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油田一中高语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油田一中高语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油田一中高语组

2 文言文阅读

3 第七章  理解并翻译 文中的句子

4 一、高考测试的方式 文言译句的考查方式综合性非常强,字词句式等语文知识都要反映出来,这种题很能考核学生的文言整体素质。
出题的方式:2002年之前,此条块高考设题题干惊人地统一:“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试题设置均采用直译的方式。 “四选一”形式,答案是唯一的。但亦有些变化:

5 一、高考测试的方式 1、以99年为分水岭,以往是一个句子通过两个解释寻其一,而1999年这类题一句话不再设干扰项,而是四个句子各一种翻译结果。 、题干中把以前称为“正确的译文”改为“在文中的正确意思”,侧重语文现象在语境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中机械的解释,将直译与意译结合起来了。 3、2002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这对一向不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考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6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做到“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照直诘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7 备考秘籍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

8 翻译时要注意按照"留、补、换、删、调、贯"六字法进行。
1、留——照录不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指凡人名、地名、国名、年号、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2、补——补充省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3、换——对照翻译,换成今语。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同形异义词……凡该换的,一律换之;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亲近。如:“祖父”“妻子”“受业---授业” ;

9 翻译时要注意按照"留、补、换、删、调、贯"六字法进行。
4、删——删掉不译。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5、调——调整语序。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6、贯——通顺连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用典故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点点”。 以上六种方法视具体语境来运用,不可生搬硬套。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10 四、特别注意 1、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5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因此说,对文言译句的复习,当是以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基础。

11 四、特别注意 1、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不管什么样类型的考题,都应该把确定重点词语和翻译时联系上下文作为解题的两个关键环节,打通了这两个环节,任何类型的考题都会迎刃而解。

12 四、特别注意 2、要适应新题型。以往都是从文中挑出两句,每句设计四个译文选项,然后要你选出正确的一项;或是列出四句话的译文要你选出正确的一项(1999年、2000年)都可用排除法。而现在改用主观题,书写量大了,所以多数考生不习惯,得分较低,要较快适应才是。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13 四、特别注意 3、千万别漏了文段中或文段后的任何一个注解(有时题目的答案就隐含在注解中,如87年高考题) 。
无论在(考试说明)还是(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有一点应该明确,我们应把“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最基本原则。

14 五、试题剖析 [例1]阅读下文,完成3一4题。(1995上海卷)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罞 (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把"非桀其孰为此"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答案]译为:“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15 译文: [答案]译为:“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关键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相同。
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96上海卷)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如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答案]译为:“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关键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相同。

16 例3:阅读下文,解答第25题。(2001上海卷) 射 说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1),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2),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17 [答案]:①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 (射箭之道)? ②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1)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2)锻:拉弓。(3)走:自称谦词。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谓得之于心? 译文: 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译文: [答案]:①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 (射箭之道)? ②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译文②

18 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例4]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答案] 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解析]耍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

19 (例5)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 —— 《新唐书·李贺传》 [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

20 [例6]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④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④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⑤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 ①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②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③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苫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痛苦") ④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 ⑤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21 设该题的目的在于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句式特点。
[解析] 设该题的目的在于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句式特点。 如①句为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哪儿,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然后”安在“倒置句首; ②句被动句,“见欺于王”中的“见……于……”表被动。见:是助动词表被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王“;”负“,对不起; ③句要求补出古代简练说法; ④句中的“孰与”可解释为“与……相比,谁更怎么样”,据句义,可解释成“厉害”。其他例子,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⑤句的语序应调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

22 六、文言文翻译题(主观题型)实例讲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的的一个高考考点。但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学生只要对文言词义、句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结合选项较容易地得出答案,因此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仍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但“翻译”不止是“理解”,2002年《考试说明》增加了一道分值5’的主观型翻译题,强化了对“翻译”的考查。这里我们想通过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翻译”和“理解”有哪些不同的能力要求。由于意译不是考查的要点,本文不讨论意译的内容;至于古汉语今译的原则(“信”“达”“雅”)、要求及方法等请参阅人教版语文课本(旧教材,95年版)第四册331页基础知识短文《文言文的翻译》,辽宁出版社的《高三语文思维点拨和能力训练》230页“翻译成现代汉语”部分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23 (一)、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
例1.把列语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下同)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4 (一)、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
例2.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25 例3. 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道)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 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26 (二)、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 例4.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读孟尝君传》)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

27 例5.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

28 例6. (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分析:文中对道同的死,有一种深深的惋惜,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翻译时可以略添几个虚词以表现这种情感: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为什么用感叹号?)

29 七、适应训练 ——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①。旦暮吏来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尔鸡豚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 译文① 译文② 译文③

30 谢谢同学们参与 再见 2002年12月


Download ppt "油田一中高语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