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鉴围 伍 Modified 8年之前
1
社會認知: 我們如何看待社會世界 社會心理學 (3) 陳舜文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
2
1997 年世界西洋棋棋王 vs IBM 深藍電腦 社會認知 (Social cognition) 人們如何思考自己及社會世界,包括如何選擇、 詮釋、記憶和運用社會資訊,進而做出判斷和決 定。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認識周遭的事物?我們又 是如何作出判斷? Garry Kasparov Deep Blue VS
3
日常生活中的兩種認知模式: 控制式思考 (controlled thinking) 耗費心神與時間的思考模式。 自動化思考 (automatic thinking) 下意識、非自覺且不費力的思考模式。 人們在生活中,常常使用自動化思考,並且依靠 「認知基模」與「捷思」,作出判斷和反應。
4
要點 何謂「認知基模」 社會認知的「捷思」 社會認知與決策行為
5
基模 (Schema) 我們對於許多事物(包括他人、自己、社會角色、 特定團體、社會情境等),會根據經驗或習慣, 建立起一些認識架構(可能不自知)。 基模是用來組織特定主題之知識的心理架構,會 影響我們的注意力、思考及記憶。 最基本的認知基模是對人、事、物的分類概念。 「富人」與「窮人」的區分為何? 漫畫或影視分級要分成哪些級? 冥王星算不算「行星」? 認知基模
6
當資訊越模糊不明,我們就越可能使用基模來填 空。(完形心理學現象) 認知基模的功能: 注意與過濾資訊 請注意框框中閃現的兩張撲克牌 認知基模
7
認識、組織與聯想 馬可波羅在蘇門達臘 發現「獨角獸」? 回憶與記憶 符合基模的事情 比較容易記得。 專家與新手之別 認知基模
8
專家與新手之別 (a) 是實際下到一半的真實棋局, (b) 是隨機擺設的棋局。 請不同棋力的棋手分別看十秒之後,憑記憶將兩副棋局分別擺 在空棋盤上。 認知基模
9
專家勝過新手之處,在於專門知識的數量與知識的組 織方法。 認知基模
10
基模對社會互動的影響 自證式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根據既有認知基模,透過對待他人的方式,使原 本的信念成真。 自證式預言的形成過程: 一、對對方的行為有所期待。 二、此期待影響我們對待對方的行為方式(自己很 可能沒意識到)。 三、此對待方式導致對方表現出符合我們當初預期 的行為。 認知基模
11
p.92 認知基模
12
國小教學的自證式預言 (Rosenthal & Jacobson, 1968) 為小學生作智力測驗,然後告訴班級老師(假資訊),其 中某些學生得分很高,可能未來很有成就(事實上,這些 學生是隨機選出來的)。 接著在整個學年中觀察班上教學狀況,並在學年結束時, 再做一次智力測驗。 課堂觀察發現:當老師預期某些學生會有好的學業表現, 便會在無意間給予這些學生較多關注與學習材料、較難的 教材、提供較多回饋與回答機會。 最後這些學生的測驗進步幅度也較高。 認知基模
13
國小教學的自證式預言 ( 續 ) (p.95) 認知基模
14
基模的浮現速度與促發作用 若可以套用的基模不只一個,會應用哪個? 試想你在公車上遇到一個喃喃自語、不斷搖頭晃 腦的人。你會認為他是什麼樣的人? 浮現速度 (accessibility) :基模或概念浮上心頭的容 易程度。浮現速度愈快者,愈容易被用來作為判 斷外界的依據。 長期經驗可能使某些念頭一直縈繞在心頭。 家中有人長期酗酒.... 短期經驗也可能提高特定基模或概念的浮現速度, 這也稱為促發作用 (priming) 。 你剛看完恐怖電影.... 認知基模
15
社會上對於特定事情之進行方式或處理程序的普 遍共識,也可視為一種認知基模,可稱為事件基 模 (event schema) 。 進餐廳點菜用餐的行動程序 文化重視的事物或價值觀,可使其中成員建立共 同的基模架構。 華人對「親屬關係」的區辨 認知基模
16
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當代一些跨文化研究發現,美國人傾向「分析式 思考」,東亞社會的人們則傾向「整體式思 考」,。 分析式思考 (analytic thinking) 專注於主要事物的特徵,而未考慮周遭脈絡的思 考或知覺模式。 整體式思考 (holistic thinking) 注意整體脈絡,尤其是事物之間關係的思考或知 覺模式。 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
17
分析式 vs 整體式思考實驗 (Masuda & Nisbett, 2006) 以下兩幅圖有何差異? 實驗發現,美國人較容易注意主要物體(例如前方飛機), 東亞人們較容易注意到背景脈絡(例如塔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因為生活環境不同? 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
18
社會認知的捷思 Heuristic :源自希臘文,意指「發現」。社會心理 學中,是指人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為求迅速與有 效判斷,而採取的直覺法則或捷思。 Kahneman 和 Tversky 提出人們常用的直覺法則: 便利法則 (availability heuristic) 象徵性法則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定錨與調整法則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 社會認知的捷思
19
便利法則 (availability heuristic) 你認為在台灣的死亡原因中,「意外事故」與 「中風」兩項何者排行較高? 社會認知的捷思
20
便利法則 (availability heuristic) 根據容易進入記憶的事物而作判斷。但這不一定 有代表性,也不一定正確。 所有英文單字中, R 字母出現在字首的單字 ( 如 “root”) ,與 R 出現在第三個字母的單字 ( 如 “part”) , 哪種單字比較多? 社會認知的捷思
21
象徵性法則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利用對象與某種事物典型的相似程度,來作歸類 與判斷。 將一枚公平硬幣擲八次,哪一種順序較可能出現? 正 正 正 正 反 反 反 反正 正 正 正 反 反 反 反 正 反 反 正 反 正 反 正正 反 反 正 反 正 反 正 你會挑以下哪一張彩券(數字完全一樣才中獎): 1111 或 2851 人直覺習慣忽視統計或機率資訊,而僅用象徵性 法則作判斷。 社會認知的捷思
22
運用直覺捷思不必然就一定會犯錯,許多時候第 一次出現的念頭也可能是對的。 一個 10 歲男孩與一個 60 歲老先生出現胸痛症狀, 哪一個較有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 社會認知的捷思
23
定錨與調整法則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 以某個數值為起始點,再依據這個點作微幅調整。 買東西估價或討價還價 分別快速估計下列結果 (1)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 ? (2) 9 x 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 ? 正確答案 : 362880 分開問時,得到的平均回答 : (1)5000 (2)30000 社會認知的捷思
24
定錨與調整法則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 初始值可能全然任意武斷 癌症人數估計實驗 (Wilson et al, 1996) 將大學生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列印一些數字, 平均值為 4500 ;另一組列印一些單字。 接著請兩組人猜測估計「未來四十年內本校學生 罹患癌症的人數大約多少」。 結果數字組的估計值平均為 3145 人,單字組平均 為 1645 人。 社會認知的捷思
25
社會認知與決策行為 以下兩個選擇中,你會選擇哪一個: (A) 你肯定得到 1000 元。 (B) 你有 50% 機率得到 2000 元, 50% 機率什麼也得 不到。 人在面臨獲得時,往往小心翼翼,不願冒風險。 大多會選 (A) 。 社會認知與決策
26
社會認知與決策行為 另外兩個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 (A) 你肯定損失 1000 元。 (B) 你有 50 %機率損失 2000 元, 50 %機率什麼都不 損失。 人在面對損失時,常願意冒險賭一把。大多會選 (B) 。 社會認知與決策
27
狀況一:假設某個小島發生天災,島上有六百居 民。所有救災方案都經過仔細推演精算。最後你 必須在以下兩項方案中作一決定: 方案 A :會存活兩百人。 方案 B : 1/3 機率六百人全部存活, 2/3 機率全都無 法存活。 你決定採用哪個方案? 社會認知與決策
28
狀況二:假設另個小島發生天災,島上有六百居 民。所有救災方案都經過仔細推演精算。最後你 必須在以下兩項方案中作一決定: 方案 C :會死亡四百人。 方案 D : 1/3 機率無人死亡, 2/3 機率六百人全部死 亡。 你決定採用哪個方案? 「存活」是獲得,所以人們不願冒風險,較願意 選擇 A 計畫;「死亡」是失去,因此人們較傾向 冒風險,選擇 D 計畫。 「獲得」或「損失」有時看需求或問題呈現的參 照點而定 ( 例如事先設定的目標 ) 。 社會認知與決策
29
假設你得了一種病,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低於 年均車禍死亡率)會突然死亡,現在有一種藥吃 了以後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麼你願意 花多少錢來買這種藥呢? 請你再想一下,假定你身體很健康,如果現在某 醫藥公司想找一些人測試他們新研製的一種藥品, 這種藥服用後會使你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 亡。那麼醫藥公司要出多少錢,你才會答應接受 測試? 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的 痛苦遠大於獲得的快樂。 社會認知與決策
30
虛擬式思考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在心理上改變過去事件的某個環節(通常是損失 或壞事),想像事情可能有所不同。 當遇到壞事,而距離好事只差一點點的時候,最 容易產生虛擬式思考,並且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奧運銀牌與銅牌得主,誰比較快樂? 棒球比賽最後一刻被對方逆轉而輸球,跟從頭到 尾被壓著打而大幅落敗,哪一種情況比較難過? 社會認知與決策
31
如何改進我們的社會認知與判斷? 避免過度自信 嘗試從不同角度多加思考 學習科學與統計推理的方法和知識 瞭解人類認知能力有所侷限,承認日常生活中的 「有限理性」,並設法增進快樂或幸福感。 社會認知與決策
32
Thaler 提出的四項應用方式: 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壞消息,可以把 這兩個消息一起告訴別人。這樣的話,壞消息帶來的痛苦 會被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所沖淡,負面效應也就少得多。 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好消息,可以分 別公佈這兩個消息。這樣的話,好消息帶來的快樂不至於 被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所淹沒,人們還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帶 來的快樂。 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公佈,可以把它們一起發佈。因為 兩個壞消息結合起來的痛苦,小於分別經歷兩次壞消息的 痛苦總和。 如果你有幾個好消息要發佈,可以把它們分開發佈。因為 分別經歷兩次好消息所帶來的高興程度之和,大於把兩個 好消息加起來一次經歷所帶來的高興程度。 社會認知與決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