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孔雀東南飛悲劇之因 授課教師:曾瑞媛
2
前言 無名氏的「孔雀東南飛」與蔡琰的「悲憤詩」被稱為長篇敘事詩的雙璧。 前者經文人多次修改,不免有刻意醜化、美化人物,以及前後文矛盾的現象。
後者是作者親身體驗,因此真切感人、內容真實。
3
孔雀東南飛可說是一部不朽之作,但因文字樸實簡俗,在加上白話,因此難被講求字句華美、對偶工整、講究格律、聲律的文人接受、欣賞,多半沒有被收入重要的文集中。
4
悲劇成因 孔雀東南飛是表現一對犧牲於舊的家庭制度與傳統的倫理道德下面的夫婦之悲劇。表面上是焦母與劉兄阻擋,這對夫妻才走上絕路,但其實還有兩大主因。
5
1.要命的焦仲卿性格 也就是「莫名其妙」 蘭芝向他抱怨心中苦悶與委屈時,竟然跑去指責母親。
焦母生氣時,又加上「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母親當然 氣憤不已,決心休掉蘭芝。 事實上蘭芝跟焦母並沒有正面衝突,反倒是焦仲卿把事情化大,才不可收拾。但回到房中,又不肯承認自己把事情擴大,只是允諾蘭芝會在迎娶她回來。
6
相較之下,蘭芝頭腦清醒,知道自己無法回來,於是認命,並交代自己的衣物於隔日返回娘家。
然而焦仲卿仍糾纏不休,表示與蘭芝誓不分離,然後就上工去了。明明遭遇家庭變故,卻又急著去工作,也許可以說是恪盡職守,但在此顯得不盡人情。 得知妻子即將再嫁時,又不忘請假,才離開職位,並責怪蘭芝不信守承諾,其實蘭芝早已告知被逼再嫁是有可能的,為何不及早阻止,這顯得莫名其妙。
7
而且,焦仲卿並沒有做到「不久當還歸」,還諷刺人家,並宣示走向黃泉,使得蘭芝也說出共赴黃泉之語,這有點帶著硬要蘭芝「捨命君子」的意味。
在蘭芝已經投水之時,焦仲卿還在房裡踱步徘徊,聽到死訊後〈少說過了半天〉又在樹下徘徊一番才掛枝,要是沒得知妻子已死的訊息,焦仲卿是否真的會赴黃泉呢? 這看出焦仲卿說的那番話也許並不是真的,只是說說氣話。
8
其實,焦仲卿有多次機會可以阻止悲劇,例如:妻子訴苦心中苦悶、委屈時,只要稍加安慰,不跟母親起衝突,一切也就沒事了。
被迫分離時,若能忍痛與妻子分別,各奔前程,也不會有悲劇。 在聽到妻子即將再嫁時,何不祝福對方,應要說出共赴黃泉之語?但他所做的事卻把事情一步步推向悲劇,因此焦仲卿是否應該為此負擔責任。
9
2.家人彼此不了解 首先是焦仲卿,要是他了解妻子的心情、母親的性格,就不會起這麼大的衝突。
其次是蘭芝不理解丈夫,要是她知道丈夫不理解自己的心情以及耐不住的性格,就不會向他抱怨,甚至表示下堂。 再來是焦母,認為只要在替兒子娶妻,一切就會化解,不理解兒子為何如此專一,這實在是有些糊塗啊!
10
而且,說蘭芝與仲卿因為聚少離多,不理解彼此,還說得過去,但焦母與仲卿彼此不了解,這實在太離譜,因為連蘭芝都知「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仲卿卻不知母親會「槌床便大怒」,這顯得仲卿不如蘭芝。
11
結語 舊的家庭制度與傳統倫理道德是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但真正使一切發生的兩大主因是「要命的焦仲卿性格」和「一家人之間的不了解」。
12
孔雀東南飛─補充資料 作者: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主任─葉慶炳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