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導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導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導論

2 本章大綱 財務報表的內涵 企業活動與財務報表 財務會計的本質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與限制

3 1.1 財務報表的內涵 財務報表重要性: 財務報表量化了企業經營成果,清楚載明公司目前的現金部位、資本額、營收表現、損益等數據。所以,財務報表中所揭露的各項數字,不僅是企業主用來檢討過去表現、調整未來營運策略的依據,更是外部投資人、授信人員用以判斷企業經營的利器。

4 1.1 財務報表的內涵 財務報表 公司內部會計制度運作所產生的結果 主要 資訊 內容 報表 附註揭露 類別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股東權益變動表 現金流量表 基本 要素 資產 負債 業主 權益 收入 費用 利益 損失 投資 分配給 綜合 淨利

5 1.1.1 財務報表的要素 資產: a. 企業付出成本所取得的資源 b. 具有未來經濟效益
c. 其價值必須可合理量化 ex. 郭台銘不能列為資產 負債: a. 其他企業、組織或個人對公司未來勞務或資產請求權 b. 犧牲公司未來經濟效益 c. ex. 公司債、預收會費 業主權益: a. 業主所投入的資本與公司累積未發放盈餘 b. 資產減負債(又稱公司淨值)

6 1.1.1 財務報表的要素 收入: a. 來自於公司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等本業活動 b. 使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兩者兼具之結果 費用:
利益: a. 非公司本業活動之交易 損失: a. 非本業活動之交易 b.使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或兩者兼具之結果

7 1.1.1 財務報表的要素 業主投資: a. 其他公司、組織或個人將資源移轉至特定企業 b. 成為該公司的業主(如股東)
c. ex. 明基辦理現金增資並發行新股 分配給業主: a. 企業將資源移轉給業主 b. ex. 明基發放現金股利 綜合淨利: a. 業主來源以外的交易或事件對業主權益所造成的變動 b. 包含盈餘及其他會影響權益的項目,不包括業主投資及分配給業主 c. ex. 備供出售之長期權益證券的評價損益(第34號公報)

8 1.1.2 財務報表分析之步驟

9 制訂分析目標 每個人基於不同目的使用財務報表(如為了解公司經營績效、是否承做該公司的長期貸款、決定是否投資該公司股票等等),因此所需資訊不盡相同,因此必須先制訂分析目標,才能根據本身目標從財報萃取出相關資訊,以達成分析目的。

10 蒐集攸關資訊(1/2) 資訊內容除了與公司本身有關,亦需瞭解公司所屬產業環境(如產業現況、前景、產業結構、競爭程度等),且需瞭解公司於產業中之地位。 產業分析通常是財務報表分析中應具備之內容,原因是公司策略部分是為了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化。 分析人員可從多個管道取得產業分析所需資訊,如金融機構或機構出版的研究報告、財經雜誌、公司年報或發佈的新聞。 公司年報或發佈的新聞是從管理者觀點分析目前產業環境,內容中通常會提及公司因應外部環境變化所擬定之策略。年報中除四種財務報表外,還包含會計師查核報告、附註揭露、公司對於營運結果的檢討、致股東報告書、公司治理等。

11 蒐集攸關資訊(2/2) 分析資料來源若來自公司本身,應注意資料之可信度。因公司公司在傳遞資訊同時,通常希望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與公司形象,因此會以比較正向的態度看待產業變化或公司前景,再加上這些資料不若財務報表,並未經過外部審計人員獨立覆核。

12 選擇適當分析方法及工具 蒐集完資訊後,即選擇適當分析工具,將原始資料轉化為有助於決策之資訊。
如銀行授信人員欲決定是否承辦公司的短期貸款,授信人員乃取得公司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現金流量等數據,此時仍無法做決策,應進一步選擇與公司短期還款能力相關的分析工具進行分析。

13 解釋分析結果 解釋分析結果通常為財務報表分析最終也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分析結果的解釋將直接影響決策。
解釋分析結果並不容易,因為一個數據背後代表數種不同情況,必須仰賴分析人員的專業及經驗來判斷、說明此數據所傳遞的意涵。 如營收與資產比可以瞭解公司資源運用效率,當此一比率上升,代表公司的資源運用效率有所提升,也可能代表公司的機器設備已經過於老舊,將不利於生產效率的提升,究竟此一數據傳達出哪一種意涵?即需分析人員之經驗判斷。

14 案例—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之簡介(1/3)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1年,三年後,股票公開發行並且掛牌交易,之後歷經2次改制,先於1977年由民營企業改為國營事業,又於1995年轉為民營企業,但持股比率最大者仍為政府機關-經濟部,持股比率占2成,因此其董事長係由經濟部指派,性質不同於一般民間企業。中鋼的資本額為1,2億元,是國內資本額最大的鋼鐵公司,生產技術亦領先同業,擁有一貫作業的煉鋼廠,使其可直接利用煤、鐵礦砂等原物料煉製鋼鐵,鋼鐵產量為國內第一。 中鋼主要產品包括冷熱軋鋼品、線材; 鋼板等,由於鋼鐵產業的產業關聯性大,中游包括各單軋業,下游需求涵蓋電器業、電子業、機械業、螺絲螺帽業、營建業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圖1-3)

15 圖1-3 中鋼2007年鋼品銷售結構

16 案例—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之簡介(2/3) 就銷售地區而言,如圖1-4、圖1-5所示,以內銷為主,比重約占75%,外銷則以銷往香港(含中國)占最大宗,占比重為35.1%,原因是中國近幾年來工業快速發展,業於鋼品的需求量大增,也是造就近幾鋼鐵業榮景的主要原因,第二大外銷地區為日本,占比29.9%,第三為馬來西亞,占比為15.9%。

17 圖1-4 中鋼2007年鋼品銷售結構

18 圖1-5 中鋼2007年鋼品外銷地區結構

19 案例—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之簡介(3/3) 營運特性
鋼鐵產業的生產技術較為成熟,企業要尋求成長,不能單衝「量」,一味擴充產能可能導致供需失衡,也必須重視「質」的提升,提高技層次,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開發毛利較高的新產品,以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因此,在中鋼的兩個兩千計畫中,除了擴充產能,也同時擴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線,致力開發高級鋼品。 轉投資策略 中鋼至2007年底轉投資公司家數達43家,包含鋼鐵相關事業、物流貿易事業、工業材料事業、工程事業、金融及服務事業等,主要是與鋼鐵生產供鏈相關之產業。

20 企業活動與財務報表(1/4) 規劃活動 重要性:公司為了達到經營目標,事先擬定策略或執行計畫, 其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訊息取得方式:財經雜誌、新聞報導、公司年報中之致股東報 告書及營運概況等等 規劃活動並非一成不變,企業必會根據實際市場狀況調整其規劃方向。因此,分析財報必須瞭解擬定策略之後的變化將使決策的執行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必須考慮分析當下的內外在環境變化,才能幫助我們判斷可能遭遇的阻礙,並對整體企業做出適切之評估。

21 企業活動與財務報表(2/4) 融資活動-公司為了實現企業所規劃的目標,需募集資金進行投資與營業活動。
權益融資 vs 負債融資 (課本圖1-5~1-7) 權益投資的報酬來源:股息、資本利得;負債投資的報酬來源:利息。 對公司而言,負債融資之優點:債權人要求報酬率較低、利息可抵稅、債權人無投票權、不會稀釋股權及經營權。缺點:使得公司必須承擔破產風險及財務風險、債權人為了保障自身權益會訂定限制條款牽制企業營運規劃。 企業籌資時,會考慮發行成本、市場整體環境、投資風險、回收期間、金額大小等因素。

22 企業活動與財務報表(3/4) 投資活動-公司為了維持營運或策略性考量(或運用閒置資金),而須持有或取得之資產。
營業資產 vs 金融資產 (課本1-8~1-9) 投資結果將左右公司資源配置,進而影響公司的組織架構、績效、成長潛力及風險曝露程度。 長期投資之目的之一:明基多多數投資於長期股權投資,此與明基因跨國營運、進行垂直整合或產品多角化而設立或轉投資多家公司有關,為了管理海外多家子公司,明基在組織架構的設計上,設有全球營運總部及主要區域的營銷總部。

23 企業活動與財務報表(4/4) 營業活動-公司以融資活動取得資金,並由投資活動取得所需資產後,將其用來執行經營計畫的行為,目的在於達成企業規劃的目標,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課本圖1-10) 營運活動的進行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也是評估一家公司經營是否良好,以及能否生存的重要指標。 所有的規劃、融資與投資活動,都是為了使營運活動能順利進行而產生。 藉由營運活動所賺得的金額、結構及相關分析可衡量公司經營績效及管理效率。(如後ch.9資源運用效率分析、ch.11獲利能力分析)

24 圖1-6 中鋼的融資活動

25 圖1-9 中鋼之投資活動

26 圖1-10 中鋼之營業活動

27 財務會計的本質 如何編製財務報表?依循「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 國內: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委員會所發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報」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所發布的公報 歐洲、日本:國際會計準則協會(IASC)所發佈的公報 使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的必要性 假設明基、仁寶、華碩購買同款機器,都花了2億元 ,年底如何入帳? 明基:以當初的交易成本→ 2億元 仁寶:考慮通膨的影響 →2.04億元[=2×(1+2%)] 華碩:機器的重置成本 →1.9億元

28 圖1-11 財務報表之品質特性

29 財務報表之基本假設 權責發生基礎(vs.現金基礎, 課本42頁說明)
為提供及時資訊(攸關性),企業劃分會計期間,因「會計期間」將企業的經營期間進行切割,產生此一假設。 意涵:交易事項發生時即須揭露 。 可瞭解(1)企業過去收付現金之交易外;(2)企業未來存在哪些支付現金的義務,或收取現金之權利。 繼續經營的假設 假設企業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資產或負債係以歷史成本入帳,而非清算價值,並以流動性的高低依序排列。 若從會計資訊品質特性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使用歷史成本原則?(可靠性)

30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與限制 (1/2)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依使用者而定 債權人:關心企業償債能力、資本結構(課本27頁)
權益投資人:關心財務狀況、風險程度、營運狀況、未來規劃、獲利能力、經營績效、各種經濟情勢、員工優劣、企業文化、政府政策(課本31頁) 會計師:扮演編制財報的公司管理階層與財報使用者間的橋樑 政府單位:根據財報分析結果監督公司、查核稅收 管理當局:協助其瞭解公司整體營運狀況,以做出適當的資源分配 學術單位:根據財報發展學理,作為學術研究用 信用評等機構:評估公司信用程度(違約風險),著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管理狀況、產業特性、未來展望、公司獲利能力、資產價值、收益之安全性及穩定性。

31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與限制 (2/2) 會計師的查核意見:無保留意見、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 財務報表分析的限制
歷史成本原則的限制 (第34號公報「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及35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可降低此限制) 會計期間的限制 衡量單位的限制(如員工素質、產品品質、提出前瞻性之規劃活動等皆無法列示在財務報表上) 會計估計及會計判斷的限制(給予人為操控之空間)


Download ppt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導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