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探索宇宙 六(3)班 制作人:王雨菲、张珺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探索宇宙 六(3)班 制作人:王雨菲、张珺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探索宇宙 六(3)班 制作人:王雨菲、张珺如

2 目录 1、人造卫星 2、运载火箭 3、伟大航天员

3 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三大类,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4 人造卫星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 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 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 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
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 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 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 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 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 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 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 星,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 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 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 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 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 了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 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截止 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 类型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

5 人造卫星的主要分类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 (1)、科学卫星
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察其他星体。 (2)、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有很多新原理、新材料、新仪器,其能否使用,必须在天上进行试;一种新卫星的性能如何,也只有把它发射到天上去实际“锻炼”,试验成功后才能应用;人上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这些都是技术试验卫星的使命。 (3)、应用卫星 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

6 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该星直径约1米,重173公斤,沿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68,5”,运行周期114分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

7 人造卫星的图片

8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航天运载工具的一种,是将有效载荷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太空的火箭。一般情况下,运载火箭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完成任务后,运载火箭被抛弃。运载火箭是航天技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按照所用的推进剂来分,运载火箭包括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种类型。按照级数来分,运载火箭包括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两种类型;多级火箭又可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和串并联混合型三种。运载火箭的用途是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9 运载火箭基本简介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通常,运载火箭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完成后,运载火箭被抛弃。 自1957年前苏联首次利用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20多种大、中、小型运载火箭。比较著名的有前苏联的“东方号”系列运载火箭、美国的“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日本的“H”系列运载火箭等。中国则在液体弹道式导弹基础上研制出了“长征”系列火箭。

10 运载火箭的技本指标 运载火箭的技术指标包括运载能力、入轨精度、火箭对不同重量的有效载荷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
运载能力指火箭能送入预定轨道的有效载荷重量。有效载荷的轨道种类较多,所需的能量也不同,因此在标明运载能力时要区别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卫星过渡轨道、行星探测器轨道等几种情况。表示运载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给出火箭达到某一特征速度时的有效载荷重量。各种轨道与特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把卫星送入185公里高度圆轨道所需要的特征速度为7.8公里/秒,1000公里高度圆轨道需8.3公里/秒,地球同步卫星过渡轨道需10.25公里/秒,探测太阳系需12~20公里/秒。

11 运载火箭的技术发展 运载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导弹 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的。第一枚成功发射卫 星的运载火箭是苏联用洲际导弹改装的卫星
号运载火箭(见“人造地球卫星”1号工程)。 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美国、法国、日本、 中国、英国、印度和欧洲空间局已研制成功 20多种大、中、小运载能力的火箭。最小的 仅重10.2吨,推力125千牛(约12.7吨力),只 能将1.48公斤重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最大的重2900多吨,推力33350千牛(3400 吨力),能将120多吨重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主要的运载火箭有“大力神”号运载火箭、“德 尔塔”号运载火箭、“土星”号运载火箭、“东方” 号运载火箭、“宇宙”号运载火箭、“阿里安”号 运载火箭、N号运载火箭、“长征”号运载火 箭等。

12 运载火箭的分类 常用的运载火箭按其所用的推进剂来分,可分为 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种类型。
如我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则是一种固液混合型的三级火 箭,其第一级、第二级是液体火箭,第三级是固体 火箭;美国的“飞马座”运载火箭则是一种三级固体 火箭。 按级数来分,运载火箭可以分为单级火箭、多级火 箭。其中多级火箭按级与级之间的连接形式来分, 分为串联型、并联型、串并联混合型三种。串联型 火箭级与级之间的连接分离机构简单,其上面级的 火箭发动机在高空点火。并联型火箭的连接分离机 构较串联型复杂,其核芯级第一级火箭与助推火 箭在地面同时点火。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的卫星号运载火箭,就是在中间芯级火箭的 周围捆绑了4支助推器。助推器与芯级火箭在地面 一起点火,燃料用完后关机抛离。我国的长征二号 E运载火箭则是一枚串并联混合型火箭,其第一级火箭 周围捆绑了4枚助推器,在第一级火箭上面又串联了一 枚第二级火箭。

13 运载火箭的飞行程序 运载火箭在专门的航天发射中心发射。火箭从地面起飞直到进入最终轨道要经过以下几个飞行阶段:
①大气层内飞行段:火箭从发射台垂直起飞,在离开地面以后的10几秒钟内一直保持垂直飞行。在垂直飞行期间,火箭要进行自动方位瞄准,以保证火箭按规定的方位飞行。然后转入零攻角飞行段。火箭要在大气层内跨过声速,为减小空气动力和减轻结构重量,必须使火箭的攻角接近于零。 ②等角速度程序飞行段:第二级火箭的飞行已经在稠密的大气层以外,整流罩在第二级火箭飞行段后期被抛掉。火箭按照最小能量的飞行程序,即以等角速度作低头飞行。达到停泊轨道高度和相应的轨道速度时,火箭即进入停泊轨道滑行。对于低轨道的航天器,火箭这时就已完成运送任务,航天器便与火箭分离。 ③过渡轨道:对于高轨道或行星际任务,末级火箭在进入停泊轨道以后还要再次工作,使航天器加速到过渡轨道速度或逃逸速度,然后航天器与火箭分离。

14 运载火箭的图片

15 宇航员 宇航员,或称航天员,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确定太空飞行的标准则没有完全统一。 在美国,以旅行高度超过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称为宇航员(astronaut)。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宇宙飞行则需超过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为止,按照美国的定义共计440人,在太空里度过了一共27,082个全体乘员天(crew-day,美国的定义),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个全体乘员天。在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下,只有434人符合资格。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来自至少32个国家。在香港及东南亚,航天员亦称太空人。截至2013年,全世界仅有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三个国家拥有发射载人航天任务的能力。其他国家的宇航员都需要与以上三国合作来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自1961年人类首次飞天以来,共有来自38个国家的宇航员先后飞天。

16 太空生活 在太空中,宇航员想怎么睡就怎么睡。美苏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器内空间狭小,航天员只能在座椅上睡觉。为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成弓状,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觉,身体稍为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舒服得多。在太空中飞行,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失重时分不清上下,站着躺着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也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总之你想怎么睡都可以。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多锻炼可以提高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门为航天员准备的"小型体育场",里面放着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航天员还要洗澡。原苏联的载人空间站,就配有航天浴室。航天员洗澡时,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就绪,才可以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才会源源不断流出来。航天员吃用的水,不是带上去的,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来的水,这样既卫生又能减轻负荷。

17 伟大航天员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 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 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 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
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 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 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 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 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 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18 王亚平,1980年1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毕业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中国女航天员。
1997年,王亚平被选至长春飞行学院。2001年,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成为一名运输机飞行员。2000年5月入党。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近三年的航天员训练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2013年7月26日,王亚平获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及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航天员王亚平被授予年会最佳技术报告奖。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全国青联副主席。

19 外国宇航员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苏联宇航员,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34年3月9日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1955年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航空学校,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苏联军队,并成为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1968年3月27日,这位人类首位宇航员在一次训练中遇难。

20 美国宇航员,世界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美国男子职业自行车车手,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Edward Armstrong)《钢之炼金术师》中,亚美斯特利斯国有着‘豪腕’之称号的国家级炼金术师亚力克斯·路易·阿姆斯特朗(Alex Louis Armstrong)

21 哥伦比亚号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000吨,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2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探索宇宙 六(3)班 制作人:王雨菲、张珺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