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金融海嘯的回顧與展望: 資訊不對稱,誘因機制,與結構失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金融海嘯的回顧與展望: 資訊不對稱,誘因機制,與結構失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融海嘯的回顧與展望: 資訊不對稱,誘因機制,與結構失衡
政大演講 金融海嘯的回顧與展望: 資訊不對稱,誘因機制,與結構失衡 胡勝正 (再修定版) 2017/2/28 1

2 大綱 總論 金融海嘯的肇因 資訊不對稱 誘因機制 結構失衡 結論 前言 金融海嘯的影響 各國對應策略 金融海嘯對台灣的影響
台灣經濟復甦的關鍵 金融海嘯的肇因 資訊不對稱 誘因機制 結構失衡 結論

3 總論

4 前言:金融風暴的形成 2007/7 Moody 與 S&P 降低次級房貸評等
2007/9/13 北岩銀行爆擠退兌危機,由英倫銀行接管:二手煙現象? 2008/3/17 貝爾斯登因次貸大幅虧損,由美聯準會安排摩根史丹利併購 2008/9/7 二房-即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發起之房貸機構-發生財務危機被接管 2008/9/15 D-Day: 2008/9/13-14週末,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決定協助Merrill Lynch (由B of A 併購 ), 但任由Lehman Brothers 破產.. 2008/9/15 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 2008/9/16 聯準會對AIG提供援助 天涯海角:冰島、韓國、杜拜、東歐、阿根廷都難倖免 美國7000億元救市方案, 其他各國跟進 2017/2/28 4

5 前言:金融海嘯D-Day D-Day 政策的含意/爭議
有人認為 雷曼破產導致金融市場信心崩潰,全球經濟快速逆轉 (被J. Taylor 駁斥) 美國政府對「系統性重要(Systemically Important (Too big to fail)」金融機構下了定義:除銀行外尚包括其他規模宏大,相互關聯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 美國政府除決定紓困「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 外, 也指定聯準會為其主管機關 (不限銀行) 五大投資銀行-高盛、大摩(摩根史丹利)、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從此消失或被迫轉型,面目全非 .

6 羞! 十分鐘的悲劇 “德國最愚蠢的銀行” 德國國家發展銀行(KFW)在雷曼宣布破產後10分鐘, 向雷曼即將被凍結的銀行帳戶匯入了3億歐元, 成為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這十分鐘之間, 每位高級經理人員都很忙,都以為別人會處理 這個案件. 附件

7 金融海嘯的影響 全球股災: 2008年股價腰斬(見表) 經濟衰退, 失業率攀升 亞銀: 全球2008年金融資產損失 USD50億元
信心崩潰,影響經濟活動 金融市場信用緊縮導致雨天收傘, 消費者及企業告貸無門, 進一步壓抑消費與投資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幅之經濟衰退,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次金融海嘯不會重演經濟大蕭條.(WSJ )

8 股災 指數\變幅(%) 2007年底-2008年底 2007年底-2009年8月底 台灣加權指數 -46.03 -19.75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 -33.84 -28.41 美國NASDAQ指數 -40.54 -24.25 日本日經225 -42.12 -31.46 倫敦金融時報 -31.33 -23.97 香港恆生指數 -48.27 29.08 韓國綜合指數 -40.73 -16.09 新加坡海峽時報 -49.41 -25.54 上海綜合指數 -65.39 -49.30 2017/2/28 8

9 各國經濟成長率 (%) Global Insight IMF 2007 2008(f) 2009(f) 全球 美國 歐元區 日本 中國
3.9 2.5 -2.6 5.0 3.7 2.2->-1.4 美國 2.0 1.1* -1.8-> -3.1 -0.7->-2.7 歐元區 2.6 1.0 -1.0 1.2 -0.5 日本 2.4 0.1->-0.6* -1.4 2.1 0.5->-0.6* -5.3 中國 11.9 9.4->9.0* 6.9->8.5 9.7-> 9.0* 8.5 新加坡 7.7 1.5->1.1* -1.1->-2.1 2.7->1.1* -3.3 南韓 4.1->2.5* 1.7->0.1 -0.9 台灣 5.7 1.0->0.1* -1.3->-2.53 3.8->0.1* -4.13 (f): 預測值 ( * 為實際值)

10 各主要國家失業率(%) 2007 2008 2009 最高 台灣 3.91 4.14 5.96 6.13 香港 4.0 3.6 5.2 5.4 日本 3.9 5.3 韓國 3.2 3.4 新加坡 2.1 2.2 美國 4.6 5.8 10.2 德國 9.0 7.8 7.7 8.6 英國 5.7 7.9 各主要國家失業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2007M01 2007M03 2007M05 2007M07 2007M09 2007M11 2008M01 2008M03 2008M05 2008M07 2008M09 2008M11 2009M01 2009M03 2009M05 2009M07 % Germany Japan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11 各國對應策略(1):穩定金融 拯救銀行:金融穩定與道德風險之間的掙扎 (美國聯準會)首次對商業銀行以外之金融機構挹注資金
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 入股 金融機構:英國接管北岩銀 ,美國聯準會也入資或接管銀行 降息 購買長期美國公債 (聯準會的第一次) 全額保證銀行存款(包括銀行拆款) 2017/2/28 11

12 各國對應策略(2):振興經濟 主軸: 減稅及擴大支出 (時效 vs乘數效果) 美國 擴大就業、推動基礎建設、調降所得稅、房貸戶稅賦優惠
舊車換現金 (Cash for clunkers) 日本 調降所得稅 英國 擴大對住宅、能源及小企業的支出、推動學校及醫院的興建計畫 德國 租稅誘因鼓勵購買國貨及鞏固房屋所有權、調降所得稅、提前實施健保支出可以扣稅 中國 調降出口商稅負、加速基礎建設 (新快速道路、水力電廠等) 、家電下鄉 、家電進城 台灣 調降所得稅及遺產稅、 擴大公共建設、消費券、減小車貨物稅 * 根據IMF研究估計, G-20各國2008 及2009年因金融海嘯財政缺口惡化 將分別達GDP 的6% and 3½ %, 政府債務的增加將超過GDP的 14 % 2017/2/28 12

13 金融海嘯對台灣的影響 台灣金融尚稱健全穩定
環球透視:台灣銀行業在33個新興市場中,以資金部位高、流動性充足、風險控管得宜,及金融法規環境審慎等優勢條件,列屬「極低風險國家」群,就排名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 經濟學人 用經常帳順差佔GDP比率,短債佔存底比率,銀行存放款比率衡量新興國家受金融海嘯脆弱度, 台灣為第三不易受傷國家,僅次於中國與馬來西亞. 台灣的龐大外匯存底(2008年底US$2917)有足夠流動性可渡過金融風暴 低貸帳率(2007年底1.84%),高資本適足率(2007年底11.72%). Zombie Bank (殭屍銀行),慶豐除外, 都已接管, 體弱銀行也已增資. 2017/2/28 13

14 金融海嘯對台灣的影響 實質經濟重創 金融機構曝險:NTD2651億元 (顏慶章估計) 台灣經濟景氣的起伏受出口變動的顯著影響
世界景氣衰退,台灣出口大幅萎縮,導致5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IMF: IT 與先進製程產品主要出口國受傷最重 Economist: 台灣為全球受創最重的一個國家 2009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原為+5.08%, 最新預估降為-2.53% 失業率高攀:2009年8月整體失業率達到高峰6.13%, 大學程度以上失業率達6.41%

15 台灣: 出口與經濟成長的關聯* *2007及2008資料為實際值,2009數據為主計處預測值

16 台灣: 出口與經濟成長的關聯* *2007及2008資料為實際值,2009數據為主計處預測值

17 台灣失業率 失業率 總計 大學以上程度 15-24歲 2009/M8 6.13 6.41 15.77 2009/M1-10 5.86
5.90 14.62 2008年 全年 4.14 4.78 11.81

18 金融海嘯對台灣金融機構 風險投資之影響 商品項目 曝險部位 (NT$億元) 已提列損失率(%) 曝險部位佔淨值比率(%) 次級房貸 商品 CDO 31.88 5.8 CBO 22.37 6.1 SIV 180.75 84.14 1 小計 31.44 12.9 雷曼兄弟相關投資商品 195.35 66.08 1.1 冰島金融機構相關商品 130 97.51 0.7 合計 37.22 14.7 資料來源: 顏慶章,「金融海嘯週年的省思」,全球工商第618期

19 政府措施 救股市 穩定金融 振興經濟: 4年8585億元 (2009年$2969.5E) 國安基金及四大基金護盤
股價降幅上限由7%降為3.5% (期間: ) 穩定金融 存款保險由150萬提升為全額保障 振興經濟: 4年8585億元 (2009年$2969.5E) 中央銀行2008年起降息8次,重貼現率由3.5%降至1.5% NT$3600 消費券、小車貨物稅減NT$3,000 工作所得補助方案(近貧計畫)及立即上工計畫 調降遺贈稅降至10%、綜合所得稅最低三組各 降1百分點 增撥優惠購屋專案貸款及展延房貸寬限期 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及企業紓困計畫 愛台12建設 2017/2/28 19

20 台灣經濟復甦的關鍵 主計處: [儘管經濟振興及88水災重建計畫] 明年(2010年) 出口是拉動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主計處預估2010年經濟成長率4.39%(8月: 3.92%) 台灣出口及景氣復甦的力道決定於全球景氣復甦的強度 在各國政府振興經濟方案的加持下,全球景氣已有復甦跡象, 但各國經濟能否持續回穩,則視振興經濟方案退場時機而定

21 全球景氣仍存在不確定性 杜拜風暴的警訊 全球30家金融機構遭點名 恐構成系統風險 國營機構「杜拜世界」延緩償債金額總計:USD590億元
台灣金融機構曝險金額: NTD 64億元 杜拜財政官員:杜拜世界債務未獲政府擔保 阿聯央行29日發表聲明,將做本國和外資銀行的「後盾」,並提供銀行新的融資管道。據道瓊社報導,阿聯央行可能會在30日當地股市開盤前,宣布擔保杜拜世界的債務,以保護債權人的權益。 全球30家金融機構遭點名 恐構成系統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 (FT):在金融穩定委員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推波助瀾下,歐美日等跨國主管機關點名全球30家金融機構,以避免在未來的金融危機中全球系統風險肆意蔓延。這30家金融機構名單,其中包括英國、歐陸、北美與日本24家銀行,以及6家保險公司。

22 未來展望-永續復甦? 如果政府政策加持效果消失後,支出成長無法持續,則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擴張性政策退場太早: W型復甦 擴張性政策退場太遲:財政困境,通貨膨脹 各國振興經濟退場, 有賴政策的靈活應用 良性復甦有待新興國家儲蓄率的下降,如果只依賴美歐消費的成長,全球儲蓄失衡的現象仍將持續, 為未來的金融動盪埋下伏筆

23 各國振興經濟退場機制 中國 G20 美國 英國 溫家寶:目前復甦基礎不穩, 中國刺激景氣不退場
5月財長會議, 會後聲明強調, 各國將維持寬鬆政策至經濟穩固復甦為止, 並將協調擬定透明、可信的退場機制 美國 財政部長蓋特納表示, 信心與穩定度逐漸取代一年前籠罩金融市場的恐懼和驚慌. 美國距離「真正復甦穩定紮根」仍一段路程要走, 美國政府將開始逐漸啟動部分經濟支撐方案的退場機制 英國 Financial Times: 現在還不是退場時機

24 金融海嘯的肇因

25 「誰」 (SWAG)惹的禍?! 表象: 房市泡沫與次級房貸:導因(“Trigger”)?
總體經濟政策原因: 葛老缺口(寬鬆的貨幣政策) vs全球儲蓄氾濫 (結構失衡) 金融監理因素: S 金融創新:金融資產證券化 (毒奶現象) W Wholesale banking 華爾街(肥貓)貪婪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Obama. A 會計準則(Mark to Market)與 Basel II:雪上加霜 G 熱錢亂竄 :資本帳自由化 2017/2/28 25

26 Killed by Complexity (of Derivatives )
附件 華爾街 (投資銀行)之亡 華公爾街之墓 Killed by Complexity (of Derivatives ) “Wall Street Crisis: Is this the death knell of derivatives? If this is the death of Wall Street as we know it, the tombstone will read: Killed by complexity.” -Guardian

27 葛老缺口:「我可能錯了?! (但弗利曼說我做得不錯)」
眾說: 聯準會的低利率政策: 鼓勵槓桿與風險承擔, 導致次級房貸氾濫, 房市泡沫 葛老說:傻瓜, 問題在全球儲蓄氾濫 (Global Saving Glut)!: 美中之爭?! 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影響短率 短率與長率在2000年以後有脫鉤現象(Decoupling) 全球超額儲蓄導致游資氾濫,長率下滑,房市泡沫 2017/2/28 27

28 房市泡沫與次級房貸 房市泡沫: 與1980年代引起信貸機構危機 (S&L Debacle) 之房市泡沫相當
Housing Price-Rent Model Housing Price-Income Model 1980s 2000s Source: Lin, Chu-Chia,2009, “A Study of Housing Bubbles in the US” : With some caveat, the extent of US housing bubble was greater in the 1980s than after 2000.

29 泡沫的衡量 房市泡沫: 房價/基本面 股市泡沫:股價/基本面 台灣有無房市泡沫?
附件 房市泡沫: 房價/基本面 基本面 1:家戶每年所得倍數 OR 房屋相關費用(包括房貸支出,水電,房屋稅…) 基本面2: 每年(月)租金 股市泡沫:股價/基本面 基本面1: 股價/淨值 (Tobin’s q) 基本面2: 股價/收益 (本益比) 台灣有無房市泡沫?

30 台灣房價所得比 房價所得比 8.89 6.65 11.4 台北市(2009Q2) 全國 (2009Q2) 蘋果日報 2009(M10?)
附件 (全國) (台北市) 台北市(2009Q2) 全國 (2009Q2) 蘋果日報 2009(M10?) 房價所得比 8.89 6.65 11.4

31 房市泡沫與次級房貸 次級房貸 美國次貸損失約 US$200b-US$400b.約占US GDP ( US$14.5 trillion in 2008)之1.38%-2.75%. 台灣2005年信用卡危機:損失, 依照外資機構估計(但被金管會所駁斥), 信用卡損失為 NT$370b 或台灣GDP 之3.11%. 另依金管會報告,協商成功之卡債金額為NT$278.2b (或 GDP 之 2.34%. )

32

33 次級房貸 次級房貸借款戶為信用紀錄較差(信用評分低於580分)的借款戶
附件 次級房貸借款戶為信用紀錄較差(信用評分低於580分)的借款戶 三等級房貸戶:Prime, Alt-A, Subprime (2007) 隨原物料價格上漲,經濟逆轉、房價下跌、利率上升、每月房貸負擔加重、次級房貸違約增加,重創金融機構 石油及其他 原物料價格飆漲 次級房貸 違約 經濟趨緩 重創金融機構 收緊銀根 2017/2/28 33

34 資訊不對稱

35 小結 全球金融海嘯在各國政府通力合作, 以極為積極性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加持之下, 已有觸底回穩的跡象, 主要國家的2010年經濟成長率,大都預期可以由負轉正, 但景氣回升速度, 視各國振興經濟方案退場機制的速度與順序而定. 各國政府為因應這次金融海嘯,大量舉債,須有具體而透明的中長期財政穩健策略, 否則將有礙未來經濟的穩定成長 這次金融海嘯,主要是由於美國房市泡沫所引起,但其發展速度之快,影響之深遠,其原因仍待研究. 這次金融海嘯也引發全球結構失衡,儲蓄氾濫,與金融全球化策略的論戰 這次金融海嘯,台灣雖然金融體質尚稱健全,但受害最深,引發產業結構調整之必要性的討論.

36 爛貨市場 Akerlof, “爛貨市場 (Market for Lemons)”:
(在舊貨/二手貨市場) 當賣方較買方對所賣商品有多信息時,買方不知商品是好是壞,他的最佳策略是假定概向商品的品質普通,因此只願以普通品質的價格購買, 賣方自然不願將好貨在市場出售. 劣貨(幣)驅逐良貨(幣) 獨奶現象

37 房貸證券化 (信用卡,…金融資產) 金額,風險,期限,條件不同的房貸 規格化,單純化 or (流通性高) (流通性低)

38 100萬 110萬 100萬 100萬 …… 130萬 .. 附件 單純理財 假定: 年利率 為10% 金融工程 - ( 保本)連動債
90萬:零息債* 10萬:選擇權 100萬 100萬 …… 零息債 萬 130萬 0萬 .. 30萬 選擇權 *零息債(Zero-Coupon Bond):以折價發行到期時支付面值的不附息債券。 2017/2/28 38

39 附件 ( 保本)連動債的風險 收益風險 信用風險(Credit Risk) 委託人須承擔債券發行機構之信用風險;而「信用風險」之評估,完全端視委託人對於債券發行機構之信用評等價值之評估;亦即保本為發行或保證機構所承諾,非本行所承諾或保證。 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 匯兌風險(Exchange Rate Risk) 外幣計價之連動式債券,若投資人係以新台幣資金承作者,外幣之孳息及原始投資金額返還時,轉換回新台幣資產時將可能產生低於投資本金之匯兌風險。 2017/2/28 39

40 證券化金融商品的問題 新房貸模型: 由「Originate and hold (授信-持有)」到「Originate and Distribute (授信-轉售)」 金融資產證券化好處多多 提升金融資產流通性,促進金融效率 風險分攤: 風險持有者與承擔能力相符-各得其所 金融資產證券化問題也不少 “Originator (授信者)”的課責性較低,風險管控較差 透明度不足: 導致「爛貨或毒奶現象(Market for Lemons-Akerlof)」現象 評等公司不盡責: 由金融商品發行者聘請, 易產生道德風險 金融監理鬆散 房貸證券化(Mortgage-Based Securities) 規模: US$5兆

41 解決資訊不對稱之道 評等公司 會計準則 Basel II 證券化商品必須結算(標準化) 只評鑑部分風險
由金融商品發行者聘請, 易產生道德風險 以言論自由卸責 會計準則 Mark to Market (公允估價) : 市場過度反映基本面(公允估價)的變動 Basel II 景氣熱絡時低估風險, 而景氣逆轉時高估風險 證券化商品必須結算(標準化)

42 BASEL II與會計準則 資本適足率 (Capital Adequacy Ratio)
銀行法:銀行自有資本對風險性資產的比率不得低於8% (一般以10%為適足) BASEL II對風險星資產加以嚴格規範. 問題: 景氣熱絡時低估風險,過度膨脹信,而景氣逆轉時高估風險,過度緊縮信用 德國:暫停Basel II 西班牙:動態調整資本適足率

43 BASEL II與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Mark to Market (公允估價)的問題
MTM過度反映公允價值(Fair Value)的變動, 導致景氣熱絡時高估公允價格, 過度膨脹信用,而景氣逆轉時低估公允價格,過度緊縮信用 William Isaac (前美國聯邦村保公司董事長), 這次金融海嘯,會計準則致使資本低估$5000億,摧毀US$5 兆的授信額度 索羅斯: 鬆綁會計準則只是讓殭屍銀行(Zombie Bank) 茍延殘喘?

44 自我實現的預期 Self-realizing Prophecy
D(pe>p*) D(pe<p*) D(pe=p*) pa p* pb a b f /Irrational Exuberance

45 會計準則 (續) 晴天借傘 動態調整: 繁榮:<10x 趨緩:>10x 依公允價值 可貸金額:10x 依市價 可貸金額:10x
雨天收傘 公允價值 市價 經濟繁榮 經濟趨緩 經濟繁榮

46 誘因機制

47 雷曼例子 2009/9/15 雷曼宣布破產 2009年3月雷曼高層因2008年公司表現優異, 具領鉅額獎金
原因: 公司分紅制度 過分獎勵風險承擔

48 (近利)肥貓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Obama. 我們的經濟因為某些人的貪婪與不負責而受到重創 “I don’t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caps on compensation. We’ll make it less likely that people take large amounts of short-term risk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firm and the system as a whole.”-Timothy Geithner 我不認為政府應該對薪酬設限,但我們會減少讓人有機會承擔大量風險, 致使公司或整體系統受害.

49 肥貓是效率工資問題 基本原則: W = MPL 肥貓是公司治理問題,也是 “效率薪酬(Akerlof)”問題: 效率工資型態:
雇主付給員工較高的薪酬,以降低員工怠忽職務,提升忠誠度與效率,降低員工流失. 一分錢一分貨(力) 效率工資型態: 薪資+退休(離職)金: 不能沒有你 薪資+調薪 (=分期付款, 所得平滑, 減少道德風險) 薪資+年終獎金(or 紅利, =一次付款) 薪資+Stock Option (分紅配股/股票選擇權)-高科技及金融業

50 華爾街肥貓 (投資銀行) 貪婪 投資銀行是美國金融創新的源泉 誘因機制待改善: 金融機構獎金制度過分強調短期利潤, 鼓勵過度承擔風險
理專也有問題: 前金太多,後謝不足, 導致過分強調短期利潤. 理專未能遵守金融從業人員規範 Know your products Know your customers (KYC) Treat your customers fairly (TYCF)

51 解決肥貓問題 董監酬勞透明化 董事會設立薪酬委員會 董監酬勞由股東會議決議
美財政部薪酬沙皇(Pay Czar) 宣布將金融機構與汽車公司的總薪酬減半,但大幅提升一般薪酬的金額

52 三隻肥貓 近利肥貓: 雙薪肥貓: 高薪肥貓: 過分注重短利 高層經理人, 理專
附件 近利肥貓: 過分注重短利 高層經理人, 理專 雙薪肥貓: 退休公務員出任國營事業或者其他財團法人董監事、法人代表並支薪者 退休制度問題, 非金融監理問題 高薪肥貓: 新加坡: 養廉, 提升效率 台灣高鐵: 「好貓不一定要肥….人民的觀感不好」(-吳敦義) 台灣: 公營銀行董監報酬 美國新經濟的勞資關係典範 (兩位年輕人創設的公司)

53 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 Too Big to fail (太大不能讓它倒)-有恃無恐 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界定 解決辦法: 不限於(商業)銀行
規模龐大,其倒閉可能引起金融風暴者_ 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保險公司AIG獲得Fed協助 雷曼兄弟不是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 解決辦法: 嚴加監理,使其不致發生道德風險 分解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

54 結構失衡

55 全球超額儲蓄的原因 全球超額儲蓄的起因 亞洲新興國家因為人口老化, 社會安全網尚欠完備, 民眾為退休生活未雨绸繆, 導致消費不足,儲蓄偏高.
報載:中國人愛存錢, 一胎化惹的禍. 油元的累積: 近年來原油價格飆漲, 石油生產國家累積大量儲蓄. 亞洲金融風暴以來, 亞洲各國企業投資, 不論產業部門或企業性質與規模, 都大幅下滑. (Coulibaly & Millar, FRB Working Paper)

56 全球超額儲蓄:Global Saving Glut
總計 股票 長債 短債 全球 10,321.7 2,969.3 649.4 858.4 日本 1,250.4 198.6 986.2 65.6 中國 1,205.1 99.5 1,075.3 30.3 台灣 149.7 10.9 136.5 2.3 資料來源: 2009/4/30美國財政部公佈2008/6/30資料 單位:USD billion

57 各國(地區)經常帳順逆差

58 結構失衡的導正 人民幣升值-減小中國貿易順差 各國消費行為的結構性變遷 儲蓄氾濫, 熱錢亂竄, 導至金融(及自然資源)市場不穩
金融帳變動對匯率的影響日增 各國消費行為的結構性變遷 新興國家社會安全網的建立 油元累積: 轉為基礎建設 儲蓄氾濫, 熱錢亂竄, 導至金融(及自然資源)市場不穩 Tobin Tax: 對金融交易課稅,抑止套利行為

59 台灣經濟結構的失衡問題 金融健全, 卻受害最深, 金融海嘯提供改變經濟體質的良機
金融自由化減少實質經濟受害對台灣的影響:外資擁有1/3的股市 金融海嘯提供改變經濟體質的良機 創造就業之內需型產業 跨業整合之新興產業 (如: 以IT扶持傳統產業,汽車電子,醫療器材,前瞻綠能產業) 效率原則:不能避免國際分工,但要避免風險集中

60 結論

61 金融海嘯帶來的省思 金融監理的改進 該不該讓銀行倒:系統性風險vs道德風險 預警制度與應變機制及工具(包括資源)
消費者保護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 專業投資人制度的建立 金融商品簡單化,透明化 誘因機制:薪酬透明化,並與長期利潤結合 (肥貓現形)需要主管機關核准 “Mark to Market” 與Basel II 的檢討 該不該讓銀行倒:系統性風險vs道德風險 聯準會:「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不能倒, 但須嚴加監理 「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界定 預警制度與應變機制及工具(包括資源) 2017/2/28 61

62 危機與轉機 台灣金融尚稱穩定, 但必需加速推動改革 重新檢視台灣發展成為區域籌資與資產管理中心的利基與策略
公司治理 資本適足 金融商品之監理 預警與應變機制 重新檢視台灣發展成為區域籌資與資產管理中心的利基與策略 這次金融海嘯,台灣雖然金融體質尚稱健全,但受害最深,顯示產業結構調整之必要. 2017/2/28 62


Download ppt "金融海嘯的回顧與展望: 資訊不對稱,誘因機制,與結構失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