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 勸學 荀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劝学 荀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 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课前导读: 痀( jū )偻 (lóu) 承蜩 仲尼适①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②蜩 (ti á o 蝉 ) , 犹掇之也。仲尼曰: “ 子巧乎!有道③邪? ” 曰: “ 我有 道也。五六月,累二丸而不坠,则失者淄 (z ī ) 铢 (zh ū )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 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
劝 学劝 学 荀 子荀 子 勉 励 勉 励 1 、了解荀子;理解 “ 劝、已、中、就、 于、而 ” 等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 、梳理文意,学习作者用比喻把抽 象的道理形象化的写法。 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坚定学习改 变命运的信念。
荀子 性惡說 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 寒而欲煖, 勞 而欲息, 好利而惡害 :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是無待而然者也, 是禹桀之所同也。目 辨白黑美惡, 而耳辨音聲清濁, 口辨酸鹹 甘苦, 鼻辨芬芳腥臊, 膚理辨寒暑疾養 : 是 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 ( 榮辱篇 ) 以人生而有物質欲望為同一的論據, 故.
1 《荀子》.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中國人壽 徐真真.
《春曉》.
《劝学》中“劝”为“劝勉、鼓励”之意,“劝学”就是劝勉世人努力学习. 《勾践灭吴》 果行,国人皆劝。 劝:劝告,劝说,劝阻.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荀子 劝学 文学院03级三班周晨星
劝学 《荀子》 2014、04、16复习使用 1.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古今中外讀書名言1 呂坤: 讀書能使人寡過 曾國藩: 人之氣質,本難變化,惟讀書則可變 化氣質。
我的母语如歌 浙江省富阳教育集团永兴小学 陈 琴.
國立臺灣大學卓越教學講座 教育加值 元智大學 彭宗平 Nov. 19, 2009.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勸學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勸 學 荀 子.
2006大學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 談通識的“教學”與“教育”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劝学 ——荀子 1.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張真誠 逢甲大學 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 榮譽教授 清華大學 合聘教授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DAII Talking about studying Chinese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第五課 勸學 荀子 荀子注二十卷 戰國荀子撰,唐楊注 宋刻本,23×18.9釐米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10 ROSES FOR YOU 2009 送你十朵玫瑰….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Prepositional Phrases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花 時 間.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年度第1學期 生物學與性別平等關係 講義下載網址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7971.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一年五班班親會 導師:黃立芬 任教科目:數學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Creative Teachers Association (CTA) Limited 2016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勸學 勸學 荀子

荀子 1戰國趙人,或稱孫卿 2由趙入秦,年五十始遊齊, 為稷下(齊學術重地)祭酒(領袖) 3後至楚,春申君(黃歇)以為蘭陵令 4春申君去世後教學、著術 5有弟子法家之李斯、韓非子 6荀子(孫卿新書)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P39

一、隆禮重法--禮論篇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想要)而不得(滿足),則不能無求(追求); 求而無度量(法度)、分界(界限),則不能不爭(爭奪);爭則亂,亂則窮(困窘)。 先王惡(厭惡)其(世局)亂也,故制禮義以分(界定名分)之,以養(節制)人之欲,給(供應)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欲望一定不會因為物質有限而受壓抑),物必不屈於欲(物質也一定不會因欲之無窮而耗盡)。 兩者(物、欲)相持而長(持平成長),是禮之所起也(禮興起之因)。 P39、講義原文

故法先王(夏商周之明君)亦法後王(春秋之霸主) 3故有法家之– 李斯、韓非 禮— 社會群體的秩序 1解決社會問題,建立社會秩序– 隆禮 2以法救濟禮之不足, 故法先王(夏商周之明君)亦法後王(春秋之霸主) 3故有法家之– 李斯、韓非 P39

二、強調思考理性 虛---掃除成見,得自道家 壹---無所偏執、專一而成 靜---不被干擾,認識是非 清明本心,認識道、肯定道 P40

三、化性起偽--性惡篇 1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為)。今人之性,生而有 好(喜)利焉,順是(這種天性),故爭奪生而辭讓亡 (失去)焉;生而有疾惡(厭惡不好的事)焉,順是,故 殘賊生(為有利不擇手段)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 之欲,有好(喜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產生爭奪),合(走上)於犯分亂理,而歸(進入)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老師禮法的教育),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出現辭讓),合於文理(條文法理),而歸於治(大治)。 P40 課本、講義原文

勸學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青出於藍,喻經學 而後更佳);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冰寒於 水)。 木直中(合乎繩), 輮(火烤水浸)以為輪,其 曲中規,雖有槁暴(日曬),不複挺(直)者, 輮使之然(如此)也。 故木受繩(受矯正)則直,金就礪(磨利)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ㄘㄢ參驗/ㄙㄢ三件事)省乎 己,則知明(智慧清明)而行無過(錯)矣。 P41不用抄

故不積跬步(ㄎㄨㄟˇ半步),無以致(到達)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少成多)。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再怎麼天才,也不能一步登天); 駑馬十駕(走十天路程),功在不舍(停止,只要努力,終會有成)。 鍥(刻)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刻穿) 強調努力的重要 課文 原文 抄

其數(方法)則始乎誦經(經書),終乎讀禮(荀子特重視禮); 其義(目標)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最終目的)。 真積力久(真誠累積時間長久)則入(形成功效)。 學至乎沒(歿)而后(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片刻捨棄)也。 為之(為學)人也,舍之(不為學)禽獸也。

總結 1 人性本惡,故要化性 2 禮法可化性起偽 3 學、積為化性之步驟 要抄

四、科學天 1受道家影響—天為自然 2人之禍福出於人為,無關天意— 天人之分 3不畏天、敬天 4可制天、用天 – 人定勝天 P41

荀子--天論 1〈天論〉天行有健(固定循環),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堯桀之存在與天命無關)。應之以治 則吉,應之以亂則兇。(人以治亂應天命) 2〈天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完備) 而動時(合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差錯),則天不能禍(得禍)。 3〈天論〉 大(尊重)天而思之(揣摩), 孰與物畜(當物畜養)而制之(控制)。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掌握)天命而用之;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配合)時而使之! 抄 1條

勸 學 篇

學習讓你想到什麼? 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有啥功效? 怎麼學? 需那些輔助條件? 學些什麼?

為什麼要學習? 古今人如是說……

人不是一件東西,他是一個置身於不斷發展過程中的生命體。 在生命的每一時刻,他都正在成為,卻又永遠尚未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德.弗洛姆

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是以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英.培根

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透過學習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 培根.法蘭西斯

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 閱讀使人博學; 辯論使人聰敏;寫作使人精明。 如果一個人很少寫作, 他就需要有很強的記憶力; 如果他很少辯論,就要有急智; 如果他很少讀書,就需要有狡猾, 假裝懂得自己不懂的事情。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 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德.歌德 &席勒

閱讀的方法 威廉‧奧斯勒曾把讀書人分成四種: 第一種像海綿,不論什麼玩意一律吸收; 第二種是砂漏,砂子一進一出, 片刻忘記前塵;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閱讀的方法 威廉‧奧斯勒曾把讀書人分成四種: 第一種像海綿,不論什麼玩意一律吸收; 第二種是砂漏,砂子一進一出, 片刻忘記前塵; 第三種像有洞的籃子, 它可能留住酒糟,卻讓美酒白白流走; 第四種像篩子,細細篩撿, 只把最精粹的部分留下來。 你想當哪一種讀書人呢? 也許什麼都不理, 趕快去讀才是最好的方法!

英國作家湯馬斯(Rose Thomas) 它可以把我們從狹窄的目前, 延伸到過去和未來。 ˙閱讀所獲的最大快樂是, 你好像透過一面鏡子, ˙書籍超越了時間的藩籬, 它可以把我們從狹窄的目前, 延伸到過去和未來。 ˙閱讀所獲的最大快樂是, 你好像透過一面鏡子, 看到自己的心靈。

美國童話作家荷姆司(Roger Holems) 古往今來的書籍堆成一道梯子, 把過去、現在和未來都連接了起來, 讓讀者可以自由的來來往往。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一段 總論學習之要,由正面立說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停止)。青(顏料,n ㄓㄨㄥˋ ㄖㄡˊ ㄓㄨㄥˋ ㄆㄨˋ

青出於藍 青出於藍

輪 輪

墨斗

本小段兩大主題1學習的必要 2學習的功效 先立論 學習的必要 再舉例1青出於藍、 2冰寒於水

先舉例 1輮木難復 學習的功效 2受繩則直 3就礪則利 再結論—智明無過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高度)也;不臨(靠近)深谿(山谷),不知地之厚(厚度)也;不聞先王之遺言(指先王之著作、教訓),不知學問之大也。干(通邗ㄏㄢˊ)、越、夷、貉(ㄇㄛˋ貊)之子(指不同地點出生的小孩),生而同聲(哭聲),長而異俗(習俗表現),教(教化)使之(他們)然(如此)也。.

本小段二大重點1學習使人知自己淺薄         2學習改變人天性 第一部分 先舉例1登高山         2臨深谿      再結論-聞先王之言… 第二部分 先舉例-同聲異教      再結論-教使之然

規矩 規矩

天高地厚

學習的功效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杜甫

書是窗戶——高爾基說: 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

閱讀的最大理由 是想擺脫平庸,  早一天 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遲一天 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余秋雨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說苑〉

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二段 承前段,由反面立說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與終日對比)之所學也;吾嘗跂(通企,提高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遠)也。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增加)長(長度)也,而見者遠(看的地方更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更大聲)也,而聞者彰(清楚)。假(借,利用)輿馬者,非利足(健足,善於走路)也,而致(到達)千里。假舟檝(楫)者,非能水(會游泳v.)也,而絕(橫渡)江河。君子生( 天性)非異(沒有不同)也,善假於物(利用外物,指利用學習)也。 ㄒ一ㄥˋ

本段重點只有一個--假物以學 反面立論-須臾之思有效 舉例說明1登高望遠      2登高招遠      3順風呼疾      4輿馬千里      5舟楫渡河 最後再結論--君子善假學(假物以學)

登高望遠

舟檝渡河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 ——泰戈爾

飯可以一日不吃,  覺可以一日不睡, 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毛澤東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努力學習,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是件美好的事。 --法.盧梭

環境的重要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三段 談環境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鷦鷯),以羽(銜鳥獸毛羽)為巢,而編(編結)之以髮(指以髮編之),繫之葦苕(ㄊㄧㄠˊ葦花嫩條)。風至苕折(風吹葦花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完好)也,所繫(編結的地方)者然(如此)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一ㄝˋ)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靠近)百仞(七百尺)之淵(山谷)。木莖非能長(變長,v.)也,所立(生長的地方)者然也。

葦苕

射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變直,v. );白沙在涅(ㄋㄧㄝˋ,黑泥),與之俱黑(變黑v

蓬草---首如飛蓬

大麻

蘭芷—香草

本段一個重點--環境的重要 先舉例1蒙鳩結巢     2射干臨淵     3蓬生麻中     4白沙在湼     5蘭槐漸滫  再結論-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輔助條件 1抓到方法方向 2良師益友 3堅強意志力 4樂在其中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 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業精於勤, 荒於嬉;  行成於思, 毀於隨。  ——韓愈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蘇軾

學問別無他巧,只要持守純固,講誦精熟耳; 兩事皆一專一悠久為功,二三間斷為敗,不可不深念也。 -宋.朱熹

畢生保持求知欲,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重大使命上成就一件事。 --日.池田大作(日本東京人,是一位宗教家及著名作家、業餘攝影師。 )

普通人耗神於如何打發時間, 精幹的人卻耗神於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方。 -叔本華

讀之再讀,你準會覺得奇怪, 昨天不懂的東西,今天竟完全懂得了。 ---法.雷納爾神父

人之為學, 不日進則日退; 獨學無友, 則孤陋而難成; 久處一方, 則習染而不自覺。 ---清.顧炎武

果能日日留心,  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 事事留心, 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  由此累積,何患學業才識不能及人邪? --清.左宗棠

  —老子 合抱之木,甚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意志力面前,一切都得低頭。 ---細胞理論俄.高爾基

天才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 就是具有自強不息的動力。 --美.約翰福斯特 他從1953年到1959年 在美國艾森豪威爾手 下擔任國務卿,是 50年代世界上最風 流的政治家和 外交家。

時光會使最亮的刀生鏽,  歲月會折斷最強的弓弩。 --英.司各特 英國19世紀著名的 歷史小說家和詩人。

河水我們抓不住, 時光我們也留不得。 ---英.狄更斯

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  不是由於它的力量強大,  而是由於晝夜不捨的滴墜。-德.貝多芬

讀書而不加以思考, 絕不會有心得, 即使稍有印象, 也淺薄而不生根, 大抵在不久之後 又會淡忘喪失。 --德.叔本華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閱讀只能供知識的材料, 若要據為己有,必須依靠思索之力。 --英.洛克

抓好方向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四段 談方向

物類之起(產生),必有所始(發端)。榮辱之來,必象(反映)其德(因為他德行)。肉腐(就會)生蟲,魚枯(就會)生蠹(ㄉㄨˋ,蛀蟲)。怠慢忘身(忘記修身),禍災乃(就會)作(產生)。強自取柱(堅強自己招來斷折),柔自取束(柔弱取來束縛)。邪穢在身,怨之所構(產生)。施(布)薪若一(一致),火就(接近)燥也;平(填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草木疇(ㄔㄡˊ儔,同類)生,禽獸群焉,物各從(追隨)其類也。是故質的(箭靶)張(立)而(然後)弓矢至焉(於是),林木茂而斧斤(斧頭)至焉(於是),樹成蔭而眾鳥息焉(於是),醯(ㄒㄧ醋)酸而蜹(蚋,黑頭小蚊)聚焉。故言有召(招來)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所立身行事)乎!

質張矢至

醯---醋

本段重點一個---慎乎所立 先立論—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再舉例1肉腐出蟲   2魚枯生蠹 小結---怠慢忘身,災禍乃作   3強自取柱    4柔自取束  再結論---邪穢在身,怨之所構(產生)。                                5火就燥薪   6水就溼地   7弓矢射質   8斧斤伐林     9眾鳥棲蔭     10蚊蚋聚酼 最後結論---言招禍,行招辱,慎其所立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五段 談 專 一

積土成(造成)山,風雨興焉(於此);積水成淵(山谷),蛟龍生焉(於此)。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於是)。故不積蹞(ㄎㄨㄟˇ半步)步,無以(無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ㄐㄧˋ千里馬)一躍,不能十步(十步遠);駑馬十駕(駕車走十天,可到目的地),功在不舍(捨,放棄)。鍥(ㄑㄧㄝˋ雕刻)而舍之,朽木不折(刻穿);鍥而(如果)不舍,金石可鏤(ㄌㄡˋ刻穿)。

蚯螾(蚯蚓一ㄣˇ)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地面)上食埃土,(地面)下飲黃泉,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足)而(且)二螯(ㄠˊ),(如果不是)非虵(蛇)蟺(ㄕㄢˋ通鱣)之穴無可寄託(寄生)者,用心躁(急躁)也。是故無冥冥(精誠專一)之志者,無昭昭(明顯)之明(成就),無惛惛(專心貌)之事(從事)者,無赫赫(顯赫)之功。

行衢(ㄑㄩˊ歧路)道者不至(目的地),事兩君者不容(被接受)。目不能兩視而明(視力清楚),耳不能兩聽而聰(聽力良好)。螣(ㄊㄥˊ)蛇(飛蛇)無足而(轉折)飛,梧鼠(鼯鼠)五技(飛緣水掘跑)而窮。詩曰:「尸鳩(ㄐㄧㄡ)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善人)君子,其儀(行為舉止)一(專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打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本段重點---學習要累積及專一 舉例--1積土 2積風雨 結論—積善 再舉例--1積蹞步 2積小流 3不舍之功-騏驥 駑馬 4不舍之功-刻金石 朽木 5蚯螾—蟹 小結論—冥冥有功(轉到專一) 再舉反例-1行衢道 2事兩君 3目兩視 4耳兩聽 5螣蛇—梧鼠 6鳲鳩鳥 總結論—君子結於一

積水興龍

猜 一 個 龍 的 成 語

駑馬十駕

蚓食埃土

蟹六跪二螯

五技而窮

螣蛇無足而飛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六段 談 累 積

昔者,瓠(ㄏㄨˋ)巴鼓(v. )瑟(彈奏瑟)而沈魚出聽(沈在水底的魚浮出水面來聆聽),伯牙鼓(v

本段重點一—積善必彰 先舉例—1瓠巴鼓瑟 2伯牙鼓琴 3聲小必聞 4行隱亦形 5玉潤珠澤 結論—積善必聞

玉潤

珠澤

為學的目的

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 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笛卡兒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七段 方 法 意 義

學惡(何ㄨ)乎始?惡乎終(到那裡結束)?曰:其數(方法)則始乎誦經(讀經書),終乎讀禮(禮經,儀禮):其義(目的)則始乎為士(讀書人),終乎為聖人。真積(真誠累積)力久(努力長久)則入(影響深遠),學至乎沒(歿)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片刻)舍(捨)也。為之,(為)人也,舍之,(為)禽獸也。

本段重點---為學的內容 方法—讀經 原則---真積力久 目的—為士為聖人 原則---不可須臾舍也

學習的內容

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 --美.愛默生

我從多話的人學到了靜默, 從褊狹的人學到寬容, 從殘忍的人學到了仁愛。 --黎巴嫩.紀伯倫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紅樓夢》第5回

問題不在次學到什麼知識,而是學到的知識要有用處。 --法.盧梭

荀子如是說 勸學—第七段 談內容

故書者、政事之紀(記載)也。詩者、中聲(中正之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大根本),群類(各種規則)之綱紀(原則)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此)之謂道德之極(最高道德)。 禮之敬文(傳達恭敬的條文)也,樂之中和(表達中正和平之音樂)也,詩、書之博(廣博內容)也,春秋之微(含微言大義)也,在天地之間者(的學問)畢矣。

禮記 ˙經解篇 溫柔敦厚,詩教也;(溫柔厚道) 疏通知遠,書教也;(通達博古) 廣博易良,樂教也;(平易良善) 絜靜精微,易教也;(清靜細心) 恭儉莊敬,禮教也;(謙遜莊重)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設詞舉例、辨別是非)

本段重點--學習的重點 詩---中聲所止 書---政事之紀 禮---法之大分 樂---中和之聲 春秋---微言大義

刪節部分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著,指記得)乎心,布(散布)乎四體(四肢,借身體),形(表現)乎動靜(行為)。端(通喘,小言語)而言,蝡(小行動)而動(以上指小小的言語舉動),一(全部)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閒(間)則(才)四寸,曷(何)足以美(修飾)七尺之軀哉! (學問美身說)

古之學者為己(為自己修身),今之學者為人(為得別人重用)。君子之學也,以美(修飾)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指見面禮物,晉身的憑藉)。故不問而告謂之傲(急躁),問一而告二謂之囋(語多而碎,指嘮叨)。傲、囋,非也;君子如響(如同回音,一去一回)矣。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禮記學記

本課作法 1立論清楚 2邏輯綿密 3善用譬喻 4結構完整 5修辭多變

本課修辭分析 對襯 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 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排比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不臨深蹊,不知地之厚; 不聞先王之道,不知學問之大。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至焉 

譬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冰。---借喻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略喻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災禍乃作---略喻

對偶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轉品 鑲嵌 增字—騏驥、斧斤、質的、江河 「青」於藍---n. a. 非能「長」---a. V. 兩視而「明」---a. V. 「鼓」琴---n. V. 仰「秣」---n. V.

本課通同字 暴   曝    有   又 參   三    知   智 谿   溪    干   邗 跂   企    檝   楫 生   性    象   像 疇   儔    蜹   蚋 蹞   跬(頃) 螾   蚓 鱣   鱔    沒   歿    

附禮記學記篇 禮記卷十八 前言:本篇記述學習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並論及教學為師的道理,與大學發明所學的道術,相為表裡,故甚為宋代理學所推崇,以為《禮記》除《中庸》、《大學》之外,唯《學記》、《樂記》最近道。 按:本篇談親師敬業,是學者初入學時不可不知的事,比較《大學》所談深奥的理論方法,更切於實用。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易解:善於學習的人,老師很安閑,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學生更把功勞歸諸於老師教導有方;對於不善學的人,老師教得很辛苦,效果卻僅得一半,學生反而歸罪於老師。善於發問的人,好比砍伐堅硬的木頭,先從容易下手的軟處開始,慢慢的擴及較硬的節目,時間久了,木頭自然分解脫落;不善發問的人,使用的方法剛好相反。善於回答問題的人,有如撞鐘,輕輕敲打則響應得小聲,重力敲打,則響應的聲音就很響亮,一定要打鐘的人從容不迫,然後鐘聲纔會餘音悠揚傳之久遠,不善答問的人剛好相反,這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易解:引發思慮,廣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聲,不足以感動群眾。親自就教於賢者,體念遠大的利弊,雖能夠感動群眾,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易解:雖然是質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經過琢磨,也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雖然自稱是萬物之靈,如果不肯學習,也不會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所以古時候的君主,建設國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為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尚書‧兌命篇》說:要自始至終常常想到學習。就是這個意思。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易解:雖然有好菜擺在那裡,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義理),如果不去學習,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貴。所以說:學習過後纔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後纔發現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後纔能反省,努力向學。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後纔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的。《尚書‧兌命篇》說: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學習的效果,教學互進。是這個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

易解:古時候教學的地方,一家中設有「私塾」,一黨中設有「庠」(五百家為黨),一個遂中設有「序」(一萬兩千五百家為遂),一國之中設有「太學」。每年都有新生入學,隔年考試一次。入學一年之後,考經文的句讀,辨別志向所趨;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尊重專注於學業,樂於與人群相處;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親近師長;七年時考察學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九年時知識通達,能夠觸類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這時候纔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銜泥,然後纔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易解:大學開學的時候,學生都穿著禮服,以蘋藻之菜祭祀先聖先師,表示尊師重道;先練習《詩‧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詩歌,勸勉學生以蒞官事上之道;擊鼓召集學生,正式打開書篋(書包),希望學生以謙遜謹慎的態度學習;夏楚兩物(教鞭)是用來警惕鞭策學生,收到整肅威儀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實施以前,天子、諸侯不急著到學校去視察,為的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志向;教師常常觀察學生,但是並不輕易發言,等到適當的時候再加以指導,是要使學生自動自發(《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至於年幼的學生,只聽講而不能亂發問,是因為學習要按照進度順序(次第)進行。這七項是教學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書說:凡學習做官,領導人民,先學習管理事情,要作一個讀書人先學習立志。就是這個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氣志氣,志者氣之導,心之引也。)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 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易解:大學施教是講究方法的,是順著時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禮樂,冬夏教詩書,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學生下課及放假的時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課業。(宋人斷句改為:「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句讀略有不同。)學習要有方法,如果不從「操、縵」這些小曲學起,指法不純熟,琴、瑟就彈不好;不從通曉鳥獸草木,天時人事學會譬喻,詩就作不好;不學會灑掃應對,禮節就行不恰當,對於六藝等技藝沒有興致,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所以君子在學習方面,要藏之於心,表現在外,不論休息或遊樂的時候,都念念不忘,能夠這樣,纔能安於學習,親近師長;與同學相處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學的真理。能夠這樣雖然離開了同學師長,也不會背棄道義。《尚書‧兌命篇》說:恭敬謙遜,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這個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易解:現今之教人者,口裡雖然念著書本,心裡並不通達,故意找些難題來問學生,講一些枯燥無味的名物制度,讓人聽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學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時沒有一點誠意,又不衡量學生的程度與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教導違反情理,學生求學也違逆不順。如此一來,使得學生愈來愈厭惡學習而且憎惡師長;以學習為難為苦,而不明白學習的快樂與好處。雖然課業勉強讀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易解:大學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惡的念頭未發生之前,就用禮來教育,來約束禁止,這就是預備、防備的意思(古德所謂防患於未然是也)。當學生可以教誨的時候纔加以教導,就叫做合乎時宜。依據學生的程度,不跨越進度,不超出其能力來教導,就叫做循序漸進。使學生互相觀摩而學習他人的長處,就叫做切磋琢磨。這四種教學方法,是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易解:邪惡的念頭已經發生,然後再來禁止,因為錯誤的觀念已經堅不可拔,教育亦難以勝任。適當的學習時期過了纔去學,雖然努力苦學,也難有成就。東學一點西學一些,卻不按照進度學習,只是使頭腦混亂毫無條理而已。沒有同學在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單落寞而少見聞。結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不良的習慣,會荒廢自己的學業。這六項,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經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後就可以為人師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於曉喻,讓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導,而不去強迫別人服從;對待學生嚴格,但並不抑制其個性的發展;加以啟發,而不將結論和盤托出。只引導而不強迫,使學習的人容易親近。教師嚴格而不壓抑,使學生能夠自由發揮,得以充分發展。只加以啟發而不必全部說出,使學生能夠自己思考(以免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親近又能自動思考,這纔是善於曉喻了。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解: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容易犯,教導的老師一定要知道。人在學習的時候,或有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滿足了),或有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或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這四種心理都不相同,必須先明白這些心理,然後纔能挽救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增長優點挽救過失的。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易解:善於唱歌者,能使人沈醉在歌聲中流連不忘,善於教學的人,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語雖然簡要卻通達曉暢,含蓄而允當,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繼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惟其師。」此之謂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學深淺難易的順序,對於個人的特性差異都能瞭解,然後方能因材施教。能廣泛地曉喻,然後纔有能力作老師;能夠作老師,纔能做官長;能做官長,纔能作領袖。所以能作一個好老師,就是學作領袖的開始。所以選擇老師不可以不謹慎。古書說:三王(伏羲神農黃帝稱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對老師的選擇都很慎重。就是這個意思。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易解:求學的道理,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學問纔會受到敬重。真理學問受到尊敬,然後人民纔會敬重學問,認真學習。所以君主不以對待部屬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情形有兩種:一種就是在祭祀時,臣子擔任「尸」的時候,另一種就是擔任君主老師的時候。大學的禮法,對天子授課時,老師不處於面朝北的臣位,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易解:自己沒有心得,沒有獨到見解的人,不夠資格作老師。一定要學生提出問題,纔加以解答;學生心裡有疑難,沒有能力表達時,老師纔加以開導;老師開導了,學生仍然不明白,雖然暫時放棄指導,等待將來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易解:良匠的兒子,想必也能學習補綴皮衣(古代工藝相近);良弓的兒子,想必也能製作畚箕;剛學駕車的小馬,都事先把小馬繫在車後,而車子就在馬的前面,讓馬跟著學習。君子觀察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學的志向了。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易解:古時候的學者,能夠分析比較事物的異同之處,匯整成一類,譬如:鼓的聲音並不相當於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沒有鼓的調和就顯得不和諧。水的顏色並不相當於五色當中的任何一種,然而五色的配合,沒有水為之調和就無法鮮明。至於學者並不等於政府的任何一種官職,然而任何一種官職,不經過學習就沒有辦事的能力。又如老師,他不是人倫中的任何一種親屬關係,但是任何一種親屬,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就不懂得人倫之間的關係了。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 ◎易解:偉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種職務;偉大的道理,不局限於一種事物;真正偉大可貴的誠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恆久的四時雖不相同,卻運轉不停,是最準確的守時。如果能瞭解這四種情形,就可以立志學習偉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易解: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後祭海,河是水的源頭根本,海是河流的歸處,先本而後末,這叫做「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