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史稼 方 Modified 7年之前
2
流行病學 -肺炎 Pneumonia
3
病原體侵入呼吸系統而引起肺部感染發炎稱為「肺炎」
-會造成肺泡損傷,使得氣體交換機能降低或停止。 肺炎的程度、侵犯範圍與部位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同 一般而言,年齡 55 歲以上、營養不良、有全身性疾病、慢性肺病、昏迷、有氣管內管者,其肺炎的發生率較高。 台灣2005~2007追蹤 2005:1130/100,000 2006:223/100,000 2007:183/100,000
4
種類 以病原菌分類 1.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 最常見的是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其它-水痘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 病人的肺泡中隔和肺間質出現水腫,但肺泡裡沒有滲液,間質性肺炎或原發性非典型肺炎是常見的合併症。
5
2.細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
九成以上是因感染肺炎球菌所造成 -其他則包括克雷白氏桿菌、葡萄球菌、結核桿菌 病人的肺泡內有化膿性滲液,所以易引起廣泛性破壞、肺膿瘍,而且侵犯多個肺葉,而發生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6
3. 黴漿菌性肺炎(mycoplasmal pnuemonia) 另稱間質性肺炎,水腫主要發生在肺泡中隔和肺間質,肺泡內沒有滲液。 4
3.黴漿菌性肺炎(mycoplasmal pnuemonia) 另稱間質性肺炎,水腫主要發生在肺泡中隔和肺間質,肺泡內沒有滲液。 4.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常見於意識不清(昏迷、溺水)的病人,由於呼吸道嗆入液體或細小顆粒,引起肺部細菌感染,通常會造成支氣管肺炎。
8
以發生部位分類 1.大葉性肺炎 病人的肺葉整個發生實質化,肺泡內會出現滲液。 2.支氣管肺炎 以慢性支氣管炎、分泌物過多為主要的造成原因。 3.間質性肺炎 病人的肺泡有水腫及滲液情形。
9
症狀 1.發燒(fever) 2.咳嗽(cough) 3.胸痛(chest pain) 4.呼吸困難(dyspnea) 5.惡寒
10
6.咳痰 (1)紅褐色痰: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克雷白氏桿菌。 (2)膿痰:呈白色為克雷白氏桿菌感染、呈黃綠色為葡萄球菌感染、呈綠色為綠膿桿菌感染 (3)量少、黏稠:病毒性肺炎、黴漿菌性肺炎。
7.全身倦怠、無食慾、意識障礙、脫水,呼吸困難致血中缺氧時會發生發紺。
11
檢查 1. 病史詢問 根據臨床症狀之特徵診斷。 2. 胸部 X 光、電腦斷層攝影 可發現肺炎發生部位與範圍。 3. 痰液檢查 革蘭氏試驗、細菌培養。 4. 血液檢查 紅血球沉降速度、血清反應、血液氣體分析。
12
治療 1.藥物治療 針對檢驗出來的致病菌種,給於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2.維持呼吸道通暢 一般肺炎病人因痰液較多,故通常會呼吸不順暢,可給予支氣管擴張劑、袪痰劑、氧氣吸入、噴霧治療以促進排痰,同時也有利於將藥物噴入氣管,達到治療的功效。
13
3.胸腔物理療法 利用姿位引流將痰液引流出來。 4.支持療法 胸痛時給予止痛劑、高燒時給予解熱劑。
14
流行病學 -肺結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 報告人:李依庭
15
肺結核 1.死亡率 臺灣地區在1947年的死亡率高達294.44/十萬人口,以後雖然逐年下降,但近30~40年間一直都是十大死因之一,直到1985年降到10.72/十萬人口,首次落在第十一位死亡原因。 2012年臺灣地區結核病的死亡率為1.7/十萬人口,居死因統計的第十九位。
16
2.盛行率 臺灣地區在 1957 年胸部 X 光檢查發現疑似肺結核者占 5.15%,其中具傳染性(痰中有結核菌或肺部有空洞者)者占1.02%。 以後每 5 年作一次盛行率調查,都逐年下降,在 1982 年降至為 .88%,在 1993 年又降至0.55%且具傳染性者有 0.06%。
17
感染方式 主要是經由肺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講話時噴口水的飛沫傳染,將結核菌連同咳嗽顆粒、痰液、口水等方式,散播給他人,另一種傳染方式是接觸到有病人的口水、排泄物之物品。 其感染發展過程包括初次感染、初感染變化群與初次後感染。
18
初次感染 結核菌藉由飛沫吸入人體,在肺部末梢區域發生炎症反應,稱為初感染病灶。
大部分病人由於身體的防禦機轉可以克服初次感染,將病灶的發生限制在肺部,因此病人在初期幾乎是沒有症狀,或是出現很輕微的症狀。
19
初感染變化群 當結核菌經淋巴管散播到肺門淋巴結時,稱為初感染淋巴結(primary lymphonode),初感染病灶與初感染淋巴結合稱初感染變化群,又稱岡氏複體(Ghon complex)(圖A)。
20
初感染變化群 約10%的病人因防禦機轉無法克服初次感染,而逐漸出現臨床症狀,病灶在肺部慢慢的擴張進而逐漸形成空洞(圖B),並在病程中,繼續經由不同途徑擴散,稱為進展性初次感染後結核(progressive primary TB),例如:
21
1. 支氣管 可擴散到肺部的其他部位,或經由喉部及胃腸道擴散。 2
1.支氣管 可擴散到肺部的其他部位,或經由喉部及胃腸道擴散。 2.淋巴系統 經淋巴管擴散至淋巴結,並間接進入血流中造成粟粒性肺結核(圖C)。 3.血行性 透過肺靜脈循環血行到骨骼、腎臟、腎上腺、腦及腹膜等處。
22
肺結核-病理變化、症狀、檢查 報告人:陳冠吟
23
病理變化 1.肉芽腫(granuloma) 因病灶限制在肺部,把具有吞噬功能的類上皮細胞(巨噬細胞)集結,而形成含有結核菌的表皮細胞肉芽腫。
24
2.乾酪性壞死(caseous necrosis) 肉芽腫被多核巨細胞、淋巴球包覆,其中心軟化〔稱為軟結核(soft tubercle)〕、壞死,即為乾酪性壞死,最後脫落形成空洞。
25
3.鈣化、癒合 多核巨細胞又稱蘭漢斯巨細胞(Langhan's giant cell)使病灶處鈣化、癒合、纖維化或結疤,病灶處出現萎縮、鈣沉積。
26
症狀 病人在早期時多無症狀,而且全身症狀不明顯也不特別,例如會出現消瘦、疲乏、食慾不振、夜間盜汗,一般人不易察覺這方面的變化。
在肺部方面,會出現咳嗽、吐痰、咳血、胸痛、輕微發燒等五大肺結核症狀。 咳嗽是肺結核病人最主要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咳出黏稠、膿性的痰液,當肺部出現空洞時就會有咳血的症狀。
27
美國防癆協會(National 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NTA)依胸部X光結果,將病人病情程度由輕到重分為六級:
1. 第一級:輕度肺結核。 2. 第二級:中度,無空洞型肺結核。 3. 第三級:中度,有空洞型肺結核。 4. 第四級:重度,無空洞型肺結核。 5. 第五級:重度,有空洞型肺結核。 6. 第六級:結核性肋膜積水。 →肋膜積水是指肋膜腔內有異常積水的現象,會導致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
28
檢查 1.病史詢問 檢查病人是否出現臨床症狀。 聽診病人肺部可發現支氣管呼吸音、囉音,肺部叩診出現濁音。
29
2. 結核菌素反應 在前臂皮膚注射結核菌素純化蛋白衍生物,若有感染者會呈陽性反應,但無法知道是否具有傳染性。 3
2.結核菌素反應 在前臂皮膚注射結核菌素純化蛋白衍生物,若有感染者會呈陽性反應,但無法知道是否具有傳染性。 3.胸部 X 光 可了解病灶和空洞的位置與程度。
30
4.結核菌的檢查 (1)痰液抹片檢查:確定是否有結核菌存在,檢體中要有大量菌體才能呈陽性。 (2)痰液細菌培養:需培養數週才能得知結果。 (3)聚合酶鏈鎖反應(PCR)及基因探討(gene probe)等分子生物學的快速診斷法,但尚未普遍。 5.切片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發現典型病變。
31
肺結核治療與 流行病學-肺癌 Lung Cancer-①
報告人:黃思瑀
32
治療 目前最適當而有效的方法是: 1.INH+Rifampicin+Pyrazinamide+Ethambutol:治療 2 個月。
2.INH+Rifampicin+Ethambutol:治療4 個月。 以上的治療方式有非常卓越效果,病人開始治療兩週後,幾乎可以沒有傳染性,但是需注意的是病人要持續規則服藥,才能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 在預防結核病方面,注射接種卡介苗(減毒、活性的牛型結核菌),可使人體對結核病有免疫力。
33
流行病學-肺癌 Lung Cancer 死亡率
肺癌在臺灣是罹患各種惡性腫瘤中最常見而最重要的一種癌症,由死亡率來看,男女比為2:1,是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 罹患肺癌的病人,雖經治療後,但其預後的五年存活率只在 10% 以下。
34
病因 與肺癌發生有關的因素有吸菸、空氣汙染、化學物質、肺部組織瘢痕形成、放射性傷害、遺傳因素、職業因素等,其中吸菸是肺癌發生的最重要因素。
根據統計,吸菸者罹患肺癌機率是非吸菸者的 10 倍,且吸菸量越大或吸菸齡越久,罹患機率越高。然而罹患肺癌的病人中,有 80% 屬於吸菸者,僅20%為非吸菸者,其中的差異可能與基因有關。
35
類型 1.腺癌(adenocarcinoma) 為第一常見的肺癌,發生率為40~50%,病灶發生於肺部周邊,好發於女性、非吸菸者、肺部瘢痕組織病變者。
36
2.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在過去是最常見的類型,但近年來已經被腺癌超越,其發生率約30~40%,成為目前第二常見的肺癌。 病灶發生於肺門附近,吸菸為最主要的發生因素。
37
3.大細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
較少見,發生率約為5~10%。
38
4.小細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有20~25%的發生率,好發於肺門附近,與吸菸有關,又稱為燕麥細胞癌(oat cell carcinome)。 此為惡性度極高的腫瘤,癌細胞具有神經內分泌的特性,會分泌荷爾蒙,引發副贅瘤症候群。
39
擴散途徑 1.直接浸潤 癌細胞自病變處向四周擴散浸潤。 2.淋巴管 癌細胞向內由肺門淋巴結經縱膈淋巴結,上行至鎖骨上窩淋巴結擴散浸潤。 3.血行性播散 藉由血液流動,將癌細胞擴散至骨骼、肝、腦、腎上腺等處,發生轉移。
40
流行病學-肺癌 Lung Cancer-② 報告人:賴奕彤
41
症狀 1.肺部症狀 (1)中央型:在罹病初期有咳嗽、咳膿痰、痰中帶血、呼吸困難等症狀。腫瘤變大後易引發炎症反應,而出現阻塞性肺炎的症狀。 (2)末梢型:小腫瘤時並不會出現症狀,直到腫瘤變大造成肋膜積水、侵犯到胸腔壁時,才有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
42
2.全身症狀 發燒 厭食 疲怠 體重減輕 3.上腔靜脈阻塞症候群 局部淋巴結腫大時會壓迫上腔靜脈,而出現上腔靜脈阻塞症候群。
43
4.霍納氏症候群(Horner‘s syndrome) 常見於肺癌發生在肺尖的病人,又稱為潘寇斯特氏腫瘤(Pancoast's tumor),其腫瘤已侵犯到頸部交感神經節,病人的同側瞳孔會縮小、眼皮下垂。 5.副贅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 症狀多樣化,其中以內分泌異常、高血鈣症及杵狀指(clubbing finger)為最常見。
44
檢查 1.胸部 X 光(chest X ray) 2.細胞抹片檢查 3.支氣管鏡檢查 4.電腦斷層攝影與核磁共振掃描 5.超音波掃描
45
肺癌的分期 若將小細胞癌分期,僅可分為侷限型與廣泛型,侷限型指腫瘤只侷限在某一側胸腔,而廣泛型則呈現瀰漫的現象。
若以TNM分期,則肺癌的分期見下張ppt。
47
治療 1.手術切除 由零期到第三A期皆做肺切除、肺葉切除、肺節切除、楔狀切除等手術。 2.放射線治療 適用於局部腫瘤、手術前後的病人。
48
3.化學藥物治療 目前較有效的藥物有Cisplatin®、Etoposide®(VP-16)、Adriamycin®和Cytoxan®等,通常是合併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 4.合併治療 手術前先以化學藥物治療二~三次療程或放射線治療(2,000~3,000 rad),以縮小、控制腫瘤大小,再來開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