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陌 穆 Modified 7年之前
3
知识与技能 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世界观。 2.形成重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
4
1.两个物体________沿同一直线运动,________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即如何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这条直线运动。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和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
5
3.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应用________的形式记录,填表时注意思考:如果小球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________,应该怎样记录?
4.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例如两个物体碰后分开或粘在一起的两种情况),都要填写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寻找碰撞前后的________。 答案: 1.碰撞前 碰撞后 2.如何保证碰撞是一维的 质量 速度 3.表格 相反 4.不变量
6
知识点1 实验的基本思路 1.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8
说明:碰撞是在物体之间进行的,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考虑到质量与速度的各种组合。
9
知识点2 需要考虑的问题 1.怎样才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 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也可以利用长木板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或使两物体重心连线与速度方向共线。
12
3.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然后探究不变量。
13
说明:因为速度是矢量,将速度填入表格时,应注意速度的方向。先设某一方向为正,沿正方向的速度取正值,沿相反方向的速度取负值。
14
【例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1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6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点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17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m1v1+m2v2=________kg·m/s。 碰后m1v1′+m2v2′=________kg·m/s。 (3)结论______________。 【答案】(1)BC DE (2)0.420 0.417 (3)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等于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即碰撞过程中不变量为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18
【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而AB段相同时间内间隔不一样,说明刚开始不稳定,因此BC段较准确描述小车A碰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段计算小车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
21
利用气垫导轨探寻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方法与步骤。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气泵、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刻度尺、弹簧片、弹性碰撞架、撞针、橡皮泥、细绳、胶布。
22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1、m2,用刻度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Δx。 (2)如图16-1-3所示,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
23
(3)按说明书连接好光电计时器与光电门,设计好测量挡。
(4)如图16-1-4所示,把中间夹有弯形弹簧片的两只滑块置于光电门中间保持静止,烧断拴弹簧片的线,记录两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1、Δt2,求出两滑块的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24
(5)如图16-1-5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弹性碰撞架。让两滑块从左、右两方向以适当的速度经过光电门后在两光电门中间发生碰撞,碰撞后分别沿各自碰撞前相反的方向运动再次经过光电门,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间,求出它们的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25
(6)如图16-1-6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撞针及橡皮泥,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停在两光电门之间,装有撞针的滑块从一侧经过光电门后两滑块相碰,然后一起运动经过另一光电门,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求出滑块的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26
(7)根据上述各次碰撞的实验数据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
27
借助平抛运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用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等的小球的碰撞来探索“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16-1-7所示。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小球发生碰撞(正碰)。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前,质量为m1的入射小球的速度是v1,质量为m2的被碰小球静止。
28
两个小球碰撞前的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m1v1。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是v′1,被碰小球的速度是v′2,两个小球碰撞后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m1v′1+m2v′2。探索是否有下列关系存在: m1v1=m1v′1+m2v′2 如果我们分别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和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把它们代入上式,就可以验证两个小球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30
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出,怎样简便地测出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呢?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都是水平的。因此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在这个实验中,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落到地面,它们的下落高度相同,飞行时间t也就相同,它们飞行的水平距离x=vt与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时的水平速度v成正比。
31
设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则在图16-1-8中 OP=v1t(1) OM=v′1t(2) ON=v′2t(3) 如果实验测得的m1、m2、OP、OM、ON满足以下关系 m1OP=m1OM+m2ON(4) 在把(1)、(2)、(3)式代入(4)式并消去t后即可得到 m1v1=m1v′1+m2v′2 这样就验证了上述猜想
32
具体操作如下: 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按照图16-1-7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为了记录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便在白纸上留下了小球落地的痕迹,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图16-1-8)。
34
先不放上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处滚下,重复10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入射小球从原来的高度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同样的方法标出碰撞后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N。
35
线段ON的长度是被碰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OM是碰撞后小球m1飞行的水平距离;OP则是不发生碰撞时m1飞行的水平距离。
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把两个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速度分别代入(4)式左、右两侧,就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按照上述思路及方法同时可探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