-evaluatio自我評價 self-sustaining自我支持 self preferences 簡單的偏好:渴求愛ˋ贊同和成功的欲望

autosuggestion自動暗示 self repetition 自我重複:主要是我們自己自動的重複早年被教導的非理性影響,而非父母不停的重複,使的不良的態度繼續存在並且在我們內在不停的運作. A(Activating events)促發事件,即事實事件,一人的行為或態度. B(belief)一個人對事實的信念,導致了情緒的反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情緒和行為的結果,或一個人的反應,此反應可能是健康的或不健康的 D(disputing)一種科學方法的應用,協助案主向非理性信念挑戰. E(effect)一個新的有效的理性哲學是以適當的思考取代不恰當的思考. F(feeling)一種新的情緒型態,不再感受到嚴重的焦慮或抑鬱.

核心基模(core schemata) 自動化思想(automatic thoughts):被特殊的刺激所勾起的個人性獨特想法,這種想法常會立即導致情緒化的反應。 合作經驗療法(collaborative empiricism):治療者可嘗試和當事人建立一種合作的治療關係,來檢驗當事人認知的效度。 失功能信念(dysfunctional beliefs) 認知行為矯治法(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CBM) 自我指導治療(self-instructional therapy):是認知重建的一種形式,主要在改變當事人的自我陳述。

行為鏈(behavioral chain) 內在對話(internal dialogue) 因應技巧方案(coping-skills program):我們可以如何修正自己的認知組合來獲得更有效的策略,以處理壓力的情境。 認知組合(cognitive set) 壓力免疫(stress inoculation):先讓當事人有機會成功地處理較小的壓力刺激,然後他們便能逐漸發展出對較大壓力的忍耐能力。 壓力管理(stress-management) 自我陳述(self-verbalizations) 認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 執行處理器(executive processor

握著思考的藍圖(holds the blueprints of thinking) 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藉系統化的觀察其內在對話,以及檢視因為這些內在對話而產生的不適應行為。 認知因應技巧(cognitive coping):教導當事人了解所有的適應與不適應行為皆和內在對話有關。 建構主義者(constructivist):把焦點放在人類創造和想像的思考上,建構論核心的理論把人類是為主動創造的主體,他能夠從他的經驗世界中擷取意義。 建構論的敘說治療觀點(CNP):強調人們為自己,以及生活中重要事件所說的故事。 探索導向(discovery-oriented) 隱喻(metaphor)

壓力免疫訓練(SIT):目的是教導當事人適應技巧,運用這些技巧當事人就能夠處理目前的壓力與未來將面對的困難。 概念化階段(the conceptual phase):治療焦點放在協助當事人對壓力的本質獲得較清楚的了解,這種了解又以互動關係的脈絡為基礎來重新理解壓力的本質。 技能獲得與演練階段(skills-acquisition and rehearsal phase):提供當事人一些行為和認知技術,讓當事人能用來因應壓力情境。 應用與持續階段(application and fallow-through phase):重點放在小心地將改變從治療情境中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並加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