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春 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春 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春 温

2 内 容 一、概 述 二、病因病机 四、辨证论治 五、病案举例 三、诊 断

3 一、概述—概念 何谓春温?

4 一、概述—概念 春温: 是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春季多发,病情较重,变化较多) 特点: 初起:明显的里热证候
严重者:神昏,痉厥,斑疹,出血等 后期:肝肾阴伤之象

5 一、概述—沿革 叶天士 确定了“清里热”为主的治疗原则 王履《医经溯洄集》 提出春温属伏气温病
“冬伤于寒,至春而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节之气中人为疫者,亦谓之温”。 《内经》 宋郭雍《伤寒补亡论》 王履《医经溯洄集》 叶天士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指出春温也有新感者 确定了“清里热”为主的治疗原则 提出春温属伏气温病 “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

6 一、概述—讨论范围 以春温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毒性脑炎 重型流行性感冒 败血症等

7 二、病因病机—病因发病 温热病邪(传统认为“伏寒化温”形成的病邪) 病因 内因:阴精先亏,正气不足(《素问·金 发病条件 另有“伏邪自发”
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外因:温热病邪侵袭(新感引发)、 另有“伏邪自发” Content Layouts 发病条件

8 发病 类型 (1)根据初起临床表现: “伏邪自发”:初起即呈里热炽盛之证 “新感引发”:兼有恶寒、头痛等卫表证 (2)按发病病机浅深: 发于气分——病机较浅——轻 发于营分——病机较深——重

9 二、病因病机—病机演变

10 三、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发于春季。 2.发病急骤,热象较重,初起即见里热证候,有发于气分、发于营分之别;少数病例可伴见恶寒头痛等卫表证候。
3.病程中极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等危重证候。 4.后期易出现肝肾阴伤,虚风内动等病变。

11 三、诊断—鉴别诊断 1、春温与风温 鉴别要点 风 温 春 温 病因 风热病邪 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 冬春 春
鉴别要点 风 温 春 温 病因 风热病邪 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 冬春 春 其他季节也见 初起症状 肺卫表热证:发热, 里热证:高热, 恶寒,咳嗽,口微渴, 烦渴,小便黄赤 舌边尖红,脉浮数, 舌红苔黄,脉弦数 传变特点 从肺卫入气分 易入营入血 亦可逆传心包 动风痉厥 后期表现 多伤肺胃之阴 易伤肝肾之阴 初起治法 辛凉解表 苦寒清里

12 2、春温与感冒 相同点 不 同 点 病 邪 证候特点 感 冒 两者均可 发于春季 四季均可发生,多感风 热或风寒之邪
不 同 点 病 邪 证候特点 两者均可 发于春季 四季均可发生,多感风 热或风寒之邪 以发热、恶寒、咳嗽、喷嚏、 流涕、咽痛等肺卫证候为主. 一般不出现里热证 初起都可 出现卫表 主要发生在春季.感受 温热病邪 若为新感引发,除见高热、烦 渴、尿赤等里热证外,可伴见 恶寒、无汗和少汗等表证

13 四、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常见证型 辨治 辨证要点 治则治法

14 四、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初起证候(发于气营?有无表证?) 辨证要点 辨邪实正虚 辨动风虚实 1)阴精先亏,阴液耗损(正虚)
2)复感温热病邪,邪热亢盛 (邪实) 3)虚实错杂(虚实比例) 辨邪实正虚 辨动风虚实 1)实风:春温极期,热盛动风 (里热炽盛,引动肝风) 实证。 2)虚风:春温后期,阴虚动风(肝肾阴亏,筋脉失养) 虚证。

15 四、辨证论治—治则治法 春温 清泄里热,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液 病在气分 热郁少阳 — 苦寒清泄里热,宣郁透邪 热炽气分 — 清气泄热
(配合清泄膈热、辛寒清气、通腑泄热、清热解毒等,注意保护阴液) 病在营分 热郁营分 — 清营解毒,透热外达 (配合凉血散血、凉肝息风、清心开窍等,注意扶正祛邪) 15

16 四、辨证论治—治则治法 若由新感引发 — 表里双解 后期热伤肝肾 — 滋养肝肾 余邪留伏阴分 — 滋阴透邪
春温治疗:清热、养阴、透邪为重点。 (配合咸寒攻下、清心开窍、息风止痉、回阳固脱) (配合消食、化痰、活血等法治疗兼夹症) 16

17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18 1.1 初发证治—气分郁热 证候: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 短赤,胸胁不舒; 苔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1.1 初发证治—气分郁热 证候: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 短赤,胸胁不舒; 苔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春温初起,温热病邪郁发于少阳胆腑 治法:苦寒清热,宣郁透邪 方药: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19 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温热逢源》 黄 芩 三钱 芍 药 三钱 炙甘草 一钱 大 枣 三枚 淡豆豉 四钱 玄 参 三钱 清、透、养
黄 芩 三钱 芍 药 三钱 炙甘草 一钱 大 枣 三枚 淡豆豉 四钱 玄 参 三钱    水五杯,煮取八分三杯,温服一杯。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苦寒泻火,直清少阳胆热 玄参—养阴清热托邪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津 淡豆豉—宣发郁热,透邪外达,除烦 清、透、养

20 注意点: 1.与阳明热盛: 2.与伤寒邪在少阳: 阳明热盛:病在阳明胃经,四大证 气分郁热:病在少阳胆腑,口苦,胸胁满闷,脉弦
伤寒邪在少阳:少阳经证,邪在半表半里 气分郁热:病在少阳胆腑,里热阴伤。

21 加减: 芍药用白芍,炙甘草可改为生甘草,大枣常不用 常加黄连、栀子、龙胆草等加强清热泻火之力;
若伴头痛恶寒,无汗或少汗,加葛根、蝉蜕、薄荷等以透达表邪; 若伴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心烦者,加柴胡、栀子等以疏胆清热; 若胆热炽盛,口苦、呕吐甚者,加龙胆草、黄连、竹茹、代赭石等;或用黄连黄芩汤方(黄连、黄芩、郁金、豆豉)以清宣胆腑郁热。

22 1.2 初发证治—卫气同病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 酸痛,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唇焦; 苔脉: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1.2 初发证治—卫气同病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 酸痛,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唇焦; 苔脉: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病机:新感时令之邪引动内伏气分之郁热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增损双解散

23 增损双解散《伤寒瘟疫条辨》 荆芥,防风,薄荷叶,蝉蜕 —— 辛散透邪 僵蚕,姜黄,当归,芍药 —— 通络和营
荆芥,防风,薄荷叶,蝉蜕 —— 辛散透邪 僵蚕,姜黄,当归,芍药 —— 通络和营 黄连,黄芩,山栀,石膏,连翘—— 大清里热 大黄,芒硝 —— 通腑泄热 桔梗—升降气机;滑石—使热从小便而去 甘草—和中 升降散(大黄、姜黄、白僵蚕、蝉蜕)加味 荆芥,防风 薄荷叶,蝉蜕 僵蚕,姜黄 当归,芍药 黄连,黄芩 山栀,石膏,连翘 大黄,芒硝 桔梗 滑石 甘草

24 加减: 若感受风热之邪而引发伏热,表热之证明显者,加银花、牛蒡子、竹叶等疏风泄热;
若感受风寒之邪引发伏热,表寒之象明显者,加苏叶、葱白等疏表散寒; 若经气郁滞明显,头痛、身痛显著者,加羌活、白芷等疏通经脉,行气止痛; 若津伤口渴者,加花粉生津止渴; 若里热不甚,大便不干燥者,可去大黄、芒硝。

25 1.3 初发证治—热灼营分 证候: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语,斑点 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饮; 苔脉:舌红绛,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1.3 初发证治—热灼营分 证候: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语,斑点 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饮; 苔脉:舌红绛,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温热病邪直犯营分;气分邪热深入营分 治法:清营泄热 方药:清营汤

26 营分证所见时有谵语与阳明热炽或阳明热结所致谵语有何区别?

27 清营汤《温病条辨》——用不用黄连? 若营阴耗伤不甚而有心烦者,可用黄连配合犀角清心解毒,但黄连苦燥,用量宜小;
若营阴耗伤较甚,舌质绛而干者,则慎用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28 加减: 若兼有恶寒,无汗,身痛等表证者,可加豆豉、薄荷、牛蒡子等宣透表邪;
若黄苔退尽,舌转深绛,斑疹透发,为热毒由营渐传入血,当去银花、连翘、竹叶等气药; 若见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者,可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也可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29 1.4 初发证治—卫营同病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 肤斑点隐隐,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
1.4 初发证治—卫营同病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 肤斑点隐隐,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 苔脉:舌红绛,苔黄白相兼,脉浮弦数。 病机:表有客邪,营分热郁,卫营合邪 治法:泄卫透营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 倍玄参方

30 注意点: 与风温肺热发疹—都有发热、咳嗽、皮疹等 风温肺热发疹—病变重心在气分,肺热波及营络, 皮疹多为充血性,按之退色;
春温卫营同病—斑点隐隐为营热炽盛,损伤血络, 皮疹多为出血性,按之不退色,并 见舌质红绛等。 若表证不甚,可去荆芥; 若皮疹较多,按之退色,加蝉蜕、浮萍等透疹; 若营热较重,可加水牛角、赤芍等清营泄热。

31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32 2.1 邪盛气分—热灼胸膈 证候:身热不已,面红目赤,胸膈灼热如焚,烦 躁不安,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 龈肿痛,或大便秘结;
2.1 邪盛气分—热灼胸膈 证候:身热不已,面红目赤,胸膈灼热如焚,烦 躁不安,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 龈肿痛,或大便秘结; 苔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热郁化火,燔灼胸膈 治法:清泄膈热 方药:凉膈散

33 凉膈散《和剂局方》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竹叶 —— 清泄上焦郁热 大黄、芒硝 —— 通腑泄热,釜底抽薪 甘草 —— 缓急润燥
大黄、芒硝 —— 通腑泄热,釜底抽薪 甘草 —— 缓急润燥 清透并举,上下兼顾,共奏凉膈泄热,清上泄下之效。

34 2.2 邪盛气分—阳明热炽 证候:壮热,面赤,汗多,心烦,渴喜凉饮; 苔脉:舌红苔黄而燥,脉洪大或滑数。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 治法:清热保津
2.2 邪盛气分—阳明热炽 证候:壮热,面赤,汗多,心烦,渴喜凉饮; 苔脉:舌红苔黄而燥,脉洪大或滑数。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 治法:清热保津 方药:白虎汤

35 加减: 若发热较高者,应及时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体温,如冰袋或乙醇擦浴,后配合药物静脉注射;
若热盛津伤,烦渴甚者,可加山栀、竹叶、石斛、芦根等以清热解毒、生津除烦; 若气阴两伤,喘喝,脉芤者,可加人参益气生津。

36 2.3 邪盛气分—热结肠腑 证候: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 脉沉细;或伴见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摸床
2.3 邪盛气分—热结肠腑 证候: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 脉沉细;或伴见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摸床 ,肢体震颤,目不了了,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 或沉细;或伴见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 红赤,时烦渴甚,舌红脉数。 病机:阳明腑实,阴液亏虚/气液两虚/小肠热盛 治法:通腑泄热(滋阴增液/补益气阴/清泄小肠邪热) 方药: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导赤承气汤

37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温病条辨·中焦篇》17条

38 注意点: 大黄为苦寒攻下之要药,但对于阴液亏损或元气不足者,应用时必须配合滋阴益气之品;
若热炽阴伤较甚者,可加知母、天花粉、玄参、芦根等以清热生津; 若小便赤色有血者,可加白茅根、小蓟等凉血止血 若服本方后大便已通而热不退,或退而未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黄或金黄色,脉沉实有力,去芒硝,加丹皮、知母; 若邪热已去,仅是阴液亏虚而肠燥便秘者,只须用增液汤以润肠通便,不可再用硝、黄。

39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40 3.1 热炽营血—气营(血)两燔 证候:壮热,目赤,头痛,口渴饮冷,心烦躁扰, 甚或谵语,斑点隐隐,甚或大渴引饮,头
3.1 热炽营血—气营(血)两燔 证候:壮热,目赤,头痛,口渴饮冷,心烦躁扰, 甚或谵语,斑点隐隐,甚或大渴引饮,头 痛如劈,骨节烦痛,烦躁不安,甚则昏狂 谵妄,或发斑吐衄; 苔脉:舌绛或深绛,舌苔黄燥,脉滑数、弦数或 洪大有力。 病机:气分邪热未解,营血分热毒又盛 治法:气营(血)两清 方药: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或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41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温病条辨》
生石膏 一两 知 母 四钱 玄 参 四钱 细生地 六钱 麦 冬 六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盅服。 本方是吴鞠通以景岳玉女煎加减而成。 方用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玄参、生地、麦冬凉营滋阴,合之共奏清气凉营之效。 实寓白虎汤合增液汤之意。

42 化斑汤《温病条辨》 生石膏 一两(捣细)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 知 母 四钱 生甘草 三钱 白粳米 一合
知 母 四钱 生甘草 三钱 白粳米 一合 玄 参 三钱 犀 角 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 白虎汤清气解肌,泄热救阴;犀角、玄参清营凉血,解毒化斑。共奏清气凉血,解毒化斑之效。

43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生石膏 大剂六~八两,中剂二~四两,小剂八钱~ 一两二钱。 生地黄 大剂六钱~一两,中剂三~五钱,小剂二~ 四钱。
生石膏 大剂六~八两,中剂二~四两,小剂八钱~ 一两二钱。 生地黄 大剂六钱~一两,中剂三~五钱,小剂二~ 四钱。 乌犀角 大剂六~八钱,中剂三~五钱,小剂二~ 真川连 大剂四钱~八钱,中剂二钱~四钱 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 丹皮、鲜竹叶(各取一般常用量) 水煎服,先煮石膏,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44 注意点: 一般气营两燔者,方选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气血两燔者,方用化斑汤; 热毒亢盛于气营血分者,用清瘟败毒饮。
本证的治疗,应注重清气分邪热,气热得清,营血分之热可顺势外透而解,故方中多重用石膏。

45 加减: 加减玉女煎常加入黄连、黄芩等加强清热解毒; 化斑汤常加入丹皮、大青叶、赤芍等以增强凉血化斑之力
清瘟败毒饮,若吐衄重者,去桔梗,加白茅根、小蓟; 斑疹紫黑者,重用生地、赤芍,加紫草、丹参、红花、归尾; 大便秘结,腹胀满者,加大黄、芒硝; 若见神昏谵语,舌蹇肢厥,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痉厥者,加僵蚕、蝉蜕、地龙、全蝎等以平肝息风; 阴液亏虚者,当加强滋补阴液。

46 3.2 热炽营血—热盛动血 证候:身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 疹密布,色深红甚或紫黑,或吐衄便血; 苔脉:舌深绛,脉数。
3.2 热炽营血—热盛动血 证候:身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 疹密布,色深红甚或紫黑,或吐衄便血; 苔脉:舌深绛,脉数。 病机:热毒炽盛于血分,迫血妄行,热瘀交结 治法: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

47 加减: 若吐血,加侧柏叶、白茅根、三七、大黄粉; 若衄血,加白茅根、黄芩、焦栀子; 若便血,加槐花、地榆炭;
炭类止血药? 补血药? 若吐血,加侧柏叶、白茅根、三七、大黄粉; 若衄血,加白茅根、黄芩、焦栀子; 若便血,加槐花、地榆炭; 若溲血,加小蓟、琥珀、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 若热毒甚,症见昏狂,斑色紫黑者,可加水蛭、大黄、神犀丹等以活血祛瘀解毒; 若气血两燔,加石膏、知母、黄连、黄芩、栀子 若热盛阴伤,出血不止,加紫草、玄参、三七、西洋参等以清热益阴,凉血止血。

48 3.3 热炽营血—热与血结 证候:身热,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 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而 漱水不欲咽;
3.3 热炽营血—热与血结 证候:身热,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 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而 漱水不欲咽; 苔脉:舌紫绛或有瘀斑,脉沉实而涩。 病机:热毒内陷血分,热与血结,蓄于下焦 治法:泄热通结,活血逐瘀 方药:桃仁承气汤

49 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 大 黄 五钱 芒 硝 二钱 桃 仁 三钱 芍 药 三钱 丹 皮 三钱 当 归 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桃仁、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消瘀;大黄、芒硝泄热软坚,攻逐瘀结;当归和血养血,行血中之气。

50 吴又可论“蓄血证” 胃实失下,至夜发热者,热留血分,更加失下,必致瘀血。初则昼夜发热,日晡益甚,既投承气,昼日热减,至夜独热者,瘀血未行也,宜桃仁承气汤。

51

52 加减: 若血热盛者,可加紫草、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若瘀血较甚者,可加三七粉、水蛭粉等活血散血
若热瘀扰心,见神志昏狂者,可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若阴伤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麦冬等滋阴养液。

53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54 4. 热入心包 与风温相类,可以互参。 热陷心包 ——清宫汤送服“三宝” 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 ——牛黄承气汤

55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56 5. 阳气暴脱 证候:身热骤降,四肢逆冷,面色苍白,冷汗 淋漓,皮肤出现花纹,斑疹成片色紫黯, 或肢端青紫,呼吸短促或微弱;
5. 阳气暴脱 证候:身热骤降,四肢逆冷,面色苍白,冷汗 淋漓,皮肤出现花纹,斑疹成片色紫黯, 或肢端青紫,呼吸短促或微弱; 苔脉:舌淡,脉微细欲绝。 病机:邪陷正衰而致阳气暴脱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回阳救急汤

57 加减: 本方大温大热,用后厥回脱止即当停用; 治疗时应配合现代制剂,如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若冷汗淋漓,可加生龙骨、生牡蛎以固脱救逆;
若为内闭外脱,应配合清心开窍之品,如安宫牛黄丸等,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若兼有明显瘀血阻络见症,可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药,或用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58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59 6. 热盛动风 证候:身热壮盛,头晕胀痛,烦闷躁扰,甚则狂 乱,神昏痉厥,或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苔脉:舌干红绛,脉弦数。
6. 热盛动风 证候:身热壮盛,头晕胀痛,烦闷躁扰,甚则狂 乱,神昏痉厥,或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苔脉:舌干红绛,脉弦数。 病机:邪热内陷厥阴,热盛引动肝风 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60 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双钩藤三钱 (后入) 羚角片一钱五分 滁菊花三钱 (先煎) 茯神木三钱 霜桑叶二钱 生白芍三钱 京川贝四钱
生甘草八分 鲜竹茹五钱 (与羚角片先煎代水) 羚角片一钱五分 (先煎) 霜桑叶二钱 京川贝四钱 (去心) 鲜生地五钱 凉肝息风: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 滋养阴液:生地、白芍、甘草; 宁心安神:茯神; 清肝化痰:贝母、竹茹。

61 加减: 注意祛除引起动风的原因。 若痉厥兼有表气郁闭者,应解表清里、息风止痉并用,可加入僵蚕、蝉蜕、银花等; 若气分热炽者,加石膏、知母等;
若营血分热盛者,可加水牛角、板蓝根、丹皮、紫草等; 角弓反张或抽搐较重者,加全蝎、地龙、蜈蚣或羚羊角粉口服; 若见神昏狂乱者,可用凉开“三宝”,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等清心开窍; 若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等攻下腑实,清泄里热; 若痰涎壅盛者,加竹沥、姜汁清热涤痰; 若阴液亏损严重者,应加强滋阴养液的药物,并及时补充水液。

62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63 7.1 热灼真阴—真阴亏损 证候:身热不甚,久留不退,午后面部潮红,或 颧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 或神倦,耳聋;
7.1 热灼真阴—真阴亏损 证候:身热不甚,久留不退,午后面部潮红,或 颧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 或神倦,耳聋; 苔脉:舌质干绛,甚或紫黯痿软,脉虚软或结代 病机:春温后期,热毒余邪久稽,损伤肝肾阴液 治法:滋补肝肾真阴 方药:加减复脉汤

64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炙甘草 六钱 干地黄 六钱
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各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炙甘草 六钱 干地黄 六钱 生白芍 六钱 麦 冬 五钱 (不去心) 阿 胶 三钱 麻 仁 三钱 炙甘草汤去参、桂、姜、枣,加白芍而成。滋阴退热,养液润燥。

65 加减复脉汤与炙甘草汤比较 病机 阴血亏虚,心阳不足 热邪久羁,劫烁真阴 主证 脉结代,心动悸 手足心热,咽干齿
炙甘草汤 加减复脉汤 病机 阴血亏虚,心阳不足 热邪久羁,劫烁真阴 主证 脉结代,心动悸 手足心热,咽干齿 (《伤寒论》182条) 黑,舌干绛,脉虚细 功用 补心阳(参、桂、姜、 滋阴养液(去参、桂 炙草、枣) 姜、枣,加白芍) 养阴血(干地、麦冬、 阿胶、麻仁)

66 加减法: (1)因误治汗之不当(汗自出) -耗伤心气、心无所主、震震悸动者 -本方去麻仁加生牡蛎、生龙骨 -救逆汤(滋阴敛汗、摄阳固脱)
(2)下之不当,阴液下泄,兼见大便溏者 -本方去麻仁加生牡蛎 -一甲复脉汤(滋阴固摄) (3)如虚风将起兼见手指蠕动者 -本方加生牡蛎、生鳖甲 -二加减复脉汤(急防痉厥)

67 注意点: (1)身热,实热与虚热辨证 虚 手足心热,咽干齿黑或舌燥,舌干绛, 身热 苔少,神疲耳聋,脉虚细或结代
虚 手足心热,咽干齿黑或舌燥,舌干绛, 身热 苔少,神疲耳聋,脉虚细或结代 实 壮热,渴饮,舌红苔黄燥,气粗汗多, 脉洪大或数 (2)耳聋辨证(听力 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少阳(胆) 胆火上升,清窍不利-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脉弦 湿热 耳聋 湿热上蒸-身热面赤,胸闷脘疲痞, 尿赤,脉滑 少阴(肾) 肾精亏损,不能上滋-手足心热, 咽干齿黑,舌干绛,脉虚细

68 7.2 热灼真阴—阴虚风动 证候:低热,手指蠕动,口角颤动,或瘛疭,两 目上视或斜视,筋惕肉瞤,心中憺憺大动,
7.2 热灼真阴—阴虚风动 证候:低热,手指蠕动,口角颤动,或瘛疭,两 目上视或斜视,筋惕肉瞤,心中憺憺大动, 甚则时时欲脱,形消神倦,齿黑唇裂; 苔脉:舌干绛或光绛,脉虚弱或细促。 病机:肾阴耗损,水不涵木,致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养血,潜阳息风 方药: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69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炙甘草 六钱 干地黄 六钱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生白芍 六钱 麦 冬 五钱 (不去心) 阿 胶 三钱
麦 冬 五钱 (不去心) 阿 胶 三钱 麻 仁 三钱 生牡蛎 五钱 生鳖甲 八钱 生龟板 一两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临床应用三甲复脉汤,要紧扣厥阴阴虚、风阳内动这一病理特点,其证以头晕、心悸、肢体抽搐或瘛瘲,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结代为主。或头痛耳鸣,神惓而夜寐不安,或昏眩欲扑,步履不稳,或厥,或肢体颤动,语言不利而肢麻。

70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炙甘草 四钱 干地黄 六钱 生白芍 六钱 鸡子黄 二枚 麦 冬 六钱 (连心) 阿 胶 三钱 麻 仁 三钱
麦 冬 六钱 (连心) 阿 胶 三钱 麻 仁 三钱 生牡蛎 四钱 生鳖甲 四钱 生龟板 四钱 五味子 二钱 鸡子黄 二枚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喘加人参; 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 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71 注意点: 热盛动风证:多见于病程的极期阶段,属实证,其发痉一般力量较强,幅度较大,多伴有壮热,肢厥,神昏,头胀痛,渴饮,舌苔燥,脉弦等实象;
阴虚风动证:多见于病之后期阶段,属虚证,其发痉一般力量较若,幅度较小,呈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手足瘛瘲等类似动风之症。 “血虚生风者,非真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瘛瘲,类似动风,故名曰内虚暗风,通称肝风,温热病末期多见此证者,以热伤血液故也。” —何秀山

72 注意点: 吴鞠通:“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若肺气将绝而兼见喘息气促者,急加人参培元固本;
若见将成阴阳两脱之势,自汗不止者,加龙骨、人参、浮小麦以益气敛汗固脱; 若心阴心气大伤,而兼心悸者,加人参、茯神、炒枣仁、浮小麦以益气养心安神。

73 加减复脉汤 三甲复脉 大定风珠 药味 炙甘草 补益中气 麻仁 润燥 生地 益阴生津 滋养肝肾之阴 阿胶 麦冬 白芍 生牡蛎 滋阴潜阳息风
生鳖甲 生龟板 五味子 敛阴留阳,防止虚脱 鸡子黄 滋补心肾,增强滋阴息风之效 功效 滋补肝肾 润养阴液 滋阴养血 潜阳息风 滋阴潜阳息风固脱

74 7.3 热灼真阴—阴虚火炽 证候:身热不甚,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 苔脉: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7.3 热灼真阴—阴虚火炽 证候:身热不甚,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 苔脉: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病机:邪热久稽灼伤肾阴,水火不济心火亢盛 治法:清心火,滋肾水 方药:黄连阿胶汤

75 黄连阿胶汤《温病条辨》 黄 连 四钱 黄 芩 一钱 阿 胶 三钱 白 芍 一钱 鸡子黄 二枚
黄 连 四钱 黄 芩 一钱 阿 胶 三钱 白 芍 一钱 鸡子黄 二枚 水八杯,先煮三物,取三杯,去滓,纳胶烊尽。再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日三服。 吴鞠通:“以黄芩从黄连,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以白芍从阿胶,内护真阴而外捍亢阳, 名黄连阿胶汤者,取一刚以御外侮,一柔以护内主之义也 。”

76 加减: 若肝肾阴液亏耗较重,可加生地、玄参、首乌、黄精等; 若心火较甚者,可加莲子心、竹叶等。

77

78 四、辨证论治—常见证型辨治疗 1 初发证治 2 邪盛气分 3 热炽营血 4 热入心包 5 阳气暴脱 6 热盛动风 7 热灼真阴 8 邪留阴分

79 8. 邪留阴分 证候: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 苔脉: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 病机: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 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8. 邪留阴分 证候: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 苔脉: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 病机: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 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方药:青蒿鳖甲汤

80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 蒿 二钱 鳖 甲 五钱 细生地 四钱 知 母 二钱 丹 皮 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青 蒿 二钱 鳖 甲 五钱 细生地 四钱 知 母 二钱 丹 皮 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吴鞠通:“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81 邪留阴分 真阴亏损 阴虚火炽 病机 肾阴亏损, 余邪留伏阴分 肾阴亏损,虚热内生 阴伤与邪火均甚 证候 性质 邪少虚多 虚多邪少 虚实夹杂 主症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低热,咽燥,齿黑,舌干绛、脉虚细或结代 身热,心烦不寐,舌红,脉细数 代表方 青蒿鳖甲汤 加减复脉汤 黄连阿胶汤

82 加减: 青蒿鳖甲汤可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后期长期低热不退或其他多种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以及某些功能性发热。
若兼肺阴虚者,可加沙参、麦冬、川贝母等滋养肺阴; 若兼胃阴虚者,可加玉竹、石斛、山药等滋养胃阴,还可进食雪梨汁、荸荠汁、石斛茶等; 若虚热明显,呈五心烦热者,可加地骨皮、白薇、胡黄连等清退虚热。

83 五、病案举例(一) 沈××,女,53岁,1992年2月7日急诊住院。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
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 务,未能就医。到晚上9点时,患者突然出现 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 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39.8℃,脉搏9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21000/mm3, 中性90%,淋巴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在出血点。

84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85 参考答案: 1、病名:春温 2、病因:伏寒化温(温热病邪); 病机:邪自内发,内陷心营,神机失运。 3、治则治法:清心凉营开窍 4、处方: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水牛角、生地、银花、连翘、竹叶、麦冬、黄连、板蓝根等。

86 五、病案举例(二)

87 复习思考题 春温的发病类型有哪些?临床如何辨证治疗? 试述春温热结肠腑的病机特点及其辨证治疗。 实风与虚风如何辨证治疗?
热闭心包如何辨证治疗? 春温后期病机特点是什么?如何辨证治疗?

88 Thank You!


Download ppt "春 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