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3 课 青铜与商朝文化. 内外服制 内服和外服之分 a) 内服:甲骨文称 “ 大邑商 ” 或 “ 天邑商 ” i. 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ii.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b) 外服:也称为 “ 四方 ” 或 “ 四土 ” 。 i. 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ii. 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或部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3 课 青铜与商朝文化. 内外服制 内服和外服之分 a) 内服:甲骨文称 “ 大邑商 ” 或 “ 天邑商 ” i. 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ii.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b) 外服:也称为 “ 四方 ” 或 “ 四土 ” 。 i. 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ii. 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或部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3 课 青铜与商朝文化

2

3

4 内外服制 内服和外服之分 a) 内服:甲骨文称 “ 大邑商 ” 或 “ 天邑商 ” i. 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ii.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b) 外服:也称为 “ 四方 ” 或 “ 四土 ” 。 i. 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ii. 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或部落 c) 内外服关系: i. 存在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ii. 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 iii. 方国的项背影响商朝的兴衰 (国家体制)

5 青铜时代

6 江西新干伏鸟双尾铜虎 虎四足部分有变体鳞片纹,体饰简洁流畅的阴刻交迭式雷纹。 老虎龇牙咧嘴,左右各露一獠牙,凸目粗眉,两眼有神,双 耳竖立,呈半起欲奔之势。虎的脊骨突出,背伏一竖颈短尾、 尖喙圆睛的小鸟。虎尾后垂,尾端上卷,还有两条外形相同 且粗壮美观的大尾巴。

7 兽面乳钉纹方鼎: 该鼎口呈长方形, 上立二次铸成的拱 形立耳一对,深腹, 腹壁微内敛,平底, 下有四个上粗下细 的空柱形足,器身 四面和四隅各铸单 线兽面纹一组。每 面两侧与下部饰乳 钉纹,足上部各饰 兽面纹。

8 马永铜盉 从中可以透视到哪些历史信息? 农业发展 酿酒业和酗酒成风 政治腐败 青铜铸造工艺

9 安阳方鼎

10 青铜器: 用途: 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 功能: 1. 不同青铜器物的组合成为器主身份地位象征。 2. 还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11 探究: 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是人类有石器时代进 入金属时代的一个重大进展,有人甚至用青铜时代来 称呼先秦三代历史,但是即使在青铜繁盛的商代,青 铜器却一直未能普及到农业生产,也未能普及到普通 民众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从青铜器铸造的原料、技术和青铜器质地和功能及 地位思考。)

12 文字: 甲骨文 a) 出土:安阳殷墟 b) 特点:具备了汉字结构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c) 地位 i. 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ii. 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 iii. 与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印证商朝为信史

13 是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 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练习与测评 1 、什么是内外服制?商王为什么要采取这种 制度?什么是内外服制?

14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 杜甫《槐叶冷淘》 材料二:何休注曰: “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 元士三也。 ” ——— 《公羊传 · 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 《左传 · 宣公三年》 ( 1 )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鼎本为炊食器,但作为用于礼典和祭祀等重要活动的礼器,鼎又 是王室和贵族身份和政治地位的标识。鼎从夏迁于商,又从商迁 于周,说明鼎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它具有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 力等功能。 ( 2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象征,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 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革故鼎新、钟鸣鼎食,等等。

15 3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16 探索与争鸣: 第 12 页 “ 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 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 汉字存活下来的原因:一是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中华 文明源远流长,未有中断,记载其文明的文字也能流传 很久;二是汉字结构和造字方法,非常容易表达新的事 物,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17 妇好雕像

18 妇好是商王武丁 60 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辈 “ 母 辛 ” ,生活于前 12 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 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 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 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 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 与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 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 100 米处。墓葬在 1976 年发掘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保存完 好。其中所出玉器共 755 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 另有 63 件石器, 47 件宝石器。

19 安阳殷墟

20 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甲)

21 记日食卜骨

22 商卜狩猎的牛胛骨 这是一块完整的牛胛骨。 牛骨长 32.2 厘米,宽 19.8 厘米, 正面刻辞四条,背面 2 条,共 160 余字,字内填朱。刻辞所 记内容为商王武丁狩猎、祭 祖和当时的天象。这片刻辞 巨大完整,是研究商代社会 历史和天文气象的重要资料。

23 祭祀卜辞 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 先与自然神(天帝、日、风、 雨、社、山、川),尤以祖 先的祭祀最为频繁。祭祀时 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 卜问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 三牛。图中甲骨上刻有二段 卜辞。

24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属于商朝武丁时 期甲骨。牛骨正反面 刻满了长篇卜辞,字 内涂朱红色,内容是 关于北方部族入侵和 王命诸侯、田猎以及 天象等。

25 卜问战争的甲骨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 多,卜问内容包括战事的时 间、地点、将领、吉凶祸福 等。 此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 的内容。一段为殷(商)王 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合适。 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齿有病, 卜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 否痊愈。

26 卜问祭祀狩猎的牛骨

27 1. 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 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 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 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 ——“ 卜 ” 形 裂 纹。 4. 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 附近。 钻凿卜骨的工具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1 2 3 4

28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掘和释读,有何历史意义?


Download ppt "第 3 课 青铜与商朝文化. 内外服制 内服和外服之分 a) 内服:甲骨文称 “ 大邑商 ” 或 “ 天邑商 ” i. 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ii.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b) 外服:也称为 “ 四方 ” 或 “ 四土 ” 。 i. 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ii. 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或部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