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要内容: 咳的病因、病机、传变、分证、症状、 治则。 素问 · 咳论 ( 1 )咳为肺之本病 肺为娇脏,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定病位 1 、咳的 病因病机 ( 2 )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陈修园: “ 咳不离于肺;咳不止于肺。 ” 整体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要内容: 咳的病因、病机、传变、分证、症状、 治则。 素问 · 咳论 ( 1 )咳为肺之本病 肺为娇脏,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定病位 1 、咳的 病因病机 ( 2 )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陈修园: “ 咳不离于肺;咳不止于肺。 ” 整体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主要内容: 咳的病因、病机、传变、分证、症状、 治则。 素问 · 咳论

3 ( 1 )咳为肺之本病 肺为娇脏,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定病位 1 、咳的 病因病机 ( 2 )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陈修园: “ 咳不离于肺;咳不止于肺。 ” 整体观

4 ( 3 )肺咳的病因病机 邪气 咳 皮毛 肺气上逆 寒饮食胃肺脉 肺气上逆 外内合邪 五藏六府受邪 肺气上逆

5 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鼻源性咳嗽 鼻窦炎、鼻后滴漏综合症、脑积液鼻漏 咽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食道癌贲门癌术后顽固性咳嗽、 茎突综合症、 心源性咳嗽 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 药源性咳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头孢硫脒

6 二、五脏咳: 肺咳 咳而喘息有音 、唾血 心咳 咳则心痛 肝咳 咳则两胁下痛 脾咳 咳则右胁下痛 肾咳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特点: 咳+痛

7 三、六府咳 六府咳的形成 五藏之久咳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六府。

8 六腑咳的症状特点 脾咳 胃咳 咳而呕 肝咳 胆咳 咳呕胆汁 肺咳 大肠咳 咳而遗失 心咳 小肠咳 咳而失气 肾咳 膀胱咳 咳而遗溺 特点: 咳 + 泄

9 三焦咳 咳而腹满 不欲饮食 使人多涕唾 面浮肿 气逆也 水饮停聚、气机阻滞 晚期,病重

10 讨论: 如何看待咳之传变过程? 藏病 经脉病变 府病 虚证 功能衰退 病变范围扩大 实证 三焦咳 水饮停聚、气机阻滞 晚期

11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1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2 、 肺胃之气主降,以降为顺。 肺气上逆易引动胃气上逆; 反之亦然。

12 3 、肺胃阴液同出一源,均来自水谷精气。 4 、肺胃经气相贯,胃在中焦,肺脉起于中 焦,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 “ 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 伤,故气逆而上行。 ” 培土生金

13 四、咳的治则 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 肿者治其经。

14 林佩琴:以四时论之 春季咳,木气升也,治宜兼降,前胡、杏仁、海浮 石、瓜蒌仁之属; 夏季咳,火气炎也,治宜兼凉,沙参、花粉、麦 冬、知母、玄参之属; 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玉竹、贝母、杏 仁、阿胶、百合、枇杷膏之属; 冬季咳,风寒侵肺也,治宜温散,苏叶、川芎、桂 枝、麻黄之属。 (《类证治裁》 )

15 思考: 案例一 沈左 咳嗽多时。脉象寸强尺弱。迩加感凉风。 今咳甚而遗溺。

16 案例一: 沈左 脉象寸强尺弱,肾经早损,咳嗽多时。迩加感凉风, 遂入肺经气分,其病自上而下,母病传子而至于肾,肾咳 不已,则脏病而又移于腑矣。今咳甚而遗溺者,显系膀胱 之腑受肾脏之病也。既蒙委诊,姑用念莪先生之法,弄斧 于班门,未识然否,即希正之。 茯苓三钱 生甘草五分 桂枝一钱二分 杏仁二钱 覆盆子一钱 菟丝子一钱 补骨脂一钱二分,盐水炒 加胡桃三个 为引。 《近代中医珍本集 · 医案分册 · 逸仙医案》

17 案例二 梁左 咳喘,后腹皮肿满,饮食不思, 脉大而浮,舌苔微白。 辨证: 三焦咳

18 梁左 脉大而浮,舌苔微白,腹皮肿满,饮 食不思,诸医皆谓肿满属脾,殊不知此证因咳 喘起见,即方书所谓先喘后肿,其病在肺。又 《内经》谓咳而腹满,病在三焦,未可与肿满 属脾同日而语。 苏子一钱,炒葶苈子五分,炒白芥子一钱, 炒制半夏二钱 杏仁三钱,去皮尖 制川朴一钱五分 旋覆花二钱,包煎 栝楼壳三钱 河水煎服。 《近代中医珍本集 · 医案分册 · 逸仙医案》

19 案例三 咳嗽痰多,痰秽带绿,呕恶,胁肋为痛, 大便不更,纳食不增,左脉虚数而大; 右脉滑数而大。舌质腻黄,根底腻白。 辨证: 肺咳 + 胃咳

20 鲜石斛 芦根 生苡 丝瓜子 橘络 生茹 犀角汁 石羔 败酱草 大青叶 葛花 瓦楞 咳为气逆。嗽为痰多。咳而呕恶。肺咳而兼胃 咳也。痰秽带绿。肺热而兼胃热也。肝升太过。 肺降无权。络道为痹。胁肋为痛。大便不更。 肺邪移於大肠。纳食不增。痰火壅滞於膈。左 脉虚数而大。右脉滑数而大。舌质腻黄。根底 腻白。肺为火刑。胃实多痰。当清其源。以洁 其流。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金子久医案 胃咳, “ 聚于胃,关于肺 "

21 案例四 1972 年春,一十岁男童患咳嗽,间隙阵 发已多年,干咳无痰,吃各种咳嗽药水, 不能断根,曾拍过 X 光片子,没有病,要 求诊治。患儿形体瘦小,面色少华,诉 说脐周少腹时有疼痛,大小便均正常。 见面颊有多个浅白色斑,唇下口腔粘膜 有不少针尖状小点。

22 询问是否检查过大便,有无虫卵? 其母告知去年曾呕出蛔虫一条。 问孩子夜眠时有无流涎及磨牙等情况? 母谓每日都有。 《素问 · 咳论》云: “ 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 出。 ” 《灵枢 · 厥论》: “ 肠中有虫瘕及蛟蛕 …… 心常痛, 憹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 涎出者,是蛟蛕也 ” 。 治疗:祛蛔 使君子丸

23 三天后,其母欣然来告: 药后次日即泻下大小蛔虫数十条之多。 希望医生再给咳嗽治好。 两月后等返校前,母子来送别,咳嗽未 再发作过。 (凌耀星医案)

24 案例五 罗姓老翁,咳喘反复 12 年,冬春易发。虽经多方 诊治,应用宣肺祛邪、止咳化痰、补气敛肺、土 生金等法皆不应。 近日咳喘阵作,胸满痰多,闻及痰鸣音,咳甚则 气不得续,伴大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边 有齿印,苔白,脉沉弱,尺部尤甚。 据《素问 · 咳论》 “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 咳状,咳而遗失 ” ,

25 此乃久咳致肺气虚寒,累及大肠,传导失职,失于 收摄。 治宜补肺肾兼化痰固涩 参蛤散合桃花汤加味: 红参 6 克 、蛤蚧 10 克 、法夏 10 克、川贝 8 克、五味 子 10 克、杏仁 10 克、赤石脂 10 克、干姜 4 克、罂粟 壳 10 克、肉豆蔻 10 克、乌梅 3 克、甘草 6 克 连服 7 剂,咳减,遗便偶见 守方加减治疗月余,便调咳愈喘平而收功。 (叶庆莲)


Download ppt "主要内容: 咳的病因、病机、传变、分证、症状、 治则。 素问 · 咳论 ( 1 )咳为肺之本病 肺为娇脏,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定病位 1 、咳的 病因病机 ( 2 )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陈修园: “ 咳不离于肺;咳不止于肺。 ” 整体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