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能源對環境衝擊之探討 當代科學傳播議題 核能能源對環境衝擊之探討 當代科學傳播議題 姓名:林書愷 學號:1099104247
摘要 前言 放射性廢棄物 種類與營運 永久處置 多重障壁系統 深層地質處置概念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
前言 台灣近年來對電的需求量日益增高,相對於電的取得必然 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前言 根據台灣電力公司之能源取得之統計結果 類 別 裝 置 容 量 (千瓩) 構 成 比 (%) 較 上 年 增 加 率 (%) 裝 置 容 量 (千瓩) 構 成 比 (%) 較 上 年 增 加 率 (%) 抽蓄水力發電廠 2,602 6.7 0.0 火力發電廠 28,704 74.3 1.7 核能發電廠 5,144 13.3 再生能源發電廠 2,184 5.7 3.9 慣常水力發電廠 1,938 5.0 0.9 風力發電廠 246 0.7 35.5 合計 38,634 100.0 1.4
前言 核能未來可能是我國最快且最有效率取得發電的重要能源 之一 。 衍生出的環保議題也極需加以重視 中央政府的行政院 最大的問題在於「用過核子燃料」的處置問題 中央政府的行政院 原子能委員會
放射性廢棄物 種類與營運
放射性廢棄物的種類 依照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頒布「放射性物料管理法施行 細則」的規定 低放射性廢棄物 高放射性廢棄物 主要由核能電廠、醫院、實驗室、工廠產生 來源約90%來自核能發電 其他約10%則是來自醫學、農業、工業、學術及研究單位 高放射性廢棄物 用過核子燃料或其經再處理後產生的廢棄物
放射性廢棄物的營運 低放射性廢棄物 高放射性廢棄物 經由焚化、壓縮或固化等安定化處理程序 暫時存放在各核能電廠或集中的貯存設施 水池冷卻 乾式中期貯存 最終處置
放射性廢棄物 永久處置
放射性廢棄物的永久處置 國外在這項議題早就開始著手處理最終處置方式 太空處置法、冰層處理法、海底處置法及地質處置法 多重障壁系統的深層地質處置(Deep Geologic Disposal) 較穩定且安全的方法 深層地質處置概念(Deep Geologic Disposal Concept) 固化後裝進廢料罐內並處置於地底下300~1000公尺深的處置母 岩中,再將廢料罐以水平或垂直的方式置放於處置孔內,其處置 時間長達百萬年甚至千萬年以上。 為了確保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安全與可靠性,因此在建造與 運轉處置場前,必須先針對核種外釋之阻滯問題加以考量。
放射性廢棄物的永久處置 核種外釋經過的途徑,一般分為近場傳輸、遠場傳輸及生 物圈傳輸等三大部分進行評估 近場傳輸 遠場傳輸 生物圈傳輸 評估方面包括核種如何遷移穿過廢料罐、緩衝材料、回填材料及 開挖擾動帶等工程障壁系統的阻滯。 遠場傳輸 評估方面則評估核種如何遷移穿過處置母岩而到達人類生活圈。 生物圈傳輸 評估方面則評估核種如何透過飲水及生物食物鏈而到達人體。
多重障壁系統 深層地質處置概念
多重障壁系統的深層地質處置概念 多重障壁 把用過的核燃料所含的放射性核種與人類活動的生物圈永久 地隔離 。 人工障壁 天然障壁 指包括處置容器、緩衝材料與回填材料等。 天然障壁 為經過審慎選擇適當的地下岩層。 緩衝與回填材料 利用含有豐富蒙脫石(montmorillonite) 的膨潤土(bentonite)。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 日本、美國及比利時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日本 日本原子力委員會AEC(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of Japan) 瑞士Grimsel測試場址所進行的氣體遷移實驗(GMT) 日本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RWMC) 工程障壁系統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美國 美國內華達州雅卡山計畫(Yucca Mountain Project) 採用深層地質處置的方式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美國 處置容器的置放方式 滴水護盾(drip shield)之放置概念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比利時 黏土岩作為處置母岩 處置場以兩條豎井通達地下處置設施
國外核廢料處置案例:比利時 高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規劃
結論
結論 我國目前有三部核能發電廠正在運轉並提供能源,而第四 座之核能電廠即將於101年7月15日完工,屆時核能所提供 之能源將超過台電所有發電系統之裝置容量15%以上。 在享受便利的能源以發展經濟之餘,核能發電後所產生之 核廢料必須嚴肅地面對並加以永久處置,完全將之隔離在 人類的生活圈之外。 從世界核能先進國家之永久處置進度來看,我相信人類的 科技應該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將核廢料永久隔離在人類的生 活圈之外。
參考文獻 「台灣電力公司」網站:www.taipower.com.tw。 「核能研究所」網站:www.iner.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