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mergency Events
1.概述 2.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左传》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
3
引言 SARS的流行及思考: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首例不明原因肺炎。12月17日和22日,广州收到河源市转来病人,找不到原因,河源的 7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消息没有通报给其他医疗部门。 2003年1月2日,河源出现恐慌和购药风潮。河源报纸1月3日消息:河源没有流行病在传播……咳嗽,发烧等症状是由于天气变冷造成的。 2003年1月14日,省CDC接中山市CDC当地发生原因不明疾病爆发的报告,主要表现为发热、肺部感染,部分病人很快因呼吸衰竭死亡,并有医务人员聚集性感染发病。
4
省市调查组认为: 这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爆发,可能通过接触或短距离空气传播,因缺乏系统的实验诊断手段,没法迅速排除已知病原体。
5
调查组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报告很快转发地市。因为许多地方没有专业的现场流行病人员,加上正是春节期间,调查组的许多预防控制措施并没有具体落实,上报国家CDC和卫生部,没有应急反应。
6
2003年1月下旬,中山消息:“这种病毒已经在广州出现了1个多月,这种病已经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群众没有必要惊慌。”
7
2月初,广东发病进入高峰,谣言开始蔓延,手机短信:致命的流感,生物恐怖,疫病,出现抢购醋和板兰根风潮。香港报刊开始报道。
2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305例病人,5人死亡,疫情已控制,有关方面禁令,不许再继续报道。
8
2月18日,新华社宣布,中国CDC:引起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可确定为衣原体。广东CDC和广东省临床专家有不同意见,认为病原体是病毒。
2月21日,广州刘教授到香港,入住香港某酒店911房,将病毒带到香港并扩散到世界。
9
2月26日,在酒店染病的美国商人飞到河内传染20人,包括首位发现SARS爆发的WHO医生Urbani。
10
3月12日 WHO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警报。
3月26日,广东报告了2月份非典型病人数目,到2月28日止,染病人数从305人增加到792人,死亡人数从5人增加到31人。使国内外对曾经报道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说法产生质疑。
11
4月3日,原卫生部部长宣布,SARS的扩散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北京有12个病例,3人死亡。4月8日,蒋彦勇大夫说出真相。
4月6日,12日,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亲临防治“非典”第一线。 4月16日,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病原体。
12
4月20日,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赢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4月25日,吴仪副部长兼任卫生部部长,国家防治“非典”指挥部成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治“非典”取得进展。 5月23日,WHO宣布解除广东和香港“旅行警告”。 6月24日,WHO宣布解除北京“旅行警告”,并摘掉北京SARS疫区帽子,至此中国大陆无SARS疫区。
13
SARS事件充分暴露了……
14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反应体系不健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 传染病报告信息网络不畅通; 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未建立; 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得力; 医疗救治体系不适应; 公共卫生评价系统不到位。
15
SARS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 对于公共卫生的发展?
16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17
第一节 概述 一、突发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定义 (二)主要特征 (三)分期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18
(一)定义 广义: 突然发生的事情,包括: (1)事情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 (2)事情难以应付,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流行病学第6版)
19
狭义:又称突发公共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又称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流行病学第6版)
20
特大台风 1896年6月,今上海市的宝山、嘉定、崇明、吴淞及川沙等地,遭特大台风海潮袭击,被淹死亡者达10万之多。
21
特大水灾 1931年,长江中下游的鄂、湘、豫、赣、皖、苏、浙7省205个县遭受水灾,受灾人口2800万人,淹没良田5000多万 亩,直接死于水灾的有14.5万人。
22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7.8级大地震,市内房屋全部倒塌,死亡24.2万人,需救治伤员达70.8万人,其中重伤16万人。
23
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 自1988年1月19日起,上海市民中“甲肝”大流行,数日内“甲肝”病例成倍增长,到当年的3月18日,共发生29230例。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次暴发流行是上海市民生食“毛蚶”的不良习惯所致。由于明确了流行原因,采取了相应措施,使疫情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
24
南京汤山镇“毒鼠强”中毒事件 2002年9月13日晚,南京汤山镇犯罪分子陈正平因嫉妒邻近一家“正武”面食店生意兴隆,将剧毒“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中。第二天,造成395人中毒,其中42人死亡。 罪犯陈正平已于当年10月被执行死刑。
25
辽宁海城豆奶中毒事件 2003年3月19日上午,海城市8所小学近4000名学生集体饮用豆奶后,2500多名学生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事后调查,为豆粉中的天然抗营养因子(例如:蛋白酶抑制剂、胀气因子、植物血凝素等)所致食物中毒。
26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牟田市。 一家工厂在生产米糠油的脱臭过程中,将热载体多氯联苯混入米糠油中,造成食油者中毒。
1万多人受害,16人死亡。
27
日本森永奶粉中毒事件 日本森永奶粉厂生产的奶粉三氧化二砷污染。 2000多名小儿中毒,131名小儿死亡。
28
印度博帕尔异氰酸甲脂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 印度博帕尔一农药厂贮气罐泄漏异氰酸甲脂大约30~40吨,污染了厂周围居民区。
中毒15万多人,死亡2500多人,有5万多人失明。
29
(二)主要特征 1.突发性、意外性 2.群体性 3.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4.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5.事件发生往往与违法行为、责任心不强有直接关系。 (突发性传染病防治教程,2004)
30
主要特点(CHINACDC,杨维中) 1.突发性 2.不可预知性 3.多发性 年仅国家CDC参与处理的中毒事件就高达5401起。2003年1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到6月份,收到22省、自治区、直辖市271起,波及人群高达 人,发病人数16441人,死亡115人。 4.群体性
31
5. 多样性 细菌、病毒、化学物质等。 6. 复杂性 不同事件的表现形式各异,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处理。 7. 国际性 8. 严重性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特征 秩序混乱,气氛紧张; 公众心理脆弱,易激惹; 形势多变,社会关注; 行政干预性强;
有价值的信息有限,线索稍纵即逝; 保障条件难充分。
33
(三)分期 1.间期 ----平常期。是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关键期。 2.前期----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
3.打击期---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 4.处理期---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 5.恢复期-----事件平息期。
3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一)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35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6
…… 2005年3月19日:山西朔州矿难 69人遇难 2005年2月14日:辽宁沙家湾矿难 214人遇难 2004年11月28日:陕西铜川矿难 166名矿工遇难 2004年11月20日:河北沙河矿难 70名矿工遇难 2004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矿难 148人死亡 2004年2月5日: 山西灵石矿难 29人遇难
39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2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44
(二)突发事件的分级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 Ⅱ级(重大)
Ⅲ级(较大) Ⅳ级(一般)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5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省份,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传染病重新流行。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6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 例及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的县(市)。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市(地)。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范围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 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 个及以上市(地)。 霍乱在一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 周内发病30 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县(市),1 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 倍以上。
4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8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 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以内。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 例及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 个及以上县(市)。 霍乱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生,1 周内发病10-30 例;或疫情波及2 个及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9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 倍以上。
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0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腺鼠疫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 例。
霍乱在一个县(市)域内发生,1 周内发病10 例以下。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1
三、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一)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卫生问题 1.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2.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经济发展
SARS的经济损失估计值:旅游业2000亿,零售业350亿,政府投入200亿,农民收入损失600亿。
52
3.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 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破坏,造成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等 4.造成心理伤害 如美国“911”事件后对公众的心理影响 5.造成环境危害 原油泄露污染海岸
55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1.疾病监测—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
2.运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及分析的思维逻辑,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查明原因,评估危害和需求; 3.用流行病学的策略和措施指导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提高我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56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一、突发事件调查的一般步骤 二、爆发调查
57
一、突发事件调查的一般步骤 灾害和事故的调查重点是及时、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危害和卫生需求。 (一)快速侦察 (二)卫生需求评估 (三)深入调查
58
(一)快速侦察 核实突发事件的真实性,获得事件和事发地区的初步印象,做出第一个判断和决定。
侦察方法:侦察卫星发回图像,架机飞临事发地区的领空、驱车或步行进入事发现场。
59
(二)卫生需求评估 1.主要目的 (1)确定受害人群数; (2)预计所需投入人力、财力的数量; (3)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危险和次生灾害;
(4)积极争取外援; (5)为国内及国际宣传媒体提供客观事实,避免各种不合实际的报道造成的后果。
60
2.调查内容 (1)事件信息: 事发地区情况;交通与通讯情况;衣食住情况;死亡和失踪人数,需要急诊治疗的人数;卫生医疗情况;人口流动情况;社会方面的反应与要求;是否有疾病流行或有传染病流行的危险。 (2)背景信息:地点、交通、卫生设施、关键机构、气候和自然环境。
61
3.信息收集 途径: 空中观察; 来自灾区及营救工作者的直接报告; 宣传媒体报道; 常设监测机构的报道; 实地考察。
62
(三)深入调查 1.通过调查总体评价事件的影响和控制工作的得失。 2.全面调查对事发地区的卫生设施及机关公共设施的损害情况。
3.建立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以调查事件的远期效应。 4.对人为造成的事故,应由卫生部门协助公安等部门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自然灾害,应由专家分析成灾机制,为预测和预防工作积累知识。
63
二、爆发调查步骤 爆发的核实:包括核实诊断与确认爆发 准备和组织:人员安排、物质筹备
现场调查:病例发现,病原体检测,个案调查,三间分布调查,环境和物种变化调查 ;采取措施:隔离救治病人,保护易感人群,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资料整理:描述疾病过程,描述三间分布,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评价干预效果,证实病因假设; 采取措施:完善控制措施,促进病人的康复 确认爆发终止: 工作总结。
64
(一)爆发的核实 1、接报原则及要点(中毒) (1)详细询问报告单位、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记录报告时间。
(2)发生事件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3)中毒人数、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住院及救治情况。 (4)可疑食品、共同就餐人数、可疑餐次、就餐地点。
65
(5)到过可疑地区 (6)接触过可疑物品 (7)有无人群聚集性。 (8)嘱咐报告人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食品及病人吐泻物,禁止继续使用、出售可疑食品。 (9)向上级领导汇报,并与疫情发生地区和所涉及的疾病控制部门、公安部门保持联系。
66
2、核实 (1)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并比较。 (2)及时向发病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3)派有经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判断信息的确凿性
67
3、初步判断 初步分析---提出一个假定----指出初步调查处理方向,调集相关人员。
68
(二)准备和组织 1.区域的确定和划分 2.人员的选择: 3.统一领导指令 4.物质筹备与后勤供应 5.实验室支持
69
(三)现场调查 边调查边采取措施。 1.安全预防 2.病例发现 3.病例及相关资料调查 4.采集标本 5.环境和物种变化调查
70
1.安全预防 调查人员根据初步判断结果,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中毒,个体防护级别为:
A: 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的保护。完全封闭的。 B:在有毒气体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不封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 C: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D: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71
A级或B级防护要求:对生命及健康有即时危险的岗位及到化学事故中心地带参加救援的消防队员。或对不明毒源的事件现场救援者(A级)。
临床急救人员也需有C级个体防护装置。
72
2.病例发现 明确病例诊断标准。 病例可分:确诊、疑似等,或原发和二代等。 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得查出受累者。
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积极救治和隔离,并追踪、保护和密切观察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
73
3.病例及相关资料调查 (1)病例调查 一般要查清已经发生的全部病例。人数过多,可抽样调查。 根据疫情与特点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1)个人资料
2)临床资料:疾病发作、住院、痊愈或死亡的日期,诊断依据,结局; 3)流行病学资料 4)处理措施
74
(2)其他必需资料 该地(单位)的人口资料; 若为流动人口较大的单位,并为传染病暴发,应查清暴发前一段时间的人口数。
75
4.采集标本 根据疾病性质,选取合适的样本,如各种分泌物、血液、体液和组织。 应具有代表性;
采样时机(化学中毒):可选事发现场救助时、医院抢救和治疗时、甚至在病人恢复时。 标本标记; 标本的保存和运输:低温保存;尽快测定。运输前先低温冷冻,然后移入保温瓶或保温箱,并放入冰块或干冰。
76
5.环境和物种变化的调查 检测水源、食物和饮料污染情况,监测环境卫生状况,分析气候变化,观察传媒动物和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和带菌率变化等等。
77
(四)资料整理 1.计算疾病症状、体征的出现频率、疾病轻重型的比例、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2.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三间分布,绘制发病曲线,找出可疑危险因素; 3.计算人群感染率、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
78
(五)确认爆发终止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79
1.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 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就可宣告爆发终止。 2.共同来源的疾病: 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 3.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经过昆虫媒介的最长潜伏期和人类最长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
80
(六)总结 整理成文,包括爆发经过,调查步骤、采取的措施、效果,得失等。
81
调查注意问题 1.边调查边控制; 2.要在法律允许下充分开展工作; 3.作好社会动员;
4.及时地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疫情,客观真实地发布疫情,解答群众的疑虑。
82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83
主要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84
一、应急准备 定义:一个长期发展活动的计划,其目的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抵抗力、接受力和恢复能力,用以有效地预防、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便于受害地区从突发事件中得到有序地过渡,恢复到持续发展。
85
(一)制定政策和法律 (二)建立信息系统 (三)建立预警系统 关键环节 (四)危险评估 多部门对多方面 (五)物质储备 (六)教育培训 专业人员培训与群众培训 (七)机构建设 (八)制定预案 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九)科学研究 (十)监督评价
86
(七)机构建设 应急管理体系 1.管理和组织结构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 组织结构是指任何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框架。其基本功能在于分工协调,保证组织达到预设的战略目标。
87
2.应急管理 任何一次突发事件,不论是对受害者或进行应急反应的相关部门都是一次危机(crisis=hazard + chance)。 危机有四个显著特点:即紧急决策、人员严重缺乏、物质严重缺乏、时间严重缺乏。 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从正常情况转化到紧急情况的能力。
88
有效的危机管理应能做到: 转移或减少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提高危机最初管理的地位; 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 完善修复管理,以便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89
危机管理的范围可分为 Prevention、Preparation、Response、Recovery。 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休正的为: Mitigation、preparation、Response、Recovery。 应包括:危机的预警管理、危机的反应管理、危机的媒体管理、危机的形象管理、危机的恢复管理。
90
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为了保证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卫生安全,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医学、预防和控制等综合性行为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
91
3.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原则 组成部分: 1.统一领导 一个思想,一个声音。 2.制度规范 必须有完整、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1.统一领导 一个思想,一个声音。 2.制度规范 必须有完整、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3.分工协作 统一调配人员、物质和统一分配工作,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4.信息畅通
92
4.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型 事故控制体系(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
标准化紧急管理体系(Standardiz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EMS)
93
ICS模式 操作(具体执行部门) 计划与情报(信息) 指挥(管理者) 后勤(物质及服务) 财务与行政(财务及 成本分析,其他功能)
94
SEMS体系 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1993年制定的规范,授权州紧急服务办公室为大灾难和社会危机而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危机管理系统,是一扩大了的ICS体系。 由5个层次组成。
95
中国的5个层次名称: 现场处理部—负责危机发生时的紧急决策及行动执行 基层政府部门----在其管辖权内做些管理、协调及恢复性的工作 管理执行机构----在受影响的基层政府之间管理和协调信息、资源,并且充当沟通桥梁。 地区政府---在管理执行机构之间管理和协调信息、资源,协助省(国家)内各部门协调运作。 省(国家)政府—管理一些亟许需资源。 各层次都执行各自的预测、管理、操作作业、信息收集、向外发布公告、后勤支持和行政管理的任务(功能)。
96
北京市两种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型应对SARS
疫情初期:ICS体系 行动组 信息组 总协调组 统计组 热线组 后勤组 随着疫情的扩大,危机管理进入到第二层的SEMS架构。
97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国家政府)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北京组(地区政府) 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执行机构) 办公室,医疗组,防控组,信息组,医院建设组,物质保障组,宣传组。(基层机构和现场部门)
98
缺点: 通过强有力的命令和强制的理念来设计和控制运作; 主要是为解决自然灾害设计的; 为紧急情况而设计; 非长远的策略管理规划。
99
(八)制定预案 预案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预案是万万 不能的!
100
(1)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2)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4)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5)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质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6)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101
(十)监督评价 评价突发事件准备工作 督察对缓解措施的落实情况 监督培训和教育项目的开展。
102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一)处置病员 早期最紧迫的任务 (二)公共卫生管理 消毒与杀虫;保护易感人群等。
(一)处置病员 早期最紧迫的任务 (二)公共卫生管理 消毒与杀虫;保护易感人群等。 (三)稳定群众情绪 及时发布疫情,解释群众疑问,指导群众做好个体防范等。 (四)寻求合作和援助 (五)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恢复持续发展
103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趋利避祸是人类的本能 祝你和你的事业一路平安!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