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課 公共性與社會生活 壹、公共與公共性 貳、公共生活的場域-社區 參、現代社區營造 肆、公共生活與志願服務
2
壹、公共與公共性 一、生活中實現公共性 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有人來關心與大家相關的公共事務,並且願意一起合作,以實現更好的群體生活。
3
二、實現公共性的基礎 (一)公共性的實現是指,透過眾人的努力,以創造更好的公共生活空間的一種過程。 (二)實現公共性的基礎 1. 文化資產 2. 社會信任 3. 公民社會
4
1. 文化資產 (1)文化資產是指有歷史、藝術、文化價值的資產,使得人們對於土地、群體產生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就是實現公共性的基礎。 (2)文化資產可分為下列兩類: 有形資產-指實際存在的物質型態。 無形資產-指經由傳承與積累而存在的精神文化。
5
有形文化資產︰ 臺南—赤崁樓 無形文化資產︰ 拜拜祈福
6
2. 社會信任 (1)社會信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 (2)美國社會學者福山(F. Fukuyama)指出,臺灣屬於「低信任度」的國家,只對和自己有血緣關係或親近的人較有信任感。
7
3. 公民社會 (1)為了實現群體利益,人民合法組成各種團體,這些團體所形成的網絡,就稱為公民社會。 (2)公民社會中的團體是以群體利益為運作目的,私人營利團體並不屬於公民社會。
8
(3)公民社會的形成基礎在於公民權,是人民自主力量的展現,但其運作必須遵守現行公共生活規範。
(4)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有賴於公民意識的凝聚,即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注。 (5)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也是評估民主生活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
9
貳、公共生活的場域-社區 一、社區的意義與類型 (一)社區的意義
1. 傳統上,人們認為「在同一區域中的一群人與其空間」就是社區,是一種地理上的概念。 2. 在現代,社區的意義可以包括地理的社區、心理的社區、行動的社區。 3. 擁有共同嗜好或關心共同議題的人們,在網路上頻繁地互動,並建立強烈的歸屬感,此種類型的社區被稱為「網路社區」或「虛擬社區」。
10
(二)社區的類型 1. 傳統村落社區 (1) 居民通常具有親屬關係,且多世居在此,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2) 居民有強烈的歸屬感,對於社區事務,大多抱持較積極主動的態度。
11
(1) 成員大都沒有血緣關係,流動較為頻繁,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宗教信仰。
2.都市街坊社區 (1) 成員大都沒有血緣關係,流動較為頻繁,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宗教信仰。 (2) 大部分的居民都投入職場上,社區中也缺少引起居民共同興趣的場所或活動,因此居民間互動少,對於公共事務較冷漠。 (3) 都市社區生活的重要課題是增加 居民間互動的機會,讓居民找回 對於該社區的情感。
12
二、社區運作的基本要素 (一)社區意識 1. 指居民對於社區具有認同感與歸屬感,進而願意主動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2. 影響社區意識形成的環境因素 (1)物理性環境-例如是否有適當的公共空間讓社區成員得以互動。 (2)社會性環境-例如居民互動是否頻繁。 (3)心理性環境-例如社區感情是否融洽,社區氣氛是否良好。
13
(二)自治與自願性 1. 社區自治:社區公共事務的管理由社區裡的居民共同負責,因此需要自願性投入。 2. 實施社區自治並不表示排拒企業界或政府等外界力量的協助,只是強調這些協助必須依循社區成員的意願與需求。
14
(三)利他精神 1. 在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時,人們必須放棄狹隘的個人利益,改以利他的角度來看待社區事務。 2. 社區意識是利他精神建立的基礎。
15
參、現代社區營造 一、現代社區營造概念 (一)社區營造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日本。
(二)指社區居民按照自己的意願,找出社區當地的資源與文化特色,進而主動構想與設計自己的社區,一方面使社區本身的文化傳統得以保留發揚,另一方面也培養出居民自主與自治的精神。
16
二、臺灣的社區營造 (一)引進時間:在民國八十三年自日本引進社區營造的概念,並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畫。 (二)理念:
(二)理念: 1. 強調社區營造以社區自治為主導原則,政府僅扮演輔助的角色。 2. 包括情感、文化、產業、地理空間與景觀等各面向的經營。 嘉義市西區社區營造點
17
肆、公共生活與志願服務 一、志願服務的意義
(一)廣義的志願服務也稱為「非正式志願服務」,是指面對他人需要,個人出 於自願且不求回報的助人行動。 (二)狹義的志願服務也稱為「正式志願服務」,是指針對社會需求,組織協調其成員所提供的服務。
18
二、志願服務的內容 (一)從事志願服務者稱為志工。 (二)志願服務是一種不計較的付出,也是一種 助人精神的實現,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力量。 (三)志願服務是一種學習 1. 知識與技能的提升。 2. 人生經驗的學習。 3. 不斷提升自我的終身學習。
19
(二)為使更多人響應志願服務,我國於民國90年通過《志願服務法》,成為除西班牙外,第二個由政府立法推動志願服務的國家。
三、志願服務在臺灣 (一)921後,臺灣參與志願服務人數大增。 (二)為使更多人響應志願服務,我國於民國90年通過《志願服務法》,成為除西班牙外,第二個由政府立法推動志願服務的國家。 我國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 曾參與志願服務的比例
20
(三)未來努力 1. 服務參與的多元化,擴大參與公共事務。 2. 志工來源的多樣化,有助於增進人際間的友善互動,提升彼此的信任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