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第五节 句子功能展示成分 第六节 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理论

2 背景知识介绍 继索绪尔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1)布拉格学派 2)哥本哈根学派 3)美国结构主义
三个学派同时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分别侧重研究了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 (一)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6日。创建人是布拉格卡罗林大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教授维伦·马泰休斯(1882—1946)。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布龙达尔,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瓦赫,以及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克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4 1、雅克布逊: 俄裔美国语言学家。1896年10月11日生于莫斯科,1982年7月18日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1918年获莫斯科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移居捷克。1930年获捷克查理大学博士学位。 1939年希特勒占领捷克,他逃到北欧,先后担任哥本哈根、奥斯陆和乌普萨拉大学访问教授。1941年移居美国。1946—1970年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是9个科学院的院士,并获得25个荣誉博士学位。 雅各布逊是莫斯科语言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915—1920年任会长,他是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926—1939年任副会长。主要的语言学论著有《论俄语音系的演变》、《儿童语言、失语症与语音共性》,与C.G.M.方特、哈利合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著的《言语分析初探》,与哈利合著的《语言原理》,以及《选集》。

5 雅克布逊对19世纪后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不满,主张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研究语言,致力于探索支配语言结构各层次的普遍原则。
在音系学方面,先后和N.S.特鲁别茨柯依、M.哈利等人共同发展了音位理论,并认为一个音位是由若干抽象的区别特征构成的,音位之间有对立关系。他还把这个强调对立关系的理论应用于语法与词汇,提出了所谓标记性。如英语dog是无标记形式,可指公狗,也可指一切狗,不论性别,而bitch则是有标记形式,只能指母狗,不能指公狗。 在历史语言学方面,他主张立足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看个别的语言演变,反对把共时与历时研究截然分开。在心理语言学方面,他指出,在不同语言里儿童学会语言和失语症患者丧失语言能力,其发展过程方向相反并符合音系学原则。在语言功能方面,除表意义外,还注意其他交际功能。他也研究诗学、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著作超过500种 。

6 2、特鲁别茨柯依 俄国语言学家。1890年4月16日生于莫斯科,1938年6月25日卒于维也纳。1913年在莫斯科大学毕业,1913—1914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1915—1916年任莫斯科大学副教授,1918年任罗斯托夫大学教授,1922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1926年布拉格学派成立,特鲁别茨科伊即成为该学派的中心人物。他一向公开反对纳粹主义。

7 特鲁别茨科伊研究语言学从斯拉夫语言开始,次及芬兰-乌戈尔语言、高加索语言的历史,最后致力于音位学。他的语言观受F. de索绪尔和J. N
他提出并强调音位的辨义功能。从1926年起,他用12年时间,收集了100多种语言的资料,从各个方面对有关音位的理论问题加以探讨。最后完成《音位学原理》一书,在他去世后由R.雅克布逊于1939年整理出版。这是一部总结性著作,对音位及其特征、对立、位置和音位组合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对音位的辨义对立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他提出了“对立中和”和“超音位”这些概念。“对立中和”指在某些位置上音位对立的消失。“超音位”指对立中和时两个音位共有辨义特征的和,一般用大写字母标示。特鲁别茨科伊还著有《关于形态音位学》、《俄语的形态音位系统》、《音位描写指南》、《有关印欧语问题的一些看法》等。

8 布拉格学会于1929年在海牙召开第一次国际语言学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语言学现代研究的行动纲领》的报告,首次提出把音位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独立分支来研究,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音位学的概念:以语音分析为基础,结合语音、词汇、语法的结构,来研究个别语言的音位系统的学科。 新布拉格学派:由50年代以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学者自称而来,主要包括“语言学协会”和“现代语文学学会”两个组织,他们既研究语言学又研究语文学。

9 3、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 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它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

10 4、布拉格学派的影响 语言学界公认:布拉格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学派。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许多著作中提到布拉格学派的理论。

11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一、布拉格学派的语言观 布拉格学派学者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一、布拉格学派的语言观 布拉格学派学者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 这种观点是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在与新语法学派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布拉格学派的最主要的特点:功能语言观。 功能语言观把语言看成是完成语言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某种任务。例如:语言中保留一部分古老的词语(如英语中的thou“你”),不仅仅是为交际而用,它们还给所谈论的客观事物增加一层严肃庄重的色彩。诗歌中的语言,除了简单的交际目的之外,还特别讲究交际的方式,从而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如押韵、重叠、破格用法等。 注意语意的研究,是布拉格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12 二、索绪尔语言理论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存在于大脑里相对完整的抽象语言符号。言语是人在特定环境中具体运用和表现。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两者是密切联系、互为前提的。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客观地存在于言语之巾;然而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二)符号学 1、符号系统

13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语言不是一对互相之间没有关系、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的符号,而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语言单位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
2、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系统里的两个基本要素,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关系主要是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这一关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之处,在于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4、可变性和不可变性 (三)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四)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14 三、与新语法学派的对立 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总结了新语法学派的主要弱点:
1、过于强调历时语言研究,不够重视共时语言研究;他们的主要理论家甚至说过共时语言研究是不科学的,不可靠的; 2、在观察孤立的语言现象发展变化的同时,忽视了语言系统这个整体; 3、他们研究的材料局限于书面文字,不能全面观察语言。对声学特点从来不予考虑,对口语形式不予过问; 4、观察语言时,只从读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从来不从说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15 四、布拉格语言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针对新语法学派提出以下基本观点 :
1、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共时语言研究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 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万万个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交际中,语言手段要完成一定的功能,执行一定的任务。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他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手段系统。通过共时语言比较,就会深刻理解语言现象的重要性和交际作用; 3、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 4、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即从讲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

16 五、雅克布逊的“泛灵论”(animism)
“泛灵论”的概念:一切音变都是适应一定的需要、为完成特定功能才发生的。 “泛灵论”是雅克布逊对新语法学派的“音变不允许有例外情况”这一观点提出批评并给出的论断。 雅克布逊的观点: ①在一种语言中,音变无例外的概念必须局限在具有同一功能的语言系统中,也就是局限于等价功能的语言单位中。 ②新语法学派未能解释音变的社会性,即为什么一个语言社团会接受或反对某种新的口语现象,“泛灵论”可以用来解释音变的社会性并易于理解。 ③“泛灵论”可解释使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团体、不同交际功能中的不同语言单位的重叠现象。

17 六、语言系统 (一)雅克布逊的观点: 1、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都不能孤立地去研究。要正确评价一个语言成分,就必须明确它与其他共存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2、要想正确的理解语言的演化,就得把它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演化,在演化过程中,成分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其他关系所改变或代替,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维持或恢复语言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18 (二)新布拉格学派的观点: 新布拉格学派学者继承了前辈们的基本原则,对他们的语言理论有所发展和充实。
新布拉格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的、封闭的系统(close system),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subsystem)构成。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levels of language),如音位平面,词素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由于这些次系统相互依存,不能分隔,一个次系统上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个或两个次系统上的变化。 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synthetic declension)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analytical declension),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颠倒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会改变句子的意义。到了中古英语,尤其是早期现代英语,词序就相当固定了,如果再改变词序就会造成不同的句义。音位系统的变化也可能会引起其他系统的变化。但是,这种“连锁反应”式的变化不一定都起源于音位系统。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他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尤其是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19 (三)语言系统的开放性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克布逊说,语言的开放性就意味着语言不是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就是说有一定的结构欠缺(structural deficiencies)。 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如霍克特和肯尼思·派克,也注意到这种现象。他们称之为“模糊之处”(fuzzy points)。布拉格派的学者又叫它“外围成分”(peripheral elements),与“中心成分”(central elements)相对立。 说语言结构中存在欠缺并不意味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就站不住脚了。它完全符合语言是一个动态结构的观点。语言不是一个静态结构,而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体系。没有这些“模糊之处”,语言内部就没有促使它运动变化的压力。

20 七、布拉格学派提出标准语言的语体划分原则
依据:语言是开放的、动态的符号系统。 语言与言语行为的体现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分析语体实际上是分析不同的语言功能,这种功能的基础是语言结构特征,即表达手段的总和。研究语体,不仅要研究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手段,而且要研究其结构的组织原则。 组织原则指的是功能结构,不是语言的独立组成部分。 语体是一种独立现象,存在于言语行为之中,不像语言组成成分那样潜在于语言结构之中。 对标准语言的语体分析同时也体现了语言的“灵活稳定性”。这是马泰休斯三十年代的创见。 “灵活”二字反映了语言的动态特征,“稳定性”反映了语言的系统性。

21 “标准语言”这一概念的意义: 1、对社团成员来说,标准语言确实代表了一种稳定的规范,不仅保证相互理解,而且保证有共同的美学标准。 2、不同语体保证每个成员在不同场合的交际需要可以基本满足。 3、这个概念的提出比英美语言学家早二十多年。

22 八、布拉格学派对日常话语的分析 马泰休斯:用信息论的观点,修改了“主语”和“谓语”的提法,提出“主位”和“述位”两个术语。
主位:指已知事实或公认的事实,不增加句子的信息量。 述位:句子的其他部分,包含了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马泰休斯的区分对比较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功能和语体特征都有重要意义。与此相关的一个基本观点叫“句子功能前景”,就是从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句子,研究句子各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力”来表示。其理论是:交际不是静态现象,而是动态现象;交际力是在信息展开过程中交际本身的一种特征。一个语言单位的交际力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大小。

23 第二节、音位对立 一、库尔德内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波兰的伟大语言学家。 创立了喀山语言学派。
提出从语音着眼和从意义着眼的双重语言划分系统。从意义着眼来划分的语言单位,就是音位平面、形态—语义平面和句法平面的单位。 认为每个平面上的最小单位(音位、词素、结构段)都带有心理上的成分。 他说,音位只是一种语言的说话人心里发出的抽象的声音,因为受了不同的语言环境的影响,成了不同的具体的声音。

24 二、特鲁别茨柯依对音位的解释 代表作:《音位学原理》 音位的概念:语音属于言语,音位属于语言。语音本身没有意义。法语中的bas(底的)中的/a/孤立的时候没有意义,但可以带上意义,如介词a(向……)。语音的功能首先是区别本身带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抽象原则:发/a/音的时候出现的物质特征并不都有区分价值。 /a/音长些短些,靠前些靠后些,不引起意义的变化。 布拉格学派开始区分具有区分价值的那些物质特征,即交流信息的特征。他们的研究方法叫做替换法或替换测验。(P93)

25 了解以下几个概念(以法语bas中的a为例) (P94)
音子 音位变体 非区别性特征 冗余特征 自由变体 区别性特征 语境变体

26 三、音位的特征、音位的对立、音位对立的归类
(一) 音位的特征 1、它有区分功能; 2、不能再分成具有区分功能的更小的语言段; 3、只能用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二) 音位的对立。区分标准: 1、它们与整个对立系统的关系; 2、对立成员之间的关系; 3、区别力量的大小。 (三)音位对立的归类 1、双边对立 、否定对立 2、多边对立 、分级对立 3、均衡对立 、等价对立 4、孤立对立 、抵销对立 9、永恒对立

27 第三节、历时音位学 一、历时音位学的相关概念: 历时音位学就是用音位学的观点来研究语音演变。 (一)历时音位学的来源:
布拉格学派不赞成索绪尔所说的:共时语言描写和历时语言描写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他们认为索绪尔的区分过于绝对,低估了历时语言研究的重要性,找不出音变的根本原因。1928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和卡尔采夫斯基起草声明并宣布,音位学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共时语言学,而且适用于历时语言学。 (二)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1、相关特征:两个音位能归为一个对比对子的语音特征。 2、相关标记:如果一种对比存在于两个以上相关的音位对子中,就说它们有相关性,这种特征就叫相关标记。 3、相关束:两种以上的相关标记。

28 二、功能音变 /k/- /p/-/b/ /t/-/d/
历时音位学研究音变时,只注意引起语音结构变化的音变,因为只有这种音变才具有功能。这种有功能作用的演变叫做“音位学转换”。功能音变遵循一定的和谐原则和经济原则。这就导致了一切孤立的、不对称的音位对立趋向消亡,一切不符合相关原则的音变趋向消失。 功能音变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相关性原则,各种语言都以最经济的办法来组织自己的音位,相关的音位对子越多,语言的结构就越经济。 举例:假如说有一种语言的音位相关性取决于发音动作和清浊变化;这种语言的清塞音里有双唇音、齿音和软腭音,而在浊塞音里只有双唇音和齿音,没有软腭音。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情况: /k/- /p/-/b/ /t/-/d/

29 经济原则与和谐原则设法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分配状况,为了填补空位,出现了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 /k/-/g/ /p/-/b/ /t/-/d/ 第二种可能: /k/ /p/ /t/ 第三种可能: /p/-/b/ /t/-/d/ 这三种情况的共同点是,减少没有规则的、孤立的音位现象,使音位系统呈现最大的规则性,以趋向经济与和谐。布拉格学派认为,在语言演化中,许多结构性的变化都可以从功能角度解释清楚。

30 三、马丁内——经济原则 他在《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1955)一书中,把经济原则看作语言演变的基本规律。认为经济原则不是简单的“省力气的”,而是语言中的“作用力的综合”。他说,使语言发展变化的作用力有两种,一种是人类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一种是人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自然惰性。这构成了一对矛盾。 他还认为,考察语言经济原则时,下列因素也要考虑在内:语音器官的构造,人的记忆能力,语言社团的特别习惯,语言单位的复杂程度,以及这些单位出现的频率和信息量等。 马丁内发现,语言单位的出现频率和信息量之间成反比关系。单位越复杂,出现的频率就越小;频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反之,语言单位简单,出现频率就大,而信息量就小。所以,在语言运用中这些单位保持着某种平衡的关系。但是,随着交际需要的发展,复杂单位出现的频率可能提高,简单单位的出现频率可能降低,相对平衡就会打破,这样就会引起语言的演变。 “空位”的定义:在相关系统中,音位系列和音位序列的交叉点上,可能有一个音位而实际又没有,这就出现了一个空格,这个空格就叫空位。

31 系列 序 列 部位 方式 双唇音 舌尖音 舌根音 清 音 p t k 浊 音 b d g 鼻 音 m n
古英语辅音系统中,一个局部相关系统如下表所示: 系列 部位 方式 双唇音 舌尖音 舌根音 清 音 p t k 浊 音 b d g 鼻 音 m n 空位在音位演变中最具有吸引力,能促使同系列和同序列的音位衍生出新的、填补空白的音位。由此可见,语音变异其根本规律就在于音位对立的相关性;而这一切又在经济原则的指导之下。

32 第四节、区别性特征 语音的区别性特征最早源于30年代的特鲁别茨柯依,50年代雅克布逊应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性特征”。
雅克布逊的两个发明: 1、用声学频谱为基础来分析语音 例如:区分/t/和/d/,一方面可以描写其发音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描写它们的声学符号。如“飞飞语”的语音现象。 2、双分法 每个音位特征只有两个值,一个正值,一个负值,分别标记为[+特征],[-特征]。 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择一的情况。雅克布逊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音位对分法和区别性特征学说。他们分析了世界上许多语言,在《语音分析初探》中,雅克布逊和默立思·哈勒这样写道:“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语言中发现的内在区别性特征有十二组对立,这些对立连同它们的韵律特征构成词汇和词形的基础,每种语言都从这十二组中选用自己的区别特征。这十二组区别特征分为两大类:音响特征和声调特征。

33 12组区别性特征 音响特征: 1、元音性和非元音性 2、辅音性和非辅音性 3、集聚性和分散性 4、紧张性和松弛性 5、浊音性和清音性
6、鼻音性和口音性 7、非延续性和延续性 8、刺耳性和圆润性 9、急煞性和非急煞性 声调特征: 10、低沉性和尖峭性 11、抑扬性和非抑扬性 12、扬升性和非扬升性

34 传统上一般区别辅音、元音、半元音和流音。而雅克布逊用“辅音性”和“元音性”来区别这四种情况。这两种特征最能代表雅克布逊的观点。
例如: 辅音 元音 流音 半元音 辅音性 元音性 例音 /p/ /a/ /l/ /y/ 半元音: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如汉语中的i u ü ,单作辅音时标注为y、w、yu,如“鸭”“我”“园”。 流音:所有不属于半元音的近音。包括了边流音(例如:/l/)和非边音流音(例如:/r/,亦作“R系子音”)两类。

35 区别性特征的优缺点及创造性 优点:用两个区别性特征就可以区分四种情况,如对辅音、元音、半元音和流音的区分。 局限性:在语言的自然结合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创造性: ①这些特征旨在揭示音位的对比,而不是描写语音特点; ②这些特征本质上都具有偶值性质; ③全部特征主要是依据声学特点来规定的。

36 “音位对分法”的效应 雅克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 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统;
有的对雅克布逊提出的十二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 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 有的以此来进行语音合成,根据音位的区别特征在计算机终端输出字母或语音。

37 第五节、句子功能前景 “句子功能前景”最初译自捷克语。马泰休斯所创,又被译为“句子的实际切分”。
句子功能前景的定义: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法国古典学者亨利·维尔著有《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词序比较》,他认为,句子的思想的运动不同于句法上的运动。思想的运动靠词序表达出来,句法上的运动靠词尾变化表现出来。他还发现,现代语言往往用主语表达出发点。有时候也倒过来,讲话目标在前,出发点在后,这是用来表达特殊感情的。 马泰休斯证实并发展了亨利·维尔的观点。他发现,句子有三种成分:主位、过渡、述位。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述位是“话语的核心”。他调查了句子功能前景对决定词序的作用,并认为词序是一个分等级的系统,在这个等级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句子功能前景。

38 “主位”和“述位” 布拉格学派喜欢用“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这两个词表示话题和说明。句子展示功能就是研究句子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马泰休斯从所传信息的角度观察句子,认为句子包含两个基本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位,即从上下文已经知道的事实或设想的已知信息;这一部分不增加待传的新信息。第二部分是述位,它包含待传的全部信息,并可大大增加说话人的知识。这种区分可以用来对比语言变体和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

39 马泰休斯把句子的语序大致分为两类: 一:主位—过渡—述位 这叫没有感情色彩的、无标记的句子。 如:They have come . 二:述位—过渡—主位 这叫有感情色彩的、有标记的句子。 除了句子功能前景之外,等级系统中的其他原则有韵律原则、语法原则和句子成分的接近原则。

40 捷克语言学家杨·费尔巴斯给主位下的定义是:在句中,负载交际力最小的成分是主位。负载交际力最大的是述位。过渡的交际力居中。
捷克学者伯尼诗创造了“基础”(basis)这一术语,他认为主位是交际力最小的成分,基础是“把语境和场合联系起来的句首成分,它选自多种可能性,作为出发点,整句话由此展开,并围绕它而发展”。 捷克学者埃尔特尔于1926年第一次区分了语法主语、逻辑主语和心理主语。语法主语是语法平面上的现象,逻辑主语是语义平面上的现象,心理主语往往就是语法主语。

41 基于埃尔特尔理论 丹内施提出对句法进行三个平面上的分析: 语义平面、语法平面、句子功能前景平面 根据三个平面的理论,可区分三种句型: 语义句型、语法句型,句子功能前景型(交际句型) 例如:John wrote a poem(约翰作了一首诗),其语义句型为施事—动作—目的,其语法句型为主语—动词—宾语,交际句型为主位—过渡—述位。

42 “交际力” 布拉格学派研究了控制信息分布的规则。杨·费尔巴斯提出交际力的概念来测量句子信息分布情况。一个语言的交际力就是它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程度。 其理论是,交际不是静态现象,而是动态现象。交际力是在信息展开过程中交际本身具有的特征。一个语言单位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的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大小。 杨·费尔巴斯说:“我认为,句子功能前景就是在句子各个成分上的交际力的不同分布,这种分布受到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特别是情境的综合影响。”所以,考察不受情景或语境制约的成分的交际力时,要看两个因素:①语义结构,即语言成分的语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②语言成分在线性排列中的位置。 杨·费尔巴斯提出“交际力基本分布”这一概念:在一个序列中第一个成分交际力最小,然后逐渐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的成分。但是变异情况常常发生。不可能一切句子中都显出主位—过渡—述位这样的结构。

43 句子功能前景的意义: 当代世界著名英国语言学家、系统与法理论的创始人韩礼德在论文《句子功能前景在语言描写中的地位》中写道:“句子功能前景是一种普遍现象。”“捷克语言学研究中强调功能理论,对探索语言的基本特征颇有启示,有助于解释语言系统的本质。他们对句子功能前景的研究揭示了语言系统中能够创造语篇的具体功能,有了这种功能,语言才能在特定的情境中为各种各样的目的服务。” 韩礼德,1925年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英国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教授是世界两大主要语言学派之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世界语言学界的杰出代表和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学框架在当代世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界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语言的系统和功能》、《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学习做到有所指》 、《韩礼德语言学文集》等。

44 第六节、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哥本哈根学派概况 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路易斯·叶姆斯列夫(丹麦语言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1899年10月3日生于哥本哈根,卒于1965年5月30日)。 理论纲领:《语言理论绪论》——路易斯·叶姆斯列夫(1943) 叶姆斯列夫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他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

45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以其“语符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的主要阐释者是叶姆斯列夫,该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对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具有数学性质。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是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 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或许语符学原理在计算语言学、言语工程学等新学科中会有应用的天地。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以其“语符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的主要阐释者是叶姆斯列夫,该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6 (一)区分形式和实体 语符学主张从语言的形式来研究语言,排除语言的实体,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论断,并把这一观点推到了极端。这种理论要求分析语句,这种分析使我们能揭示出隐藏在直接可以为感觉接受的实体之后的语言体系。 (二)两个平面理论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所提倡的两个平面理论即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并把这两者各分成形式和实体两方面即内容实体、内容形式及表达实体、表达形式。其中,内容实体和表达实体不进入语言符号,只有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才能进入。因此,语言符号是由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进入符号的内容形式与表达形式相结合才形成语言符号。这是叶姆斯列夫对于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进一步阐释。

47 (三)“关系”系统 语符学理论认为: 语言不是由实体构成的,而是由关系构成的,在语言中存在的不是实体,而是实体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叶姆斯列夫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就是分析这些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1、依存关系,即双边的关系。A依存于B,B也依存于A,二者互为前提。例如,汉语中的“东西”指物品、“左右”表推测、“裁缝”作名词,如将其分解开来则意思相差甚远。 2、并存关系,指多个项目并列,彼此互不依存,虽然并存但并不互为前提。例如,汉语中的“帮助”、 “道路”、“窗户”、“贡献”等。 3、决定关系,即单边的关系。其中一个是决定者,另一个是被决定者而不是相反。B是A的前提,但A不是B的前提。例如,汉语中的“司法”、注意”、“投资”等。

48 依存关系 过 程 协同关系 选择关系 决定关系 说明关系 自主关系 并存关系 系 统 联系关系 互补关系
这三种关系出现在过程 (即语言运用的层面,是横向的)和系统(即语言层面,是纵向的)中又分别获得了不同的名称,如下表所示 : 依存关系 过 程 协同关系 选择关系 决定关系 说明关系 自主关系 并存关系 系 统 联系关系 互补关系

49 “常数”理论 叶姆斯列夫提出,语言学不同于历史、艺术、文学等人文科学,必须在其中找到一个常数即确定对所有的语言来说是稳定的、共同的部分,不论有任何变化都是适用的,而这个常数并不扎根于一种语言学外的“现实”,但它一旦被找到和得到描写后,就可将它投射到某种现实(物理学的、生理学的、心理学的、逻辑学的等等)之上。 在任何过程中必然有一个常数,语言学的任务就是建立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将预见语言单位的各种有可能的组合,因此它将高出单纯描写的科学。 由此可见,叶姆斯列夫并不是从语言的客观现实出发抽象出语言理论, 而是演绎地建立一套系统,并把它投射于语言现实。他指出,传统语言学由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归纳、概括的方法,而内在语言学应该采用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分析的方法,即从“文句”开始,不断进行分析,直至不能再分割时为止。他认为传统的方法不能找到预想中的常数,也不能建立语言理论,真正的语言学必须是演绎的,演绎法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方法, 是最合理的分析方法。

50 哥本哈根学派的贡献及局限 (一)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1、提出两个平面理论。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继承并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使其理论具体化了,如:索绪尔把语言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而叶姆斯列夫提出将其分为两个平面四个方面,这就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 2、确立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三种关系(依存关系、并存关系、决定关系),丰富了索绪尔的价值理论,符号间通过关系体现价值。

51 3、试图用数理逻辑说明语言。注重语言可计算和可度量的方面,把语言学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而这以后形成了欧美语言学的主要倾向,从而为数理语言学和机器翻译提供理论基础。这也是这一语言学派对现代语言学的最大贡献。尤其是演绎的方法对计算机处理语言有很大的帮助。 4、这一学派的理论成为现代语言学的许多理论观点的来源。这种理论顺应了许多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的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其中许多的合理成分都影响了此后的语言流派甚至整个语言学的发展。该学派理论为系统功能学派奠基人韩礼德所欣赏,在70年代后期,他的著作中曾多次引用叶尔姆斯列夫的观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兰姆的层次语法理论也受到了哥本哈根语言学派语言理论的影响。

52 (二)哥本哈根学派的局限: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由于时代局限,其理论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对实体的绝对排斥,使语言研究失去了立足点。哥本哈根语言学派把索绪尔的理论推向极端,排除了索绪尔理论中所有与物质、现实有联系的部分,他们强调形式的绝对独立性,为整体不是由物体而是由关系组成的,认为不是实体而是实体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才具有科学的存在价值,这是不科学的。语言是物质性的东西,脱离了实体,没有立足点,就无法研究语言单位间的关系。 2、主观色彩浓厚,缺乏实际价值。该学派理论过分强调抽象、概括。他们热衷于探讨一般抽象理论, 很少研究具体语言现象,因此其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实际价值不大。哥本哈根语言学派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它语言学的贡献却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它顺应了人文科学与精密科学的发展趋势。


Download ppt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