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8 年春季学期. 任课教师:潘颖秋 Ph.D 上课时间:星期五 10:00am - 11:40am 上课地点:南强二 109 教室 Office hour :周一下午 1:30pm – 2:20pm 参考书 : 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6 ,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
Advertisements

商業溝通:專業與效率的表達.溫玲玉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4 章 衝突管理 授課教師:. 2 學習目標 了解衝突的內涵及重要性 列舉產生人際衝突的因素 了解衝突管理的模式 說明如何解決衝突,增進雙方的人際關係 學習建設性衝突,做好良好的衝突管理.
生 长 发 育. 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述人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过程,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 生理、心理特点 包括两大部分: 胚胎学:受精卵 → 胎儿娩出前 生长发育:出生 → 死亡.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結婚前 結婚後 成長與改變 任兆璋 著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TEL: —0703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教檢成功經驗分享 新北市竹圍國小 孫 羽 教師 (教育系99級畢業生).
危機介入取向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26.
教學原理 教學原理 講授人:王揚智博士.
你眼中的心理学?.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日期: 100年7月12日 指導老師:詹惠雪教授 導讀組員: 口頭發表、 彙整--羅君玲、黃婉琪 資料整理、彙整--黃淑利、林盈昀
第三章 精神分析治療理論與技術 指導教授 林美蓉老師 組員: 吳伶玫 簡家燕 林雨潔 蕭淳方 侯洽守.
第十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的干预.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 一 章 绪 论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函稿樣張 & 分組主題 請同學先上網下載,修改文字 電子檔交老師核可,系助理編文號列印 樣張 怎麼辦? 我們想做的已經先被做走了!
兒童發展與輔導的 影響因素及理論 正修科技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吳百祿 博士.
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行銷4.0.
常用的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洪栩隆.
完形心理學之格式塔學派Gestalt theorie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P119.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壹、自我的成長 貳、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參、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維高斯基的近側發展區(ZPD).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心理學概論.
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 諮商理論涵意 一、諮商目的 提供個人最適宜的發展與福利。 二、理論意涵 1、理論即是一組或一套模式可將解決某一項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究竟存不存在?是否稱得上是一門學術? 可否構成一學術領域?本課程試圖界定「教育學」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心理學概論 © Copyright 版權所有: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本光碟內容僅提供教師於教學上使用,非經本公司許可,禁止複製 (給學生)。感謝老師的配合。
嬰幼兒認知發展與保育.
第四章 工作動機.
第1單元 心理學這個學門─ 心理學︰理解與體驗 授課老師:黃玉幸 2第
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
各派 心理學理論 學派甚多,下面是比較流行的.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护理心理学基础.
人事心理学 Personnel Psychology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現象學人格理論 --- 自我理論與個人建構.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諮商輔導 老師:郭思妤.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社會學習論 林靜琦.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生物與醫學的心理學 張利中 東海大學宗教所 副教授.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一 可靠度問題.
興起於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A. Maslow創立,以羅哲斯Carl Rogers為代表.
Creative Teachers Association (CTA) Limited 2016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台灣國小國語文領域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 -以1997年至2007年博碩士論文為例
第貳章 幼兒的社會化 陳薏如 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理學導論

心理學:對個体的外在動作行為與內在心 理歷程所作的科學研究 研究心理學的目的:對人類行為作敘述、 解檡、預測、控制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對個体的外在動作行為與內在心 理歷程所作的科學研究 研究心理學的目的:對人類行為作敘述、 解檡、預測、控制

現代心理學的門類 1. 普通心理學 6. 社會心理學 一、理論心理學 2. 發展心理學 7. 變態心理學 3. 學習心理學 8. 生理心理學 1. 普通心理學 6. 社會心理學 2. 發展心理學 7. 變態心理學 3. 學習心理學 8. 生理心理學 4. 認知心理學 9. 動物心理學 5. 人格心理學 10. 實驗心理學 1.概論性,基礎,入門 2.研究個體生命發展,身心變化 3.研究個體由觀察或練習使行為產生改變之厂程 4.人對周圍世界如何獲得知識及使用知識之厂程 5.人格發展、結構及影響發展之先天、環境因素 6.個體如何受團體影響,團體間個體彼此影響 7.行為異常類別、成因,以作心理診斷、治療 8.行為、心理厂程與身體及生理功能間關係,集中在神經系統及內分泌腺:XYY boy 9.動物行為之原理原則,以解釋動物行為,推論人之行為 10以科學方法研究人、動物行為及身心變化,主在感覺、知覺、學習、動机、情緒

二、應用心理學 1. 教育心理學 6. 法律心理學 2. 諮商心理學 7. 廣告心理學 3. 臨床心理學 8. 心理測量學 4 二、應用心理學 1. 教育心理學 6. 法律心理學 2. 諮商心理學 7. 廣告心理學 3. 臨床心理學 8. 心理測量學 4. 工業心理學 9. 管理心理學 5. 消費心理學 10. 健康心理學 1.教師與學生間互動行為,目的在解決教學問題、建立教學理論:學習、人格、認知 2.協助生活適應困難、身心理異常者,改變觀念及重建積極人生 3.以行為異常與心理疾病患者為對象,作心理疾病之診斷、治療、預防 4.研工業從業人員行為,得工作心理原理原則,以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5.人之消費行為,了解消費動机,購買行為,廣告心理,作消費決策 6.犯罪動機,犯罪證據之效信度,以增進法律之公正性 7.如何將產品消息提供大眾,以引起賺購買意願及行動 8.分心理測驗及統計,研究心理測驗理論與編製方法,並由統計分析解釋測驗結果 9.團體組織中人與事之問題,以促進組織發展,提高工作效率 10.協助人適應生活,防心理疾病,復健

心理學的歷史發展 1. 哲學、生理學、生物學的影響 2. 1879年德國人馮德(Wundt)成立第一座心理實驗室,被 稱為實驗心理學之父。其學生鐵欽納(Titchener)在美國 提倡結構主義,為科學心理學的第一個學派  3. 二十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James)創立功能學派  4. 1896年奧國精神醫學家佛洛依德(Freud)創立心理分析論 ,其重要學說包括:潛 意識、性心理發展、本我、自我、 超我、防衛作用等  1.功能學派:以實驗方法研究分析意識結構。重內省:控制刺激(視、聽、體覺)使之作有系統變化,使受試依主觀判斷,作出反應。 2.功能主義:心理學目的在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反應。方法:內省、觀察、測驗,

5. 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魏泰邁(Wertheimer)創立完形心理學,主張知覺經驗是有組織性的,所以整體大於部份之合,其觀點影響後來的認知心理學派  6. 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創立行為學派,主張科學心理學所研究的是 客觀的觀察與測量外顯行為  7. 1950年左右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及羅吉斯(Rogers)提倡人本心理學, 被稱為第三勢力,強調人性的善良及人類無限的潛能

--- 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 1.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2. 精神分析論 (psychoanalysis) (心理動力論) 3. 人本心理學 (humanistic psychology) 4. 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1. 強調科學心理學所研究者,是可以觀察及測量的外顯行為 2. 構成行為基礎是個體的反應,集多個反應即可知行為的整體 3. 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遺傳決定的,而是受環境影響而被動學習的 4. 由動物實驗所得到的行為原理原則,可推論解釋人類的行為

1. 華森 John Watson 2. 史肯納 B. F. Skinner 3. 班都拉 A. Bandura 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 1. 華森 John Watson 2. 史肯納 B. F. Skinner 3. 班都拉 A. Bandura

華森 (John B. Watson,1878-1958) 1. 著「行為主義」一書 2. 科學心理學: c. 環境是影響行為主要因素,控制環境即可改變行為 d. 由動物實驗原理原則,可解釋人類行為 3.「客觀的客觀」,激進行為主義 (radical behavior) 反對   研究意識,應研究「行為」 4. 缺:窄化  優:科學化,「行為科學」  1.給我一打壯健小孩… 2.沒有心的心理學 3.S─R 4.30年代新行為主義(neo-beh.)接受意識

史肯納 (B.F. Skinner, 1904~1990) 1. 著「科學與人類行為」、「桃源二村」、 「超越自由與尊嚴」 (1971) 2. 接受 Pavlov 古典制約 ,並提出操作制約 3. 提出後效強化的機制,應用在教學及行為治療上 4. 以動物實驗方法推論人類行為 5. X理論,具體行為目標 6. 人是環境的產物,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與尊嚴 人首要任務:設計一個最適合生存的文化與社會 7. 內在人、外在人---- 落體加速 8. 問題:誰來控制?(反控制) 過分簡化 

Skinner 行為主義的原則 科學的主要目的在行為的預測與控制 行為是被決定的,而且是受自然規律支配的 根據結果作選擇是主要的因果模式,藉此環境決定了生活系統中的結果 函數闕係中的二大類別是:反應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操作性行為可以在先前剌激( antecedent stimuli)的控制下產生 行為原則可以應用到人類複雜的活動中,如:語言、思考、意識

班都拉 (Albert Bandura,1925 ─ ) 1. 新行為主義主要代表: 研究人之認知因素及其與行為、環境間關係 2. 社會學習論: 由直接經驗引起的學習現象都可由觀察別人 行為及其結果而發生學習,稱之為「模倣學 習 」 (modeling) 、「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 精神分析論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論 (psychoanalysis) 1. 心理決定說:人的行為不是隨機無故發生,而是由內在心理所引起 2. 潛意識概念:影響行為的心理因素並不為外人所熟悉,甚至於行為本身也不一定瞭解自己行為的內在動機 3. 人格的形成:是個人企圖滿足其本能慾望和符合社會要求兩者間長期衝突的結果

精神分析論代表人物 1. 佛洛伊特 Sigmund Freud 2. 阿德勒 Alfred Alder 3. 榮格 Carl Jung 4. 伊利克森 Erik H. Erikson 5. 佛洛姆 Erich Fromm

佛洛伊德 ( Sigmund Freud, 1856-1939 ) 一、人格動力 人的行為決定於個體不自覺的潛意識 和童年經驗。支配潛意識的二來源: 慾力 ( libido) (生之本能、死之本能)和壓抑 二、人格結構 1. 本我 ( id ) :受享樂原則支配 2. 自我 ( ego ) :受現實原則支配 3. 超我 ( super-ego ) :受道德原則支配 改變任類歷史, 影響人類思想之三大革命書: 1.夣的解析 2.物種起源論(達爾文) 3.天體運行論(哥白尼)

三、人格發展 1. 口腔期 (0~2) 2. 肛門期 (2~3) 3. 性器期 (4~5) 伊底帕斯情結 (Oedipus complex) 閹割焦慮 (castration anxiety) 陽具妒羨 (penis envy) 4. 性潛伏期 (7~12) 5. 性徵期 (12~) 1.滿足:依賴、信任。不滿足:悲觀、敵意、攻擊、諷刺、冷酷、操縱 2.排便(本能衝動受干擾):以順從或反抗來操縱父母:固執、吝嗇、潔癖 3.評論:a.重視童年、潛意識 b.人性悲觀論、決定論 c.以自由聯想、夢的解析來解釋 d.個案研究法主觀、來自病人 e.實證支特:壓抑、潛意識 f.缺社會文化性—neo g.影響:人格、動機、教育、文化、醫療、宗教、戲劇、藝術

阿德勒 ( Afred Adler,1870-1937 ) 1. 創立個別心理學,反對慾力及潛意識 2.自由意志人性觀:自主、理性 3. 追求卓越:求權意志 (will to power) → 追求卓越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成就動機) 4. 自卑情結 (inferiority complex) : 無力、無助感 → 失衡、不安 → 補償作用 5. 著「自卑與超越」(1932) 自卑 → 退縮反應、過度補償

榮格 ( Carl G. Jung, 1875-1961 ) 1. 創立「分析心理學」 (analytic psychology) 2. 兩種潛意識:自我發展來自「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 意識」(人類在種族演化中長 期流傳下來的一普遍存在的原始心像與觀念) 3. 人格內動力:內向、外向

佛洛姆 (Erich Fromm,1900 -- 1980) 著《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 二十世紀人類擁有比以前更多自由,卻也比過去感 受到更多寂寞、疏離、無意義感 重建生命意義與歸屬感之途徑: --- 透過工作與愛,透過理智與情緒之真誠表現,與他人相連,建立理想的、人性化的社會 --- 放棄自由、個人獨立與完整,以重新獲得安全感

艾瑞克遜 ( Erik Erikson,1902~1994) 1. 人生發展之「心理社會期」 : ---人生發展分八個時期,每個時期發展順利 與否受上期之影響,並影響下一期之發展 ---人生發展每一時期均為「危機與轉機」之關鍵期 2. 基本觀念 a. 自我認同 ( ego identity ) --- 我是誰?(who am I ? ) --- 我來自何方?(where did I come from ? ) --- 我將走向何方?(where am I going ? ) b. 認同危機 ( identity crisis )

由佛洛伊特主義到新佛洛伊特主義 1. 由原來只限於病象的理念,擴大到討論 正常人 2. 由狹義的泛性論,擴大到探討人生觀 3. 由只重視兒童人格的發展,擴大到對成人生活 的探討 4. 由人性被動的潛意識支配觀,改為人性自主的生活目標 追求 5. 由對個體內在的世界孤立性的解釋,擴大到對外在社會 文化影響個體行為的探討

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 人本心理學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心理學 ( humanistic psychology ) 1. 50年代崛起,稱之為「第三勢力」( the third force ) (含存 在心理學與現象心理學) 2. 批評精神分析論為傷殘心理學,行為主義為幼稚心理學 3. 心理應以「正常人」為對象,研究人與動物的複雜經 驗,如:動機、欲望、價值、情感、生命意義 4. 對人性持樂觀看法,認為人性本善,具無限潛力 5. 主張改善環境,以利人性充分發展,以期自我實現 6. 人本主義哲學理念:中國儒家思想,18世紀盧梭的 「回歸自然主張」

1. 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2. 羅吉斯 Carl Rogers 3. 佛蘭克 Viktor E. Frankle 人本心理學代表人物 1. 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2. 羅吉斯 Carl Rogers 3. 佛蘭克 Viktor E. Frankle

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1970) 1. 自我實現:個體在成長中,身心各方面潛 力得以充分發展的歷程與結果。亦即個 1. 自我實現:個體在成長中,身心各方面潛 力得以充分發展的歷程與結果。亦即個 體本身生而俱有但潛藏未露的良好品質, 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展現出來 2. 需求層次論 3. 高峰經驗:個體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中 所經驗到的一 種臻 於頂峰而又超越時空與自我心靈滿足感與完美感 4. 人本心理學之父

自我實現 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群屬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

羅吉斯 (Carl R. Rogers,1902-1987) 1.自我概念 (self concept): 個人意識中所經驗到的自我,是個人 憑其主觀所主觀所知覺到的心理世界, 而非客觀的真實世界。 2.當事人中心治療(personal - centered therapy): 真諴(congruence) 同理心(empathy) 無條件的積極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3. 自我和諧 (self congruence): 一個人自我觀念中沒有自我衝突現象, 理想我與現實我一致 4. 功能充分發揮者 (fully functional person) : a. 能知覺所有經驗 b. 信任自己 c. 能自由作選擇 d. 具創造力,有建設性地生活

佛蘭克 (Viktor E. Frankle,1905 --1997) 1942被闋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 1962出版「人對意義的追尋」(活出 意義來) 超越當前的困境: 一個可以期待的目標,是人處境困難時的一線生機 精神防線: 對自己未來失去信心的俘虜,必難逃劫數

滲透「為何」迎接「如何」: 尼釆:「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 能忍受」。有一個活下去的目的,才能增強人忍 受任何煎熬的耐力 尋出生命的意義: 生命對他仍有所指朢,未來仍有某件事等他去 完成 ----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創「意義治療」(logotherapy)

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 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個人對事物知曉的歷程(包括注意、辨別、理解、思考等複雜新智歷程) 當一個外界的刺激(如文字、聲音、影像)由感覺器官輸入,經由一連串的處理後,個體做出了對此刺激的反應。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一連串的處理」,就是認知心理學所要探討的課題 這「一連串的處理」牽涉到兩層次的問題,一個是結構的問題 (知識是如何被儲存,以及儲存為怎樣的形式);另一個是歷程的問題 (知識是如何地被運作)。而結構和歷程就綜合成一個整體的認知系統

認知心理學代表人物 1. 魏泰邁 Max Wertheimer 2. 柯勒 Wolfgang Kohler 3. 托爾曼 Edward C. Tolman 4. 皮亞傑 Jean Piaget 5. 維果茨基 Lev S. Vygotsky 6. 布魯納 Jerome S. Bruner 7. 柯爾堡 Lawrence Kohlberg

1.創「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 ( Gestalt Psychology ) 魏泰邁 (Max Wertheimer , 1880 –1943) 1.創「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 ( Gestalt Psychology ) 2. Gestalt: 「形狀 」、「組型」 3. 知覺經驗雖來自外在刺激,各個刺激是分離零散的,但 我們的知覺卻是有組織的 4. 部份之和不等於整體,整體大於部份之和, 因為集知覺 而成為意識時,多加了一層心理組織 5. Lewin 進而創「場地論」(field theory),認為人的一切言 行,均受別人的影響,同時也隨時隨地影響別人

柯勒 (Wolfgang Kohler 1887 --1967) 頓悟學習

托爾曼 ( Edward C. Tolman,18860—1959) 方位學習

皮亞傑 (Jean Piaget, 1896—1980) 1. 認知結構:個體的認知基模 (schema) 經由同化 (assimilstion)及調適 (accomodation) 兩個歷程 2. 臨床研究法 (clinical method) 3. 認知發展階段論 (stag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 a.感覺動作期、b.運思前期 c.具體運思期、d.形式運思期

維果茨基 (Lev S. Vygotsky, 1896—1934) 1. 認知發展的社會文化歷史觀: 人類高級認知功能是受社會規範、 語言、文字、工具等之影響 2. 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兒童認知發展的潛力(scaffolding) --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 鷹架作用 -- 發現學習、合作學習

布魯納 (Jerome S. Bruner, 1915-- ) 1. 著「教育歷程」一書 2. 教學理論:動機原則、結構原則、 順序原則、回饋原則 3. 「只要教材組織和提供方式合適, 我們可以教導任何學生任何知識」 4. 提倡發現學習:教學生主動學到如何 學習,地教學生被動學到知識更為 重要

柯爾堡 (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 1.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 他律道德期(heteronomous morality) 自律道德期(autonomous morality) 2. 道德發展三期六段論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階段 一、道德成規前期 1. 避罰服從階段 2. 相對功利主義階段 二、道德成規期 3. 尋求認可階段 4. 法律秩序階段 三、道德成規後期 5. 社會契約階段 6. 普遍倫理原則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