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温 病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温 病 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温 病 学

2 回 顾—常见温邪致病特点 ·温病的病因· 风 热 燥 热 湿 热 温 热 暑 热 病位在肺, —传变迅速,易逆传内陷 伤肺胃之阴
—肺胃津伤更突出 燥 热 —既可湿从燥化伤阴 —又可湿从寒化伤阳 主要在气分, 以三焦论为脾胃 湿 热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伤津 —后期多伤肝肾之阴 温 热 病位在阳明、心包、 厥阴肝、阴血— 神志失常突出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耗气伤津 —后期多伤心肝肾之阴 —易夹湿邪 暑 热

3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发 病·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证候特点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里热证 初起即见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 病即传变 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 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 势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初起治则 以解表透邪为主 以清泄里热为主 病 种 风温、暑温、湿温、秋燥 春温、伏暑

4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 熟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 临床运用规律;
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

5 ·温病的辨证· 何为辨证? 根据中医诊法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邪正关系,归纳出证候类型。

6 温病辨证? 临床意义 证候 指导临床 ·温病的辨证· 发病的原因 病程的阶段 出现的先后 病位的深浅 邪正的消长 病变的层次 病变的性质
病证的类型 发展的趋势 传变的规律

7 ·温病的辨证· 临床意义 分析温病病机的理论基础 辨别温病各种证候类型的基本纲领 判断温病过程中病位病情的标准 确立温病治则治法的依据

8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辨证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9 一、卫气营血(《内经》) —分布与生化 ·卫气营血辨证· 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卫、气 脉外 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水谷精微
营:和调五脏,洒陈六腑 脉中 营、血 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 于脉,化以为赤,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10 一、卫气营血(《内经》) —生理功能 卫—人体防御功能 气—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整体防御机能 营—维持机体功能的精微,有营养机体作用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内经》) —生理功能 卫—人体防御功能 气—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整体防御机能 营—维持机体功能的精微,有营养机体作用 血—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有营养滋润作用

11 二、卫气营血辨证 —创立 为清代叶天士所创立,是以卫气营血 的理论来分析温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 化,分类归纳证候,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
·卫气营血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创立 为清代叶天士所创立,是以卫气营血 的理论来分析温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 化,分类归纳证候,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 种辨证方法。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2 ·卫气营血辨证·

13 回 顾—常见温邪致病特点 ·温病的病因· 风 热 燥 热 湿 热 温 热 暑 热 病位在肺, —传变迅速,易逆传内陷 伤肺胃之阴
—肺胃津伤更突出 燥 热 —既可湿从燥化伤阴 —又可湿从寒化伤阳 主要在气分, 以三焦论为脾胃 湿 热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伤津 —后期多伤肝肾之阴 温 热 病位在阳明、心包、 厥阴肝、阴血— 神志失常突出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耗气伤津 —后期多伤心肝肾之阴 —易夹湿邪 暑 热

14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发 病·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证候特点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里热证 初起即见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 病即传变 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 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 势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初起治则 以解表透邪为主 以清泄里热为主 病 种 风温、暑温、湿温、秋燥 春温、伏暑

15 温病的病程 ·卫气营血辨证· 证 病位 表里 病情 邪正对比 病程 病理变化 卫分 浅 表 轻 正盛邪浅 初期 功能失调为主 气分 深 里
正邪俱盛 中期或极期 营分 较深 较重 邪盛正损 极盛期 实质损害为主 血分 最深 最重 邪盛正衰

16 1.卫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最 浅 病理特点 邪郁卫表,肺卫失和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不同病因,有相应的临床特征 风热?燥热?湿热?

17 注 意: 掌握卫分证的辨证要点:主证+病程阶段; 应与风寒表证鉴别; 有无病邪兼夹及里热郁伏表现; 注意审查病位重心。

18 卫分证—转归 转 归 ·卫气营血辨证· 若病情较轻—邪从表解 若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 —邪从卫入气 若感邪极重,或正气极虚,或失治误治
转 归 若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 —邪从卫入气 若感邪极重,或正气极虚,或失治误治 —直接传入营分或血分

19 2.气分证—形成 ·卫气营血辨证· 气 伏邪 营 血 邪 气 卫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2 1
4 伏邪 邪 气 1 3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20 ·卫气营血辨证· 气分证—形成 较 深 温邪自卫到气 温邪直犯气分 气分伏邪外发 营分转出气分

21 气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病理特点 邪正剧争,热炽阴伤 临床表现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凉,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少阳气分证? 不同病因和所犯脏腑,有相应的 临床特征

22 注 意: 注意是否兼表或是否波及营血; 辨别有无痰湿兼夹; 明确邪犯部位; 审查邪势趋向。

23 Q&A: 气分证是不是一定有大汗?为什么? 病变部位不同有何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邪性质不同有何不同的临床表现?
气分证大多为里热实证,那有无虚证呢?

24 ·卫气营血辨证· 气分证—转归 正气奋起抗邪 邪退病愈 转 归 正虚邪少 邪入营血

25 3.营分证—形成 ·卫气营血辨证· 营 邪 气 伏邪 血 卫 气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4 邪 气 3 逆传 1 伏邪 1 2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26 ·卫气营血辨证· 更 深 营分证—形成 气分传入 伏邪自营分化热 肺卫逆传营分 温邪直犯

27 营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病理特点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或斑点隐隐,舌质红绛 转 归 (1)邪退转出气分;(2)从营入血 (3)影响脏腑功能

28 注 意: 掌握营分证的主证; 注意动态观察; 注意气分之邪是否尽解; 营分证与热入心包证的异同; 区别营、血分证的界限。 热灼营阴 热闭心包

29 ·卫气营血辨证· 最 深 4.血分证—形成 营分传入血分 卫或气分传入 血分伏热自发

30 血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病理特点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临床表现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辨证要点 斑疹密布,出血,舌质深绛。

31 注 意: 明确出血部位; 注意血脉瘀滞的表现; 细察动风倾向; 重视气脱征兆。 热盛迫血 气血两燔 血热动风

32 ·卫气营血辨证· 血分证: 邪退,病情缓解 转 归 血脉瘀阻,脏器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而死亡 肝肾阴伤

33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表 证型 病理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备注 卫 邪郁卫表肺卫失和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邪正剧争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病变范围广泛,热盛阳明多见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点隐隐,舌质红绛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身热夜甚,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斑疹密布,多部位急性出血,舌质深绛

34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相互传变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何谓传变? 叶天士 2.传变的方式有三: 卫 气 营 血 血 营 气 卫 (多见于新感温病) (多见于伏气温病) 一为自表入里 一为由里外达 一为不分表里渐次

35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同病? 卫营同病? 气营两燔? 气血两燔?

36 卫气同病? 发热,微恶风寒, 但热势高,口渴, 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数。

37 卫营同病? (1)卫分未解,直接传入营分 (2)营分兼表 — 伏气温病 表现:身热夜甚,微恶风寒,心烦不寐,口反不甚渴,舌红绛,脉细数。

38 气营两燔 气分高热+营热阴伤 气血两燔 气分高热+耗血动血

39 3.逆传:指温邪自肺卫内陷心营的过程。 4.影响传变因素: (1)感邪性质 (2)温邪的毒力 (3)体质类型 (4)治疗是否及时恰当
·卫气营血辨证· 3.逆传:指温邪自肺卫内陷心营的过程。 4.影响传变因素: (1)感邪性质 (2)温邪的毒力 (3)体质类型 (4)治疗是否及时恰当

40 病例讨论 病例一 发热(38○C),伴微恶寒,鼻塞流涕,咽痛,扁桃体红肿,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脉浮数。
卫分证(风热病邪):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41 病例讨论 病例二 发热(39○C以上),入暮尤甚,唇干齿燥,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下肢皮肤散在性红疹,尿黄赤不畅,便秘,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营分证: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42 病例讨论 病例三 患者患感冒发热,……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高热达38.8 ○C ……口渴,汗出,咽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黄。 气分证: (辨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43 病例讨论 病例四 发热(38.5 ○C),身热灼手,躁扰不安,不能识人,双下肢斑疹密布,尿血,舌色深绛。 血分证:
(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

44 病例讨论 病例五 发热(39○C),伴微恶寒,汗多,头身疼痛,心烦,口渴喜饮,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卫气同病:
指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表证仍未消除的病证。症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 治宜清热解表、表里两解。

45 病例讨论 病例六 发热(40○C),面赤,烦躁不安,时有谵语,抽搐,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数。 气营同病: 指气分与营分同见邪热炽盛证者。
症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透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 治宜清气凉营为主。

46 ·三焦辨证· 温病的辨证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47 Q&A: 三焦到底是什么? 三焦到底有形无形? 三焦如果有形,它在人体什么部位?

48 ·三焦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焦是六腑之一 有具体的形态结构 指:肠系膜、大小网膜等 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三焦的含义

49 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含义 ·三焦辨证· 三焦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 (三焦划分不单纯根据部位,还结合三焦及 脏腑功能) “上焦如雾” 肺、心
“上焦如雾” 肺、心 “中焦如沤” 脾、胃、肝、胆 “下焦如渎” 肾、膀胱、小肠、大肠 —《灵枢·营卫生会》

50 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论述 ·三焦辨证· 《难经》《内经》 三焦是阳气运行的通道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 三焦是对人体三大部位的概括
三焦是传化之腑中的一腑 三焦的论述 《难经》: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 于五脏六腑。 《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51 脏腑三焦划分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上焦如雾” 肺、心(心包) “中焦如沤” 脾、胃、胆、大肠
“上焦如雾” 肺、心(心包) “中焦如沤” 脾、胃、胆、大肠 “下焦如渎” 肝、肾、膀胱、小肠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52 二、三焦辨证—含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 结合三焦部位及三焦功能,将温病所 导致的脏腑器官功能失调及器质性损
害而产生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疾病的病位、病性及浅深层次, 归纳证候类型,指导治疗及疾病 发展、预后的判断。

53 ·三焦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54 1.上焦证: ·三焦辨证· 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 病机: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邪犯肺卫证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

55 ·三焦辨证· 肺热壅盛证 病机: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辨证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等。

56 ·三焦辨证· 湿热阻肺证 病机:湿热阻肺,肺失肃降 辨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临床表现: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57 ·三焦辨证· 化源欲绝 — “死证之一” 指肺不主气,生气之源衰竭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全身大汗,汗出如涌,脉象散乱,咳唾粉红血水,面色反黑等。

58 ·三焦辨证· 热陷心包证 常夹痰兼瘀 病机:邪热内陷,机窍阻闭 辨证要点:神昏,肢厥,舌绛 临床表现: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等。 阴阳离绝、内闭外脱

59 临床表现:身热,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寐,间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色不绛,脉濡滑数等。
·三焦辨证· 湿蒙心包证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病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寐,舌苔垢腻 临床表现:身热,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寐,间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色不绛,脉濡滑数等。

60 ·三焦辨证· 上焦证 不传变,邪从表解 传入中焦 病情加重 肺气受伤,化源欲绝 内陷心包,内闭外脱

61 2.中焦证(中期或极期): ·三焦辨证· 主要包括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等 病机:胃经热炽津伤 辨证要点:壮热,汗多,渴饮,舌苔
黄燥,脉洪大 阳明热炽证 (阳明经证) 临床表现:壮热,大汗出,心烦,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而数等。

62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三焦辨证· 阳明热结证 (阳热结肠腑证、阳明腑实证) 病机: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或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等。

63 ·三焦辨证· 肠腑蓄血 病因:邪热损伤肠络,血溢肠间 病机:邪热与瘀血相结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神志如狂,大便色黑等。

64 ·三焦辨证·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病机:湿热积滞搏结,肠道传导失司 辨证要点: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临床表现:身热,烦躁,胸脘痞满,腹痛,大便溏垢如败酱,便下不爽,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等。

65 ·三焦辨证· 湿热中阻证 病机:湿热困阻脾胃,升降失司 辨证要点:身热,脘痞,呕恶,苔腻 湿重热轻: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泛恶欲呕,舌苔白腻,或白厚,或白苔满布,或白多黄少等。 湿热并重/热重湿轻:高热持续,不为汗衰,烦躁不安,脘腹痛满,恶心欲呕,舌苔黄腻或黄浊。 临床 表现

66 病邪虽盛,正气亦未大伤,故邪正斗争剧烈,只要治疗得当,尚可驱邪外出而解。 但若邪热过盛或腑实严重,或湿热秽浊阻塞机窍,均属危重病证。
·三焦辨证· 中焦证—总的特点 病邪虽盛,正气亦未大伤,故邪正斗争剧烈,只要治疗得当,尚可驱邪外出而解。 但若邪热过盛或腑实严重,或湿热秽浊阻塞机窍,均属危重病证。 若湿热久在中焦,或素体阳气不足往往从湿而化,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湿盛阳微或寒湿之证。

67 3.下焦证(温病后期): ·三焦辨证· 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病机:邪热久羁,耗伤肾阴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与手足背,口干咽燥,
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肾精耗损证 临床表现:低热,神惫委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

68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或瘛瘲,舌干绛而萎,脉虚
·三焦辨证· 虚风内动证 (“水不涵木”、阴虚风动证) 病机: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或瘛瘲,舌干绛而萎,脉虚 临床表现: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脉虚弱等。

69 ·三焦辨证· 下焦证—小结 邪少虚多 病情缓解,阴津大衰—病情较重 正气渐复,正能敌邪—外出而愈 阴津耗竭,阳气失于依附—阴竭阳脱

70 二、三焦辨证—相互关系 ·三焦辨证· 1. 表示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 2. 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始于上焦”
3. 从三焦病机演变过程看,反应了某些病发于表的新感温病的病程发展阶段。 4. 由于感邪性质不同,体质类型有异,三焦病机的发生演变不一定照上述程序。如:暑热病邪直犯心包,湿热病邪直犯中焦。 5. 三焦病变可相互交错,相互重叠。

71 二、三焦辨证—传变 顺 传 逆 传 顺传: 温邪始犯上焦手太阴 肺,继则传至中焦阳 明胃的过程。 特点: 温邪以脏传腑,正气
·三焦辨证· 二、三焦辨证—传变 顺 传 逆 传 顺传: 温邪始犯上焦手太阴 肺,继则传至中焦阳 明胃的过程。 特点: 温邪以脏传腑,正气 逐邪外出,病情趋于 缓解,预后较好。 逆传: 温邪自手太阴肺传至 手厥阴心包的过程。 特点: 发病急骤,来势凶猛, 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72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上焦肺 中焦脾胃 卫 气 营 血 上焦心包 联 下焦肝肾 系 ·温病的辨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卫 气 营 血 1.分析温病病理 变化 2.明确病变部位 3.归纳证候类型 4.掌握病程阶段 和传变规律 5.确立治法, 指导治疗

73 区 别 ·温病的辨证· 长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 轻重 卫气营血辨证 不足 未能辨明具体病变脏腑 详于实证,略于虚证 详于温热,略于湿热
长于辨析病变的部位、性质、 证候类型 不足 三 焦 辨 证 部位与现代解剖位置不一致 未论述出血证,动风未述实证

74 病案一: 患者,男性,8岁,1998年3月17日就诊。 发热咳嗽1日,神昏谵语半日。 患者昨日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稀,以为感冒而未在意,晚上诸症加重(T:40.5℃),伴胸闷胸痛,呼吸气促,今上午突见神昏谵语,胸腹灼热,四肢厥冷,舌謇,舌绛。

75 中医诊断:风温 证型:逆传心包证 辩证分析:患者感风热病邪,初起邪在肺卫,故见肺卫表热证。由于风热善行数速变,传变迅速,加之患儿脏气清灵,正气未充,服药不当,以致热邪横逆内陷心包,堵闭清窍,故突见神昏谵语,身灼热;痰热阻闭包络,故舌謇,四肢厥冷;心包属营,故舌红绛。 治法:清心开窍 主方: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用药: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水牛角屑,连心麦冬

76 病案二: 陈某,女,10岁,于2001年9月10日初诊 咳嗽3天。 患者于3日前因外出郊游,出现咳嗽,少痰,自觉全身轻微怕冷,测体温37.8℃,咽干鼻燥,口渴,头痛少汗,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右寸数大。家人给予银翘制剂治疗,病略有好转,但上症仍存。胸透正常,血象无异常。

77 病名:秋燥 辨证:燥热袭于肺卫 病机:本证为温燥初起,邪袭肺卫之候。以肺卫失宣,肺胃阴伤为病机特点。 治法:辛凉透邪,甘润养津 方药:桑杏汤 桑叶5克,杏仁5克,沙参6克,象贝6克,豆豉3克,栀皮5克,梨皮5克

78 病案三: 李某,男,14岁,于1999年3月12日初诊。 发热、咳喘3天。 患者曾自用解热药效不显。现仍有发热,测体温38℃,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喘憋,二便正常。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舌红苔黄,脉数。

79 病名:风温 辨证:肺热壅盛 病机分析:本证为风热病邪化热入里,热壅于肺所致。里热炽盛,肺气失于宣降为其病机特点。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 麻黄6克,杏仁9克,石膏30克,甘草5克

80 病案四: 王某,男,35岁,于2001年4月5日初诊。 高热4天,鼻衄1日。 患者于4日前突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未加注意。继之高热不退,测体温40℃,伴有口渴,烦躁。近2日鼻中出血3次,每次10余毫升,胸部皮肤也有出血斑点。在某西医院曾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用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入中医求治。现上症俱存,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81 病名:春温 辨证:气血两燔 病机:本证为气分之热未解,而血分之热已盛之候.以阳明热炽,里热炽盛,迫血妄行为病机特点。 治法:气血两清 方药:化斑汤加减 生石膏30g,知母12g,生甘草9g,玄参9g,犀角6g,粳米9g。


Download ppt "温 病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