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栽培漁業 淡水溪魚-香魚 科系:水產養殖系 班級:四技四A 學生:B -阿青、B -博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栽培漁業 淡水溪魚-香魚 科系:水產養殖系 班級:四技四A 學生:B -阿青、B -博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栽培漁業 淡水溪魚-香魚 科系:水產養殖系 班級:四技四A 學生:B9113014-阿青、B9113015-博甯、
授課老師:鄭熾信

2 大綱 一.前言 二.簡介和學名 三.地理分佈 四.形態特徵 五.香魚雌雄區別之特徵 六.養殖香魚和野生香魚的比較 七.生態習性
八.人工繁養殖 九.利用方式 十.台灣香魚的復育 十一.香魚王國─宜蘭 十二參考資料

3 一.前言 香魚科(Plecoglossidae)魚類外形稍似鮭科魚類,但是上頜骨較窄,其後端並不特別寬大,和下頜骨相當,上下兩唇平行,上頜有唇狀的門齒,口部則有11~14個板狀齒。 全世界只有一屬一種,香魚可分為降海型(Anadromous species)和陸封型(Land-locked species)二種。 台灣原本有降海型的原產香魚,五十二年起人們逐漸破記錄的大量捕捉香魚,驚人的產量讓漁人們笑逐顏開,絕種的危機悄悄然開始醞釀,但人們毫無知覺,貪婪的人用釣竿,用尼龍刺網,甚至在傍晚兩人站在竹排上順溪水而下,一路非法電捕,用炸藥捕魚更是時有所聞,五十三年香魚的捕獲量打破十萬公斤的大關,五十四年捕得十三萬五千公斤。不幸的事終於發生了,五十五年捕獲量為零。

4 一.前言 台灣原產香魚最後一次產卵紀錄是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現在幾乎已絕種。從日本引進的陸封型香魚,也算是「外來種」,這種香魚不會洄游到河口產卵,在棲息地產卵繁殖。 香魚的生長週期只有一年,產卵繁殖後便死亡。秋季魚體生長成熟,一旦進入成熟期後,各器官老化速度驟然上升,產卵後即疲弱死亡,壽命僅一年,故有「年魚」之稱。但在台灣已經有少數個體能夠越冬存活第二年,甚至有存活到第三年的紀錄。

5 二.簡介和學名 標準名稱:香魚。之所以會叫做「香魚」,是因為它吃起來有一種淡淡的西瓜香。 俗名:魚桀魚、年魚、國姓魚
英文名稱:Sweetfish 日文名稱:日文漢字「鮎」,讀音為「アユ」 (Ayu )

6 二.簡介和學名 界名: 動物界 (Kingdom Animalia) 門名: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
綱名:條鰭魚綱 (Class Actinopterygii) 目名:胡瓜魚目 (Order Osmeriformes) 科名:香魚科( Family Plecoglossidae)  學名: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 學名命名者:Temminck & Schlegel, 1846

7 三.地理分佈 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在全世界只有一屬一種。
世界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域,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日本本島為其主產地,北自北海道南部,南至琉球;中國則由遼寧起至華南止。 台灣分布:北部、中部。原產於濁水溪以北及花蓮三棧溪以北的各溪流,其中以淡水河流域的香魚最為有名,但由於漁民非法大量捕捉,水質惡化及水壩或攔沙壩的興建,因而破壞了香魚整個棲息環境,造成台灣自產之香魚皆已滅亡。目前在全省少數河川與山區的養殖場之香魚,皆是自日本引進發眼卵繁殖出來的。

8 三.地理分佈 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分佈於台灣:北部、中部。

9 四.形態特徵 背鰭10~11;臀鰭17;胸鰭12;腹鰭8;側線鱗142~150。
體呈淡青色和黃綠色,腹部為銀白色,新鮮魚體的胸鰭後方,有一個鮮黃色斑塊,當魚受到驚嚇或死亡時,黃色斑塊則會變得非常暗淡。 體延長,稍側扁,略呈紡錘狀。頭小。吻中長,向前傾斜,而形成吻鉤。口裂大;上頜末端有一枚向下彎曲成鉤狀的門齒,上下頜另具寬扁之板狀細齒。體被極細小之圓鱗,側線沿體側中央直走。背鰭位於身體的中央,起點在腹鰭起點稍前,在靠近尾柄處另有一小的脂鰭;胸鰭狹長;尾鰭分叉。雌雄魚最大差異在臀鰭,雌魚之臀鰭有一明顯缺刻。 體長:成魚體長一般為15~30公分。台灣所產之香魚最大體長可達30公分;日本則為23~24公分,罕見30公分者。

10 四.形態特徵 ↑(上)雄魚:全長11.2公分。 (中)雌魚:全長16.4公分。(下)琉球型:全長12公分。 ↑香魚仔稚魚的體長。

11 五.香魚雌雄區別之特徵 性別 項目 雄魚 雌魚 體型 稍細長,,成熟期腹部不膨脹。 稍粗短,成熟期腹部彭大。 背、胸、尾鰭
稍較大且鰭條堅硬帶紅色,胸鰭最為鮮紅。 均較小且鰭條柔軟不帶紅色。 尾鰭分叉 較深 較淺 臀鰭外緣 平直 凹入 頭部大小 體表 繁殖期粗糙(因鱗有追星) 繁殖期平滑

12 六.野生香魚和養殖香魚的比較 野生香魚 養殖香魚 體型:體型修長、瘦削。 色澤:魚背棕色,魚肚呈金色 。
魚鰭、魚尾:帶金黃色,魚尾較尖較長,胸鰭上方有黃色的斑紋。 肉質、味道:肉質較結實,身體散發如蜜瓜的香味,入口有淡淡甘香甜味。 體型:較肥大,魚腹位置較闊扁。 色澤:全身帶藍黑色,魚肚帶白。 魚鰭、魚尾:缺乏誘人色澤,帶灰,魚尾較短小。 肉質、味道:肉質較軟,缺少了獨特的香氣及香味。 人工養殖的香魚,由於環境、食物的不同,所以外形和色澤也有差異。

13 七.生態習性 台灣原生種的香魚為洄游性魚種。喜歡棲息在清澈乾淨的冷水溪流,所以有「清流之王」之雅稱。此外,對生活環境及水質相當的挑剔,可視為水質測定之生物指標。 其適應水溫範圍為14~28℃ ,而以20~25℃的水溫最適宜,水溫10℃ 以下之場所則不棲息。深度在0~10公尺以上。 較大的幼魚和成魚棲息在淡水的河川,較小的幼魚則在河口和沿海港灣附近生活。在每年秋末冬初之際(11~12月為繁殖期),香魚會順流到河川的下游地區產卵(降河產卵),卵產完後香魚就會死亡。

14 七.生態習性 幼魚:孵化後的仔魚會游至河口地區棲息,以浮游動物及有機碎屑為食。當河、海間水溫相近,即春、夏季時,成長至7~8公分之幼魚即溯河而上至河川中游據地而居。 成魚:成長後的香魚會以附著在岩石上的藻類為食。攝食的藻類有矽藻、藍綠藻及綠藻。 具強烈的領域性,強壯的成魚會佔領一塊長滿藻類的大礫石,不准其它的香魚靠近,如果有外來的香魚侵入其領域,則會用身體去撞擊外來的香魚,將其趕出領域範圍。

15 七.生態習性 而現生種的香魚則為陸封型,目前棲息於中游至上游一帶。 ▲成熟的大香魚.

16 八.人工繁養殖 (一)、種苗來源 香魚苗依來源可歸類為海產苗、湖產苗及人工苗三類。
(一)、種苗來源   香魚苗依來源可歸類為海產苗、湖產苗及人工苗三類。 1.海產苗︰   河川之種魚成熟時,游至下游產卵,孵化之魚苗在海中攝食甲殼類浮游生物而成長。本省台北縣新店溪之香魚於十一月開始由烏來附近溪流降河,經過屈尺、新店至秀朗一帶河床。雄魚先熟,雌魚較晚熟,冬至前後兩週,雌雄均成熟,隨流產卵而粘著於河床砂礫,受精卵孵化後隨流經過社子、關渡至淡水河口入海生活,至第二年春天二~三月香魚全身已長鱗片,體呈黑色開始溯河成長。此時網捕香魚苗供作養殖是最好時機。

17 八.人工繁養殖 2.湖產苗︰   屬陸封型(Land-locked form),終生在淡水中生活,日本滋賀縣琵琶湖、鹿兒島田湖、山梨縣木栖湖、宮崎縣泖池所產香魚苗均屬之。湖產魚苗比海產魚苗大型,約在2─5克,體型較平均,不需經淡水馴養,容易養殖。但因成熟較早,產卵期較海產種苗為早,往往因雄魚體色較早變黑而影響商品價值。 3.人工苗︰   在台灣以人工配合飼料培育養成之種魚,大約在九月下旬卵完全成熟就能陸續採卵,繼續至十一月上旬,所採卵經人工受精培育成魚苗。

18 八.人工繁養殖 (二)、人工繁殖 1.種魚培育: 一般香魚的壽命只有一年,因此,又稱之為年魚。通常,影響及控制香魚生殖週期的主要因子有:
1.種魚培育:   一般香魚的壽命只有一年,因此,又稱之為年魚。通常,影響及控制香魚生殖週期的主要因子有: (1)光照:養殖香魚到九月生殖腺開始成熟時,成長率隨之降低。將香魚的生殖期延後的方法,通常是在產卵的數月前以較自然日照時間為長的光照時間來抑制生殖腺成熟;相反的,如欲香魚提早成熟以便早期採卵,可用遮光方法來縮短光照時間,以促進生殖腺之成熟。因此,可運用光照來調節人工育成之時機。 (2)水溫:水溫會影響香魚生殖腺的發育與產卵,特別是在產卵期,水溫太高會使產卵受阻並影響卵質;為此,水試所竹北分所曾比較培育場所水溫環境對種魚成熟之差異。結果顯示,竹北分所養成之種魚其自然成熟及其卵質均遠遜於高冷地區馬陵養鱒場所培育者,由此可知,種魚培育之水溫以18~20℃較佳。

19 八.人工繁養殖 2.人工採卵與授精:   於香魚人工繁殖季節,在種魚培育池選取腹部飽滿、柔軟、稍擠壓腹部有金黃色卵粒流出者為種魚,隨即以乾布擦乾魚體,擠卵於事先已拭淨之塑膠製容器內。採卵時輕按腹部,不用猛力,以免將未成熟卵和血液一併擠出,而影響受精率。擠出之卵粒以金黃色鮮明者為佳,一克重的卵大約有2200~2500粒。數尾雌魚採卵後,取出雄魚,擦乾魚體將精液擠於採卵容器內,以羽毛攪拌均勻,加入清水再以羽毛輕輕攪拌並清洗,使之完全受精。

20 八.人工繁養殖 一般使用種魚雌雄的比例為3:1,但視採卵的多寡而酌予增減。由於受精卵具有黏性,必需將之均勻並個個分離的附著於網片,附著卵太密或成塊,易造成死卵;附著於網片之方法乃將網片浸入盛滿水之容器中,用羽毛將受精卵散落於水中,以網就卵,使卵附著於網片容器上。採卵、人工受精、洗卵及撒卵於網片上均需於室內或陽光直射不到地方進行。

21 八.人工繁養殖 3.孵化:   受精卵於室內淡水或千分之三鹽分濃度半鹹淡水中以流水孵化,等受精卵發眼後移放於鹽分1.2%半鹹淡水孵化池打氣孵化。孵化所需時間隨孵化水溫而異,水溫15℃時需15天,20℃則需時10天左右,而魚苗開始孵化至全部孵化完畢約需時2~3天。香魚卵徑小,約 1mm,所孵出之魚苗體長約5~6mm,剛孵出魚苗培育密度為一噸水2~3萬尾,魚苗培育初期光照強度應在1000Lux左右,以免魚苗因光線太強而狂奔致死。   魚苗孵化後20天(體長約 1公分)以內,大都分佈在育苗池表層至水深30公分處,白天則密集於中央,連續無定向游泳及攝餌。魚苗於夜間則均勻分佈於水中。

22 八.人工繁養殖 (三)、魚苗培育   香魚苗有趨光性,育苗槽顏色亮麗時,水槽壁由於反射導致比水槽內部還亮,致魚苗集中於水槽壁,因未能攝餌而逐漸餓死,所以,最好以水泥池為魚苗培育池。初期20天內魚苗可以止水式打氣培育,以後視魚苗成長需要,而改以流水式培育。   魚苗培育至體長1.5~2公分,最好利用60~100 燭光之燈光將魚苗集中,以虹吸或用水桶將水與魚一併撈捕之方式分養,以降低培育密度,促進魚苗成長,魚苗體長在2 公分以上時,不易以燈光集中,分養時可在白天餵餌,待魚苗集中時,以桶取方式分養。

23 八.人工繁養殖 (四)、餌料   香魚苗最佳初期餌料為輪蟲,隨魚體之成長,而逐漸改以豐年蝦、人工配合飼料等為餌料,待魚苗成長至體長4公分,體重0.5克以上,可以開始淡化,準備移至室外養成池飼養。 (五)、養成   養殖池為管理方便以圓型或長型之水泥池為宜,同時排水口需設集魚坑;香魚養殖適合水溫為15~25℃,以20~25℃池魚最活潑且攝餌成長最好;另因香魚養殖大都採流水方式, 因此要有充沛的水量,以增加水中溶氧量及水流流速或旋轉力,使香魚運動量加大,增加香魚攝食,促進香魚成長。 香魚養殖至九月中旬,因日照漸短,短日照會促進成熟,尤其是雄魚體表會變黑且瘦削,降低商品價值,所以在香魚生殖巢未形成時就要在日落時以日光燈作長日照(16小時)處理,以延緩香魚的成熟,經長日照處理之香魚不但不會老化黑變,且可繼續成長。

24 八.人工繁養殖 (六)、收獲   一般香魚魚苗放養體型為體長 5~10公分左右,在正常情況放養後約四個月,達上市體型80克以上,可間捕陸續出售。

25 九.利用方式 食用:香魚在溪流中成長會有一股似哈密瓜般香甜的濃郁芬芳氣息,所以有「清流之王」的美譽,但在水庫養殖均無香氣。香魚肉質細嫩,廣受好評,以鹽烤為主,是海鮮店內受歡迎之魚種,經濟價值很高。 垂釣:釣期在春夏兩季為盛期。人們利用香魚的領域強之特性,發明「友釣法」的釣魚方法,即利用活的香魚去靠近原佔有領域的香魚,引誘原領域內的香魚去撞擊餌魚而誤觸魚鉤,這是一種高難度的釣魚技巧。 復育放流:近年來宜蘭、花蓮地區從事香魚復育也已具成效,除台灣國內市場消費外,每年亦大量外銷日本市場,肉質近似日本產天然香魚,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歡。

26 十.台灣香魚的復育 當台灣人沒有原生種香魚可吃之後,台灣民間業者在一九七零年代便從日本進口香魚受精卵,經人工孵化並培育成種苗,再供養魚人家飼養四、五個月到ㄧ百公克左右即可上市。   一年四、五百噸的香魚需求量,加上台灣人的往日情懷及資源復育始終無法釋懷,有關單位就在一九六零年代,派人赴日本研習香魚之繁養殖技術,並於一九七七年開始有計畫,具規模性的從事復育工作,不過最初幾年效果不彰。   後來在一九八四年勘選當時新建之翡翠水庫,並於當年十一月放流日本香魚發眼卵(已成長到可以看見卵內幼魚眼睛的卵稱為發眼卵)二百萬粒,結果次年五月在北勢溪即發現群游香魚,為復育工作初露曙光。以後繼續在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大漢溪上游及中部萬大水庫等地放流發眼卵,也得到良好的成績。

27 十.台灣香魚的復育 95年共放流了約17萬尾香魚苗,積極推動放流活動維護生態,舉辦正式放流活動廣邀地方各界人士及學校師生共同參與認識放流之意義。

28 釣界人士在北勢溪上游放流香魚苗 中部和北部地區一群熱愛溪釣的釣友前天在北勢溪坪林上游放流了九萬尾香魚苗,補充溪中的魚源,並呼籲民眾不要以違法方式捕魚;坪林鄉未來也將加強溪魚巡護,設違法捕魚檢舉獎金,將違法捕魚者處罰的罰金一半提供檢舉者,另一半回饋地方。 前天放流的9萬尾香魚苗由宜蘭縣一家種魚繁殖場人工繁殖而出,體長八公分左右,在各會熱心人士協助下,分別放流在北勢溪坪林上游的虎寮潭、黑龍潭、映象之旅營地、新石門營地附近溪中;其餘8萬尾魚苗將於本月下旬再度放流。 陳世榮說,今年放流前經過各方協調,取得了共識,不僅地方人士願意協助護魚,坪林鄉代會也將在近期提案,通過後將比照貢寮鄉的辦法,對於溪魚除了垂釣之外,不得使用網具和毒、電、炸等方式捕撈,違者將罰以鉅款,罰金一半作檢舉獎金,另一半將回饋地方,希望能夠遏阻濫捕,確保溪魚的生生不息。未來也希望能夠比照國外,建立收費管理制度,對釣者收取費用,作釣場管理和溪魚的復育工作,不僅有助繁榮地方,溪釣同好也能享有更美好的休閒空間。 【2006/03/04 民生報 記者何安華/報導】

29 十.台灣香魚的復育 今年(2007年)因為香魚魚苗價格較高且渾亂1.5-1.8元/尾,之後釣客打聽到1.0元/尾,大量購入香魚魚苗用於放流。
台灣溪川放流協會在2007/3/10、3/18及4/4分批放流於溪流中。 放流地點:北勢溪、逮魚掘溪、南勢溪等。 96年度香魚放流計畫之貼紙

30 十一.香魚王國─宜蘭 香魚的故鄉在蘭陽,應該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國內市場有8成以上的養殖香魚,都是出自於宜蘭縣。蘭陽地區水質佳、污染少、氣候合適,對於生長條件極為挑剔的香魚,是再理想不過的環境。目前宜蘭縣養殖香魚主要分佈於南澳、冬山、大同、礁溪、員山等鄉,其中又以冬山鄉的產量最大。   香魚專家在宜蘭縣超過200戶。全宜蘭縣香魚供應量,每年超過3000公噸,佔國內市場8成以上,單以批發價換算,總產值約4至5億元,相當驚人。   香魚1年有2次產期,分別在母親節過後,及中秋節前後。國內引進養殖香魚只有30年的歷史,但是如今台灣的香魚養殖技術,連日本都自嘆不如,原本是1年生的香魚,來到台灣後1年可有兩次收成,同時成魚相當肥美,約4至6尾1公斤,日本則是約11、12尾1公斤,台灣的香魚較大尾,除了養殖技術外,與日本氣候較冷,影響香魚生長也有關係。

31 十一.香魚王國─宜蘭 香魚肉質細嫩,更沒有魚腥味,被譽為水中女王。 (記者胡健森攝)(自由電子報)

32 參考資料: 【書籍】 ﹟台灣常見魚介類圖說(上)--海藻與無脊椎動物,邵廣昭等,台灣省漁業局,1996年5月初版
﹟台中縣大甲溪魚類誌,詹見平 著,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3年6月出版 ﹟海洋生物本土教材(一)—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義雄、方力行 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民國88年11月出版 ﹟和大自然做朋友系列之一--和魚兒做朋友,詹見平、陳瓊如 著,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出版 ﹟台灣小百科.動物館—台灣食用魚類(一),莊建隆 著,科樂彩色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出版 ﹟台灣魚類常見圖鑑5.—溪流與河口魚,李嘉亮 著,戶外生活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出版 ﹟台灣自然觀察圖鑑—溪池釣的魚-淡水與河口的魚,邵廣昭、林沛立 著,度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3年7月出版 ﹟水產養殖學,李龍雄 編著,前程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7年8月出版

33 參考資料: 【網址】 自由電子報 壹蘋果車網 釣友症候群    水產試驗所 兩岸農業商務網 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 生物典藏與數位資訊網 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 台灣魚類資料庫魚種基本解說

34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Download ppt "栽培漁業 淡水溪魚-香魚 科系:水產養殖系 班級:四技四A 學生:B -阿青、B -博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