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筱青
3
概论 新生儿硬肿症( scleredema )简称新生儿冷 伤。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主要特征。 新生儿期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 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 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病因 早产、低体重儿、窒息、寒冷、重症 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均为本病的致病 因素
5
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薄,易散热,尤 以早产儿为甚 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其熔点高, 遇寒易凝固 棕色脂肪贮存量少,窒息、缺氧及严重感染 时产热不足,导致体温过低
6
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 ↓ ↓ ↓ 皮下脂肪发生凝固 ↓ ↓ ↓ 皮肤发硬 ↓ ↓ 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 - 皮肤暗红 ↓ 发病机制
7
↓ 组织缺氧 ↓ 微循环障碍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 水肿、发亮 ↓ ↓ ↓ 血容量减少 ↓ ↓ DIC ---- + ---- 休克 → 多器官受损。 发病机制
8
临床表现 低气温的季节或地区 以冬春季及我国北方发病者 最多 低出生体重儿 根据有关报道占本病半数以上 低日龄组的新生儿 本症多发生在生后 1 周以内 低生活能力的婴儿 以早产儿居多 低热量供给的婴儿 生后虽有吸吮能力,但护理者供 给热量不足 五低
9
临床表现 二多 新生儿多病 83.6%~98% 伴有感染或 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更易 引起本症 母亲多病 在妊娠期或分娩时,多有并 发症存在,如妊高症、心脏病、前置胎 盘、肝炎、肺炎及败血症等
10
体温常降到 35 ℃以下,重者低于 30 ℃, 夏季因重症感染致病者多无低体温,仅 有皮肤发硬,且无水肿,其可能为周围 循环衰竭所致 临床表现 低体温
11
1 、部位:多发生在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 2 、特点:表现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 之轻度凹陷 3 、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 → 大腿外侧 → 整个下 肢 → 臀部 → 面颊 → 上肢 → 全身 4 、硬肿范围估计:头颈部 20% ,双上肢 18% , 躯干 28% (前胸及腹部和背及腰骶部各 14% ), 臀部 8% ,双下肢 26% 5 、按硬肿范围分度:轻度 50% 临床表现 硬肿
12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变慢、微循环障 碍的表现,严重者导致 DIC 、休克、心衰、 肺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 衰竭,常合并肺炎、败血症 临床表现 多器官功能受损
13
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择: 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血常规和血小板、 凝血时间、凝血酶和凝血酶原时间、纤 维蛋白原等检测 实验室检查: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硬肿和四不: 不吃、不动、不哭、体温不升)结合致 病因素可确诊断,主要与新生儿水肿和 皮下坏疽相鉴别
15
治疗原则 正确复温、合理供应热量和液体,积 极去除病因、早期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和加 强监护等
16
轻 - 中症:患儿体温 >30 ℃, 可将其放入预热至 28-30 ℃的暖箱中,根据病情每小时提高箱温 1 ℃直到 30-32 ℃,力争在 6-12 小时内恢复正 常体温。 重症:患儿体温 <30 ℃,可按照患儿实际体温, 适当用高于这一温度 1-2 ℃的暖箱开始逐渐复 温,每小时提高箱温 1 ℃,于 12-24 小时内恢 复 治疗 复温
17
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都需要足够的能量 开始热量按 50Kcal/Kg.d 补充,渐增加 100-120Kcal/Kg.d 液量控制在 60-80ml/Kg.d ,可予 5% 碳酸 氢钠 3-5ml/Kg. 次以纠正酸中毒 治疗 热量和液体的补充
18
抗休克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或新鲜血等。 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障碍。 抗凝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肝素等。 止血治疗:维生素 K1 、止血敏等。 激素治疗:一般用于重症患儿。 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能量合剂等。 抗感染 治疗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9
作好孕妇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和产伤等;寒 冷季节注意产房取暖设施的配置;新生儿生后注 意保暖、喂养和预防感染等。 重点工作在正确复温和加强监护。 预防: 护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