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 第二講: Plato, “The Ring of Gyges” & G. J. Warnock, “The Object of Morality”
The Ring of Gyges by Plato
一、前言 (一)背景說明: (1)Thrasymachus將“正義”定義為:替強勢團體利益服務的行為。 (2)蘇格拉底的反駁:每一種技藝都是為其對象的利益,所以統治者的行為都是為人民的利益。 (3)葛勞康(Glaucon)打算改寫Thrasymachus論證的目的。
一、前言 (二)葛勞康區別三種善(good): (1)本身即是善(good in itself),譬如:快樂、享受。 (2)本身是善,結果也善(good in itself and also for its consequences),譬如:健康、智慧。 (3)本身是惡(evil)或無關善惡(indifferent),但其結果是善,譬如:打針。
一、前言 (三)葛勞康區別善的用意: (1)明顯區隔蘇格拉底和Thrasymachus對於“正義”的看法,後者認為“正義”是第三種善,而前者則認為是第二種善。這個差別所涉及的關鍵性問題是:“正義”本身只是手段或本身也是目的? (2)葛勞康期待蘇格拉底能證明“正義”是第二種善。
二、葛勞康的論證 (一)正義的本質和起源: (二)強化b),引進蓋吉式戒指(the ring of Gyges) (1)人的本性是自利的 (2)正義的產生:權宜 (3)正義的涵義: a)正義本身不是善 b)沒有人甘願從事正義行為 (二)強化b),引進蓋吉式戒指(the ring of Gyges) (三)區別完全正義者和完全不正義者
二、葛勞康的論證 (四)Adeimantus的補充: (1)父母教導正義不是為了正義本身, 而是它可以導致崇高的聲望。 (1)父母教導正義不是為了正義本身, 而是它可以導致崇高的聲望。 (2)錯誤的行為可以用犧牲和供奉影響 神明。 (3)預先回應葛勞康可能遭受的挑戰 a)邪惡行為不易永遠隱瞞 b)神不可能被人脅迫
三、為什麼要有道德-當代的詮釋 (一)囚犯兩難(prisoner’s dilemma)模式: A B 認罪 不認罪 (10, 10) (15, 1) (1, 15) (3, 3)
三、為什麼要有道德-當代的詮釋 (二)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的Leviathan 一書中儍瓜的問題:如果違約對我比較有利,為什麼不違約?這個問題和蓋吉式戒指的精神一致。
The Object of Morality by G. J. Warnock
一、前言 (一)評價(evaluation) (二)道德評價和非道德評價
二、道德評價的對象 道德評價的對象:評價理性存在者的行為 (一)為何是評估行為? 道德也可以評價人及制度,前者評估一個人的品格和動機;後者評估一個制度的好壞、是否公平正義。但是這些評價都涉及行為,所以行為是道德評估的根本對象。
二、道德評價的對象 (二)為何是理性存在者? 道德評估適當對象的必要條件是:有能力從事有意識的行為判斷和選擇者。 道德評估適當對象的必要條件是:有能力從事有意識的行為判斷和選擇者。 (三)理性是否為被評估的充分條件? (四)人類是道德評價的對象,作者稱人的處境為“人類困境”(human predicament)
三、道德評價的目的 (一)任何評價都有其目的 (二)道德評價的目的:改善人類的困境 (1)人類的困境是什麼? (1)人類的困境是什麼? (2)道德對人類困境的改善有何特殊的貢獻?
四、人類的困境 (一)人類困境一般性的描述:有些事情自然就會越來越壞,但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也就是說,有些人類的處境完全不可能產生重大的改變、或不可能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情境必然會變壞,但同時至少可以做一些事情,使它變得好一點(這就是道德的目的)。
四、人類的困境 (二)人類生存的要素: (1)生物性的需求(needs) (2)想要(want)的東西 區別想要的東西和利益(interest) (3)有些需求、渴望或利益可以由人類環境自然得到滿足(空氣),有些則不能(飛上天空),但通常大多數的需求、渴望或利益不是自然滿足,也不是一定不能滿足,所以產生實踐性的問題。
四、人類的困境 (三)人類困境的因素: (1)資源有限 (2)人的智力有限 (3)知識、訊息有限 (1)資源有限 (2)人的智力有限 (3)知識、訊息有限 (4)有限的理性(limited rationality) (5)有限的同理心(limited sympathies)
四、人類的困境 (四)前三項因素所構成的困難: (1)受限於訊息和智力的可使用性,人們實際上能做的事,並不是技術理論上能做的,而只是那些被認為可能做的。 (2)受限於資源,必須建立需求滿足的優先性。 (3)個人欲望不一致 (4)整個社群的欲望不一致而造成競爭
四、人類的困境 (五)有限理性: (1)人們不是自然地傾向於從事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1)人們不是自然地傾向於從事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2)人們一般傾向於短期而不是長期的考量,追求明顯的滿足。
四、人類的困境 (六)有限同理心: (1)大多數人自然傾向於關心自己需求的滿足,而較不關心他人。 (1)大多數人自然傾向於關心自己需求的滿足,而較不關心他人。 (2)即使有人在某種程度上關心他人,他所關心的只是“某些”他人:家人、朋友、國家、族群。 (3)有人對他人還存有惡意 (4)有限同理心造成的困難:人如何快樂相處、人彼此易受他人傷害。
五、道德的目的 (一)構成人類困境最重要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有限同理心 (二)有限理性重要?還是有限同情心? (三)道德的目的:尋找對抗有限同情心及其潛在的破壞性。
五、道德的目的 道德的功能和道德評價的目的,不是增加可用的資源,不是直接增加利用資源的知識,也不是使我們在判斷上更理性,而是擴大我們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