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且 轩辕 Modified 8年之前
1
核素治疗II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侯森
2
理想的放射性药物 1 、发射 β 射线或俄歇电子用于治疗,同时发射 γ 射线用于显 像,观察疗效及计算吸收剂量。 2 、半衰期合适,生物半衰期接近物理半衰期。 3 、靶组织与非靶组织比值高。 4 、射程适中,达到治疗目的,对正常组织损伤小。 5 、在体内外稳定性好,来源方便,易于保存,易于供应, 价格适中。
3
β射线敷贴治疗
4
β射线敷贴治疗优点 β射线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弱,组织内射程短,操作 更为安全,不会对深部组织和邻近器官造成辐射损伤 ,适宜体表直接照射治疗,β射线容易屏蔽,使用方便 ,造价低廉,现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敷贴治疗
5
原理 利用半衰期足够长且产生足够能量纯β射线的核素作为外照 射源紧贴于病变部位,通过β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导 致病变局部组织细胞出现: ①形态改变:如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胞质内空泡形 成、线粒体破碎、溶酶体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或消失等; ② 功能改变:如细胞活力迟钝、发生凋亡、生长抑制、代 谢紊乱、繁殖能力降低、分泌机能减低或停止。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 皮肤血管瘤经照射后引起局部血管渗透性改变,白细胞增加 和吞噬能力增强;增生性病变经照射后,细胞分裂速度减低 等,
6
适应症 (1)病变较局限的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 (2)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瘢痕疙瘩; (3)口腔黏膜白斑和外阴白斑; (4)角膜和结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翼状胬肉、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 等眼部疾病; (5)浅表鸡眼、胼胝、寻常疣、尖锐湿疣; (6)产后乳腺炎、甲沟炎、汗腺炎、血栓静脉炎、皮肤癌; 禁忌症 (1)日光性皮炎、复合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2)多发性神经皮炎、多发性湿疹、多发性牛皮癣。 (3)开放性皮肤损伤与感染 适应症及禁忌症
7
海绵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 口腔粘膜白斑 翼状胬肉 尖锐湿疣
8
敷 贴 器 32 P敷贴器 ,半衰期14.3d,发射纯β射线,最大能量 1.71MeV,组织内最大射程8mm,来源容易,制造简单, 一般是自制。 90 Sr- 90 Y敷贴器 90 Sr半衰期28.5y,发射纯β射线,最大能 量0.546MeV,平均能量0.2MeV,组织内射程仅为2~ 3mm。子体 90 Y 半衰期64.2h,发射的β射线能量为 2.274MeV,组织内最大射程12.9mm。随组织深度的增 加,吸收剂量很快下降 。
9
锶-90 敷贴器
10
治疗方法 (1)局限性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 ① 一次大剂量法:一次完成疗程总剂量。常用剂量为 5~10Gy,如无效,可再给予4~6 Gy。 ② 分次敷贴治疗法:每次敷贴给予1~3 Gy,总剂量6~15 Gy为一疗程。 (2)毛细血管瘤的敷贴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给予不同剂量:一疗程总剂量,乳儿 12~20Gy,1~6岁15~18 Gy,7~17岁15~20Gy,成人 20~25Gy。可一次大剂量给予,也可分次给予,如经一次治 疗未愈,则间隔3~6个月行第二次治疗。
11
(3)尖锐湿疣的敷贴治疗(性传播疾病,做好消毒) 先用1%新吉尔灭液充分清洗疣的局部,将消毒好的铅橡皮屏蔽疣周 围2~3mm以外的正常组织,消毒后的 90Sr-90Y敷贴器活性面直接敷 贴于尖锐湿疣表面(也可衬一块塑料薄膜)。每日照射一次,7~10次 为一个疗程,总吸收剂量为20~30 Gy。 (4)翼状胬肉的敷贴治疗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3~7天即可行敷贴治疗。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平 卧,0.5-1%丁卡因滴眼,角膜麻醉。敷贴器碘酊消毒,乙醇脱碘,开 睑器张开眼睑,患者向颞侧注视,眼球不动。将敷贴器垂直贴于翼状 胬肉切除处,照射剂量6~8Gy,时间1min,照射后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并用眼垫遮盖,间隔1周按上述方法照射1次,共3~4次即可, 总照射剂 量不超过40Gy。 (5)瘢痕疙瘩的治疗 瘢痕疙瘩好发于胸部、肩胛部或易受外伤处。一般认为手术切除是 首选,但复发率较高,结合核素敷贴可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总用量 20Gy,每周2次法或每周1次法。根据病情可重复治疗。
12
局限性慢性湿疹、牛皮癣、扁平苔癣、神经性皮炎 疗效和反应取决于辐射剂量和患者对射线的敏感性,敷贴期间部分患 者局部痒感可能加剧,撤除敷贴后2~5天可减轻,一周后明显好转或消 失,皮肤软化变平,近期治愈率可达70%~80。治疗后常见局部痒感加 重,病灶渗出液增加,轻度充血,水肿,红斑,脱屑,色素沉着,烧灼 感,少数治疗结束后3-10天 发生干性皮炎,个别敏感患者出现湿性皮炎, 反应消退需1-4周,色素沉着消退需数月。 毛细血管瘤 方法简便,疗效与年龄及病变类型有关,海绵状或皮下型毛细血管瘤 则不适合敷贴治疗。部分患者于照射后2~3天出现血管颜色加深(充 血)、局部发热、刺痛或蚁行感,几天后可减轻。疗程结束后数月可出 现薄片状脱屑(持续1~3个月),血管颜色变淡,即干性皮炎 。 疗效评估
13
尖锐湿疣 一般3次照射后湿疣颜色变暗,疣体萎缩,7~10次治疗后基本脱 屑,不留疤痕,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也未见复发。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术后敷贴治疗可抑制手术创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减少炎性 因子的释放,促进血管变性,阻止纤维组织的增生,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因为个体对射线敏感性不同,治疗过程中注意严格掌握照射的剂 量和时间,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造成放射性白内障、巩膜萎缩、角 膜溃疡并发穿孔等眼部永久性损害;剂量过小,时间过短,不足以对 胬肉病变区产生治疗效果,应根据治疗反应和病变的变化情况随时调 整。
20
32 P胶体注射治疗皮肤血管瘤
21
原 理 血管瘤的分类比较繁杂,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 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血管瘤性综合征等。 32 P敷贴治疗,对那些病变位置较表浅的血管瘤,如新生儿斑痣、皮内 毛细血管瘤和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疗效确切。 32 P对一些病变部位较深 的血管瘤,如海绵状血管瘤,因为射程有限不足以达到病变部位,传统 的体表敷贴治疗难以发挥疗效。 利用局部注射 32 P胶体,将放射性核素注入病变局部,使其发射的β射 线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又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能获得满意疗效。
22
适应症 海绵状皮肤血管瘤;口腔粘膜血管瘤。 禁忌症 表浅的单纯性血管瘤或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有明显动静脉沟通或有动静 脉瘘;病变部位有炎性表现或溃疡者。 治疗方法 怀疑有动静脉沟通或有动静脉瘘的较大血管瘤应常规超声检查,必要时做血管 造影或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局部注射 32 P胶体:按0.1-0.2mci/ml加入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注 射液,即配即用。参考用量0.05~0.1mci/cm 2 (瘤体面积),视患者年龄,血管 瘤所在位置、厚度及有无其他治疗史而灵活调整用药剂量。常规消毒后,注射 针沿血管瘤基底部刺入,回抽有血液即可注药,并变换针头方向,由深至浅。 面积较大的瘤体采用多点注射,尽可能使药液在瘤体内混合均匀。拔针后压迫 止血。3个月后随访,可重复治疗多次。
23
疗效评价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血管瘤完全消失,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或仅留有 少许痕迹;②显效:瘤体缩小达1/2以上,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或接近正常; ③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足1/2,局部皮肤颜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④无效:表现为治疗后瘤体无变化甚至继续发展。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过去多采用口服激素、注射硬化剂、 32 P或 90 Sr敷贴 治疗,疗效不理想。 32 P胶体局部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方法简便,副作用少,疗效好,费用 低。治愈率达93.7%,总有效率可达100%。 治愈率与患者的年龄以及瘤体大小有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明显, 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熟度较差有关;瘤体越大,治 疗效果较差,可能与瘤体中央组织相对乏氧,对放射性敏感性减低有关。
24
注意事项 病人接受治疗后要注意保护伤口,一般无特别不适,少数患者可感觉 针刺部位轻度疼痛,局部皮肤发红,无需特别处理。 如果发现伤口有炎症反应,应及时外科处理。 某些体积较大的血管瘤治疗前应做B型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动静脉瘘 及与大血管连通。
25
32 P胶体经皮穿刺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肿和腺瘤
26
原 理 利用 32 P胶体可以发射纯β射线,作用于囊壁局部,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 应,达到治疗目的。 32 P胶体发射的β射线能量适中,在组织内的射程多在3mm以下,这样既 保证了囊壁细胞得以最大程度的损伤破坏,又不至于射线损伤囊肿以外 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32 P的物理半衰期14天,可以持续地作用于局部组织,发挥最大疗效。 正是因为 32 P胶体具有上述特性,使得它在治疗甲状腺囊肿方面具有独特 的优势。 应用 32 P胶体治疗甲状腺囊肿,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创伤性 小、且没有其他治疗方法所带来的副损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兴治疗 方法。
27
适应症 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甲状腺腺瘤。 禁忌症 有动静脉沟通的甲状腺囊肿;血供丰富的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出血性囊肿活动期。
28
治疗方法 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常规超声检查,必要时做血管造影或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 诊断。 32 P胶体溶液的配制,一般取 32 P胶体原液加生理盐水稀释,可适量加入地塞米松 或利多卡因注射液。应用中可根据腺瘤的质地、囊性变腔内残存的甲状腺组织、 囊肿壁的厚薄及囊液抽取的情况适当调整用量,灵活掌握。 颈部甲状腺区皮肤常规消毒,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结节部位,在囊腔中间 停针,尽量抽尽囊液,注意针头保持在囊腔,不拔出针头,更换针管,用生理盐 水冲洗囊腔,注入 32 P胶体溶液。 注射体积依据结节性质与大小以及抽出囊液体积确定。实性腺瘤可以多点注射, 最好先注射少量巨球白蛋白(MAA)进行血管阻滞,随即注射 32 P胶体,可使注 入的药物长期保留在瘤内,疗效更好,副作用少。 注射完毕用纱布加压包扎,按压一定时间。有条件的可立即行 32 P 轫致辐射显像, 以了解 32 P 分布情况。如果一次未愈,可重复治疗。
29
疗效评价 疗效判断:①痊愈:甲状腺肿瘤消失;②显效:瘤体或囊 肿缩小达治疗前1/2以上;③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 足1/2;④无效:瘤体缩小不到20%或无变化。 超声引导下 32 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属于微创治 疗,基于 32 P的良好物理特性和超声引导操作的准确性高, 其操作方法简便,治疗时间短,创伤小,安全,副作用少, 费用少,治疗效果好。
30
注意事项 治疗后要注意保护伤口。 一般无特别不适,少数患者可感觉肿瘤部位轻度胀痛,少 数可放射至同侧颈部或面部,局部皮肤发红等,可自行缓 解,无需特别处理。 如果胀痛较重的可适量给予消炎止痛和少量强的松口服。
31
90 Sr- 90 Y前列腺增生治疗
32
90 Sr- 90 Y前列腺增生治疗器是借助 90 Sr及其子体发射的β射线, 经尿道壁或直肠壁照射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依靠β射线的电 离辐射生物效应,使增殖旺盛的细胞受到抑制、破坏、进 而使前列腺腺体萎缩或产生其他退行性变,减轻其对尿道 的压迫和阻塞作用,从而使排尿困难得以缓解和使尿路通 畅。 原 理
33
前列腺局部示意图
34
锶90 前列腺治疗仪(尿道型)
36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高龄及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 (2)经临床确诊Ⅰ、Ⅱ、Ⅲ度前列腺增生患者; (3)前列腺增生重量≥40g,伴有尿道刺激症状者; (4)前列腺增生重量≤40g,但合并尿道梗阻,膀胱尿残留 量>60ml者; (5)最大尿流率≤10ml/s,合并夜尿增多者。 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肝、肺、肾、脑疾病,实施治疗有危险; (2)传染病活动期或急性期患者(肝炎、结核等); (3)尿道合并肛管狭窄不能置入治疗器者。
37
治疗前准备 做前列腺超声影像检查,明确增生肿大程度,检测激素 (睾酮)水平和尿动力学指标; 使用经直肠治疗器者,需指诊或B超测定前列腺距离; 经尿道治疗器需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排空二便,清洗外阴部及肛门周围。
38
经尿道 90 Sr- 90 Y治疗器 先将润滑止痛胶或2%利多卡因凝胶注入尿道,然后将治疗器缓慢 向内插入,待观察到有尿液从管道中流出时,示导尿孔已进入膀胱, 再将治疗器向前推进14~15 mm,此时,放射源正好位于前列腺 位置,即可实施360°方位β射线治疗。治疗遵循有效治疗剂量原则, 一般为30~40 Gy,约需20min左右。若治疗效果不佳,则在第一 次治疗后30~35天再给予第二次治疗,总剂量60~80 Gy。 经直肠 90 Sr- 90 Y治疗器 插入深度依据直肠指诊、B超数据或直肠镜确定,一般60~75 mm, 治疗窗口对准前列腺位置。每次治疗控制吸收剂量为4~5 Gy,每 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总吸收剂量控制在40~50 Gy。部分患者 一个疗程后效果不明显,可休息1~1.5月后再实施第二个疗程。
39
疗效评价 经尿道 90 Sr- 90 Y治疗器对前列腺增生Ⅰ、Ⅱ度患者,特别 是侧叶增生,效果非常好,单次照射治疗,有效率可达 95%左右。而且,早期治疗较晚期治疗剂量小,疗效也好。 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菌性炎性水肿现象,数日后 即可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 经直肠 90 Sr- 90 Y治疗器对前列腺增生Ⅲ度或Ⅲ度以上患者 疗效较好,有效率为80%~90%,且增生肿大越明显,疗 效越好。通过治疗,排尿无力、尿线细等症状改善率最高, 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左右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意感 明显,大便不干燥,可能与治疗多次机械刺激或对射线较 敏感所致。
40
注意事项 无论经尿道或直肠治疗,治疗器表面应光滑,以免损伤尿 道或直肠,使用前使用润滑剂; 经尿道 90 Sr- 90 Y治疗时,不可将放射源部分伸入到膀胱内, 以免引起放射性膀胱炎; 严格控制治疗剂量,以免不足或过大; 由于前列腺过度增生,尿道的前列腺段受压严重,治疗 器前进中,该尿道易受到创伤而致出血,尤其是膜部和膀 胱颈狭窄部,是出血的多发部位,应予以充分注意。
4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99 Tc-MDP治疗
42
99 Tc在低价态时容易得失电子而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超 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抑制免疫调节因子产生,从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 类风湿疾病的能力,避免自由基促进炎症发展和损伤组织。 MDP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和组胺释放,并可螯合金属离子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包 括胶原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并防止胶原酶对软骨组织的分解破坏作 用。 MDP对骨生成区和具有炎症的骨关节部位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 性,抑制骨吸收,修复破骨。 原 理 没有 m ,较稳定
43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 禁忌症:严重过敏体质、血压过低、严重肝、肾功能不良患者。
44
治疗方法 1 治疗前准备 检测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X线片或SPECT片等检查以明 确诊断;检测肝、肾功能和血压。 2 方法与疗程 99 Tc-MDP静脉注射液由A剂(高锝酸钠注射液)和B剂 (注射用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冻干品)组成,临使用前将A 剂瓶中的5ml液体注入B剂瓶中,摇匀,静置5min。 99 Tc- MDP静脉滴注液为冻干粉剂,使用时加250~300 ml生理盐 水溶解稀释。 可先静脉注射1~2个疗程,即20~40次,每日一次,每次1套, 然后根据疗效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治疗。 疗效比较好,可酌情延长注射间隔时间,一周注射两次,每 次一支,逐步停药,可达到理想疗效,且停药后不复发。
46
疗效评价 99 Tc-MDP是低毒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治疗有效率高、 副作用少,具有消炎镇痛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总体有效 率80%~90%。 起效稍慢,如果合理加用激素类药物对活动性RA有更好 的治疗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部分患者使用后疗效不佳,可能与其对 99 Tc-MDP吸收差、 敏感性差、患有多种疾病有关。
47
注意事项 个别患者注射 99 Tc-MDP后发生一过性皮疹,常较轻微, 无需停药; 注射液剂量小,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但滴注液剂量 大,故滴注速度不宜太快,3h以上,否则对肝、肾功能有 一定可恢复性影响; 个别患者使用 99 Tc-MDP后骨关节疼痛有暂时加重现象, 这是由于血钙浓度降低过多引起,配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 钙即可减轻疼痛。
48
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治疗 48
49
骨骼是各种恶性肿瘤最容易发生转移的组织,患者常伴有顽固 性骨痛、病理性骨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受到严重影响。 单纯的止痛药物(哌替啶、吗啡等)对转移灶本身无治疗作用, 只是缓解疼痛,且长期用药会产生成瘾等不良反应。 外照射治疗适用于单发、较大的病灶,能有效控制骨转移肿瘤 病灶并缓解疼痛,但对于多发性骨转移应用受限。 近年来,放射性药物内照射治疗应用于转移性骨肿瘤取得了很 大的进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因其靶向性治疗的特性,现已 成为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有力手段,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认可。 49
50
骨转移癌的诊断 1、临床表现:疼痛、肿块、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如有原发恶性肿瘤病 史出现骨质破坏,应高度怀疑骨转移可能。 2、影像诊断: 99m TC-MDP全身骨显像是首选的筛查骨转移的检查方法,具有高灵敏 度,可在形态学改变之前早期探测骨转移灶。 X线简单经济,有一定局限性及滞后性。骨转移可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三种 CT有助于进一步从各层面了解骨破坏特征,区分是否有肿瘤性压缩骨折有优势。 MRI有助于确定肿瘤骨内浸润、骨外软组织肿块侵袭范围,解剖关系。对脊柱转移造成 的脊髓压迫有优势,灵敏度高。 PET对骨转移早期诊断、疗效检测、预后评价明显优势。 肿瘤患者,建议半年行骨扫描一次,出现可疑病灶,x线及CT增强作为首选,MRI重要 补充,SPECT/CT及PET/CT更佳。 3、实验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及高钙血症,有转移可能。免疫电泳、PSA对骨 髓瘤及前列腺癌有意义。 4、病理诊断:有肿瘤病史、多处骨破坏、诊断明确,可不病理。单发可疑病灶,应结 合活检及免疫组化
51
转移性骨肿瘤核素治疗原理 51 用于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与骨组织具有较高的亲 和性,骨组织代谢活跃的部位可摄取更多的放射性药物。骨转移肿 瘤病灶部位因骨组织受破坏,成骨修复过程非常活跃,故能浓聚大 量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发射β射线,在病灶局部对肿瘤细胞发 挥内照射作用,可直接杀伤病灶细胞或诱导细胞凋亡,导致病灶内 细胞水肿,细胞核固缩,肿瘤细胞核空泡形成或消失;毛细血管扩 张、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病灶坏死或纤维化形成;从而不同程度地 抑制、破坏、缩小或清除肿瘤病灶。
52
52 1、肿瘤组织受到β射线照射后,病灶缩小,减轻骨膜的张力 和骨髓腔的压力,减轻对周围神经的机械性压迫。 2、病灶缩小后,受肿瘤侵蚀的骨骼重新钙化。 3、电离辐射作用影响神经末梢去极化过程,干扰疼痛信号传 导。 4、电离辐射作用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疼痛介质的分泌。 缓解骨痛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骨痛缓解的机制
53
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用核素 1、氯化 89 锶( 89 SrCl 2 ):发射纯β射线,类似于钙。肿瘤部位摄取是正常骨的 2~25倍。病灶的生物半衰期>50天。具有在体内靶向性强和维持治疗作用时间 长的优点。 2、 153 Sm-EDTMP:半衰期46小时,发射β射线用于治疗,在组织中最大射程 3~4mm,同时发射γ射线用于显像。与 99m Tc-MDP类似,与骨组织有较强的亲 和力,骨转移灶与正常骨组织比值可达16:1。未被骨组织摄取的放射性药物主 要由肾脏排泄,注射后6~8小时几乎完全被清除。价格较便宜,应用较广泛。 3、 188 Re-HEDP:半衰期为17小时,发射β射线用于治疗,同时发射γ射线可用 于显像。与 99m Tc-MDP相似,大多数滞留在骨及转移肿瘤灶内,未被摄取的部 分由肾脏排泄。价格便宜,由 188 W- 188 Re发生器获得,可连续使用半年,便于 边远地区使用。 4、 186 Re-HEDP:半衰期为3.8天,发射β射线用于治疗,同时发射γ射线可用 于显像。与 188 Re-HEDP相似,由反应堆生产,价格较高,长期储存不便。
54
适应症: 1、转移性骨肿瘤伴骨痛 2、骨显像显示骨转移病灶呈异常放射性浓聚。 3、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未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病灶,骨显像证实有较高的放射 性浓聚 4、白细胞计数≥3.5x10 9 /L,血小板≥80x10 9 /L 禁忌症: 1、6周内进行过细胞毒素治疗的患者 2、放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功能障碍 3、骨显像示病灶无放射性浓聚 4、严重肝肾损伤 4、妊娠和哺乳患者 脊柱破坏伴病理性骨折和/或截瘫患者,晚期和/或多次放化疗后疗效差者慎重用 药 转移性骨肿瘤核素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55
患者治疗前准备 1、治疗前检查:身高、体重、8周内骨显像、影像学检查、 一周内血常规、电解质、酶学、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病理学诊断等 2、如进行过放化疗,应间隔2-4周再行放射性核素治疗。停 用磷酸盐类药物,并对症治疗。 3、有条件可测定放射性药物的骨摄取率 4、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签署知情同意书
56
给药方法 静脉注射 给药前仔细核对药物名称、放射性活度、生产日期和批号 仔细观察药物外观性状,如颜色、有无沉淀、浑浊、破损 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注射时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将药物一次性注入,不 得漏出,注射后用生理盐水冲注,最好使用三通管。 PS:为避免纠纷,建议在患者及家属面前打开包装,进行药 品确认。
57
给药剂量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表现、身体状况、辅助检查、骨显 像病灶多少计算药物剂量 89 SrCl 2 :0.04~0.06mci/kg体重。4mCi是最常用的剂量。通 常3~6个月一次(一个疗程) 153 Sm-EDTMP:0.5~1.0mCi/kg体重,是临床最常用方法; 固定计量法:30-60mci 按红骨髓吸收剂量计算药量 188 Re-HEDP:0.4~0.6mCi/kg体重。对于较大骨转移和转移 灶数量多的患者宜增加用药剂量。 晚期病人,经过多周期化疗、大剂量多野放疗或用细胞毒素治 疗患者,骨髓储备功能较差,应慎重考虑用药。
58
重复治疗指征: 1、骨痛未完全消失或复发。 2、第一次治疗反应好,效果明显,白细胞≥3.5╳10 9 /L,血 小板≥80╳10 9 /L 4、重复治疗间隔应根据药物半衰期、病情发展、患者身体 状况而定。 89 SrCl 2 : 12周或更长 153 Sm-EDTMP: 1-4周 188 Re-HEDP: 1-4周 骨转移癌的重复核素治疗
59
骨转移癌核素治疗临床评价 1、治疗前临床分级标准 2、疗效评价标准:骨痛反应的评价标准 转移灶疗效的评价标准 3、缓解骨痛的效果 4、对骨转移病灶的作用 5、不良反应
60
60 食欲睡眠疼痛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 Ⅰ级Ⅰ级正常 无疼痛 活动能力正常,与其发病 前活动能力无任何差异 Ⅱ级Ⅱ级食量减少1/3 睡眠略差, 但不需服 用安眠药 轻度疼痛,能忍受, 睡眠不受干扰,不 需服用止痛剂。 能自由走动,能从事轻体 力劳动(如一般家务或办 公室工作),但不能从事 较重体力劳动。 Ⅲ级Ⅲ级食量减少1/2服药后方 能入睡 中度疼痛,正常生 活和睡眠受到干扰, 要求服用止痛剂, 阿司匹林服用量 650mg左右,或 可待因口服用量 32mg左右,或哌 替啶50mg左右 能走动,生活能自理,但 已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一 半时间可以起床活动 骨转移癌病人临床情况分级标准
61
61 Ⅳ级Ⅳ级 食量减少 2/3或无食 欲 服用药物 也难入睡 重度疼痛,正常 活动和睡眠受到 严重干扰。须用 止痛剂治疗,哌 替啶肌内注射用 量75mg左右, 或吗啡注射用量 10mg左右 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 间一半时间卧床或坐轮 椅 Ⅴ级Ⅴ级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 能自理 骨转移癌病人临床情况分级标准
62
I级:所有部位骨痛完全消失 II级:至少25%以上部位骨痛消失,或骨痛明显减轻,必要时 服用少量止痛剂 III级:骨痛减轻不明显,或者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应该密切注意和记录骨痛消失、开始缓解、缓解维持和复发的 时间。 骨痛反应的评价标准
63
转移灶疗效的评价标准 I级:显效,影像学或骨显像证实所有部位的转移灶钙化或消失 II级:有效,影像学证实转移灶体积缩小或钙化>50%或骨显像证 实转移灶数目减少50%以上 III级:好转,影像学证实转移灶体积缩小或钙化> 25%或骨显像 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以上 IV级:无效,影像学证实转移灶体积缩小或钙化<25%或无变化 ,骨显像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以下或无变化
64
缓解骨痛的效果 89 SrCl 2 :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肾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疼痛 的治疗,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疗效尤为显著。给药后10~20天疼痛开 始减轻,6周内症状明显改善。一次注射后镇痛效果可维持3~6个月 。初期(5~10天)可有一过性疼痛加重,持续约2~4天,称“反跳 现象”或“骨痛闪烁”现象,预示具有较好的疗效。 153 Sm-EDTMP: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效果最好,肺癌和鼻咽癌次之 。总有效率为65%~92.7%,止痛效果出现时间为7.9±6.8天,疼痛 缓解时间1~11个月(平均2.6~3个月)。少数病人可在给药后2~3天 出现“骨痛闪烁”现象。缓解疼痛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 188 Re-HEDP:对于不同原发肿瘤类型的缓解率,肺癌为77%、前列 腺癌80%、乳腺癌83%、膀胱癌100%、肾癌50%、其他类型肿瘤 87%。80%患者的骨痛在治疗后出现迅速而显著的减轻,20%患者可 以停用止痛药。
65
对骨转移病灶的作用 89 SrCl 2 、 153 Sm-EDTMP、 188 Re-HEDP:药物发射的β射 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因而除了发挥镇痛的效果外,还能产 生抑制骨转移病灶的作用,使其缩小或消失。 早期在骨显像上显示骨转移癌灶放射性摄取增强的表现被 称为“闪烁” 现象,其机制与治疗后成骨作用增强有关 ,应在随访中予以注意。
66
不良反应 89 SrCl 2 :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药物,部分病人可在治疗后出现周身乏 力,食欲不佳等症状。少数病人可呈现轻度一过性骨髓抑制的不良反 应,约有20%~30%的病人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下 降幅度一般小于治疗前基础值的20%,此反应常在治疗后4周出现, 一般2~3个月恢复,因此建议治疗后应每周监测外周血象变化,直至 恢复正常。 153 Sm-EDTMP:急性不良反应少见,个别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可出现 恶心,呕吐,少量蛋白尿或血尿,皮疹,发热等,一般症状轻微,对 症处理即可。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治疗后可呈一过性降低,一般在3~4 周降至最低,多数不严重,严重降低者比例<10%,8周后恢复到治 疗前水平。但多次用药后毒副作用比 89 SrCl 2 明显。 188 Re-HEDP:无急性不良反应,一般不产生明显的骨髓抑制反应。
67
骨转移核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1、核医学医师指导,有防护条件 2、治疗室注意自身防护 3、告诉患者为姑息治疗,止痛有效率80-90% 4、告诉患者不能完全治愈,目的是缓解疼痛 5、可能发生骨痛加剧闪烁现象 6、疼痛在1-4周后方能缓解 7、做好治疗前检查、宣传教育、知情同意、个体化治疗方 案、掌握好适应症、治疗过程中规范操作、治疗后相关检查 及随访。
68
闪烁骨痛 部分骨转移癌患者在给予放射性核素治疗后2-10天,骨痛 加剧,持续2-4天,这就是骨痛的闪烁现象或反跳痛。目前 认为闪烁骨痛的出现预示着较好的疗效,可能与放射性药 物在病灶内聚集、辐射作用使病变部位充血、水肿、炎细 胞浸润、炎性物质释放增加和局部的压力变化等因素有关 。
69
89 锶治疗的相关案例教训 1、交待注意事项没有书面记录,家属意见不统一,在骨转 移灶治疗表上的签字不能等同于知情同意书。 2、患者血小板76.3x10 9 /L,略低于治疗要求 3、患者肝移植,肝功能受损 4、脊椎转移造成脊髓压迫者或瘫痪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患 者有过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病史 5、接受末次放疗的时间与注射 89 锶的时间不足4周 6、患者体重为30 Kg, 89 锶的标准用量应为1.2-1.8mCi,医 院给患者的用量为4mCi,也就是达到了合理用药量近3倍。 原文地址:http://www.baike.com/wiki/%E9%94%B6-89http://www.baike.com/wiki/%E9%94%B6-89 医 院 败 诉!
70
综合治疗 放射性药物和其他方法联合治疗 1、外照射:局部治疗。 2、双磷酸盐类药物:一线用药,开始使用。 3、手术治疗:病灶清除、骨骼稳定性重建。解除压迫疼痛。 4、化疗药物:有一定效果 5、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患者 治疗方案选择: 缓解疼痛、预防和处理病理性骨折、解除神经压迫、改善生活质量,延 长生存期。 综合治疗优于单一疗法,制定个体化方案 适度治疗:病情轻可积极治疗,晚期则以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
71
血液疾病的 32 P治疗
72
治疗原理 32 P为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出β射线,其最大能量为 1.7MeV,平均能量0.69 MeV。 32 P的物理半衰期为14天,组织内最大射程8 mm,平均射程4 mm。 进入体内的 32 P主要沉积在生长迅速的组织内(如造血组织、淋巴结、 脾脏等,特别是骨髓和骨),并参与DNA的合成。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疾病均 为血细胞增生性疾病。 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磷的需求量增高。 给予患者以 32 P,则被迅速生长的组织大量摄取。 32 P衰变时发射β射线,其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使过度增生组织中细胞 的DNA和RNA发生破坏。 32 P衰变后形成 32 S也可导致核酸结构的改变,从而抑制了血细胞的异 常增生,达到治疗目的。
7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造血系统 增生性疾病。 其突出表现为红细胞容量不断增加,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与其他骨髓增生过程有密切关系,约有12%~14%的病 人转变为髓样化生,75%的病人最后演变为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少 数情况下可转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头痛、头晕、颜面 与手掌呈暗红色、肝脾肿大和结膜充血等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以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红蛋白升高尤为突出,分别可 达(8~10)×10 12 /L和200g/L。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亦可升高,并以红细胞容量增多和血浆容量正常为 特征。本病常伴有多发性血栓形成、脑溢血等并发症。
74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临床症状明显 红细胞>6x10 12 /L 血红蛋白>180g/L 血小板>100x10 9 /L 禁忌症: 白细胞< 4x10 9 /L 血小板<100x10 9 /L 急性脑出血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活动性肺结核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75
常用方法 服药前低磷膳食1个月。 为防止脑血管意外,对严重患者可采用放血疗法。脾过大者可先 采用X射线照射脾脏,使其缩小后再行 32 P治疗。 治疗时,使用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 数和临床症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多用口服法,可采用一次口服3~6 mCi给药法,或每次给予 2~4 mCi,间隔7~10天再给4~8mCi的多次给药法。 也可采用静脉注射法,按75~100 μCi/kg体重给予首次量,总量 4~6 mCi的分次给药法。 通常治疗后6个月血细胞可恢复正常,若一次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重 复治疗,但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4个月。 重复治疗患者,如无缓解可适当加量,部分缓解可适当减量,缓 解后又复发剂量宜小,多次治疗无效可改用其他方法。
76
治疗反应 32 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毒性低、反应小的治疗 方法,一般无特殊不良反应。 主观症状的改善常先于客观体征的改善。 通常于服 32 P两周后,头痛、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减轻;1~ 3月后,肝脾缩小、红细胞和血色素下降。
77
疗效及临床评价 32 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被公认为具有疗效高、缓解期长、 毒性和反应小、方法简便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在治疗结束后2~3月出现病情好转和血液检查指标趋于正常。 一般 32 P治疗后l~3个月,肿大的脾脏多见缩小。血象首见 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多见于治疗后1个月左右。红细胞的 减少开始并不明显,常于治疗后3个月左右见到下降。 国外报告的完全缓解率约为82%,一个疗程的缓解期为数月 到10年左右,平均为1~ 2年。
78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 增生性疾病,其发生年龄、病程经过以及转归等和真性细 胞增多症相似。本病的特征为血小板计数呈持续性增高, 可超过1 000×10 9 /L,粒细胞计数亦增高,但红细胞数正 常。骨髓图显示巨核细胞明显增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 血和血栓形成,常伴脾脏轻度肿大。
79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有血栓和出血病史 红细胞基本正常 白细胞< 50x10 9 /L 血小板>1000x10 9 /L 禁忌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严重的脑、肺、肾栓塞患者
80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同。 可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法。首次 32 P用量为3~4 mCi, 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是否需要第二次给药及用药量视首 次用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定(至少应随访2~4周)。 治疗后每3~4个月应追踪观察一次,若发现血小板计数回 升,可考虑再次治疗。
81
疗效评价 通常用 32 P治疗后4周左右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6周后降 至正常水平。 一次治疗即可达到暂时性完全缓解。 其缓解期为平均1年左右,也有达数年的报告。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不宜用 32 P治疗,故用 32 P治疗血小板 增多症前,必须严格鉴别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
82
慢性白血病治疗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造血细胞异常弥漫性增殖, 血液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出现的恶性疾病。
83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各种慢性白血病(特别是迟缓型和中等型而无急性临床 症状并伴有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30x 10 9 /L 血小板>80x10 9 /L 血红蛋白大于50g/L 禁忌症: 急性和亚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急性发作并伴有中毒 、高热、脾梗死;伴有出血的重度白血病患者;非白血性白 血病、亚白血型和白血病减少型白血病;严重的肝肾疾患或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84
慢性白血病治疗 治理前及治疗期间低磷饮食。治疗前先口服 32 P,连续3天测 定大小便中 32 P排出百分比,以确定用量参考。 一般分次给药法:首次剂量8-10uCi/kg体重。以后按15- 30uCi/kg体重给药。每周服用两次。服药期间密切观察白细 胞计数,使其缓慢下降到10-20X10 9 /L。根据情况判定药量 增减和是否继续用药。 一个疗程效果不好,应间隔4-6个月以上再行第二疗程治疗, 药量做适当增减。
85
注意事项及治疗反应 1、白细胞下降到30X10 9 /L应停药。药物达到预期总量后,不 管白细胞是否降到正常均应停药。因疗效常于2-4周后出现。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 32 P较敏感,首次用量控制在2-3mci 以内 3、部分患者需辅助其他方法,如脾大可给予射线照射,伴有 贫血需要配合输血和抗生素治疗 4、 32 P作用时间长,无促排方法,应密切观察白细胞。避免白 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和贫血发生 5、治疗一般无特殊反应,部分患者食欲下降、胃痛、喉痛、 心悸,少数患者流泪、流涎、手足发麻、微血管扩张。一般无 需处理。
86
疗效评价 32 P治疗慢性白血病可以使病情缓解,一般要2~4周后才开始 显效。 首先是周围血象明显好转,以白细胞计数变化最明显。外周 血中幼稚白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象中幼稚细胞数减少,成熟 粒细胞增多,贫血情况亦得到纠正。 32 P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寿命较未治疗可延长数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延长一年左右。其疗效和X射线治 疗相似。 32 P治疗虽不能治愈慢性白血病,但能控制症状和并 发症,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寿命。
87
癌性胸腹腔积液腔内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
88
癌性胸腹水
89
治疗原理 放射性胶体是一种不易发生生物化学作用的惰性物质,被注 射到胸腹腔,基本上不会被吸收,被吸附在浆膜上或粘附于 积液中的癌细胞上,通过直接辐射杀伤癌细胞,并且使浆膜 或粘膜表面纤维化,局部微小血管及淋巴管闭塞,渗液减少 或消失。 并且放射性胶体被细胞吞噬后,可被引流入淋巴循环,使该 处隐匿病灶被消灭。同时射线作用于网状内皮组织,可产生 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肿瘤因子与γ球蛋白结合,增强抗肿瘤作 用。
90
(1)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胸腹膜转移或积液中查见癌细胞; (2)反复多次胸腹腔穿刺仍有积液; (3)胸腹腔积液为渗出液; (4)胸腹腔内无大块肿瘤的存在。 适应症
91
(1)结核、肺炎、肺栓塞、胶原血管病、外伤、心脏病、肝硬 化和脾功能亢进等导致的非癌性胸腹腔积液; (2)体积小的包裹性积液; (3)有明显恶病质、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4)伤口渗液或无法关闭体腔者; (5)妊娠妇女和儿童; 禁 忌 症禁 忌 症
92
治疗方法 放射性药物 目前常用 32 P-胶体铬,其颗粒大小为0.05~1.0μm。 32 P系纯β 发射体,物理半衰期为14天,β射线最大能量为1.71MeV,平 均能量为0.69 MeV ,最大射程8mm,平均射程4mm,无需 外照射防护。 腔内介入治疗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癌性胸腹腔积液的多少 及病情决定。 其他如 198 Au-胶体、 90 Y胶体等也可用于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 疗, 198 Au-胶体癌性胸腹腔积液常用量为100~200mCi;癌 性腹腔积液常用量为150~200mCi。
93
治疗前患者准备 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经X线摄片、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胸腹腔内粘连 大量积液者应抽去一定量的积液,以免因注入胶体后短期内停止抽 液造成病人难以耐受的胀痛和气急 给药方法 胸腔注入:一般可用 32 P-胶体铬5~10mCi,经生理盐水稀释至 50mL并充分摇匀备用。穿刺部位常选在肩胛下角第7、8肋间。患 者先行胸腔穿刺抽去过多的胸腔积液,然后将备用的放射性胶体 Cr 32 PO 4 注入胸腔内,穿刺部位用消毒棉垫和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以 防胶体伴胸腔积液外逸。嘱患者2h内每10min改变一次体位,尽量 使胶体在胸腔内均匀分布。注意避免刺伤肺。
94
腹腔注入:一般可用Cr 32 PO 4 10~15mCi。无脾脏肿大者,穿刺点常选 在脐与左髂前上嵴连接的中外1/3交界处;有脾脏肿大者,穿刺点 常选在脐与耻骨联合连接的中点。穿刺前需排空尿液,以免误穿入 膀胱,穿刺入腹腔后,先抽去过多的腹腔积液,再将放射性胶体 Cr 32 PO 4 和500mL生理盐水注入腹腔内,余操作与胸腔注入相同。 给药后嘱患者每10min起、卧交替,同时左右变换卧姿一次,持续 至少2~3h。注意避免刺伤肠道和膀胱。 注意事项 做好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治疗中一定要将放射性胶体引入病变部位,正确变换体位,以利于 放射性胶体在胸腹腔内分布均匀,时病变组织受到均匀照射; 术中不宜将放射性胶体Cr 32 PO 4 洒入胸腹腔内,可留置多根导管, 待术后经导管注入胸腹腔内。
95
疗效评价 放射性胶体Cr 32 PO 4 腔内介入治疗效果良好,但奏效缓慢,明显疗 效一般出现在治疗后3个月左右,此前可有咳嗽、胸痛、腹胀等症状的 缓解,主要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延长生 命为辅。 可通过观察胸腹腔积液再生成的速率来判断治疗效果: 1.癌性胸水 治疗成功的标志是胸腔积液再生成停止或减少,仅有某些 症状的减轻而无客观体征改善则为无效。放射性胶体Cr 32 PO 4 治疗癌性 胸腔积液的有效率约为50%~70%。 2.癌性胸水 疗效可分为优、良、中、差: (1)首次治疗后3个月无腹水再生成为优; (2)腹腔积液再生成速率明显缓解,半年后需再次治疗为良; (3)治疗后腹腔积液再生成速率较治疗前减少约50%为中; (4)治疗后腹腔积液再生成速率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变化不大为差; 放射性胶体Cr 32 PO 4 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疗效属优、良级者的有效率约为 63%~86%。
96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99
粒子植入枪
100
原 理 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微型封闭粒子源,按照指定的术前治疗 计划,以一定方式直接植入到肿瘤、受浸润或淋巴途径扩散 的靶区组织内。 粒子持续释放低剂量率的γ射线,肿瘤靶区累积获得高剂量 照射,使肿瘤细胞停滞于静止期并不断地消耗肿瘤干细胞, 使其失去增值能力。 靶区外的受照射剂量很低,正常组织不受或仅受轻微损伤。 粒子治疗是低剂量率持续照射,不仅能克服分次短时外照射 只对繁殖周期部分时相肿瘤细胞起效的局限性,而且能一定 程度上克服乏氧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抗拒性,明显提高疗效。
101
放射源活度小,治疗距离短,易于防护; 无需防护屏蔽,大部分能量可被组织吸收; 考虑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限制因素少,放射源直接进入肿 瘤,其肿瘤剂量远远高于正常组织; 持续性照射,生物效应明显提高,对DNA双链断裂完全, 治疗增益比可提高; 高度适形,降低了正常组织损伤的发生率。 优点
102
适应症 1、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 2、需要保留的重要功能组织或手术将要累及重要脏器的 肿瘤,缩小手术范围,保留重要组织,行局限性病灶切除 与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相结合。 3、患者拒绝或身体条件不宜进行根治手术的肿瘤患者 4、预防肿瘤局部扩散或区域性扩散 5、孤立的复发灶或转移灶失去手术价值者 6、无法手术切除或其他方法无效者 7、术后或放疗后局部残留病灶
103
禁忌症 1、肿瘤质脆,容易导致大出血者 2、肿瘤靠近大血管并有出血感染者 3、一般状态差,恶病质或不能耐受治疗者 4、患者预期寿命不足以等待疗效出现
104
治疗方法 放射性粒子 主要根据半衰期、射线类型、射线能量、核素丰度及原子 序数等条件选择放射性核素制成粒子,常用非永久性植入 的放射性核素有 226 Ra、 192 Ir(铱)、 60 Co、 137 Cs;常用 永久性植入的放射性核素有 198 Au、 125 I 、 103 Pd、 192 Ir等。 粒子植入方法 ①直视手术植入,即手术切除肿瘤后,在手术部位及可能有转 移又无法切除或可能发生转移的部位将粒子植入组织间; ②以X线、超声等影像手段导向经皮穿刺或通过内窥镜穿刺将 粒子植入肿瘤实体内。 ③模板种植。
105
疗效评价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脑胶质瘤、 乳腺癌、肺癌、胸壁肿瘤及头颈肿瘤等,疗效肯定。表现为 症状改善,肿瘤缩小甚至基本消失,转移和复发减少,生存 率提高。尤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和5年生存率均 高于根治术和外照射治疗。 该疗法不良反应较少,部分患者有一过性乏力、白细胞减少、 胃肠不适。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胰 瘘,少见胃肠出血、感染、粒子移位或肺栓塞等。 前列腺癌患者植入后,可有骨盆和大腿不适感;少数出现尿 道阻塞、尿道刺激症状加重或性功能障碍;偶见尿道坏死、 直肠溃疡等。
106
术后(05.6.1) 术前(05.4.17)
107
实习课安排 地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一楼核医学科教室。 内容:放免分析、核素治疗病例分析、ECT及PET阅片。 要求:穿白大衣、保证出勤率。 联系方式:88782758 88782677 祝大家学习生活顺利!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