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自殺 指導老師:洪肇良 組員: B101102061 陳孟婷(報告) B102102057 曾筱紋(製作ppt)
2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 1.自殺行為:動機明白而有不同程度致死性的自殘行為。 2.自殺:造成死亡的自殺行為。
3.自殺企圖:未造成死亡的自殺行為。
3
自殺的定義: 「自殺」一詞,可歸納自殺是一種人類生理、心理、家庭、社會關係及精神等各種因素混雜而產生的偏差社會行為,它是一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種溝通方式,有人藉由它來傳達情緒、控制人、換取某種利益(精神上或實質上的),更有可能是為了逃避內心深處的罪惡感及無價值感,因而「做出不利自己」的行為,是一種 自我傷害的行為。
4
自殺統計圖表(死亡人數、年齡)
5
自殺的形成 心裡特徵來看,心理學家Leenaars針對自殺者的遺書作研究,提出了八項會採取行動自殺者的心理特徵:
6
1、難以忍受的心理痛:人之所以自殺主要是為了逃離內心的創傷, 當一個人覺得沮喪、被拒絕、感到無望及無助時,便會尋求一種方式來逃離這種處境,而自殺就具有脫離困境的功能。
2、間接的表達:自殺者的語言或行為上常透露出混亂、矛盾、別有所指的訊息。因此認識自殺者的溝通就非常重要。這點將在後面詳細說明。 3、拒絕-攻擊:『拒絕-攻擊』假說乃是1910年由心理學家Stekel提出,他認為一個人被他人拒絕時,會衍生出攻擊衝動,當這種攻擊衝動轉向自身時,即會出現自殺行為。憂鬱症者其實也是這種內射式的攻擊。
7
4、欠缺適應能力:例如目前常常稱新世代青年為草莓族,就是指這些人挫折容忍度低,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過低。而這些人到了軍中,如果遇到問題,常會採取逃避方式面對問題,自殺也是其逃避的方式之一。
5、人際關係:大部份自殺者通常在建立人際關係或維持人際關係方面常有困難,有時會因為得不到滿意的人際關係而輕生。 6、失去重要他人:當一個人被內心所認同或依附的人拒絕,其感情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則內心產生強烈的痛苦,亟欲離開目前的環境,就可能自殺。
8
7、自我(ego)能力不足:若個人的能力不足以發展出有建設性的因應方式去克服困難,那麼可能採取消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自殺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8、認知貧乏:自殺者的思考僵化,容易鑽牛角尖,將想法限在所經歷的創傷之上,反覆咀嚼,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性,使自殺成為唯一的可行之道。
9
與自殺有關的精神疾病, 以危險性由高至低排列如下: ◆憂鬱症
所有情感性精神病都與自殺有相關。這些疾病包括有雙極性情感疾患、憂鬱症、復發之憂鬱症、持續之情感疾患(例如循環性、低落性情感疾患)。因此,未被診斷或者未接受治療的憂鬱症是自殺的顯著危險因子。憂鬱症在一般人口中具有高盛行率且通常不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估計大約30%的看診病患有憂鬱症。大約60%接受治療的患者一開始是與一般科醫師接觸以尋求治療。對於醫師來說同時處理生理與心理疾病是很特別的挑戰。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憂鬱症症狀會被遮蔽,而患者卻僅表現出多重身體抱怨而已。
10
•在集中注意力,做決定或記事物方面有困難 •反覆出現死亡和自殺的想法+ •不同區域的身體疼痛
注意: 典型的憂鬱發作,病患通常會遭受:心情低落(悲傷)、失去興趣或者快樂、體力減低(疲倦、減少活動) 一些憂鬱症的常見症狀有: •在每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感到難過 •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 •體重減輕(在非節食時)或體重增加 •睡得太多或太少,或是過早醒來 •總是覺得疲累和虛弱 •無自我價值感、罪惡感或無望感 •總是覺得易怒和坐立不安 •在集中注意力,做決定或記事物方面有困難 •反覆出現死亡和自殺的想法+ •不同區域的身體疼痛
11
◆酗酒 酗酒(包括酒精濫用和酒精依賴)是自殺族群中常見的診斷,特別是在年輕人當中。在自殺和酗酒之間的關聯性有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的解釋。在酗酒者中有一些會增加自殺危險性的特別因子: 早發性酗酒 •長期飲酒 •依賴程度高 •憂鬱心情 •身體健康狀況不佳 •工作表現不佳 •個人生活混亂失序 •有酗酒之家族史 •近期有重大人際關係之崩潰或喪失(如:配偶/家庭成員的分離、離婚、過世)
12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是造成一個人在言語、思想、聽覺或視覺、個人衛生和社交行為上的混亂;簡言之,導致了行為和/或感覺的劇烈改變,或是奇特的想法。 自殺是致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提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當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以下特徵時,將有較高的自殺危險性: •失業的年輕單身男性 •疾病早期 •近期復發 •對症狀惡化感到恐懼,特別是智力高(高教育程度)的患者 •有多疑和妄想之正性症狀 •憂鬱症狀 自殺的危險性在下列時刻最高 •疾病早期,當病人處於混亂和/或困惑時 •復發早期,當病人認為他們本已克服了疾病卻又再復發時 •康復早期,當看起來症狀有所進步但病人內心感到易受傷害時 •出院的短時間內 自殺危險性隨罹病時間的增加而降低
13
◆人格疾患 近期的研究發現,在年輕自殺身亡人口有較高之人格疾患盛行率(20~50﹪)。在人格疾患的族群中和自殺較相關的有邊緣性人格疾患和反社會性人格疾患。 戲劇性人格疾患、自戀性人格疾患和特定的心理特質,例如易衝動和侵略性,也都會和自殺相關。
14
◆焦慮性疾患 在焦慮性疾患中,恐慌症和自殺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強迫性疾患。擬身體障礙症和飲食障礙症(心因性厭食症和心因性暴食症)也和自殺行為有關。 ◆自殺和生理疾患 慢性生理疾患族群的自殺危險性較高。另外,在生理疾患族群中有較高的比率有心理疾患,特別是憂鬱症;而慢性病、殘障和疾病癒後不佳都和自殺相關。
15
◆神經學疾病 ◆腫瘤/癌症 癲癇和高自殺率有關。而這和癲癇造成的易衝動、具侵略性和慢性殘障相關。
脊髓和腦部受傷也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近期的研究顯示有19﹪的中風患者有憂鬱和自殺危險性—特別是病灶在腦部後方區域導致較大殘疾和身體損傷者。 ◆腫瘤/癌症 進展性惡性腫瘤疾患的自殺危險性在診斷出有進展性末期疾病的當時和前二年最高。疼痛是自殺顯著的促進因子。
16
自殺行動前的線索 1.研究證明:自殺行動出現之前,會展現出任一形式的線索或警訊,包含口語的、行為的、處境的(Miller, 1978; Osgood, 1985; …etc.) 2.行為的漸進:從「自殺意念」到「自殺行動」是經過一連串演進的,所以絕對不可忽略任一環節;及早發現、立即關懷。
17
自殺的警訊(FACT) 1.感覺(Feeling):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我永遠都覺得沒有希望」
•無價值感-「沒有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過更好」 •過度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 •過度悲傷、自責、無助等負面想法 •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18
2.行動(Action): 3.改變(Change): •藥物或酒精等物質濫用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焦躁不安 •攻擊、魯莽
•焦躁不安 •攻擊、魯莽 3.改變(Change):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社交疏離、猶豫不決或更為喧鬧、多話、外向 •行為-無法專心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 •興趣喪失-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19
4.惡兆(Threats): •言語-如討論「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威脅-如說出「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行動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獲取武器 •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20
◆如何預防精神疾患自殺 1.訂安全契約:使病患答應在一段時間內,不再做出任何傷害自己的事情。
2.提升自尊:通常這一類有精神疾病的個案,常常是低自尊的,我們應給予其真心的讚美、使個案覺得被重視。 3.協助調整情緒及行為。 4.運用社會、家庭的支持系統。 5.嚴重的時候,則必須要強制住院治療,或是給予藥物控制其精神狀況。
21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龍佛衛說,鼓勵社會大眾對有自殺意念或是有自殺行為者,伸出援手給予即時的關心關懷
1「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3「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共同投入守門人行列。
22
自殺對社會的影響 事實上,自殺不只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是整個「人群」的健康問題,其對整個社會產生的影響包括:
(一) 自殺死亡會在人口數與人口素質上構成社會的損失 (二) 自殺會遺留許多的問題給家庭、社區 (三) 自殺的消息會對社會大眾產生負面的效應
23
案例: 1影片
24
2不忍老母親癌症折磨 男勒斃幫解脫判免坐牢 社會中心/台南報導//2016.03.15 / 12:06
2不忍老母親癌症折磨 男勒斃幫解脫判免坐牢 社會中心/台南報導// / 12:06 台南市一名年約60歲的李姓男子,因為老母親長期飽受癌症折磨,不斷向他哭求「解脫」、擺脫病痛。前年12月間,李男再也不忍母親的苦苦哀求,終於拿出棉繩勒死母親後自首,之後吞藥自殺。法院一審判李男2年6個月,二審改判2年、緩刑3年。 擁有美國碩士學位的李男,曾在大學任教,和80多歲的老母親以及外籍看護一同住在台南。老母親因巨大肝癌腫瘤壓迫到其他內臟器官,長年腹痛,影響睡眠及生活,身心煎熬下讓她常常苦苦哀求李男和妻子幫她結束生命。前年12月間,李男半夜聽聞母親痛醒得哀求聲,再也忍受不了,拿起棉繩勒死了老母親,隨後伴屍到天亮後報警自首,之後更吞藥自殺,送醫後幸運被救起。 法官在一審時以「世界上沒有無生存價值的生命」,判李男2年6個月,而二審時法官則認為,李男的手足皆可體諒他的做法,事後他更自殺未遂,且李男一眼失明一眼弱視的情況下,仍然照顧老母親直到最後,可見其孝順,因此改判他2年徒刑、緩刑3年。
25
3詳述11種自殺死法的痛苦過程: 1.割腕 割腕對身心都是一種煎熬,因為90%的人不知道血管正確位置及深度,割輕了只會白白留下傷痕;另外,血有自凝能力,很難阻止傷口結痂止血,必須在同一個位置來回割很多次才能留下夠深的傷口,這樣會很痛很痛。就算真的失血過多,大多數人也是昏迷,然後傷口結痂又被救了回來,最後卻因大腦缺血而成植物人。所以說,除了耐心與毅力之外,如果對人體沒有充分知識還是放棄割腕吧。
26
2.安眠藥 很多人以為吞安眠藥不會痛苦,這是錯的,其實吃安眠藥是最難受的!藥物會在服用者進入半睡眠狀態時刺激到胃部,引發嘔吐;但因為神經麻痺、人又不能動,嘔吐物很可能進入肺臟或鼻腔,造成呼吸困難及肺部灼燒感,整整煎熬15分鐘!(也就是可搶救時間)
27
3.毒藥 劑量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少了死不掉,多了又會有副作用。甚麼樣的副作用?諸如抽搐、痙攣、嘔吐、大小便失禁、血便等,總之會非常非常醜!另外,服毒效果也要看食用時是否空腹、個人體質、毒藥保存期限等,以砒霜為例,食用後一般要4小時才會死亡,但最後2小時會不斷痙攣、腹瀉、臉色發青。欸!拉肚子拉2個小時耶!
28
4.氰化鉀 酸酸們看完第3點以後可能會想,柯南裡面最常出現的毒藥─氰化鉀,效果不就很快嗎?喝下去味道也不差跟杏仁茶一樣?嗯~事實上,這東西只要一點點就會引起舌頭燒傷、氣管收縮;氣管收縮會讓人產生極大痛苦、眼歪嘴斜、流口水,甚至發出慘烈的尖叫聲(因為氣管收縮,呼吸時就會逼逼叫)。
29
5.電擊 電擊未必能造成死亡,但一定會造成身體部分機能喪失,而且現在電力設備都有裝設保護措施,當大電流通過時會自動停止供電;若是高壓電線,則會把人立刻電到彈開,然後電流從身體尖端竄出,手指、腳趾,當然還有你的小分身~ 6.投河 窒息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自殺者會維持意識5分鐘以上,同時伴隨著掙扎和慘叫,而水溫也會對瀕死之人造成極大刺激(超級冷)。最後如果死成了,屍體將會面目全非,浮腫、腐臭不堪。
30
7.上吊 首先,繩子牢不牢固就是一個問題,1991年曾有一位香港人因上吊未遂而摔成癱瘓。再者,上吊致死前要足足15分鐘才會意識消失,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本能性的劇烈掙扎,導致褲子掉落,而死後也因為血液流向下肢,會造成屍體無可控制的勃起。 8.一氧化碳 現代城市中的天然氣大多經過處理,毒性已降低很多,一般情況下頂多造成昏迷、失禁,然後變成植物人,很難真的死去。
31
9.跳樓 理論上死得很快,實際上如果不是頭部直接著地,而是身體著地造成內臟創傷,都要承受2至3分鐘神經暫流現象帶來的可怕痛苦。萬一摔在玻璃、陽台、鐵絲網等緩衝物上,絕對絕對會痛不欲生。 10.自刎 切對位置,血可以噴到2層樓高;切不對,就得一輩子當鴨脖子了!別輕信電視裡用刀啊劍的可以把喉嚨割開,如果要砍動脖子邊的肌肉,一定得用小刀反覆鋸啊鋸,一般人相信是沒有這種能耐的。忘了說,還要同時割斷動脈和靜脈,只割一條恐怕得承受半小時折磨~
32
11.切腹 這是屬於日本文化,本來就不是為了「好死」的。腹部剖開時,腸子大概會稀哩嘩啦流了一地,如果用桶子接的話,應該能裝滿一桶吧~然後,自己還得活生生目睹整個過程。
33
探討: 身邊有人想自殺時,我該怎麼做?請做這5件事守住他們的生命 1陪伴患者走過低潮 2別害怕與他們討論 3耐心安靜傾聽 4尊重與保密
5協尋專業機構輔導
34
家屬還可以做些什麼 除了病人之外,在躁鬱症治療的路上,其實患者的家人與朋友是感到不安的一群。身為患者的重要友人,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這些行為,可以幫助患者更好適應躁鬱症。 1接納躁鬱,陪患者參與治療 2留意患者服藥狀況與症狀變化 3諮詢與醫療機構
35
簡式健康量表線上檢測(自殺防治中心) 資料來源:http://tspc.tw/tspc/portal/index/(台灣自殺防治協會)
36
文玉心得: 有時聽人說~我想去死死算了~,這時我會說會很痛喔!而且沒掛掉,你就慘了,人的一生為了許多事情困惱著,有些人有精神支柱支撐著,有的個性開朗,覺得任何事都可以解決的,但有些人無法將壓力排解或釋出,而長年的累積,有可能促使他有了自殺的想法,然而任何一次的自殺企圖都是自殺者向外界求助的訊號,我們應該加以重視,不應該將其誤解為為了獲得他人的注意而忽略這自殺警訊,否則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更致命的危機。
37
筱紋心得: 一般人總以為自殺行為是忽然發生的。其實自殺者從決心要死到付諸實施,常要經過種種心裡衝突與苦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他們會發出許多訊息,稱為自殺預告癥侯。學者指出,六十至八十%的自殺個案都曾在自殺前直接或間接的提到想死一事,這是一種求救訊號,他是在向親友說「我已無能為力!」、「我已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請救救我!」。可惜的是,許多父母或老師對此警訊常常不夠敏感,直到自殺成真後才會恍然大悟,想到自殺前曾聽到他們的求救訊息,只可惜為時已晚,傷害已經發生。所以如果我們能對這些預告癥侯多加認識,預先防範問題的發生,會比問題發生後再去處理來得有效益。
38
孟婷心得 人有無限的可能,生命的意義就是要活下去「生命是不可放棄的,而且放下也不是放棄」。我們要勇敢面對現階段所需要面對的問題,也許辛苦、也許累,我相信但走過來別有一片天。正當的去面對所面臨的問題,勇敢接受,而不是以死來解決這一切。 死這字對我而言,不再是恐懼,不再覺得是勇敢的表現,而是為了逃避所選擇的懦弱行為。死會帶給更多人傷害、會帶給更多人痛苦,若能為他人著想的話,我相信自殺的人會減少。多為他人著想, 人生會更不同,其實人生還有很多希望,多看、多聽、多說、多思考、多積極面…,你會擁有更多美好的事物與人生。 自殺不是唯一的路,不是路已經到了盡頭,而是該轉彎了,轉念,人生就會跟著改變。
39
結論 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愛別人及關心他人~ 輕鬆看待生活,嚴肅面對生命~ 只要多付出一些時間關心周遭的人 只要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
人人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