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2 学习目的 熟悉:口疮的临床特点与鉴别诊断 了解:口疮的概念 掌握:口疮的治疗与预防调护

3 学习要点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鉴别 4.辩证论治 5.其他疗法 6.预防与调护 2学时 7.思考题

4 概述 一、定义 口疮以口颊、舌体、上腭、齿龈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为特征。 如发于口唇两侧者,称为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

5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发病年龄:婴幼儿多见。 3.预后:一般预后良好。 4.范围:西医学的各种口炎、口角炎均属“口疮”的范畴。

6 命名及历史沿革: 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 乃行,民病口疮。”

7 隋《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少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诊其脉,浮则为阳,阳数者,口生疮。”其指出心脾热盛为口疮的病机。

8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云:“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疮。”指出因其发病部位不同,有口疮与燕口疮之别。但都可因感受风毒湿热之邪而致。

9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母食厚味,遗热于胎,或调护失 宜,将养过温。 2.感受风热湿毒。 3.疳证、久病、久泻。

10 二、病机 口疮的基本病机: 火蕴心脾

11 感受外邪 内乘脾胃 恣食肥甘 口疮 熏灼口舌 素体阴虚 热病伤阴 虚火上炎 久病久泻

12 根据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临床诊断不难。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根据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临床诊断不难。

13

14 二、鉴别诊断 1.与鹅口疮相鉴别 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婴儿及久病体弱的婴幼儿,以口腔及舌上、齿龈等处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为特点。一般无疼痛、流涎。

15 口腔粘膜、舌上,重则可蔓延至咽喉、鼻腔。
鹅口疮 口疮 年龄 初生儿及1岁以内婴儿 婴儿、儿童 疼痛 较轻 灼热疼痛 性状 白色雪片状 淡黄或白色溃疡面周围粘膜红色 部位 口腔粘膜、舌上,重则可蔓延至咽喉、鼻腔。 口腔、舌上

16 2.与手足口病相鉴别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4岁以内小儿,夏秋季节流行,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溃疡,伴手、足、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为特征。

17

18

19

20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颜色 心脾积热:口疮周围颜色鲜红、肿 胀,溃疡面数目较多。 虚火上炎:口疮周围颜色淡红,稀 疏散发。

21 2.辨发热 心脾积热为实证,患儿面红,唇红,流涎口臭,甚者可发热,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或几日不解。虚火上炎者,少见发热或有低热,有颧红体倦,虚烦不寐之症。

22 实证者,疼痛灼热,年幼者表现为啼哭,拒食。阴虚口疮者,疼痛较轻。
3.辨疼痛 实证者,疼痛灼热,年幼者表现为啼哭,拒食。阴虚口疮者,疼痛较轻。

23 二、分证论治 1.风热乘脾 证候: 口腔溃疡较多,分布于口颊、口角、上颚、齿龈、口唇等处,也可以是先见疱疹继而破溃形成溃疡,周围焮红,灼热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多啼,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发热恶风,或咽红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24 治法 : 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加减。 方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 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火;
竹叶、芦根:清心除烦; 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5 2.心火上炎 证候 : 口腔溃疡或糜烂,以舌边尖为多, 红肿灼热,疼痛较重,心烦不宁,叫扰啼哭,面赤唇红,口干欲饮,进食困难,小便短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 :泻心导赤散加减。 方解:黄连:泻心火; 地黄:清热凉血; 竹叶:清心除烦; 通草:导热下行; 甘草:泻火,调和诸药。

26 3.脾胃积热 证候 :颊内、上颚、唇角、齿龈等处黏膜出现破损溃烂,色白或黄,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较深,大小不一,有的融合成片,甚则满口糜烂,边缘鲜红,灼热疼痛,恶进饮食,口臭,涎多黏稠,可兼发热,面赤唇红,烦闹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治法 :清胃解毒,通腑泻火。 方药 :凉膈散加减。 方解:黄芩、连翘、栀子:清热解毒; 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 竹叶:清心除烦; 薄荷:升散郁火; 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7 4.虚火上炎 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证候 :口腔溃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无疼痛或微痛,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质红,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方解:熟地黄、山茱萸:滋阴补肾; 山药、茯苓:补益脾阴; 牡丹皮、泽泻:泻肝肾之虚火; 肉桂:引火归原。

28 1.健儿清解液: 每次10~15ml,婴儿每次4ml,5岁以内每次8ml,6岁以上酌加。1日3次。用于小儿口疮心脾积热证。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健儿清解液: 每次10~15ml,婴儿每次4ml,5岁以内每次8ml,6岁以上酌加。1日3次。用于小儿口疮心脾积热证。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每次5~10ml,1日3次。用于风热乘脾证及溃疡性口炎。

29 3.知柏地黄丸: 每服3g,1日3次。用于虚火上浮。

30 1.冰硼散: 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风热乘脾证。 2.锡类散: 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虚火上浮证。
其他疗法 (二)外治法 1.冰硼散: 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风热乘脾证。 2.锡类散: 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虚火上浮证。

31 3.双料喉风散: 用吹药器吹入,或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风热乘脾证。
4.吴茱萸散: 吴茱萸适量,捣碎,醋调敷涌泉穴,临睡前固定,翌晨除去,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用于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

32 1.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奶瓶、奶嘴、餐具等宜经常清洁消毒。
预防与调护 1.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奶瓶、奶嘴、餐具等宜经常清洁消毒。 2.不偏食,适当进食新鲜水果、蔬菜,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粗硬及过咸食品,忌饮食过烫。

33 3.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娇嫩,较易破损,清洁口腔时,不宜用粗硬布帛,动作宜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预防与调护 3.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娇嫩,较易破损,清洁口腔时,不宜用粗硬布帛,动作宜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34 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小儿口疮,若 称为口糜。 2.小儿口疮,溃疡只发生在 者称为燕口疮。

35 二、单选题 1.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首选方剂是( ) A.导赤散 B.泻黄散 C.清胃散 D.凉膈散 E.银翘散 2.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 ) A.导赤散 B.凉膈散 C.泻心汤 D.泻心导赤汤合泻黄散 E.黄连解毒汤

36 3.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 ) A.六味地黄丸加吴茱萸 B.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C.知柏地黄丸加附子 D.右归丸 E.大补阴丸

37 4.患儿,4岁。起病1天,发热,口颊、齿龈见多个溃疡点,周围焮红,口臭流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其证候是( )
A.心火上炎 B.风热乘脾 C.心脾积热 D.虚火上浮 E.肝胆湿热

38 5.患儿,4岁。昨天外出游玩。今天舌边尖、两颊溃烂,色赤疼痛,饮食困难,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其治法是( )
A.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B.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C.清心泻脾 D.疏风解表,泻火解毒 E.消食导滞,清热解毒

39 三、简答题 1.简述鹅口疮与口疮的鉴别诊断。 四、病案分析题 患儿女,7个月。昨起发热,微恶风寒,伴哭闹不安,不欲进食。今晨发现口颊、齿龈有多个溃疡点,周围焮红,口臭流涎,大便2天未解,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至风关。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鉴别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40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