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宣贯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3年4月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宣贯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3年4月2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宣贯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3年4月2日

2 标准培训内容提要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现状 三、本标准编制过程简介 四、标准条文及条文说明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4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工程勘察资料库 地层属性标准化 数据库 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

5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1、为地区的岩土层序列的编制 提供技术依据

6 2、为制定地方规范奠定基础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不同时代对应不同的地质背景 不同地貌类型对应不同的地质单元
不同沉积环境对应不同的地层层组 不同工程特征对应不同的地层

7 3、促进勘察单位之间以及勘察与设 计施工单位的信息交流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3、促进勘察单位之间以及勘察与设 计施工单位的信息交流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工作质量 促进技术进步

8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4、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及行业技术水平 城乡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
线路工程可研 技术培训平台 行业间资源整合

9 二、国内现状

10 二、国内现状 1、上海 上海市上部地层共分为16个工程地质层 深度覆盖范围近300米

11 二、国内现状 2、天津 《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2009年7月1日实施) 按地貌类型及成因年代共划分为15个主层

12 3、河北石家庄市 二、国内现状 第四系工程地质地层层序 层序划分原则:以岩土的工程适用特性为主、以地层的地质时代和成因为辅
将土层划分为10个主层

13 二、国内现状 4、浙江 浙江省标准《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以时代为依据划分主层,以岩相为依据划分亚层 共分为10个主层

14 二、国内现状 5、北京 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城市建设工程勘察信息系统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未见全市统一工程勘察标准层序列

15 6、武汉 二、国内现状 武汉市工程勘察信息系统 武汉市浅部地层信息系统 武汉市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处理系统 湖北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未统一武汉市、湖北省工程勘察标准层序列

16 二、国内现状 7、南京 地铁沿线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研究

17 三、本标准编制过程简介

18 三、本标准编制过程 2012年6月 编制工作大纲及标准初稿, 2012年4月 标准编制筹备会议 标准编制第一次工作会议
2012年7月 调研稿 2012年8月 省内调研 2012年8月 形成征求意见稿

19 三、本标准编制过程 2012年9月下旬-2012年10月 定向征求意见 2012年11月 送审稿 11月24日 专家审查会
2012年9月下旬-2012年10月 定向征求意见 2012年11月 送审稿 11月24日 专家审查会 2012年12月中旬 报批稿 2012年12月21日 批准发布 2013年3月1日 实施

20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21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标准的总体框架图 标准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土层序列划分 岩层序列划分 岩土层序列成果 总体评价 分层描述

22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1 总 则 1.0.1为规范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的划分方法,促进工程勘察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为方法类技术标准,适用于区域建筑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的划分。 条文说明 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前建议在建筑工程勘察领域使用,用于建立区域建筑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其他领域可参考。

23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1 总 则 1.0.3岩土层序列划分应根据地层层序划分的原则及方法,考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综合确定。 1.0.4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4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2 术语 2.0.1地层层序 stratigraphic sequence 由一组按照地层年代、成因、岩性和岩相的分层原则建立的,具有特征叠置方式的地层序列。 2.0.2标准地层层序 standard stratigraphic sequence 一定区域范围内,被地质界认可的,并以适当形式发布的地层层序。 2.0.3地层对比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场区或区域上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它们的形成年代、地层特征、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用以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

25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2 术语 2.0.4标志层 marker layer 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或土层。 条文说明 2.0.4 标志层是地层划分的重要参考,其应当具有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易于鉴别的特点。

26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2 术语 2.0.5层组 stratigraphic groups 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地层的组合。 2.0.6岩土层 rock and soil layer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的基本单元,简称“层”。当进一步划分为亚层时可称“主层”。 2.0.7岩土层序列 rock and soil layers sequence 以标准地层层序为基础,结合岩土工程特性分层原则建立的标准序列。 2.0.8亚层 sub-layer 主层内用以根据岩性或工程性状等特征进一步划分的岩土单元。 2.0.9岩土层序号 serial number of rock and soil layers 自上而下排序的代表岩土层的数字代码。

27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2 术语 2.0.10复合岩土层 composite rock and soil layer 由工程特性不同的,以薄层交互形式组合而成的,又不便划分为亚层的岩土层。 条文说明 2.0.10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发现以薄层互层形式出现,但不便分亚层的复合岩土层,如“砂土与粘性土交互层”,“砂岩与页岩交互层”,前者可称“复合土层”,后者可称“复合岩层”。砂土与粘性土,砂岩与页岩,工程性状差异很大,但复合在一个岩土层中,需综合评价。复合岩土层是作为一个“层”对待,不是主层和亚层的关系。

28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3 基本规定 3.0.1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应在区域标准地层层序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分类及其工程特性,进行序列划分。 条文说明 3.0.1 地质行业的标准地层层序成果是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编制的重要参考,是确定岩土层沉积环境与时序的重要依据。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成果应与区域标准地层层序协调。

29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3 基本规定 3.0.2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宜以地市级所辖区域统一划分,相近地貌类型、地质条件的相邻地市间,应相互协调。 3.0.3岩土层序列划分应首先确定研究区平面范围,在土层厚度较大的地区,可确定岩土层序列控制的地层深度范围。 条文说明 3.0.3研究区的平面范围可按地貌单元确定,也可参考地区的行政界限或城乡规划建设范围确定。岩土层序列所控制地层深度可按已有资料中揭露的深度确定,并做出说明。在土层厚度大的地区,可参考区域地质调查等其他相关资料对控制深度进行适当拓展,以满足今后工程勘察工作需要。

30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青岛市工程勘察标准地层研究区范围 (陆域 km2、胶州湾 km2)

31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3 基本规定 3.0.4 岩土层序列划分应结合地区工程勘察实际,有利于工程勘察岩土层的分层评价。 3.0.5划分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时,应统一岩土层的名称和序号,岩土层命名和序号编写的规则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

32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3 基本规定 3.0.6 建立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宜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1 资料搜集; 2 基础资料整理; 3 岩土层序列划分; 4 岩土层序列成果编制。

33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条文说明 3.0.6该条明确了建立区域岩土层序列的主要工作流程,其中对搜集资料数量、绘制各种基础图件、划分依据选定原则等未做具体规定,建议根据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研究深度、地区经验等情况综合选定,以满足岩土层序列编制要求为前提。 1 搜集资料应体现广泛性与代表性,其中,工程勘察资料应是资料搜集重点,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是进行层序划分研究的重要参考。 2基础资料整理指对资料进行分析、甄别、整理,包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并进行相关基础图件编制。 3岩土层序列划分工作主要指分析与建立层序有关的地质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确定适合研究区岩土层序列的划分原则,选取一种或几种特征作为岩土层序列划分依据,经过研究、论证,确定岩土层序列。 4对岩土层序列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编制成果图表及报告,形成岩土层序列成果。

34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3 基本规定 3.0.7 岩土层序列成果应经审查批准后发布。 条文说明 3.0.7 岩土层序列的审查管理部门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岩土层序列成果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当地标准管理部门即为岩土层序列的审查管理部门; 二,岩土层序列成果为地方建设管理部门发布时,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为岩土层序列的审查管理部门; 三,岩土层序列成果为企业成果时,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为岩土层序列的审查管理部门。

35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3 基本规定 3.0.8工程勘察中发现序列以外的新岩土层时,编制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增补或调整,并由岩土层序列审查管理部门组织成果变更确认及发布。 条文说明 3.0.8岩土层序列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的,它具有双重性:一是指导工作,二是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在使用岩土层序列过程中应以动态的观念,注重搜集信息,及时沟通,总结经验,力求完善,并随着资料的积累,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36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4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1应充分搜集研究区的相关资料,主要资料应包括: 1 研究区地质普查、调查等背景资料; 2 研究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研究成果; 3 研究区内的工程勘察报告及试验测试资料; 4研究区标准地层层序的研究成果; 5研究区地形测绘成果。 当基础资料不足时,应布置专门的研究工作。

37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4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2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应按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编图内容、顺序及具体要求,依次编制相关图件。 条文说明 4.0.2本条所指宏观分析系指对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单元、工程地质单元等的分析,微观分析系指对场地的工程勘察资料的分析,包括钻孔资料、剖面图、柱状图、测试及试验资料等。

38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4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3应将搜集的工程勘察资料及其他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定适宜的工程项目或成果,并将其实际位置标注于实际材料图中,实际材料图应当以地形图为底图。 条文说明 4.0.3 勘察资料的选择应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及地区工程经验,应具有代表性,并应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以确保资料数量满足要求。对于地貌单元相对单一的地区原则上每50km2 范围内不宜少于一个工程的勘察资料,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所选工程应能涵盖所有工程地质单元。将选定的工程按工程实际位置标注于平面图中,并宜标注工程位置的大地坐标。作为底图的地形图的比例尺不做约定,以满足编图需要为宜。

39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实际材料图 项目钻孔

40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实际材料图 项目钻孔

41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实际材料图 项目钻孔

42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4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4应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划分不同的地质单元,绘制地貌图和工程地质图。 条文说明 4.0.4地貌图或工程地质图等平面图是确定研究区地质单元划分的基础图件,考虑上述图件是在搜集资料基础上编制,因此,编图精度要求可适当降低,分区界线允许有限内插,比例尺可在1:1万~10万之间选择。

43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青岛建层时绘制地貌图情况 约5公里间距布设五条东西向地势剖线,每条剖线长约45公里 揭示的地势变化,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岩石地层、第四系等资料的分析对比,研究地貌成因形态类型分布规律及与区域地质构造关系。 1/5万“青岛市区构造地貌图”,面积约4620余平方公里,编图范围大于市区范围 反映地貌与构造的关系,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分布及其与构造、地貌形态类型的关系。 将市区地貌划分为三个大区、七种成因类型、十九种形态类型、十五种微地貌

44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4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5应根据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布设工程地质剖面线,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条文说明 4.0.5应在相关平面图的基础上,设计布置工程地质剖面线,剖线应尽可能剖切研究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及不同年代成因地层分布区域。剖线方向应按平行与垂直主要构造迹线方向或地势走向分别布置,剖线间距、数量应能满足控制地层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要求,剖线起止点位置应明确标注,剖线编号应统一编制。 工程地质剖面图是反映区域地层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图件,应能反映研究区主要岩土层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形态特征。剖面图应反映孔口标高、孔深、孔间距、钻孔性质、相关分层界线、地下水位等特征,在本标准中,对剖面图比例尺选择、编图深度、内容及图示图例不作具体规定,各地可根据地方特点结合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45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青岛市建层时基础资料整理情况 剖面图的编制 按照不同的地貌形态类型和与其相关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分别编制横1:2000、纵1:100工程地质剖面图共54条,累计剖面总长度68000米、控制陆域第四系面积约450余平方公里,占市区陆域面积的34% 还筛选典型单孔地质柱状图56个,编制钻孔柱状地层剖面图6条,总长度108000米

46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4 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6工程地质剖面图应和地质柱状图进行对比,以确定分层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条文说明 4.0.6地质柱状图反映地层信息量大,且多为原始信息,而工程地质剖面图反映的地层信息为综合分析的结果。通过地质柱状图与工程地质剖面图的对比,可取得更加丰富合理的层组划分依据,为研究区岩土层序列成果中的典型剖面图编制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例如:在柱状图中的薄层可能具有层组划定或标志层确定等意义,因此,应当重视地质柱状图的作用。地质柱状图应选择岩土层类型多、厚度大、代表性强、具有地层结构控制意义的钻孔,并应与工程地质剖面图有位置对应关系。 本章规定为标准建立所需的基本要求,各地可根据地区特点补充其它必要图件。

47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5.1.1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应采用地层对比等综合划分方法确定。 5.1.2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成果中有关岩土层年代成因的表示方法应与附录A、附录B一致。

48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5.1.3岩土层序号应根据地层形成地质年代的新老次序,由小到大编排。 条文说明 5.1.3岩层序号可在土层序号基础上连续编制。当地区土层厚度较大,且揭露深度不足时,为避免给后续工作造成困扰,也可将土层序列与岩层序列分别编号,各成体系。

49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5.1.4主层以下可划分亚层,亚层以下不应再划分更低级次的层级。 5.1.5层和主层序号应采用数字编码形式,亚层可采用在主层数字编码加后缀或下标形式表示。 条文说明 5.1.5 工程勘察常用的层和主层地层编号多采用带圈字符的形式,本标准推荐采用该数字编码方式。亚层的编号方式各地差异较大,本标准不做硬性规定。亚层可采用的编号方式有: 等。

50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5.1.6对于土层,层和主层定名宜采用“年代-成因” 或“年代成因-岩性组合”方式。对于岩层,层和主层定名可采用“风化程度”方式,也可采用“年代-岩性”方式。 条文说明 5.1.6因层和主层的划分具有概括性,因此,不宜采用单一岩性定名方式,对于土层,可采用诸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冲积层”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砂~粉质黏土层” 或“第四系全新统第Ⅰ冲积粉砂层”等定名方式;对于岩层,可采用“强风化(层)”、“奥陶纪灰岩”、“燕山晚期花岗岩”等定名方式。

51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5.1.7亚层定名宜采用“典型特征-岩性”方式。 条文说明 5.1.7亚层定名应侧重工程应用,对于土层,可参考其颜色、状态、特殊土性状、密实度、包含物等特征,表达方式可选用“灰黑色中砂层”、“软塑~可塑粉质黏土层”、“中等湿陷土层”、“含姜石粉质黏土”等;对于岩层,表达方式可选用“微风化奥陶纪灰岩”、“中等风化花岗岩”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本标准中的主层、亚层与勘察规范中的主要土层、夹层、薄层的研究尺度与划分原则是不一致的,岩土层序列中的亚层在某一场地内的勘察报告中可能以主要土层形式出现,而岩土层序列中的主层在勘察成果中可能以夹层甚至薄夹层形式出现。具体到某一场地的工程勘察工作,对地层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应按其勘察揭示的工程应用特性确定,与其是主层还是亚层无关。

52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一般规定 5.1.8复合岩土层应按同一主层或亚层进行划分。复合岩土层的命名宜按下列规定执行: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称“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称“夹层”;厚度比小于1/10时,称“夹薄层”。 条文说明 5.1.8 复合岩土层中不同土层的工程性状有差异,单独分层会使层序太复杂,简洁实用的办法是将其合并为一个“层”。本条对复合岩土层命名的规定,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3.3.6条一致。

53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1土层序列划分应综合考虑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相条件、土层性状、标志层与包含物等因素。 条文说明 5.2.1根据各地特点可按推荐顺序确定主层编号的优先级,原则上应当以成因年代作为主层划分的首要依据,以工程性状作为亚层划分的依据,不同区域应根据各自情况具体研究并确定划分依据。例如:以东营为代表的黄河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地区,工程勘察所揭示地层多为全新统陆相冲积层,层组概念外延太大,则其主层建议结合微地貌、岩性或土层结构等特征作为主要划分依据;而以山前沉积较多的临沂地区,土层成因类型多样且年代跨度大,建议以年代成因为主层划分的主要依据,以岩性作为亚层划分的主要依据,而且同一岩性的同一亚层也可能因所处的地貌单元的不同而存在工程性状的差异。

54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2土层年代的划分宜根据区域地层研究成果资料综合确定,土层年代单位宜划分到统。 条文说明 5.2.2土层的形成年代与其工程特征关系密切,是岩土层序列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层年代的划分方法较多,包括同位素测年、微体古生物与孢粉组合、古地磁、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氨基酸总量等,上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统一研究区的地层年代认识意义重大。

55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条文说明 1放射性碳法 2 微体古生物与孢粉组合 3天然剩余磁性 4古气候 5海平面变化 6有机地球化学(氨基酸地球化学)

56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3土层按成因分类,宜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淤积、风积及人工堆积等,具体分类可按附录B执行。 条文说明 5.2.3本条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有关第四系成因类型的表述,各地应根据地区特点分析确定。为简化分类,可采用混合成因模式,如:洪冲积、坡残积等。

57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4按岩相条件,土层宜分为陆相、海相、海陆交互相三种基本类型。 条文说明 5.2.4按岩相条件,除了三种基本类型外,可进一步划分亚相,如海相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及深海相等。

58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5岩性及土层性状分类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 5.2.6土层序列划分宜选择标志层或标志层所在层组作为主层,标志层应与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后确定。 条文说明 5.2.6标志层的确定对在岩土层序列划分过程中判断地质年代、层位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工程实践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作为标志层一般具有区域地质意义,应对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充分研究对比后确定,以确保标志层认定的权威性。

59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5岩性及土层性状分类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 5.2.6土层序列划分宜选择标志层或标志层所在层组作为主层,标志层应与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后确定。 条文说明 5.2.6标志层的确定对在岩土层序列划分过程中判断地质年代、层位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工程实践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作为标志层一般具有区域地质意义,应对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充分研究对比后确定,以确保标志层认定的权威性。

60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7具有特征意义的包含物可作为判断地质年代及地层成因、岩相条件的重要依据。 条文说明 5.2.7分析包含物的差异便于在岩土层序列划分过程中统一认识,如:姜石、文化层、结核、特征动植物残骸等。

61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划分 土层序列划分 5.2.8同一主层内存在岩性或工程性状明显差异地层,可划分出亚层。当可划分的亚层类型较多、工程性状差异大或空间分布不均时,可提出亚层划分原则,由使用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条文说明 5.2.8岩土层序列应能涵盖区域所有地层,其主层(层组)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对工程勘察而言,岩性及强度等工程性状指标是表征场地岩土层差异的重要特征,岩土层的划分首先应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因此,本标准提出了亚层的概念和划分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岩土层序列成果在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可保留大量的、宝贵的细部信息。 对于有典型意义(具有标志特征、不易混淆的、岩性较单一)的亚层,可在标准层序编制时予以确定,同时应当约定在工程勘察实践时,在符合主层(层组)概念的框架内,可以赋予技术人员进行亚层层序拓展的权限,以确保体系的包容性和可拓展特性。

62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 岩层序列划分 5.3.1岩层序列划分应综合考虑岩石的成因、地质年代、类型、风化特点、岩相古地理环境、分布规律及接触关系等因素。 条文说明 5.3.1岩石分类的地质学背景远较土层复杂,不考虑其地质意义的岩石分类或分层是不科学的,本标准参考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但同时又要涵盖工程建设所可能揭露的所有岩类及其风化产物,因此,岩土层序列划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较多,要求在编制岩土层序列前对研究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较为详尽的了解。

63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 岩层序列划分 5.3.2按成因类型,岩石可划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条文说明 5.3.2 按岩类分别赋予层号是合理的,但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与工程勘察行业的岩石分类侧重点不同,为避免层序过于复杂,对于相同年代成因、相近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的岩石,在层序划分的成果中可适当归并,并做出说明。

64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 岩层序列划分 5.3.3按风化程度,岩石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及未风化。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条文说明 5.3.3本条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一致。但应指出,有时这5种风化程度不一定均出现,如花岗岩中可能无未风化,石灰岩中可能无全风化,应按实际情况划分。有时也可组合表示,如全风化-强风化,微风化-未风化。

65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5 岩土层序列 岩层序列划分 5.3.4岩层主层序列可按岩石的地质年代、成因、风化程度、岩石类型等特征进行划分。当研究区岩性较单一时,可按风化程度划分主层序列,按年代、岩性划分亚层序列;岩性较复杂时,可按年代、岩性划分主层序列,按工程性状划分亚层序列。 条文说明 5.3.4 与土层划分依据存在优先级不同,岩层层序划分的依据因各地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不便统一确定优先级。在岩性、年代、成因相对单一的地区,以岩层的工程性状作为主层层序划分依据,可操作性强且易形成共识。反之,可能存在不同年代同一岩性、同一年代不同岩性或同一年代不同成因的岩层工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因此,划分岩层序列时应当首先确定划分依据的优先级,避免岩层层序的划分出现简单化倾向,影响岩土层序列成果的推广使用。

66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条文说明 例如:青岛市区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以燕山晚期花岗岩为主,该地区建立岩层序列时,为使用方便,以风化程度作为主层层序的划分依据;济南地区三大岩类均有揭露,且地层年代跨度大,因此有关单位在建立岩层序列时,以成因、年代作为岩层主层划分的主要依据,而以工程性状作为亚层划分的依据。 另外,在标准中约定岩层的亚层层序需要基于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将有利于指导工程实践,在这方面,青岛地区使用标准层序的经验教训可供参考。2002年建立的青岛市标准层序,未确定基岩亚层层序编号,这样做的结果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亚层层序划分,但也带来了亚层层序的混乱。例如:当一个场地有多种岩性或不同年代的岩石时,不同人员的划分结果差异很大,不同场地、不同项目之间的情况更是如此,给资料互通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带来不便。因此,建议在岩土层序列成果编制时尽量予以明确。

67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 岩土层序列成果 一般规定 6.1.1岩土层序列成果应资料完整、图表清晰、结论有据、符合实际。 6.1.2岩土层序列成果应包括岩土层序列划分报告及相关附图。

68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 岩土层序列成果 一般规定 6.1.3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报告宜包括如下内容: 1 概述; 2 区域地质背景; 3 地形地貌概述; 4 岩土层序列的划分准则及过程; 5 岩土层序列总体评价; 6 岩土层序列分层描述。

69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条文说明 6.1.3不同章节的论述重点应包括但不限于: 1概述主要表述编制背景,并应包含岩土层序列划分成果适用的区域范围及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2区域地质背景应从区域地质、地史、构造及地壳运动、地震等方面论述; 3论述区域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地貌类型,必要时应以附图形式表达; 4论述划分依据、理由、研究程度及比较确定的过程; 5~6为论述研究成果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可参照下节。

70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 岩土层序列成果 一般规定 6.1.4岩土层序列成果应附下列图件:1岩土层序列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C;2 典型剖面图;3其他相关图件。 条文说明 6.1.4关于成果附图: 1岩土层序列成果中的综合柱状图是反映岩土层序列成果的主要图件,应当体现各层序岩土层的成因年代、岩相条件、分布特征、层序柱状图、岩性描述、划分依据等内容。 2典型剖面图是岩土层序列成果使用的重要参考,应在按本标准4.0.5条规定绘制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的基础上,经与地质柱状图对比,选择有代表性剖面进行编图,要求最大程度的反映不同地貌及成因年代的岩土层在研究区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原则上应按不同方向分别绘制。 3 相关图件可包括:地貌图、地势剖面图、构造图、柱状分布平面图、柱状图等。

71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典型剖面图

72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 岩土层序列成果 一般规定 6.1.5岩土层序列成果中的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计量单位、标点,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73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2总体说明 6.2.1岩土层序列报告应按土层及岩层分别进行论述。 6.2.2岩土层序列报告应基于岩土层主要特征进行总体评价。 6.2.3总体评价应包含岩土层序列总层数,土层、岩层层序数量及序号,土层各岩相序号、不同区域的主层结构、各层序划分的工程意义等内容。

74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 岩土层序列成果 6.3分层描述 6.3.1土层应按形成的地质年代由新到老、层序序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分层描述。岩层可按层序序号依次描述,也可按岩性分别描述。 6.3.2土层分层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质年代、成因、分布特点; 2厚度、标高范围及变化特点; 3各层与其他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4土层描述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必要时可提供每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参考值以及工程特性概述; 5对于标志层应明确对比标志或鉴别特点; 6必要时,可对各层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75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条文说明 6.3.2 本条约定了关于土层分层描述的主要内容。 3 不同岩相、成因或地貌单元的地层的接触关系是划分岩土层层序的重要参考。 4 作为同一序号的地层应当具有相近的成因年代特点,也应当具有相近的物理力学特性,但从工程勘察评价的角度看,地层工程性状的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岩土层序列的划分是为了统一对层序的认识,绝非将工程勘察工作简单化。对于某一特定序号的地层,当地区经验成熟时,可将其主要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特性指标分布范围的参考值纳入岩土层序列成果,作为分层的参考,该指标使用时应避免成为判定层序划分合理性或勘察成果准确性的依据;当指标离散性较大或获取方法、认识不一致时,不宜纳入岩土层序列成果。

76 四、《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条文及说明
6 岩土层序列成果 6.3分层描述 6.3.3岩层分层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质年代、成因、分布特点; 2揭露厚度、岩面埋深及起伏特征; 3主要物理特性、结构构造特点及工程性状; 4当采用不同划分依据确定主层及亚层层序时,应分别描述。

77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78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研究范围及深度的确定 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特点,但不建议人为割裂 充分预计城市发展需要,但不强求一步到位

79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搜集资料的代表性及准确性 力求真实准确

80 3、亚层拓展原则的约定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何种特征为依据增加亚层编号 地层达到何种规模
序号拓展方式(⑤-21、⑤-3a、⑤-4) 与相邻层序关系

81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典型剖面选择 综合编图成果 培训教材

82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岩土层层序与工程应用 特殊土必须划层,但划定层序也并不一定具有统一的特殊性
主层不一定是场地的主要土层,亚层可能是场地的主要土层 层序成果推荐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只具指导性 允许对地层序列的不同认识或不同结果 在数据库管理时允许调整层序

83 五、岩土层序列划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6、编制岩土层序列成果的建议 政府牵头 企业主导 注重保密 成果无偿使用 数据有限共享

84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宣贯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3年4月2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