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请看书后告诉我: PCR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分几个步骤,分别有什么成员的参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请看书后告诉我: PCR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分几个步骤,分别有什么成员的参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请看书后告诉我: PCR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分几个步骤,分别有什么成员的参与?

2 故事发生在1983年 的春夏之交

3 很少有在公司工作的科研人员得 诺贝尔奖, Mullis是其中之一
Kary B. Mullis (1944 -),在Cetus公司工作期间,发明了PCR。 他原本是要合成DNA引物来进行测序工作, 却常为没有足够多的模板DNA而烦恼。198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他开车去乡下别墅的路上萌发了用两个引物(而不是一个引物去扩增模板DNA 的想法…... Mullis, K.B. (1990) The unusual origi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262 (4)

4 Mullis开车的时候, 瞬间感觉两排路灯就是DNA的两条链,自己的车和对面开来的车象是DNA聚合酶,面对面地合成着DNA, ……

5 Mullis的第一个PCR实验 1983年9月中旬。 Mullis在反应体系中加 入DNA聚合酶后在37 ℃一直保温。结果第二
天在琼脂糖电泳上没有 看到任何条带。于是他认识到有必要用加热来解链,每次解链后再加入DNA聚合酶进行反应,依次循环。1983年12月,他终于看到了被同位素标记的PCR条带。

6 PCR的发展史 1983年9月,Mullis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做了第一个PCR实验,只用一个循环;
1983年12月,用同位素标记法看到了10个循环后的49 bp长度的第一个PCR片断; 1985年10月25日申请了PCR的专利,1987年7月28日批准(专利号4,683,202 ),这回Mullis是第一发明人。 1986年5月,Mullis在冷泉港实验室做专题报告,全世界从此开始学习PCR的方法; 1988年,第一台PCR仪问世; PCR传奇--一个生物技术的故事。 保罗·拉比诺著,朱玉贤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8。

7 PCR不只是一个方法改进 Mullis的上司有句“名言”,“我们要扩增这么多DNA样品有什么用”;
到了1991,Cetus公司以3亿美元将PCR相关专利转让给瑞士Hoffman LaRoche公司,并在此后的经营中又获得了数亿美元的分红; Mullis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PCR和DNA重组技术一样意义深远。

8 PCR的应用领域

9 生物学领域几乎无处不用 基因、DNA片段的克隆 人工基因构建 DNA序列测定 基因定点突变 基因型(突变)检测, SNP分析,遗传背景分析
生物物种鉴定,系统进化研究 基因表达量研究(real-time PCR) / 基因表达谱研究( DNA chip, SAGE)

10 医学领域 疾病基因检测 / 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致病病原体的检测 肿瘤治疗中癌基因的检测 会推广到大部分疾病治疗前的检测
DNA指纹、个体识别、亲子关系鉴别、法医物证 其他: 动、植物检疫(转基因动植物检测)

11 PCR仪器的变迁 三个水浴锅, 用手移动 (Mullis等人当时用的) 电加热块 + 自来水冷却 (PE,1988)
三个加热块 + 机械手 (Stratagene,1994) 半导体制冷和加热 (MJ, PE, BioMetra, Eppendrof) 温度梯度, 荧光检测 (如 Roche的Lightcycler) 风加热 Lab-on-chip式的PCR仪(所谓的芯片PCR) 中国的状况 1991年出现三个水浴锅+机械手的原始PCR仪(华美,复日等) 现在以半导体(Peltier板)制冷式为主(杭州博日,上海天呈, 厦门安普利等)

12 从定性到定量的革命

13 琼脂糖凝胶电泳 PCR 3-4 小时 最终产物 紫外光观察

14 PCR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污染是PCR实验的常见问题。只要实验室里曾经扩增过某个片段,就有可能以后的实验中发生污染。
样品 正对照 负对照 标准分子量 因此,做实验的时候绝对不要忘了负对照。 用紫外灯破坏污染物也是一个办法

15 普通PCR和定量PCR的区别 适用定性分析,不适合定量分析; PCR 产物的长度从100bp -数kb 实时检测:每个循环都产出荧光信号
绝对定量,灵敏度更高 PCR产物的长度一般在 bps

16 定量PCR相关的近年来 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
2003年已经达到3000篇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7 PCR会用于基因身份证的制作吗?

18 到2030年,预计只要1000美金就能得到个人的基因组序列。人与人之间平均1000个碱基对就有一个碱基呈多态性(SNP)。因此共有300万碱基上可能存在差异, 而真正有价值的SNP也许只有1-2万个。
防治基因信息的滥用和基因歧视,将是今后社会的重任。

19 一、PCR技术概述 1、概念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是用一对寡聚DNA作为引物,通过加温变性-退火-DNA合成这一周期的多次循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 目的: 用于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

20 由于这种扩增产物是以指数形式积累的,经25-30个循环后,扩增倍数可达106。

21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的原理

22

23 PCR 动画 过 程 变 性 引 物 退 火 DNA 复制 1st cycle 2nd cycle 3rd cycle

24 PCR产物生成曲线 log[DNA] Cycles

25 目前它在分子克隆, 目的基础检测,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法医学,考古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6 DNA在95℃下加热5min,双螺旋结构被热变性, 解链为两股单链。 ——变性
2、原理 DNA在95℃下加热5min,双螺旋结构被热变性, 解链为两股单链。 ——变性 将反应降温至55 ℃ , DNA加热变性+引物慢慢冷却使其结合,形象地称为 ——退火 置反应混合物于70 ℃ 1分钟,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3’端开始,沿着5’—3’的方向,按照模板链的序列,合成一条新DNA链,其序列与模板序列互补。 --延伸 迅速加入TaqDNA 聚合酶,混匀。

27 经上述这一循环,双链DNA拷贝数增加1倍。
进行n次循环,拷贝数将增加2的n次方倍

28 (1)DNA模板的热变性 将待扩增DNA加热到950C左右,使双链DNA解开成为单链,并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作为模板。

29 影响Tm的因素: (1) DNA碱基的组成 G-C含量越多 Tm值越高 A-T含量越多 Tm值越低

30 (2)溶液的离子强度 低离子强度 Tm值越低 高离子强度 Tm值越高
(3)pH值 pH值5-9 Tm值变化不明显 pH<4 pH>11 不利于氢键形成 (4)变性剂 干扰碱基堆积力和氢键的形成

31 (2)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或复性) 将体系温度降至合适温度(550C左右),使加入的引物与模板DNA两端(3ˊ端)碱基序列互补结合。

32 将体系温度升到700C左右,Taq聚合酶催化dNTP
(3)引物延伸 将体系温度升到700C左右,Taq聚合酶催化dNTP 按碱基互补原则连接在DNA引物3ˊ端,使链延伸, 形成两条与模板互补的新链。 以上为1次PCR循环(变性、复性和延伸) (新合成的链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

33 3. PCR各要素及其作用 (1) 模板 PCR模板可以是DNA或RNA。 以线性DNA模板为佳,量适中,一般为102105个拷贝;
RNA cDNA PCR, 称此为RT-PCR. (2)耐热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 逆转录

34 Taq DNA聚合酶 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Taq)的DNA聚合酶 ①5’3’DNA聚合酶活性;
②无3’5’外切酶活性, 35轮0.25%错配,与原始模板有差别 可在95℃稳定30分钟。从而保证PCR在[94℃变性→ 52℃退火→72℃延伸]循环30次过程中不变性失活。

35 最适聚合酶 温度72℃,选择72℃延伸 半衰期:92.5℃ 130min 95℃ 40min 97.5℃ 5—6min 变性温度:≤95℃才能使其在整个扩增循环中保持足够活性

36 引物是根据已知序列的模板DNA待扩增区两端而设计的一对寡核苷酸小片断,长度一般为1530个碱基。
(3)引物 引物是根据已知序列的模板DNA待扩增区两端而设计的一对寡核苷酸小片断,长度一般为1530个碱基。 引物是保证PCR扩增产物的大小和特异性的关键因素,其设计与合成对PCR的成功至关重要。 引物设计原则如下:

37 引物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① 长度适宜,一般为1530个碱基; ② G+C含量,一般为40%60%; ③ 4种碱基应随机性分布;
① 长度适宜,一般为1530个碱基; ② G+C含量,一般为40%60%; ③ 4种碱基应随机性分布; ④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⑤ 两个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4个碱基的互补; ⑥ 引物3ˊ端不应有任何修饰; ⑦ 引物5ˊ可以修饰。

38 PCR一般用50200μmol/L的dNTP;并且4种dNTP浓度应相等;
(4)缓冲溶液与Mg2+ PCR技术常用1050mmol/L Tris-HCl、Ph8.38.88、偏碱缓冲液;并含有一定量的Mg2+浓度; (5)dNTP浓度 PCR一般用50200μmol/L的dNTP;并且4种dNTP浓度应相等;

39 (6)参数 变性温度与时间 一般选择: 940C, 30秒 退火温度与时间 取决于引物长度、浓度 和G+C含量, 延伸温度与时间
一般选择: Tm - 5℃ 延伸温度与时间 一般选择: 70℃ 75℃ 循环次数 取决于模板浓度, 一般循环:30次

40 Step 1: DNA热变性 Step 2: 引物退火 Step 3: 引物延伸 PCR法的操作过程

41 二、反应体系对PCR扩增的影响 纯度: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会抑制PCR反应 完整性: 模板降解会导致PCR扩增无产物 浓度: 加量过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增加 特异性:长度适当、避免二级结构和二聚体 完整性:避免反复冻融 浓度:应适当,过高导致非特异性增加,过低则扩增产物太少 DNA模板 引 物

42 pH值,盐离子浓度 反应Buffer Mg 2+浓度 ddH2O 稳定剂,增强剂 过高非特异性严重 过低无扩增产物 浓度适当 避免反复冻融
dNTP Mixture pH值适当 避免污染 ddH2O

43 三、PCR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一:无扩增产物 对 策 现象:正对照有条带,而样品则无; 原因
纯化模板或者使用试剂盒提取模板DNA或加大模板的用量 更换Buffer或调整浓度 重新设计引物(避免链间二聚体和链内二级结构)或者换一管新引物 降低退火温度、延长延伸时间 模板:含有抑制物,含量低 Buffer对样品不合适 引物设计不当或者发生降解 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太高,延伸时间太短

44 现象: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问题二:非特异性扩增 现象: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45 对 策 问题二:非特异性扩增 原因 重新设计引物或者使用巢式PCR 适当降低模板或引物浓度 适当减少酶量 降低镁离子浓度
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使用二阶段温度法 减少循环次数 引物特异性差 模板或引物浓度过高 酶量过多 Mg2+浓度偏高 退火温度偏低 循环次数过多

46 问题三:拖尾 现象:产物在凝胶上呈Smear状态。 M

47 对 策 问题三:拖尾 原因 模板不纯 Buffer不合适 退火温度偏低 酶量过多 dNTP、Mg2+浓度偏高 循环次数过多 纯化模板
适当提高退火温度 适量用酶 适当降低dNTP和镁离子的浓度 减少循环次数

48 对 策 问题四:假阳性(筛选转基因、检测基因表达情况) 现象:空白对照出现目的扩增产物 原因 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
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 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加样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 各种试剂最好先进行分装,然后低温贮存。 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

49 PCR技术优点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对样本质量要求不高,能快速、特异地扩增任何DNA片断。 PCR缺点 由于高灵敏度,使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50 四、 PCR产物分析 凝胶电泳分析法 可用琼脂糖(Agrose)或聚丙烯酰胺(PAGE)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的大小。
同时应以标准DNA分子量作平行对照,凝胶中加入溴化乙锭,电泳后,紫外检测仪下观察结果并拍照。 (在待检靶序列拷贝数多、且仅扩增出一条带时,用此法即可满足检测要求。)

51 M

52

53 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结核杆菌应用评价 1. 特异性 ★ 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及卡介菌均可扩增检测出,其它分支杆菌均否。 2. 敏感性 ★ 可检测1pg DNA,其相当于30个结核杆菌的染色体DNA量。 3. 临床应用 ★ 快速 ★ 可检测无法培养的结核杆菌

54 临床上,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多发病,病情凶险,所以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荧光定量PCR方法整个过程才4~5小时,远较细胞培养法为快,而且准确。
检测标本无特殊限制:  痰、尿、腹水、胸水、关节液、血、肺泡灌洗液、脑脊液、分泌物等均可送检

55 荧光定量PCR检测淋球菌 淋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确诊主要是进行实验室检查。

56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PCR检测

57 HBV感染的诊断主要采用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标本(两对半),免疫学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只能提供血清中的HBV间接证据,无法证明是否具有传染性,而且敏感性较低。

58 而内源性DNA聚合酶法和斑点杂交分析法则可直接确定临床标本中HBV DNA的存在。尽管比较敏感,但只能检测到0.1pg的HBV DNA。
而荧光定量PCR方法则可检测到200copy/ml的HBV DNA,因而是极为有用的方法。

59 肝炎病毒的PCR检测的意义 PCR方法可检出杂交法测定阴性而具有不同HBV血清学标志的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
α-干扰素治疗后转阴的患者 血清中残存的HBV DNA。

60 丙型肝炎病毒的PCR检测 丙型肝炎多由输血或血液制备引起,临床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所以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丙型肝炎多由输血或血液制备引起,临床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所以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属荧光基因杂交定量PCR方法。

61 肝炎病毒的PCR检测的意义 HBV及HCV的PCR检测确诊对手术相关科室待手术病人十分重要。
明确术前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对术中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术后病人敷料及分泌物的正确处理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避免因术前、术后诊断不明确引起的医疗纠纷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62 用PCR检测衣原体DNA 衣原体属包括3个种,分为: 沙眼衣原体 (引起眼部疾病和性传播疾病) 鹦鹉热衣原体 (引起呼吸道疾病)
肺炎衣原体 (引起肺炎)

63 沙眼衣原体 不仅可致眼部疾病,也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在人类则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
然而衣原体感染常缺乏特异症状,使临床诊断和监控甚为困难。 选择衣原体保守的16SrRNA基因为模板, 应用PCR技术则可以敏感,特异和简便地进行诊断。

64 应用前景 PCR技术适于: 沙眼衣原体生殖泌尿道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适于对无症状携带者或轻症患者的诊断。
根据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同,检测其它衣原体的感染。 作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性传播疾病的监控提供依据。


Download ppt "请看书后告诉我: PCR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分几个步骤,分别有什么成员的参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