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尿液检查
2
第六节 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标本收集的质量控制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三、尿液沉渣测定的质量控制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标本收集的质量控制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三、尿液沉渣测定的质量控制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
第六节 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准确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 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出现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主要环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
分析前的变化 主要包括: 样品收集方法 使用的容器 样品收集的时间等方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分析后的变化 主要包括: 参考值范围的认可 报告单结果的书写 报告单回报时间等方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分析中的变化 主要包括: 仪器操作正确程度 尿液标本中影响因素的多少及处理方法 镜检技能及经验等方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
一、 标本收集的质量控制 (一)采尿时间 1.晨尿
因清晨住院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尿液弱酸性、沉渣稠、细胞成分保存良好。此尿标本最适合于可疑及已确诊的肾疾患人的尿液常规检查。但采尿时间要有利于及时送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
2. 餐后尿 通常在餐后2h收集尿液,此标本对于病理性蛋白尿、糖尿更为敏感。午餐后尿对尿胆原检查特别有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
3. 随时尿 门诊患者多是在就诊前后采尿送检。但易受饮食、药物、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低浓度或临界浓度的病理性物质和有形成分易漏检,且可出现食饵性糖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
(二)收集尿液容器的要求 1. 送检尿标本容器上应有标签,并注明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收集标本的时间及检测项目。 2. 容器只限一次性使用,应清洁,干燥,不含有干扰实验的物质。如作细菌培养,应使用无菌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收集尿液容器的要求 3. 容器至少容纳50ml尿液标本,开口不小于4cm,底部要宽,以防止尿液溅出。 4. 对于儿科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可使用小型、特殊的容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三)留尿方法 1. 女性为防止由外阴部混入细菌和细胞的污染,应将外阴部清洗后采尿。用三杯法采尿,第二杯的中段尿作细菌培养。 2.在需要的情况下,可用膀胱导尿管采尿,但导尿管能引起粘膜刺激,由于人工创伤促进粘膜细胞脱落或出血,做尿沉渣检验容易与病理尿混淆,此点必须注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
留尿方法 3.在特殊需要时可由膀胱直接穿刺术采尿。此法对肿瘤细胞的诊断检出率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4
(四)尿液标本的保存 尿沉渣检验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防止有形成分的变形、变质或破损。以及尿液化学成分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5
(四)尿液标本的保存 尿沉渣有形成分变质的原因: 1.尿液排出放置一定时间后,可导致细胞成分的变形、变质或破损。 2.尿自身理化性质的变化,如pH或渗透压可使有形成分变形、变质。 3.由于细菌生长导致尿液成分分解使有形成分发生多种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6
尿的pH和渗透压引起有形成分形状的变化 高渗尿 低渗尿 酸性尿 碱性尿 红细胞 棘球状 膨胀易破不定形 存在 缩小、完 无色、轮状 全破坏时 形成褐色 颗粒块状 白细胞 存在 易崩裂 缩小不定形 膨胀多数 呈块状 管 形 存在 溶解 存在 溶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7
检查时间 要求采尿后在1h内迅速送检, 从排出到检验应在2h内完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8
保存须知 1.冷藏 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防腐保存时应注意:
可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尿液pH恒定,使尿中有形成分的形态基本不变;但4℃条件下,冷藏不得超过8h。以避免无定形磷酸盐和尿酸盐析出而产生沉淀,影响尿沉渣检查。 冷藏过程中要加盖防止水分蒸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9
保存须知 2. 甲醛化学防腐 每100ml尿液加40%甲醛0.5ml,可抑制细菌生长并固定尿中有形成分。甲醛过量,可与尿素形成沉淀而影响镜检。因醛基的还原性,不适用于还原法的化学成分(如糖、17-羟皮质类固醇)检查。 市售的甲醛在合成和保存过程中有产生酸的倾向,可用碳酸钠中和甲酸,借以除掉对尿pH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0
保存须知 3.麝香草酚 过量可使加热乙酸法尿蛋白定性出现假阳性。以及干扰胆色素的检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五)收集尿标本的注意事项 1. 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2. 女性病人应避免在月经期留取尿标本,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 3. 新生儿收集尿标本时,应注意冲洗会阴部或采取特殊留尿方式。 4. 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五)收集尿标本的注意事项 5. 应根据不同实验要求,留取不同种类的尿液标本及不同的取样方式。 6. 注意防腐剂使用的种类、使用方式,并嘱咐病人注意防腐剂对自身的伤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3
(六)实验室验收尿标本的标准 1.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应填写清楚下列内容: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病案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应用的药物(如维生素C)、收集标本时间、实验室接收时间、申请检查的项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4
(六)实验室验收尿标本的标准 2. 尿标本容器标签填写内容应与实验申请单的内容一致。 3. 尿液标本种类、尿量,符合所申请实验的要求。 4. 尿液及时送检并实施相应的正确防腐措施。 5. 收集尿标本的容器、收集尿标本的过程,符合实验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5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近年来,干化学法试带和仪器分析迅速普及,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实验条件,使实验结果的灵敏度和精密度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应用也会带来实验结果误差,甚至延误诊断。因此,加强操作步骤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一般均采用已知浓度的人工尿液进行室内或室间质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6
1.质控物的选择 质控物的质量是质控工作的关键,多数学者采用人工尿液加标准物作为质控物。实践证明:对于尿糖、尿蛋白、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对于尿胆红质、尿胆原就不甚满意,配制后不能久放,所以有的学者采用浓缩尿质控物,效果较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
1.质控物的选择 质控物中尿酮体问题最大,因为乙酰乙酸不稳定,合成后易分解,现多用丙酮代替,但其并非膜块测量的敏感成分,经校正的仪器使实验尿酮体总量的估计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加大丙酮用量,为防止丙酮挥发,不论在浓缩或稀释后都要重密封保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8
1.质控物的选择 为使质控尿颜色与尿糖颜色更加逼真,可加入少量肌酐、苦味酸和硫柳汞。苦味酸还有固定细胞的作用,而硫柳汞还对各种细菌是一个有效的杀菌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9
1.质控物的选择 完整的质控物应成分稳定,批内分装均匀,易于保存,易于运输,复溶后成分无变化,使用方便,含有“正常”和“异常”两种浓度,价格低廉的产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0
2. 试带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任何一种尿分析试带前,均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其要求和仪器操作方法进行。 (2)每天必须使用尿化学质控物来检测试带结果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否则该批试带不能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2. 试带使用注意事项 (3)试带应密封、避光,加干燥剂在2℃~8℃保存,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试剂带保存不当对检验质量影响很大,尤其在开启筒盖取试带后,应立即紧塞筒盖严防受潮。从冰箱中取出试带盒,应恢复至室温后方能启盖使用。 (4)使用试带时禁止用手触摸试带中任何一个测试膜块。浸湿试带应将所有测试膜块同时浸入尿中,浸渍后的试带不宜甩动,否则易影响结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2. 试带使用注意事项 (5)浸尿时间和反应时间,对结果影响很大,甚至负压泵吸力大小也会影响试带中尿液的多少,最终影响结果。 (6)由于温度将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尿标本温度和室温对测定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应坚持用尿化学质控物在相同条件下监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3
2. 试带使用注意事项 (7)特别注意尿pH的测定结果,当尿液pH≥7时,比重应在测定值上增加0.005,pH>8时,应在测定值上增加0.010;遇强碱性尿(pH>8)能使尿蛋白产生假阳性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4
2. 试带使用注意事项 (8)特别注意病人用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作用。如大剂量青霉素可致尿蛋白结果减弱;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尿糖、胆红素反应减弱甚至呈假阴性。而大量氯丙嗪(镇静剂)、盐酸苯偶氮吡啶(泌尿道止痛药)可致胆红素呈假阳性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5
3. 质控步骤 除严格实验操作外,还应做到: (1)新购进的仪器要进行全面的鉴定,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6
3. 质控步骤 (2)使用中的仪器要根据操作需要和厂家对仪器的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保证仪器准确,定期检查试剂、试带及仪器是否准确可靠,并在常规工作中持续监测其工作状态。实验试剂及配制用水等要符合质量标准,定期检查其纯度和理化特性、存放条件。不使用劣质的、超过有效期或变质的试剂试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7
3. 质控步骤 (3)每日工作前首先应将质控物放入室温,使其温度与室温一致,否则会因温度影响使部分结果偏低。并对仪器和试带按如下程序进行检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0
仪器分析工作效率高,检测结果重复性好,对化学成分分析从传统的(+)号这一模糊的定性表示法进入半定量的报告方式,有利于诊断及疗效观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但目前绝大多数仪器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查并不能代替镜检,对仪器分析出现异常或有疑问的标本,尤其是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中任一项阳性者,必须坚持镜检,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试纸,其反应原理和制作方法不尽相同,灵敏度、批间差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应高度重视对仪器和试带的质量监测,选用优良的产品。请勿频繁更换试带厂牌,否则将影响结果前后的可比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三、尿液沉渣测定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尿沉渣检验的准确性,离心的尿量与沉渣的残留量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这是尿沉渣检验质量控制最基本的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4
1. 离心管 离心管形状不同,可引起尿沉渣有形成分数量的变动。近年来,国外倡导用软质塑料制品离心管,对细胞有良好的保护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5
Biorsed尿沉渣离心管 一种专为尿沉渣分析设计的离心管每管带有定量刻度,可放10ml尿液,管的底部有一个向下的“凸凸头”,当倒去离心后的上清液时,在“凸凸头”内的尿沉渣不会流出,留下的尿沉渣量为0.25m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6
2. 离心速度 对离心速度的要求是既要减少对尿沉渣有形成分的破坏,又能将尿沉渣全部集中,取标准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尿液10ml,用回转半径15cm的标准离心机,每分钟1500r,离心5min为最佳条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7
离心机的半径不同,转数、离心力不相同 离心力(G)、转数(r)、离心机半径(R)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下述公式表示: G= 1.118×10-5×(r/min)2× R(cm) 相对离心力(G)应达到378~40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8
3. 尿沉渣的残留量 离心后待离心机自然停转,取出离心管,吸引排出上清尿,沉渣的残留量应为0.2ml,轻轻摇动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混合均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9
4. 尿沉渣镜检标本的制备 采混匀后的尿沉渣1滴置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尿沉渣。如采尿沉渣量过多,则向盖玻片周围溢出;过少,尿沉渣可因玻片与盖玻片表面张力不能全面铺开,致使有形成分分布不均匀,因而可使计算数值产生波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0
5. 尿沉渣的镜检观察 用10倍接物镜主要观察尿沉渣有形成分的全貌和计数管型, 用40倍接物镜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尿管型类型,计数细胞数量。 最少应观察20个视野,并计算每个视野的均值,记录其结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尿沉渣镜检内容 细胞应区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鳞状上皮、肾小管上皮、尾形上皮)。 管型应区分为透明、粗颗粒、细颗粒、蜡样、红细胞、白细胞、上皮、脂肪等管型。 对异常的尿结晶、寄生虫及其他异常所见,都应做细致的镜检观察并计数和记录。 鼓励使用相差显微镜进行成分鉴别,用偏振显微镜进行脂粒和晶体的鉴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镜检尿沉渣的显微镜应固定使用 接物镜放大倍率相同,接目镜视野不同,视野面积是不同的,结果报告会出现差异。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镜检尿沉渣的显微镜应固定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三、尿液沉渣测定的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标准化 1. 统一规范检验报告单的格式。 2. 建立检验报告单回报时间制度。 3.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NCCLS)呼吁制定新的显微镜检查标准,每一种尿液有形成分均采用每微升定量而不是每一区域取平均值。放弃传统的玻片、盖玻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4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一种塑料制成的尿沉渣定量分析板(fast Read-10)被推广使用,该分析板为一次性用品,可检查10个标本,较好地解决了固定检查尿液的厚度(0.1mm)、容量(计数容积1ul)等问题。可报告每毫升容积尿中有形成分的数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5
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板镜检,报告每毫升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数,这将成为国际通用的方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有条件的大医院检验科应积极推广,组织力量调查新的正常参考值,以期在尿沉渣镜检技术领域早日与国际接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6
三、尿液沉渣测定的质量控制 (二)尿沉渣自动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沉渣检验包括有形成分计数和形态学分析两方面的检验。尿液因物理性质改变(渗透压等)引起被检细胞形态学变异,故鉴定技术较难,自动化和机械化检验发展很慢;后积累了血细胞自动计数仪的开发经验,目前已有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研制和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7
质控方法: ①每次必须使用“正常”和“异常”两种浓度的质控物进行试验;1天内最好使用同1份质控标本。 ②质控物的测定结果由“正常”结果变成“异常”结果,或由“异常”结果变成“正常”结果,均为失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8
质控方法: ③不断提高培养镜下硬功夫(如视野推动和形态辨认能力); ④加强对操作者的考核。科室质控员在已作完的标本中,随机抽样,在检验者不知标本号的情况下重新检查一次,将两次检查结果计算“两差比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9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尿分析仪的普及使用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先进的仪器设备仍需要高素质的人去使用。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0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1. 上岗前应受过良好的培训 仔细阅读过仪器和试剂使用说明书,对每项实验原理操作规程、干扰化学反应的因素和仪器参数的校正都应有深入的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2 . 选择准确可靠的实验方法 同一个检验项目,往往有多种分析方法,同一份样品经不同的方法检测,有时可获得不同的结果。实验人员应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3.严格操作规程 积极采用统一的、标准的检验方法,包括留取标本的质量要求,统一标准品及关键试剂的质量标准,以及处理标本、判读结果、报告方式的一致性等,并严格遵守,均是必要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3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4.定期检查试剂、试带及仪器是否准确可靠 新购置的仪器必须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使用中的仪器要根据操作需要和厂家对仪器的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并在常规工作中持续监测其工作状态。定期检查试剂纯度和理化特性、存放条件。实验试剂及配制用水等要符合质量标准,不使用劣质的、超过有效期或变质的试剂、试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4
四、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5. 健全质量保证制度,树立全面质控的意识 建立和健全实验前质控、实验中质控和实验后质控的各项制度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重视质量回顾分析,密切与临床各科室的联系,对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均具有良好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5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尿液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6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尿液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7
再 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