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丹 富 Modified 8年之前
1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 1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络人才; ( 2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 ( 3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 4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社会原因: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
4
2. 主要流派 道家 : 老子 庄子 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 墨子 法家 :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3 、 “ 百家争鸣 ” 的历史影响 “ 百家争鸣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5
思想解放: 将人从神秘和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确立了中国古代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6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1 、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 至圣 ” 。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 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 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 “ 礼 ” ;家族的 “ 没落 ” ,地位的下降,则 促使他希望以 “ 仁 ” 作为处理社会人际 关系的原则。
7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 —— 孔庙、孔府、孔林。
8
1 、孔子的思想主张 ( 1 )、哲学思想: ① “ 仁 ” 的学说 ( 核心 ) 子曰: “ 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 “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 子曰: “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 请问之? ” 曰: “ 恭、宽、信、敏、惠。 ……”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9
( 2 )政治思想: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拱 ) 之。 ” 《论语 · 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 《论语 · 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①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 守)
10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再坟边痛哭。询问 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 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 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 “ 苛政猛于虎也! ” 因此,他提倡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而不仁,如礼何 C 、为政以德 D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C
11
子曰: “ 有教无类。 ” (论语 · 卫灵公) 子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 语 · 为政)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论语 · 为政) ;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论语 · 学而)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 为 政) ( 3 )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 主要贡献: 以 “ 有教无类 ” 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 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
12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 《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 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13
2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 孟 子、荀子 ① “ 仁政 ” ② “ 民贵君轻 ” (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 “ 性本善 ” A 、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B 、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 、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 ” ( 1 )孟子的思想 思想主张: “ 亚圣 ”
14
( 2 ) 荀子的思想 A 、 “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B 、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 舟 ’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 “ 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 。 思想主张: ① “ 仁义 ” 和 “ 王道 ” ② “ 君舟民水 ” ③ 伦理观: “ 性本恶 ”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15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孟子荀子 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仁义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性善论性恶论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 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 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 中的巍然大宗。
16
三、道家 1. 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 1 )、 “ 道 ” 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 2 )、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 ” ( 3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 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 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老子:生平介绍
17
2. 庄子的思想 庄子(约前 369- 前 286 年),名周,是继老子之后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 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 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 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 1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 对的。(继承与发展) ( 2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 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 3 )、社会批判精神
18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 280 一前 233 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他的著 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 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 1 ).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 2 ). 以法治国 ( 3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 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 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四、法家
19
( 2 )评价: 法家以主张 “ 以法治国 ” 的 “ 法治 ” 而闻名,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 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 据。 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 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 “ 以刑去 刑 ” ,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 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 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 、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
20
( 2 )主张: ( 1 )代表人物: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 五、墨家
21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 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 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 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 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 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 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2
一
23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 “ 人不 是他人的工具 ” 的观点,即主张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下列哲学家的观点与康德最为 接近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王夫之 B
24
B C 1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 A. 春秋初期 B .春秋末期 C. 战国时期 D .战国末期 5 .孔子的经历有 ①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②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 ③曾做过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 ④晚年周游列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5
孟子的 “ 仁政 ” 是对孔子 “ 仁 ” 学说的继承与 发展,这主要表现再 ①把孔子的 “ 仁 ” 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 “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④ A
26
2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 吗?为什么? 1 、儒家强调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学思结合 ” 的教育教学思想,对 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 “ 孝 ” 、 “ 仁义 ” 、 “ 诚信 ”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 “ 正身自省 ” 、 “ 修已安人 ”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 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主张的 “ 大一统 ”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 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27
1. 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 2.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 ? 做人没 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 ? 3. 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关爱他,尊敬 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 4. 对人的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 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