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科學教育概論 胡景瀚 (0)前言 (1)科學的教育哲學 (2)科學的教育心理學 (3)科學是甚麼 (4)科學科技與社會
科學教育概論 胡景瀚 (0)前言 (1)科學的教育哲學 (2)科學的教育心理學 (3)科學是甚麼 (4)科學科技與社會 (5)科學教育課綱、教材之探討
2
教育哲學 參考: <<教育哲學>>,五南出版社,劉育忠譯
3
「哲學」一詞,不但可以是特指學術上針對思考方法 的學問,也是指對普遍而基本的主題的研究,這些主題多與
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思想等有關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 統化的方法,並且以理性論證為基礎。 胡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 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 形上學: 研究「無法經由感覺和經驗獲得的知識」的學問 知識論: 研究「知識的真實性」 倫理學: 關於「道德」的系統性研究
4
許多科學家對哲學、或是科學的哲學有高度的興趣及涵養,而也有科學家對哲學毫不在意。前者如Michael Polayni及Max Born
,後者如Richard Feynman。
5
Richard Feynman: Philosophers say a great deal about wha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science, and it is always, so far as one can see, rather naive, and probably wrong. 哲學家們說了許多關於科學必須如何的事,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想法相當地天真,而且可能是錯的 。
8
理想主義 與教育 觀念是唯一真實的存在 唯實主義與教育 現實、知識與價值獨立於人類心靈而存在 實用主義與教育 知識可以改變現實 重建主義與教育 教育應重建或改革社會 行為主義與教育 行為可以被自然律了解及管控 存在主義與教育 存在先於本質 分析哲學與教育 語言具有欺騙性 馬克思主義與教育 現象和意識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後現代主義與教育 反對主流、單一理性、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
9
理想主義 (idealism): 觀念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物質世界是不確定的, 而其中有某些觀念是永恆的。相對於理想主義的是唯實 主義。 唯實主義 (realism): 現實、知識與價值獨立於人類心靈而存在。 蘇格拉底 (Plato, B.C.):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未經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10
柏拉圖(Plato, B.C.): 觀念世界和物質世界是彼此分離的,我們所感覺 到的現實世界只不過是反射出了更高層次的世界的陰影。 人類應該追求的,是完美而永恆的真理。就像圓,圓上 的每一點和圓心的距離永遠相等。 柏拉圖認為我們可利用辯證法,跨越低層次的意見 獲得正確知識。觀念世界的最高點,柏拉圖稱之為 「良善」(the Good)。 辯證法,是一種化解不同意見的辯論方法。在兩個或更多 對一個主題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間的對話,他們希望通過這 種有充分理由的對話建立起對事物真理的認知。
11
back <<柏拉圖對話錄>>”米諾對話篇” : 米諾:你如果不知道你尋找的是何物,要如何尋找此物?你竟待如何將
你不知之物設定為你搜求的目標?換個說法罷;即便撞上了,你又怎麼 知道尋得之物就是你所不知道的此物? 蘇格拉底:我曉得你的意思。你可明白你提出來的是個巧辯?你的巧辯 是,一個人無從去發現他所知道或不知道的事物。他不會去尋求他所知 道的事物,因為他既然知道了,自無探討的必要;而他也不會去尋求 他所不知道的事物,因為他連他要尋求什麼也不知道。 back
12
唯實主義 (realism): 現實、知識與價值獨立於人類心靈而存在。 相對於唯實主義的是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 (idealism): 觀念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物質世界是不確定的, 而其中有某些觀念是永恆的。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B.C.): 觀念也可以藉由研究物質而獲得。
13
《雅典學院》的細節。柏拉圖手指向天,象徵他認為美德來自於智慧的「形式」
世界。而亞里斯多德則手指下地,象徵他認為知識是透過經驗觀察所獲得的概念。
14
back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培根認為,觀念也可以藉由研究物質而獲得,相信
「知識就是力量」 。他反對先人以基於上帝的前題推論事 物 的方法, 設計出所謂的「歸納法」。培根建議從可觀察 的事實出法,接著推論出規律。 培根的思想對現代科學影響極大。 back
15
實用主義 (pragmatism): 強調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 強調實際經驗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 觀念是否真實在於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真理是思想 的有成就的活動;主張概念的意義來自其結果,真理的意 義來自於應證。 實用主義經驗和事實不科分開,認為知識不應以脫離 社會生活的方式進行, 「訓練」和「教育」應有所區別。 杜威 (John Dewey, ): 觀念也可以藉由研究物質而獲得。提出「教育即 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被稱為現代教育之父。
16
杜威
17
杜威的哲學思想,經由北京大學胡適教授傳入中國。1919年,
杜威至日本講學,接到胡適的邀請信。北京大學蔣夢麟和南京 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等人隨後登門拜訪,正式邀請杜威至 中國。4月30日,杜威由日本抵達中國上海,展開為期15個月 的巡迴演講,遍及北京和華北、華東、華中11省。杜威在講學 途中,曾會晤孫文。因為這次巡迴演講,使他的實用哲學在 當時中國形成風潮。
18
杜威(前排右一)1919年來華期間與胡適(後排左一)、蔣夢麟(後排左二)、
陶行知(後排左三)、史量才(前排左一)等人合影。
19
陶行知 ( ): 「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 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 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 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科學的使命,是要造福社會,而不是造福個人。」
20
back 杜威最重要的兩個教育思想:連續性以及實踐中學習(或譯從做中學) 教育的連續性是指,一個人如果念完一個教育階段,或是他唸完了數學
第一冊,卻不想再繼續唸下去,這代表教育是失敗的、沒有連續性。成功 的教育是一直延續下去的,就是現在所謂的終身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個人能夠繼續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歷程以外, 去尋覓別的目的,把教育做這個別的目的的附屬物。」 「教育即成長」 「成長的第一條件,是未成長的狀態……『未』字卻有一種積極的意思, 並不是僅僅虛無或缺乏的意思。」 back
21
重建主義 (reconstructionism):
重建主義中包含之兩個主要假設: (1)社會需要 重建或變革(2)社會變革包含教育的重建、重建社會時 教育的使用。認為教育體制負有改進人類社會的責任。 馬克思: 「哲學家不過是對世界不同地加以詮釋;然而, 重點在於將它加以改變」。
22
From 教育部教育Wiki: 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興起於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 恐慌時期的哲學思潮,其論點主張教育目的該是在協助 學生培養社會批判的能力,發展學生認識社會、影響社 會改變的技能;非是在協助學生適應既存的社會觀念。 其教學方法重視讓學生發現自己特定的興趣,要將國家 、世界的目的與學生個人的目標關聯起來,幫助學生利 用個人興趣去解決社會的問題。並利用社會社區的資源 ,與社區合作,實際參與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課堂 上要利用師生團體討論、活動課程帶領學生省思、察覺 社會的問題。課程教材非以學生興趣或學科知識為基礎; 應以社會問題為中心,採活動方式進行。課程評鑑方式要 由學生參與,協助選擇、管理和評估課程活動實施的結 果。評鑑目的在了解學生社會意識的增長,或是對社會 的參與、社區問題的改善。
23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梭羅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1833到1837年年間, 梭羅在哈佛大學修讀修辭學、經典文學、哲學、科學和數學。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 到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美的湖濱散記畔的次 生林里,嘗試過簡單的隱居生活。出版於1854年的散文集 《湖濱散記》詳細記載了他在湖濱散記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 梭羅認為國家的財政造成奴役與戰爭,拒絕繳稅並因而入獄。 「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謂的舒適生活,不僅可有可無,甚至 可能會阻礙人類昇華。」。 「最好的政府一無所治;在人們準備好之前,那將是他們願意 擁有的那種政府。」
24
孟祥森…
25
,
26
back 1906年,聖雄甘地在印度進行民權運動時,讀到《湖濱散記》 。他為了反種族歧視和平反抗而入獄,在獄中他讀到
《公民的不服從》,並且受到啟發。他為此發表了梭羅的 書介,並稱梭羅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賢人。 他後來說: 「梭羅的理念對我影響很深,我採用了很多,而且向每一位 爭取印度獨立的同胞推薦這本書。我甚至以《公民的不服從》 來為我們的運動命名。」 & 金恩… back
27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行為主義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心理學流派,主 張心理學應該研究可以被觀察和直接測量的行為,反對研 究沒有科學根據的意識。 許多行為主義者認為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並認為 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先天與後天環境所決定,也就是先天 基因加上後天環境所產生的結果,由人類所經歷過的聯想或 者增強所造成。 行為主義與唯實主義和唯物主義高度相關 唯物主義(Materialism,唯物論): 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唯實主義 (realism): 現實、知識與價值獨立於人類心靈而存在。
28
行為主義屬於一種唯物主義,傾向認為身體心理等
都是物質性的。人類是複雜的有機體,然我們可以依神經 學、生理學和生物學來看人類,並透過自然規律來研究和 管控。 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最為人知的是史金納 ( ) 。
29
史金納將刺激→反應的過程稱為「古典制約」,他將
老鼠放在特製的箱子裏,老鼠若按槓桿,便取得食物。按 槓桿的行為會因為得到食物(他稱之為「強化」)而持續,也 就是「操作制約」。獎勵,就是讓理想行為帶來「強化物」。 史金納認為我們可以由一種程序「塑造」合理的行為。 明確的獎懲、教學機器、程式化學習(給學生立即的 回饋)都是行為主義者贊同的教學方法。 「史金納的盒子」 :
30
back
31
back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存在主義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它認為人
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強調個人、 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 存在主義最著名的格言是沙特的:「存在先於本質」。 他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 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 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 心理學的一支 ,「人本主義心理學」 受到存在主義 很大的影響。 back
32
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33
back 馬斯洛: 相對於一般人,自我實現者是一種更具有洞察力、創造力、 自主性,更能接納自己、他人與自然,更不怕未知事務與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典範和理想,唯有我們這個時代例外。我們 的文化己經丟棄了英雄、君子、騎士和神秘術士。只有一樣東西留 了下來:適應良好的、沒有問題的人﹣﹣一種蒼白的、可疑的替代 品。不過,或許我們很快就會有新的指引和新的典範,那就是充份 發展的自我實現者..... 相對於一般人,自我實現者是一種更具有洞察力、創造力、 自主性,更能接納自己、他人與自然,更不怕未知事務與 威權、不自我中心,更具有民主的性格結構的人,且無一 例外的,他們都是專心致志地獻身於一項身外的事業的人, 他們做這件事也喜愛這件事,因此,工作與歡樂的分歧在他們 身上已消失不見....」 back
34
分析哲學 (analytic philosophy)
分析哲學家們普遍認為語言的表面具有隱藏的邏輯結構, 因為忽視了邏輯結構我們常常被語言的表面而誤導。通過 分析這一方法,分析哲學家們認為我們可以解決哲學問題 ,或者,對於不能解決的問題,展示出它們實際上是因為 語言表面的欺騙性造成。
35
空手把鋤頭 傅翕 (497-569)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36
Steven Pinker(1954-) 「人平均每一兩分鐘就會在語言中 自我解釋一次」 「語言的生物基礎透露出諸多人類 天性」 back
37
馬克思主義 (Marxism) 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 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 馬克思認為資本家透過以「製造工作機會」為藉口正 當化資本主義下以資本成長效率為最高優先而獲利資本家的 生產模式。 唯物主義(Materialism,唯物論) 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 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 「不是人的意識決定人的存在,而是人的社會存在 決定人的意識。 」
38
馬克思(1818-1883) 的異化(alienation)論
「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對象:但現在這個生命已不再屬於他而屬於對象了 。因此,這個活動越多,工人就越喪失對象。凡是成為他的勞動產品的東 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東西。因此,這個產品越多,他本身的東西就越少。 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 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他而在他之外存在, 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做為敵對的和異己 的東西同他相對立。」 手段/工具變成目的。(CHHu)
39
卓別林在1936年的電影「摩登時代」中非常傳神地描述了 工人被生產方式/工具宰制的結果:
40
黃武雄 <<童年與解放>> ,知識之異化:
生產力發展到二十世紀末,人的社會已逐步邁進 後現代時期。一方面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帶來多樣化的 消費生活,另一方面跨國經營的超大規模企業,則使世界 各地人的生活反而趨於單元化。順著商品與資訊無遠弗屆 的深入山地離島,深入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世界各地原有 的服飾、飲食、用具與建築都迅速在消失,人的城鎮街道 慢慢都變成同一種格式,而幾乎每一個城市鄉鎮的人,每 天都在螢光幕上觀看同樣的新聞報導,接受同樣的資訊。 人的生活,品味、價值、創造力與志趣甚至意識本身,都 逐漸在同質化。人究竟變成了消費體制的工具,抑或人本 身仍然是目的?
41
江宜樺: 中學教育與知識的異化 … 知識是什麼?請不要以為知識是為了將來要有個好職業、或是 能幫你賺大錢的工具。知識如果碰巧發生了這些作用,那確實 也不錯。但是知識的本質在於探索、在於瞭解。初生不久的嬰 兒,就展現人類對知識探索的自然本能。他會睜大眼睛看、抓 住任何東西都往嘴巴塞,這是嬰兒認識世界的方式。長大之後 ,我們透過文字與符號的學習與運用,探索越來越複雜的周遭 環境。由於知識探索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我與外在的世界,因 此人類應該會喜愛知識,就像一個永遠懷有赤子之心的人。但 是這種不斷探索的樂趣,似乎在我們中學教育的極度扭曲之下 消失殆盡。
42
back 馬克斯有個著名的概念叫「異化」,大意是說,人原本是個 喜愛勞動生命的存在,但是資本主義社會剝奪了人類勞動的
成果,使勞動與人產生異化。勞動以及勞動的產品不再為勞 工所擁有,反而與工人對立起來,變成一個異於己且敵對於 己的力量,所以工人變得痛恨勞動。我們的中學教育不也正 是一個使知識不斷異化的過程嗎?在六年折磨生命的「教育」 之後,還有多少人會相信知識探索原本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還有多少人不會痛恨這個「異於己且敵對於己」的知識? … back
43
後現代主義 (post modernism)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講求理性與邏輯,實驗探証。 其中牛頓的力學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對自我的 研究為現代主義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後現代主義衍生的文化信念是反對主流方案、反對 單一以理性為中心、反對二元論對立,更反對功能主義和 實用主義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相反的,對於現代主義以 前的舊式社會生活方式,人們卻充滿了懷念之情。 「一切事物都已經被搞懂了,除了怎麼生活。」沙特的 名言很傳神地描繪了後現代主義精神。
44
後現代主義重視「多元」, 忽視權威 。 「鄉土教學」
若干程度上受其影響,「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生活 態度也是。
45
普普藝術受到後現代主義思潮影響:
46
https://www. youtube. com/watch
修兒: 有沒有一點「後現代」? back
47
李遠哲: 每年研究所開學時,我都會感到大學部的教育和研究所的教育 有很大的脫節。最大的原因是明明我們對世界的知識很有限, 人類到現在也還是無知的,僅管從事學術工作的人有滿腦袋的 學問,但對地球上所發生的事情的瞭解,只是一小部分。當中 學的老師們急急忙忙的把人類已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時,應告 訴學生還有許多是未知的,說那些事情是需要探討的。因為很 多研究生習慣接受人類累積的知識,以為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是 相當完美的或人類的知識是很多的,會忽略以前所學只是很小 的一部分。所以在中、小學教小孩時,應以好奇、探討為原則 來帶動學習,才是對的教學方法。若是在學校時只有灌輸,即 使小孩是天生的科學家,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以為該知道的已 都知道了,好奇心就沒有了。經過小學、中學、大學時,到研 究所時,探知的動力已被磨損殆盡了。
48
愛因斯坦 ( ):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 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 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 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 的損害。」
49
林語堂: 我一向認為大學應當像一個森林,猴子應當在裡面自由活動,在 各種樹上隨便找各種堅果,在枝幹間自由擺動跳躍。憑他的本性, 他就知道哪種堅果好吃,那些堅果能夠吃。我當時就是享受各式 各樣的果子的盛宴。
50
某高中科學老師: 我認為科學裡面所談的這些原理,並沒有比「小叮噹」(哆啦A夢) 故事中的情節更接近真實。
54
「說真的,在這六堂演講的尾聲,我有個期許:
希望你在你的一生之中,要像蠟燭一樣, 照亮周圍的人;你的作為則要見證蠟燭之美, 對同胞盡責,行事正直有益於人。」 法拉第 1861
58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 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 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 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 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 切忌艷妝。祖 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 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
59
蘇東坡「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60
某國中名師: 頂尖人物的功課進步法 自我的成功暗示:利用每天起床後按下機會鐘及就寢前調整機會 鐘時,對自己的潛意識做成功的吶喊。 2. 提高讀書效率的方法:(1)預覽。(2)發問。(3)閱讀。(4)重述。(5)考測。 3. 塑造自己的讀書風格:有錯必改、有疑必問、有空必讀。 4. 認清「考試為了讀書,而不是讀書為了考試」,以免產生應付心理。 …
61
陶行知 ( ): 「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 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 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 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科學的使命,是要造福社會,而不是造福個人。」
62
蔡元培( ): 「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