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 空间分析与综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 空间分析与综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 空间分析与综合

2 本 章 内 容 7.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7.3 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7.4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3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之间的区别: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方法 ①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 ②研究输入-输出的关系; ③经验方法; ①状态空间分析; ②研究输入-状态变量-输出的关系; ③解析法、最优法; 研究问题 ①线性定常系统; ②单输入-单输出; ①线性(定常、时变连续、离散)、非线性; ②多输入-多输出;

4 7.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1.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基本概念 1)状态变量:能够完全确定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
7.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基本概念 1)状态变量:能够完全确定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 个数的一组独立变量。 注:①n阶系统(即用n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有n个独立变量; ②状态变量不是唯一的,但数目是唯一的,用 表示。

5 由n个状态变量x1(t),x2(t)…xn(t)组成的矢量x(t)称为状态矢量,即:
2)状态矢量 由n个状态变量x1(t),x2(t)…xn(t)组成的矢量x(t)称为状态矢量,即: 简记

6 3)状态空间和状态轨迹 以n个状态变量为x1,x2…xn为坐标轴所构成的n维 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为状态空间的一个初始点, 为状 态空间中对应t时刻的一个点。当t由 时 在状态空间中形成点的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4)状态方程 由系统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称为状态方程。

7 例7.1 建立如图所示R-L-C网络的状态方程。
解:选取uc和i为状态变量,则由电路原理得: 写成状态变量的导数在等式左端,状态变量在右 端的标准形式,即状态方程为:

8 若令 , 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

9 列写状态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 确定状态变量(完全、确定的描述系统 的最少独立变量个数); ② 由物理规律写出关于状态变量的一阶微 分方程组; ③ 化成标准形式:状态变量的导数在等式 左端、状态变量在等式右端。

10 5)输出方程 反映系统输出于状态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输出方程。 例7.1中,若输出用 表示,确定 作为输出,则输出方程为: 或 写成矩阵形式: 式中

11 列写输出方程的步骤: ①写出输出与状态变量的表达式; ②将该表达式写成矩阵形式。 6)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合起来称为系统的状态空 间表达式。

12 7)状态变量的非唯一性和状态方程的非唯一性
在例7.1中,取 和 两个状态变量 经过一系列化简得: 可见,①在同一系统中,状态变量选取不同时, 状态方程也不同; ②状态变量的非唯一性,如果是状态矢量,只要 阵P是非奇异的(满秩),那么也是状态矢量。

13 2、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
设状态变量为 ,则状态方程的一般 形式为: 输出方程式一般为:

14 写成向量矩阵形式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式中: 为n维状态矢量 为(n×n)的系统矩阵,反映 系统内部联系

15 为(n×1)维矩阵(列阵),即为输入矩阵 或控制矩阵 为(1×n)的输出矩阵(行阵),建立输出和状态的关系 。

16 3、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
若系统具有r个输入,m个输出,则状态方程为:

17 输出方程一般为: 其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矢量矩阵形式为:

18 式中:x和A同单输入系统 为r维输入矢量; 为m维输出矢量 为 维输入矩阵

19 为 维输出矩阵 为 维直接传递矩阵

20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模拟结构框图: 一般地(除特别说明),为简单起见,令 ,即不考虑输入矢量的直接传递作用。

21 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方框图:经典控制理论中以传递函数表示系统信号之间传递关系; 模拟结构图:现代控制理论中用积分器表示的系统信号之间传递关系; 积分器:框图内传递函数为 ,其个数等于状态变量的个数,即积分器的输入端为 ,输出端为 ,用图示表示为:

22 模拟结构图的绘制步骤: ①确定积分器的数目,积分器的数目等于状态变量的数目或微分方程的阶数; ②每个积分器的输出表示相应的单个状态变量,输入为状态变量的导数; ③根据微分方程或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确定加法器和比例器,并用箭头将这些元件(积分器、加法器和比例器)连接起来。

23 例7.2 画出用以下微分方程描述系统的模拟结构图
解:①微分方程为三阶,故有3个积分器,先画出3个积分器; ②将微分方程写成最高导数项在等式左端的表达式,即为

24 ③其余导数项前的系数分别为各比例器的数值,
输入变量前的系数为输入比例器的数值,等式 右端为4项的代数和,即加法器有4个分支输入。 可得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25 例7.3 画出以下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系统的 模拟结构图: 解:先画出3个积分器,由状态方程所确定的关 系连接有关积分器,最后画出输出方程的关系, 即得

26 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的3种方法: ①由系统的方块图,根据系统各个环节的实际连结求出; ②由(物理、化学、电子等)机理出发进行推导求得; ③由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本小节介绍前两种方法

27 1、由系统框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步骤:①由框图转化为模拟结构图; ②取每个积分器的输出作为一个状态变量; ③根据模拟结构图实际连接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例7.4 系统的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状态 空间表达式。

28 解:利用方框图的等效简化原则,将传递函数化成包含积分器的负反馈回路表达形式:
以第一个框图为例:

29 等效 依次类推,可求出第二、第三个方块图对应的包 含积分器的负反馈回路形式的表达式。

30 从图可得状态方程: 输出方程 :

31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注:对于含有零点的环节,先展开成部分分式,即

32 2.从系统的机理出发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例7.5 试列写下图所示的RLC网络,以i2为输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分析:此网络中含有 储能元件,可以选择 它们的电流或电压作 为状态变量,但需注 意必须保证状态变量的独立性(即线性独立性)。

33 解: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写网络的两回路和 一节点方程: 考虑到这三个变量 相互之间是线性独立的, 故可以确定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即令

34 代入整理得状态方程为: 因 指定为输出,故输出方程为:

35 例7.6 试列写图9.8所示机械系统以质量块 的位移 为输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此系统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由图得系统微分方程 这是一个二阶系统,意味着该系统包 括两个积分器,定义状态变量:

36 于是得到: 即: 输出方程为: 写成矩阵形式为 :

37 7.1.3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等价转换 对于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它的运动 方程是一个 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为: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问题:对于同一系统,前两者与第三者如何实现 等价转换?

38 注意:(1)实现转换存在条件是 : ①当 时,状态空间表达式中 ; ②当 时, ,在这种情况下传递函数可 写成: (2)若传递函数中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子,即不出现零极点对消,转换是严格等价的; (3)实现转换是非唯一的, 有各种形式, 对应得到各种不同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9 1.由传递函数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1)传递函数无零点时的实现(无输入导数项) 此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传递函数为:

40 法Ⅰ:微分方程整理可得: 令: , ,…, , 则: , ,…, , 输出方程为:

41 矩阵形式为: 阵为友矩阵,即主对角线上方元素为1, 最后一行元素可取任意值,其余元素均为零。

42 法Ⅱ:先画出模拟结构图,由模拟结构图求状态
空间表达式。 步骤: ①首先将传递函数化成 的形式; ②将H所表示的和式画成并联的形式; ③相加点移动; ④写出表达式。

43 即: 对比得: (n项串联) (n项并联,注意引出点位置)

44 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图所示:

45 例7.7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 写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

46 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47 将分支点相应前移: 由结构图可得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48 2)传递函数中有零点时的实现(含有输入导数项)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传递函数为: 以三阶系统为例进行分析 :

49 再令

50 对 式子进行串联分解,引入中间变量 , 可得下图:

51 法Ⅰ: 步骤:① 利用传递函数无零点的转换方法求式⑴的状态方程即输出方程: 对应的微分方程为: 即:

52 ②消去中间变量 : 对式⑵取拉氏反变换得:

53 ③综合可得最后状态空间表达式:

54 法Ⅱ: 步骤:①采用传递函数无零点时的转换方法, 画出 对应的模拟结构图:

55 ②画出 对应的模拟结构 图:(注意 ) 即: ③由整图可得状态空间表达式。

56 对于n阶系统类似地有: 对比传递函数无零点与有零点时的状态空间表达 式可知:两者的状态方程相同,而输出方程不同, 可根据传递函数写出表达式。

57 试写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例7.8 已知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为 解 由微分方程得 状态方程表达式为

58 2.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 1)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设初始条件为零,进行拉氏变换得: 整理可得传递函数: 可见,此时传递函数为一标量。

59 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仿上可以求得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传递函数阵为: 可见,此时传递函数为一(m×r)的矩阵。 3)传递函数阵的不变性 即状态空间表达式不是唯一的,但传递函数不变。 可以进行以下简单的证明。

60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令 ,则 那么 可见,对同一系统,其传递函数阵是唯一的。

61 7.1.4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对角线和约旦标准型 1.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非唯一性 选择不同的状态变量,可以得到不同的状态空间 表达式。不同的状态变量可以通过非奇异相互变 换,这样可以转换成标准形式使后面的研究简化。 设系统为: 对于任意状态变量x进行非奇异转换,令 即 ,其中T为转换矩阵。

62 代入整理得: 由于T为任意选取的非奇异转换矩阵,故状态空间 表达式形式不唯一。

63 为了介绍转换矩阵的求法,先来研究系统特征
值、特征矢量的求法。 2.系统特征值的不变性及系统的不变量 系统特征值的概念 系统矩阵A的特征值,即特征方程 的特征很。 若A为n×n方阵,则A有n个特征值。

64 2)系统的不变量与特征值的不变性 定理:系统 经非奇异变换后, 特征值不变且特征多项式 的系数 , ,‥, , 也不变。 证明:设转换矩阵T非奇异,经X=TZ转换后, 系统变为: 其特征多项式为:

65 可见,系统特征值不变,而特征值完全由特征 方程的系数决定,则它们也是系统的不变量。

66 3)特征矢量 设 为A的一个特征值,若存在某个非零矢量 , 满足 ,则称 为的对应于 的特征矢量。 3、 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对角线标准型 和约旦标准型 1)系统矩阵A具有任意形式 定理7.1 ①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如果其特征值 互异,则必存在非奇异矩阵T,经过变换 ,将原状态空间表达式化为对角线

67 标准型。即 ,经过变换 ,化为 式中

68 ②如果特征值包含有q个重根 时,则将原状态
方程化为约旦标准型:

69 变换步骤: 当特征值互异时: ①由特征值求得∧阵; ②求出各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矢量 ,由于 互异,则 线性无关; ③找非奇异转换矩阵 ,求 ; ④求 , 。

70 当特征值包含q重特征值 时: ①求约旦阵J; ②找 ,其中 对应(n-q)个单根矢量,求法同前;q个 重特征值的各向量 如下求解: 其中 为对应 的特征矢量, 为广义特征矢量; ③求 。

71 例7.9 试将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化为约旦标准型。
解:先求出A的特征值: 解得:

72 设对应重根 的特征向量为 由 得: 即 ,取 则得

73 设 ,由 得: 取 ,则得 设 ,由 得:

74 得到变换矩阵: 变换后的矩阵分别为:

75 2) A为友矩阵 定理7.2 对线性定常系统,如果特征值互异, 且系统矩阵A具有友矩阵形式时,则将系统原状 态方程化为对角线标准型的非奇异矩阵T可取如 下形式(称为范德蒙德Vandermonde矩阵)

76 当A的特征值包含q重根时,

77 4.传递函数的并联型实现 传递函数的极点即系统的特征值,包含两种情况: ①所有特征值互异;②包含重特征值。分别讨论: 1)特征值互异 其中: 为系统的特征值

78 部分分式展开: 对应的模拟结构图有两种情况:

79 对于左图对应的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为: 左图对应的矩阵形式为: 右图对应的矩阵形式为: 可以看出两者均为对角线标准型,其实现是并联的。

80 2)包含重特征值 设系统有一个q重特征值 ,其余的 为互异根。此时,部分分式展开为: 分析: 前q项: 积分器串联 后(n-q)项: 积分器并联 两者为并联

81

82 为例,可由模拟结构图得到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矩阵形式为:

83 7.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7.2.1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输入向量为零时的状态方程,即 。
7.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输入向量为零时的状态方程,即 。 定理7.3 若初始时刻t0时的状态为 ,则齐次状态方程 有唯一解 若初始时刻从t=0开始,即 ,则解为

84 式中 可展开成: 证明:令 代入方程 ,对应各项得:

85 若令t=0,则 那么 分析:① :矩阵指数函数,是一个 的变函数矩阵,其元素是时间t的函数;

86 :状态转移矩阵,反应了状态变量从初始 时刻的 到任意时刻 的状态变量 的矢量变换关系,从而实现状态转移,记 ③若初始时刻 ,初始状态 ,则齐次方程的解为 。

87 7.2.2 状态转移矩阵 1、性质 1)组合性质(几何意义): 在二维空间的二维状态矢量:初始时刻 的状态矢量 , 时的状态矢量分别为 ,且已知 ,则

88 由 到 : 由 到 : 由 到 : 那么 意义:状态变量的取值与过程无关,只与所处状态有关。 另一种形式:

89 2) 证明: 所以 意义:状态矢量从时刻t又转移到时刻t,则状态 矢量不变

90 3)可逆性: 证明: 4)

91 证明:根据矩阵指数函数的定义 :

92 由于t为标量,则

93 5)传递性: 证明: 6)对 ,当且仅当 时,有 ,那么当 时, 。 意义:除非 可交换,否则它们矩阵指数函数之积不等于它们和的矩阵指数函数。

94 2、计算 1)根据定义: 2)利用变换为对角线标准型、约旦标准型计算: (1)若 为对角线矩阵,即 ,则 。

95 证明:

96 (2)若 可通过非奇异变换予以对角线化,即存在非奇异变换矩阵 ,使 ,则
证明:由 可得

97 (3)若 为约旦矩阵(对应 重根 ),即 ,则

98 ⑷若 可化为约旦标准型,即存在非奇异变换矩阵 ,使 ,则 。
⑸若 矩阵是约旦阵,即 式中 为约旦块,

99 3)利用拉氏变换法计算: 证明:设齐次微分方程 。 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取拉氏反变换对比得:

100 4)基于凯莱-哈密顿定理计算 ①凯莱-哈密顿定理是指矩阵 满足其自身的特 征方程 ,即 ,那么 即 是 的线性组合。同理:

101 依次类推 均是 的线性组合。 在 的幂级数表示法中,利用上述线性组合, 关系消去 及其以上的幂次项,可得: 说明:系数 是关于t的各次 幂的多项式; 系数 均是无穷项和。

102 的求法: 第一种情况: 的特征值 互异。 由于 与 可以互换,则 也满足特征方程: 写成矩阵形式:

103 第二种情况: 的特征值含有 重根

104 例如:A的特征值有三个,两个都为 ,另一个为
从而

105 例7.10 已知 ,求 。 解:法一:定义 法二:化标准型 先求特征值,由 得:

106 为友矩阵,则 法三:拉氏变换法

107

108 法四:凯莱哈密顿定理 其中

109 7.2.3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非齐次状态方程: 所谓非齐次,即 ,此时线性定常系统在控制 作用下的响应做强迫运动。 定理7.4 若初始时刻 ,初始状态 时;状态方程 的解为 当初始时刻为 ,初始状态为 时,其解为

110 即由两部分组成,等式右边第一项表示由初始状态引起的自由运动,第二项表示由控制激励作用引起的强制运动。
证明:对 两端同时左乘 : 在 间积分:

111 若初始时刻为 ,初始状态为 时,在 间积分有 说明:该定理还可以使用拉氏变换法进行证明。

112 7.3 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能控性是指状态变量能否都由输入量控制,即 能否控制 ;能观性是指输出量能否反映所有状态变量,即 能否反映 。两种性能是状态反馈、状态观测器及最优控制的基础。 7.3.1 能控性的定义及判别准则 1、定义: 主要考察输入量 能否控制状态变量 ,而与输出 无关。

113 定义7.1 状态能控:对于状态方程为 的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如果存在一个分段连续的输入 ,能在 有限时间区间内,使系统由某一状态 转移到任意终端状态 ,则称此状态是能控的。
系统能(可)控:若系统的所有状态都是能控的,则称此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简称系统是能(可)控的;或使系统由任意初始状态 转移到任意终端状态 ,则称此系统是能(可)控的。

114 说明:①任意状态不包括无穷远点; ②系统能控定义中系统的初始状态及目标 状态均为状态空间的任意有限点(指任意非零有限点及空间原点)。 ⅰ、可控性定义:对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能在 有限时间内, 将系统从任意(非零)初始状态转移到零状态,即 。 ⅱ、可达性定义:对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能在 有限时间内, 将系统从空间原点转移到任意非零有限点 ,即 。

115 注意:①可控性与可达性是等价的,即如果系统可控则存在 将 转移到任意
状态,同样也存在 将 转移到 状态,说明该系统也可达。 ②任意非零有限点 空间原点 任意非零有限点。 说明: ①以后讨论能控性定 ; ②主要讨论分段连续 能将 , 哪些状态能控以及能控状态的状态空间分布。

116 2、能控性判别准则: 1)能控性矩阵判别准则: 定理7.5 线性定常系统 ,其状态完全可控的充要条件是由 阵所构成的能控性判别矩阵 满秩,即 式中,n是矩阵 的维数。

117 证明:该系统的解为: 令 ,且 其中:

118 应用凯莱-哈密顿定理: 代入得:

119 其中,为 矩阵, 为 维矢量,那么定积分 也为 维矢量,其中

120 令 , 为 维矢量。则有 分析:①上式是具有 个变量, 个方程的线性非齐次方程组, 是 维矩阵,其元素已知;; 是给定的初始状态, 个元素已知; 是 个元素的矢量,其元素待求已知,与控制向量 有关;

121 ④能控性问题转化成任意给定一个初始状态 ,求在 时间内将状态由 的控制向量 ,即给定 和系数矩阵 ,从该式中求出 ;
⑤由线性方程组解的定理知:有解的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 和增广矩阵 的秩相等,即 ,由于 是任意给定的,则必有 满秩,即 ,称 为能控性判别矩阵; ⑥特例:当 时, ,需满足

122 例7.13 判别下列系统的能控性: 解 构造并计算能控性判别矩阵 : 故 ,而 ,所以该系统不能控。

123 2)约旦(包括对角线)标准化后的能控性判别准则
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证明: 经过非奇异变换 后得: 所以变换后的能控性判别阵为:

124 由线性代数理论可知:任意矩阵用一个非奇异矩阵左乘、右乘后秩不变。从上式说明,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定理7.6 系统 具有互异特征值,经变 换后为对角线标准型 ,式中 则其状态完全可控的充要条件是 各行元素 不全为零。

125 注意:该定理只针对系统具有互异特征值。 定理 具有多重特征值时,可转换成约旦标准型 ,式中 ,则其状态完全可控的充要条件是每个约旦块 最后一行对应的 相应各行线性无关。 注意:单特征值可看作特殊情况,所对应的 也可利用该方法; 当每个重特征值只对应一个约旦块时,只判断每个约旦块 对应的最后一行的 不全为零即可。

126 例7.15 判断下列系统的能控性 能控 (1) (2) 能控 (3) 不能控

127 实例分析: 系统1: 其模拟结构图为: 分析: 只能控制状态变量 ,不能直接制 ,由于 为对角阵时,系统之间并联关系,状态变量间相互没有影响,此时整个系统不可控。

128 结论:要保证系统能控,须满足: ⅰ、模拟结构图中u(t)经过所有的状态变量; ⅱ、状态方程中,每个方程右端均包含输入项,即 中所有行中元素不全为零。 系统2: 系统3:

129 对应的模拟结构图分别为: 系统2: 系统3:

130 分析:两系统均为串联结构,系统2中 通过 作用于 ,即 可控制 ,故该系统能控。 系统3中, 只能控制 ,但不能控制 ,故该系统不能控。 结论: 为约旦阵时具有串联结构,状态变量间可相互影响,要保证系统能控,须满足: ⅰ、模拟结构图中 要作用于最前端的状态变量; ⅱ、状态方程中每个约旦块最后一个方程包含输入项,即每个约旦块 最后一行对应的 元素中不全为零。

131 例7.16 控制系统如下,试用两种判别准则, 分别判别其能控性 解 (1)先用约旦标准化后的能控性判别准则来判别, 分三种情况分析 ⅰ 若A的特征值互异,其变换矩阵

132 变换后系统矩阵为对角阵,而 阵各行元素均不为零,由定理9.6,系统状态完全能控。

133 ii 若A阵具有两重特征值 则可变换为约旦标准型,变换矩阵为 而变换后系统矩阵 两个约旦块最后一 行对应的 阵相应 行各个元素不为零, 故能控。

134 ⅲ 若A的特征值具有三重根 则变换矩阵 变换后系统矩阵为一个约旦块,对应 最后一行的元素不为零,故系统亦为状态完全能控。

135 (2)用能控性矩阵判别准则判别 显见,不论 取值如何,A都满秩,系统可控

136 能观性的定义及判别准则 1、能观性的定义: 通过有限时间内的输出值,能否观测系统的所有状态变量。 已知系统 解 式可得解: 则由 式可得输出:

137 说明:上式中 均已知,右端后两项由引出的输出可计算,故能观性的研究可只从齐次方程出发。
定义:线性齐次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 能观/可观:对任意给定的输入 , 在有限观测时间 ,根据 期间的输出 能唯一确定系统在初始时刻时的状态 ,则称 是能观的。 状态完全能观/可观:系统的每个状态变量都是能观的,则称该系统完全能观。

138 说明:①定义中把能观性定义对初始状态的确定,
因为一旦确定初始状态,便可求出各个瞬时状态; ② ,一般 。 2、能观性判别准则: 1)能观性矩阵判别准则: 定理7.8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 系统完全能观的充要条件是其能观判别矩阵 满秩,即 。

139 证明:状态方程的解为: 则输出为: 由凯莱-哈密顿定理知:

140 也可写作: 分析:上式可看成一个含有 个未知量 的 个方程组称的线性方程组。当 时,方程组无唯一解,为了解出 个初始状态变量,必须由 个不同时刻 的输出值组成具有 个方程式的线性方程组。即

141 即: 由线性方程组解的定理知,要使 有唯一解,其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 和增广矩阵 秩均为 ,即 则要求 维矩阵 满秩,即 另记 。

142 2)约旦/对角线标准化后的能观性判别准则:
定理7.9 线性定常系统 ,具有互异特征值,则其状态完全能观的充要条件是经非奇异变换后的 中所有各列元素不全为零。 定理7.10 包含重特征值的 阶系统,经非奇异变换后为约旦标准型: 其状态完全能观的充要条件是每个约旦块(相同特

143 征值分布在同一个约旦块)首列所对应 的相 应各列元素不全为零。更一般地,充要条件是 即每个约旦块的首列所对应 的各列线性无关。 注意: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实例分析: 系统1:

144 解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得: 模拟结构图为:

145 分析:由图中可看出,若满足系统完全能观,则
中每一列元素不能全为零,即图中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若 ,则输出 中不包含 ,由于对角线标准型对应的模拟结构图呈并联结构,即 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则 中只能考虑是否直接包含 即可。 结论:ⅰ、模拟结构图中所有状态变量至少流向 的一个分量; ⅱ、状态方程中每个状态变量至少在输出方程出现一次,即 中各列元素不全为零。

146 系统2: 则,

147 由上式可知,当且仅当 中第一列元素不全为零时,
中总包含 , 阵其他列可全为零,故 为约旦阵且相同特征值分布在一个约旦块内时, 输出阵中与约旦块最前一列对应的列不全为零。

148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1、定义: 系统 ,若满足 , ,则称 互为对偶。 2、特性: 1)对偶系统传递函数阵间的关系 结论:互为倒置。

149 2)对偶系统特征方程间的关系 结论:特征方程相同,特征值不变。 3、对偶原理: 定理7.11 系统 互为对偶,则若 是状态完全能控的(能观的),则 是状态完全能观的(能控的)。 证明:对 :

150 若 ,则 ,即 可控等价 可观。 能控标准型与能观标准型 (1)同一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不唯一,通过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能控/能观性,通过非奇异变换:化为约旦标准型-方便状态转移矩阵计算 化为能控标准型-便于实现状态反馈 化为能观标准型-便于设计状态观测器 (2)前提:只有系统完全能控/能观,才能化成相应的标准型。

151 问题的提出:对于系统 如果系统能控,需满足 上式中有且仅有 个 维列向量线性无关,在 个列向量中选取 个线性无关的列向量,那么以某种线性组合仍能导出一组 个线性无关的列向量 ,从而导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某种能控标准型。

152 同理,可导出相应的某种能观标准型。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在 中只有唯一的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因此,一旦组合律确定,其能控/能观标准形式是唯一的。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 中选择 个独立变量的取法不唯一,则标准型也不唯一。 故本节仅讨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能控标准型及能观标准型。

153 1、单输入系统的能控标准型 1)能控标准型Ⅰ型 定理7.12 若线性单输入系统 能控,则存在线性非奇异变换 ,式中 将原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如下能控标准Ⅰ型:

154 式中 其中, 为特征多项式 的系数, 是 相乘的结果

155 证明:已知系统 是能控的, 则有 ,即 个列向量 线性无关,则由它们构成的 个新矢量 :

156

157 ……

158 可见 是两矩阵相乘而得,当然其 也存在。 求 :由 知,先求 ,而求 比较困难,采用迂回方法: 分析:由上式可看出,只要等式右端变换为 乘以某个矩阵,那个这个矩阵就是 。 由凯莱-哈密顿定理知:前 项为零,

159 同理: 代入得:

160 整理得: 再求 : ,仿 求法:

161 求 : 2)由能控标准Ⅰ型得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阵 其中

162 第二列乘以 、第三列乘以 、…、第n列乘以 均加到 第一列得

163 求 : 在 中 ,那么 只需求出 中的最后一列元素,即对应 中最后一行的代数余子式:

164

165 3)能控标准Ⅱ型 定理7.13 若线性定常单输入系统 能控,则存在线性非奇异变换 ,其中 ,将原表达式变换为能控标准Ⅱ型: 式中 其中 是 的特征多项式系数。

166 2、单输出系统的能观标准型 1)能观标准Ⅰ型 定理7.14 若系统 能观,则存在非奇异变换 , 将表达式变换为能观标准Ⅰ型: 式中 可看出,能观标准Ⅰ型与能控标准Ⅱ型互为对偶。

167 2)能观标准Ⅱ型 定理7.15 若系统 能观,则存在非奇异变换 ,式中 将表达式变换为能观标准Ⅱ型:

168 式中 可看出,能观标准Ⅱ型与能控标准Ⅰ型互为对偶。 可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169 例题7.17 写出该系统的能控标准型及能观标准型。
解:能控标准型: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 由于 ,所以系统能控。

170 特征多项式: 能控标准Ⅰ型:

171 能控标准Ⅱ型:

172 判断能观性: 由于 ,则该系统能观。 则由对偶原理可得相应的能观标准型。

173 7.4 状态反馈及状态观测器 7.4.1 状态反馈 1、概念:对系统
状态反馈:将系统的每个状态变量乘以相应的反馈系数,然后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相减,其差形成的控制规律,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 对于 个状态变量 ,引入状态反馈系数矩阵 ,则有

174 作为反馈与 相减而成新的输入结构图如图所示:
2、状态反馈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将 代入得:

175 反馈前后表达式进行比较: ①系统维数没有改变; ②系统的特征多项式由 变 为 ; ③通过改变 各分量,可以调节系统极点分布,从而进行性能分析。 以下分析只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176 3、状态反馈系统任意配置极点的条件: 定理7.18 如果原受控系统能控,则对其进行状态反馈可任意配置极点。 证明:设系统 引入 后, 目的:求 的根,即特征值(极点) 方法: 能控系统 经变换 得能控标准型

177 其中, 引入状态反馈系数矩阵 后,系统的能控性不变。

178 经过非奇异变换 后的系统 其中

179

180 若已知系统要求配置的极点/特征值为 那么希望的特征多项式为 则由 对比系数可得: 即得 ,那么 得证。

181 注意: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及极点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4、状态反馈系数 的计算 系统 引入状态反馈后为 1) 为任意形式:直接求 步骤: ⅰ、判断系统能控性; ⅱ、

182 ⅲ、求希望特征多项式: 如果要求系统希望特征值为 ⅳ、对比系数求得 : 由 得: 继而求得:

183 例7.22 对系统 设计 ,使闭环极点分布在 。 解:①能控性: 由于 ,则 ,那么该系统能控。

184 ②设 ③希望特征多项式为:

185 ④由 对比系数得: 引入 后,系统的模拟结构图为:

186 2) 为能控标准型 步骤:ⅰ、判断能控性; ⅱ、系统的特征多项式:

187 ⅲ、希望特征多项式: ⅳ、由 对比系数可得:

188 例7.23 受控系统为能控标准型 设计状态反馈系数矩阵K,将系统的闭环极点 配置到 -2,-2,-1 解 ⑴因为系统本身为能控标准型,故系统能控。 设状态反馈系数矩阵

189 从而 欲将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到 -2,-2,-1 则希望特征多项式为 对比系数即得

190 3) 为任意矩阵 先得能控标准型 ,计算 ,再求 。 步骤: ⅰ、判断能控; ⅱ、求 的特征值,转换为能控标准型; ⅲ、引入 后的特征多项式: ⅳ、希望特征多项式: ⅴ、由 对比系数得 ; ⅵ、由 得 。

191 例7.24 同例7.22 解 能控性判别同例7.22 先求系统的不变量 得到系统不变量为 设反馈矩阵为

192 在例7.22已求得 再求 因此,

193 5、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能控性及能观性 1)能控性不变 2)不能保证系统能观性不变

194 7.4.2 状态观测器 1、概念: 状态变量不总能直接得到,那么要实现状态反馈,就要采用一种间接方法,即根据系统能够测量到的一些变量(如输出量)来构造状态变量(即状态变量的估计值),使其逼近真实状态变量。 定义:能够根据测量得到的输入和输出量,重造系统状态估计值的动力学系统。

195 2、结构 利用原系统的 ,构造一个模拟系统: 分析:只有当模拟系统与受控系统初始状态变量相同,且在同一输入作用下,才有 。但实际上 与 间存在很大差别,且由此产生对应输出

196 与 的误差,这样,可以利用 与 间的误差对 进行修正,使 逼近于 。
方法:将 通过 阵控制模拟系统的状态变量 。模拟结构图如下图示:

197 状态观测器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如何确定 阵,使 尽快趋于 。

198 设初始条件为 ,则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为: 分析: ①当 时, ,即 可代替 ; ②当 时,若使 ,须满足 的特征值(系统极点)分布在 平面左半平面,即具有负实部;

199 ③ 趋于 的速率取决于 特征值的分布,那么通过选择 阵,使 的特征值任意配置;
④状态观测器可任意配置极点的条件:原系统能观 的特征值= 的特征值 = 的特征值 系统 完全能控时,存在一个状态反馈阵 使系统极点可任意配置, 即系统 完全能控等价系统 完全能观

200 结论:若系统 完全能观,则存在 阵使状态观测器极点可任意配置。
设计状态观测器步骤:对系统 ①判断能观性; ②对单输出系统,设状态反馈阵 , 得状态观测器特征多项式: ③由题意得希望特征多项式: ④对比系数得 阵 ⑤写出状态方程。

201 例7.25 对系统 设计状态观测器,使极点分布在 。 解:判断能观性: 由于 ,则系统完全能观。 设 ,

202 希望特征多项式: 对比系数得: 状态方程为:

203 3、降维状态观测器 全维状态观测器:维数与受控系统维数相同,即 也是 维矢量。 降维状态观测器:维数低于受控系统维数。 由于输出矢量可测量,那么可以从 中直接获取部分状态变量,从而降低观测器维数。 若系统状态完全能观,且输出矩阵 的秩是 ,则由 可直接得到 个状态变量,因此只需重构不能从 中得到的 个状态变量,即 维。

204 7.4.3 带状态观测器的闭环控制系统 1、系统的结构与状态空间表达式 利用状态观测器得到的 构成状态反馈,形成闭环控制系统。 对系统 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205 状态反馈系统方程: 状态观测器方程:

206 2、分离特性: 分离定理:受控系统能控且能观时,利用状态观测器估计值形成状态反馈时,其复合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与观测器设计可分别独立进行。 例7.27 给定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试设计状态观测器反馈阵 ,将观测器极点配置在-5和-5处;设计状态反馈矩阵 ,使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在 。

207 解:⑴ 判断能控性和能观性。 能控性判别阵: 能观性判别阵: 由于 ,系统即能控也能观,因此可以任意配置系统极点和观测器极点。

208 ⑵ 设计状态观测器的反馈阵 设观测器反馈阵 ,则 而观测器期望的特征多项式: 比较系数得:

209 ⑶ 设计状态反馈矩阵 设状态反馈增益阵 , 则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 系统期望的特征多项式为 比较系数得


Download ppt "第七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 空间分析与综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