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2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3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1. 基本原则 2. 各论

4 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 采集的标本无外源性污染 2. 标本在应用抗菌药物或伤口局部处理前收集 3. 采集后及时送检 4. 不要在标本中添加任何防腐剂 5. 在检验申请单上医生应提供患者的临床资料

5 标本采集和运送各论 1. 血液标本 2. CSF 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3. 尿液标本 4. 呼吸道标本 5. 粪便标本 6. 泌尿生殖道标本 7. 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6 1. 血液标本  采集时间: 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 (≥38 ℃)或低温( ≤36 ℃)  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 采血量:  成人 5 ~ 10ml/ 次,  婴儿和儿童 1 ~ 2ml/ 次  采集次数: 24 小时内收集 2 ~ 3 次  采血部位: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的部位采集

7 2.CSF 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 第一管(第二管)做微生物培养  运送:用带盖的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 培养:接种前应离心取沉淀或做增菌培养

8 3. 尿液标本  中段尿:最常用  清洁外阴、包皮  消毒尿道口  留取中段尿  肾盂尿采集法 3.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4. 留置导尿管取尿法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 5 d 后留取标本,并使尿液在膀胱 中停留 6 ~ 8h 以上

9 4. 呼吸道标本 1. 自然咳痰法: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留 出气管深处痰液 2. 支气管镜采集法:不宜接受 3. 气管穿刺法:厌氧菌培养 4. 鼻咽拭子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 1d 后留标本 对较粘稠的标本,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再接种

10 5. 粪便标本 1. 自然排便法: 取含脓、血或粘液的粪便 根据细菌种类选用合适运送培养基 2. 直肠拭子法

11 7. 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创伤:首先清除污物,消毒皮肤 开放性脓肿:取脓液及病灶深部分泌物 封闭性脓肿: 穿刺抽取 厌氧培养

12 二、检测方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病原体抗原检测 (四)病原体核酸检测 (五)病原体抗体检测 (六)细菌毒素检查

13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1. 不染色标本镜检 2. 染色标本镜检

14 1. 不染色标本镜检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悬滴法或压滴 法 —— 观察细菌动力 2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检查细菌动力及 螺旋体形态和运动 3 )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病毒

15

16

17 2. 染色标本镜检  单染色  复染色  Gram 染色 b. 抗酸染色  特殊染色  鞭毛染色  荚膜染色  细胞壁染色  异染颗粒染色  芽孢  负染色 意义:观察病原体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宿主细 胞内包涵体

18 革兰染色

19

20 抗酸染色

21

22 2. 染色标本镜检  单染色  复染色  Gram 染色 b. 抗酸染色  特殊染色  鞭毛染色  荚膜染色  细胞壁染色  异染颗粒染色  芽孢  负染色 意义:观察病原体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 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23

24 2. 染色标本镜检 1 )单染色 2 )复染色 ① Gram 染色 ② 抗酸染色 3 )特殊染色 ① 鞭毛染色 ② 荚膜染色 ③ 细胞壁染色 ④ 异染颗粒染色 ⑤ 芽孢 4 )负染色 意义:观察病原体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 宿主细胞内包涵体

25

26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27

28

29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30 2. 细菌培养方式 1. 需氧培养:最常用的培养方式,适用于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 CO 2 培养: 5%-10% CO 2, 适用于苛氧菌 3. 厌氧培养:适用于专性厌氧菌 4. 微需氧培养: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

31

32

33

34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35 3. 接种技术 1 )液体接种法 2 )划线接种法 3 )平板划线法 4 )斜面划线法 5 )穿刺接种法 6 )穿刺划线法 7 )倾注培养法

36

37

38 (二)、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1. 培养基的选择 2. 细菌培养方式 3. 接种技术 4. 鉴定

39 1 )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 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 生化反应 4 ) 血清学鉴定 5 ) 动物学试验

40

41

42

43 4. 鉴定 1 )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 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 生化反应 4 ) 血清学鉴定 5 ) 动物学试验

44

45 4. 鉴定 1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 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生化反应 4 )血清学鉴定 5 )动物学试验

46

47 4. 鉴定 1 ) 培养特征:菌落性状(大小、色泽、气味、 边缘、光滑度、色素、溶血情况等) 2 )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 ) 生化反应 4 ) 血清学鉴定 5 ) 动物学试验

48

49 (三)病原体抗原检测  用已知抗体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病原体抗原  方法:免疫荧光法、酶免法、化学发光法、 乳胶凝集试验  病原体抗原包括细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 毒素、侵袭性酶、病毒的衣壳蛋白、包膜抗 原

50 (四)病原体核酸检测 检测技术: PCR 、 DNA 探针杂交技术 应用于尚不能分离培养或很难分离培养的 微生物检测

51 (五)病原体抗体检测 用已知病原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 体 常用方法: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 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测 定、 ELASA

52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1. 细菌感染检查 2. 真菌感染检查 3. 病毒感染检查 4. 寄生虫感染检查 5. 衣原体感染检查 6. 支原体感染检查 7. 立克次体感染检查 8. 性传播疾病检查

53

54

55 临床标本 鸡胚 组织培养 新生 小鼠 8~6 天 (试管或小瓶培养) 2~14 天 收集尿囊液与羊囊液 用红细胞作血凝反应 1~14 天 观察 检查 + - 再传代 细胞病变 红细胞吸附 空斑 病毒包涵体 病 / 死 EM + - + - + - + - + - CF 和 ( 或 ) NT NT/HAd-I NT/ 空 NT/ 染色 IEM CF 和 ( 或 ) HI 和 ( 或 )HI 和 ( 或 )HI 斑减少 (IF,IP,HE) HI 或 NT

56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1. 细菌感染检查 2. 真菌感染检查 3. 病毒感染检查 4. 寄生虫感染检查 5. 衣原体感染检查 6. 支原体感染检查 7. 立克次体感染检查 8. 性传播疾病检查

57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AST ) 常用 AST 方法 AST 选择与应用 (二)临床耐药菌检测

58 1. 常用 AST 方法 1 ) 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2 )稀释法 3 ) E 试验 4 )联合药敏试验 常用并比较成熟的方法是 CLSI 推荐的方法

59 1 ) 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a )原理 b ) 方法 c ) 结果类别与解释

60 a) 纸片扩散法原理 将含有定量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 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药物吸收琼 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 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 片周围抑菌浓度 范围内测试菌生长被抑制形成无菌生长的 透明菌即抑菌圈,它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 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

61 b) 方法: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来判断敏感和耐药。 c) 结果类别与解释 Ⅰ. 敏感( S ):被测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抑 制 Ⅱ. 中介( I ):作为 “ 缓冲域 ” 以防止由于微小的 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的结果解释错误 Ⅲ. 耐药( R ):被测菌不能被组织或血液中抗 菌药物常规剂量所抑制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1. 常用 AST 方法 1)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2) 稀释法 3)E 试验 4) 联合药敏试验 常用并比较成熟的方法是 CLSI 推荐的方法

70 2) 稀释法 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的体外方法  方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  结果类别与解释:结果以 MIC ( ug/ml )数值报 告 I.MIC :所测得的某抗生素能抑制检测菌肉眼 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 II.MBC :能杀死 99.9% 测试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71

72

73 常用 AST 方法 1)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2) 稀释法 3)E 试验 4) 联合药敏试验 5) 一些特殊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常用并比较成熟的实验室方法是 NCCLS 推 荐的方法

74 3)E 试验  药敏试验的直接定量技术,结合稀释法和 扩散法的原理、特点  方法  结果:直接定量出抗生素对检测菌的 MIC

75

76 常用 AST 方法 1)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2) 稀释法 3)E 试验 4) 联合药敏试验 5) 一些特殊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常用并比较成熟的实验室方法是 NCCLS 推 荐的方法

77 联合药敏试验  同时使用两种药物观察其对细菌的作用是 否显著大于单独作用总和试验  协同作用:药效大于单个药物使用的总和  拮抗作用:药效小于活性较大药物的药效

78

79

80 2.AST 选择与应用 1)K-B 纸片琼脂扩散法:技术简单、所用试剂量少、 不需特殊设备、易于判断,自由选择用药,是临床 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定性药敏试验。 2) 稀释法:定量药敏试验技术,易于标准化,但试验 费时,多用于研究 3)E 试验:直接定量药敏技术,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易行,但试纸条昂贵,多用于研究 4) 联合药敏试验:费时费力,多用于研究

81 临床耐药菌检测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检测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SP )检测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检测 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 ESBL ) 检测

82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 定义: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 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 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1. 病原学 2. 感染源和易感人群 3. 常见的临床类型  医院感染病原学监测  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83 病原学 细菌为常见的病原体 G - 杆菌(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 MRS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 厌氧菌 深部真菌 病毒

84 感染源 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住院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 陪住人员 环境感染: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的污染品  内源性感染: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

85 常见的临床类型  下呼吸道感染  尿路感染  手术切口感染  胃肠道感染  血液感染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86 下呼吸道感染  为我国最常见的医 院感染类型  发病机制:吸入咽 部的定植菌  G + 菌和 G _ 菌各占 48%  80% 与使用留置 导尿管有关  常以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为主 尿路感染

87  清洁伤口大部分为 外源性感染  腹部手术、妇科手 术等伤口感染的病 原体常来源于正常 菌群  主要见于使用抗生素 所致肠炎  外科以艰难杆菌占多 数 手术切口感染 胃肠道感染

88  由静脉输液、血液透 析、外科手术、下呼 吸道感染等引起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葡菌、大肠杆菌 血液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蜂窝织炎、褥疮、 烧伤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89 常见的临床类型  下呼吸道感染  尿路感染  手术切口感染  胃肠道感染  血液感染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90 结论 R ight patient Right time Right antibiotic


Download ppt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