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課 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劉翁興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課 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劉翁興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課 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劉翁興老師

2 第一課 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參、統治的正當性與目的 壹、主權國家的形成 壹、國家認同 一、現代主權國家的出現 二、現代國家的構成要素
第一課 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壹、主權國家的形成 一、現代主權國家的出現 二、現代國家的構成要素 壹、國家認同 一、國家認同的意涵與形成 二、當前我國的國家認同議題 參、統治的正當性與目的 一、統治正當性的意涵 二、統治正當性的類型 三、正當性與合法性的比較 四、國家統治的目的

3 壹、主權國家的形成 一、現代主權國家的出現 (一)部落組織 (二)封建國家 (三)主權國家 二、現代國家的構成要素 (一)主權 (二)領土
(三)國民 (四)政府 三、國家認同 (一)國家認同的意涵及形成 (二)我國的國家認同議題

4 (一)群居生活產生連帶關係 4.為解決上述問題,政治組織的統治者必須握有權力,並以武力為後盾進行統治。
1.人類為了生存,就要覓食與自衛,並相互交際往來,共營群居生活。 2.在群居生活裡,為處理群體共同事務,實現群體目標,而形成政治組織。 3.政治組織的形成,主要在面對與解決群居生活中的兩項重要議題:(1)資源分配 (2) 安全保障。 4.為解決上述問題,政治組織的統治者必須握有權力,並以武力為後盾進行統治。

5 部落 聯盟 封建 國家 主權 民主

6 部落 部落聯盟 以血緣為基礎,具備簡 單政治運作,如祭 祀、食物分配。 採集、狩獵方式 有共同規範、特定領域 的保護,統治結構較為
完整,具政治組織雛形 畜牧、農耕方式 部落 部落聯盟

7 國家的演進【補充】 【第一階段】:上古時代的部落組織 時期 經濟模式 最有力的 社會組織 統治者 *中國: 殷商以前 *歐洲: 古希臘時代
漁獵 畜牧 圖騰社群 氏族宗族 族長:平時的指 揮者。 酋長:戰時的指 *最高權力在巫 師手中。

8 國家的演進【補充】 【第二階段】:中古時代的封建國家 時期 經濟模式 統治權 *中國: 周代 *歐洲: 中古世紀 (9-15th)
為適應農業耕作需要 ,使土地耕作者發生 一種固定關係。 君主將土地分封給臣 子,以換取各臣子的 效忠。 諸侯憑著土地實 行奴隸生產,以 經濟優勢行使統 治權。

9 國家的演進【補充】 【第三階段】:現代的主權國家 時期 經濟模式 為適應 經濟生活 產生 秦漢以後(帝 國) *中國:中華 民國 *西洋:自
十七世紀後 1648年西發 里亞條約 農業經濟→ 商業經濟 對內:力求 統一,打破 封建界限。 對外:發展 貿易,樹立 威信,尋求 市場。 強而有力 的中央集 權政府和 民族統一 的國家。

10 (一)早期的「國家」:並未獨占統治力量 1.歷史發展的各時期中,無論東、西方的政治組 織都可能自稱為「國家」。
2.與現代國家不同的是,其不具獨占統治力量。 群體中往往【 還有其他組織 】同時擁有某種程度的 【 統治力 】。 如:封建體制中,除了君主之外,莊園領主(西方) 或諸侯(東方)對於領地裡的人、事、物都具有統治 支配權。

11 (二)主權國家的出現 主權國家興起的背景 1、封建時期,長年征戰,國王欲強化統治權。
2、工業革命後,商業、貿易、交通興起,人民期待有 效率的統治組織。 3、國王強調以民族作為國家的範圍,建立民族國家。 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所簽訂的西發里亞條約首 次確立國家最高主權的完整性,也開啟了國際關係 的建立與發展。

12 (二)主權國家的出現 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 演變而成的全歐參與的一次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是歐 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以及宗教糾紛劇化的產物,戰爭 以波希米亞人民反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 斯堡皇室戰敗並簽訂《西發里亞條約》而告結束。這場戰爭 使日爾曼各邦國大約死去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三十的人口,其 中男性更有將近一半死亡,十分慘烈。

13 1、受民族國家觀念影響 現代國家的肇始,受民族國家的觀念影響甚大。
現代國家的出現 現代國家的肇始,受民族國家的觀念影響甚大。 民族國家:是指民族團體在一個地區長久生活的文化、歷 史、血緣、語言、互動往來等共享因素而共同建立的一個 國家。 這裡所說的民族團體,可能是一個或多個,如果由單一個 民族團體建立一個國家,就稱為「單一民族國家」,這種 國家很少,全世界只有日本、韓國、以色列等二、三十個 國家,其餘則全為由多個民族團體所共同組成的國家,稱 為「複合民族國家」。

14 單一民族國家 複合民族國家 1、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達 95%以上,國內無嚴重民族 對立的國家。 2、關係:國家是民族的政治 組合;民族是國家的生命體 3、優點: 對內→因血統、文化一致, 容易加強團結。 對外→因民族意識和愛國心 合而為一,能抵抗外來侵略 4、例如:日本、韓國、波蘭 、希臘、挪威等。 1、當代國家通常為複合民族 國家。 2、以平等為基礎,即不違反 民族國家的原則。 3、複合民族國家,民族之間 是否平等是和諧穩定的關鍵 ※化解民族衝突的良好方法 A.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強調 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 B.落實協和式民主精神,對 弱勢民族給予扶助。

15 2、民族國家的萌芽 舊勢力的衰頹 工業革命興起 國王強化國家權威
現代國家的出現 舊勢力的衰頹 15、16世紀的歐洲封建制度瓦解,教會影響力減弱, 國王便趁勢建立起民族與國家的連結。 工業革命興起 工商人士希望在強大國力支持下發展市場,遂支持國王 消除國內的封建界限,對外擴張殖民地。 國王強化國家權威 國王以徵稅、建立常備軍等手段強化國家權威,使國王 成為人民效忠的對象,民族成為國家的範圍。

16 3、民族國家的奠基—1789年法國大革命 近代民族國家萌芽於15、16世紀,奠基於18 世紀 的法國大革命。
現代國家的出現 近代民族國家萌芽於15、16世紀,奠基於18 世紀 的法國大革命。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改變了國家的概念: 人民認知「國家」奠基於民族而非國王,民族和國家不 再屬於國王,而是屬於全體人民。 「國土」不再是國王的世襲財產,而變為整個「民族」 的世襲財產。 「國家」是民族所建立作為治理自己的機構,並組織政 治制度,專制國家變成了民族國家。

17 4、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國家紛紛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殖民地或屬國紛紛獨 立。 (威爾遜總統--民族自決)
現代國家的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殖民地或屬國紛紛獨 立。 (威爾遜總統--民族自決) 這些國家的出現,是受到現代「民族國家」觀念 的影響造成。

18 5、民族國家體系的衝擊 ※藉助民族主義的鼓吹,常幫助許多殖民國家獨立建國 ,但也因刻意強調不同民族間的差異,而強化了國家 間的界線。 國家界線因全球化鬆動:因【 全球化 】影響, 世界各地人群往來密切,跨國商業活動及跨國犯 罪時有所聞,國家間的界線產生鬆動。 超越民族國家的組織出現:為了解決跨國間共同 問題,【 國際組織 】逐漸取代國家的角色。

19 (三)從早期「國家」到現代國家的演變 現代國家 民主的 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 父權國家 封建國家 3.民族國家 萌芽15、16C
奠基於1789年 法國大革命 強調國家主權 全球化衝擊 民族國家體系。 4.民主國家 第一波 民主化浪潮 第二波 第三波 1.父權國家 帶有濃厚的 血緣色彩。 隨著人口增加 與對外擴張, 形成世襲帝國 2.封建國家 社會階層結構 固定,國君將 土地分封諸侯 農民必須效忠 諸侯,不能自 由離開。

20 民主國家的建立 第一波民主化浪潮:【 英、美、法的民主革命後 】, 開始實施民主政治。
第一波民主化浪潮:【 英、美、法的民主革命後 】, 開始實施民主政治。 第二波民主化浪潮:始於【 二次世界大戰 】後,如日 本、西德,及脫離殖民統治的拉丁美洲與亞洲等國家。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始於【 1974年 】葡萄牙推翻獨裁 政體,【 1990年代 】共產政權的瓦解,促使蘇聯與南 歐的國家採行民主體制。

21 壹、國家的形成 一、群居生活與政治組織 (一)群居生活產生連帶關係 (二)部落社會的統治組織 (三)國家的出現 二、現代國家的出現
(一)早期的「國家」:並未獨占統治力量 (二)現代國家:強調「國家主權」的確立 (三)從早期「國家」到現代國家的演變 三、現代國家的條件與特色 (一)現代國家的條件 (二)現代國家的特色

22 (一)現代國家的條件 1.【 領土 】:明確的領土範圍 領 空 公海上空   領海 (12海浬) 經濟海域(200海浬) 公海 領 陸

23 指長期居住在本國領土內的【人民】,與居住在國外的【本國公民 】。
明確的領土範圍 2.【國民】:國籍身分界定清楚的國民。 指長期居住在本國領土內的【人民】,與居住在國外的【本國公民 】。 以我國為例,目前是以屬人主義為主,屬地主義為輔。 (人口) (領土) (政府) (主權) 國家 前項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規定,於本法修正公布時之未成年人,亦適用之。

24 【國籍法】 第2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 一、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
二、出生於父或母死亡後,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 民國國民。 三、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父母均無可考,或均 無國籍者。 四、歸化者。 屬人主義 屬地主義

25 對內具有【 最高性 】,指國家 的權力比國內其他權力更為優越。
明確的領土範圍 國籍身分界定清楚的國民 3.【主權】:最高且獨一無二的主權 對內具有【 最高性 】,指國家 的權力比國內其他權力更為優越。 對外具有【 獨立性 】,指一國 之決策不受其他國家的干涉。 一方面反應國家【存在的事實】, 另一方面則反應國家【統治權力 的來源】。 主權是屬【 國民 】所有。 (人口) (領土) (政府) (主權) 國家

26 制定政策和法律,並加以執行:政府在民主國家中是經由人民同意後,為具有【 治理國家 】的【 權力組織 】。
國籍身分界定清楚的國民 明確的領土範圍 4.【 政府 】:功能擴張的政府組織。 制定政策和法律,並加以執行:政府在民主國家中是經由人民同意後,為具有【 治理國家 】的【 權力組織 】。 保障經濟體系運作 人權保障與社會福利 (人口) (領土) (政府) (主權) 國家 最高且獨一無二的主權

27 科索沃獨立建國的漫長之路 科索沃國旗 旗地為藍色,中間有一金色的科索沃地圖,地圖之上是6顆排列成拱形的五角星,比喻在國內6個民族和平共處。
科索沃(Kosova)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在 2008年2月單方面宣佈獨立,自定國名為科索沃共和國, 該地區原為塞爾維亞的兩個自治省之一。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 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保護地。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爾巴尼亞族堅持獨立, 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 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 經兩年談判與周旋,科索沃議會於2008年2月通過獨立 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政府已宣佈絕不 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 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科索沃國旗 旗地為藍色,中間有一金色的科索沃地圖,地圖之上是6顆排列成拱形的五角星,比喻在國內6個民族和平共處。

28 吉普賽人之所以不能成為國家,在於缺乏哪些國家構成的要素?
流浪的羅姆→吉普賽人 吉普賽人之所以不能成為國家,在於缺乏哪些國家構成的要素? 吉普賽人最早起源於印度北部,又稱羅姆人,全世界約900多萬人,分布在 全球各地,但其中約500萬分布在歐洲,三分之二集中在東歐。 吉普賽人自流浪以來,備受歧視和壓迫,處於社會底層。從15世紀後半葉起,有 些國家開始對他們採取限制措施,迫害他們的法令和條例層出不窮,僅在德意志 和奧地利就有68條之多。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吉普賽人約有十分之一死於納粹集 中營。從20世紀60年代起,吉普賽人的組織相繼出現,影響較大的是1965年成立 的“羅姆人國際委員會”和芬蘭的“羅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賽人透過這些組織 開展鬥爭,迫使所在國政府承認其政治經濟權利,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吉普賽人的傳統社會以血緣為紐帶,長期保持部落組織。部落由類似氏族組織的“克里斯”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職能,由酋長掌握司法大權。酋長之上有大酋長,負責和所在的國家政府聯繫。吉普賽人有其固有的婚喪習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與外族通婚。婦女從事占卜和巫術,能歌善舞。男子職業多為鐵匠、馬販子、樂手等,現有一部分人定居務農。據估計,定居者已佔總數的四分之三。定居後大多受當地文化影響,社會、經濟、語言均已發生變化,通用所在國家的語言,有的甚至已與異族通婚。

29 懂了沒? 沒有國哪有家

30 大顯身手 ( D ) 1.關於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民族國家的形成減少國家內部的衝突
(B)國與國戰爭隨民族國家的發展而趨緩 (C)政治民主是民族國家發展的主要基礎 (D)複合民族國家是當前主要的發展型態 【96年學測】

31 大顯身手 ( C ) 2.日本在新版的中學教科書上,首度將竹島, 也就是南韓口中的獨島,列為日本領土,在 南韓掀起軒然大波。為了反制日本,南韓政 府和執政的大國民黨同意開發獨島,讓「獨 島有人化」,加強對獨島的實際控制 (2008/7/22自由時報)。請問南韓的作法, 具有下列何種意義? (A)先占先贏的領先意義 (B)宣揚國威的具體意義 (C)宣示主權的象徵意義 (D)擴張領土的正式意義

32 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個人認為自己歸屬於哪一個政治共同體(political community)。
1.國家認同的意涵與形成 (係屬於心理條件)  國家認同:個人認為自己歸屬於哪一個政治共同體(political community)。 國家認同是指個人對國家產生歸屬感,認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並進而以國家為榮的一種心理狀態,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

33 國家認同的形成建立在什麼基礎上? (1) 以血緣作為認同基礎 (2) 以文化傳統作為認同基礎 (3) 以政治社會體制作為認同基礎
不同學派的學者提出三種主張: (1) 以血緣作為認同基礎 (2) 以文化傳統作為認同基礎 (3) 以政治社會體制作為認同基礎

34 以血緣作為認同基礎: 有些國家的人們,強調他們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液。 例如: 1.猶太人建國。 2.我們都是中國人? 我們都是中國人

35 以文化傳統作為認同基礎: 有些國家的人們強調其成員共享著特定的文化傳統 包括語言、宗教、歷史等。
日本人相信大和魂與武士道等是日本人民共享的共同傳統,也是日本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基礎。 武士道 作者:新渡戶稻造

36 以政治社會體制作為認同基礎: 有些國家的人們,認同國家所實施的體制。 →為人民所應共同遵循的制度,可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活。 例如:美國有著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人民,但美國人民相信美國的自由、平等體制,讓他們成為一個可以引以為傲的國家 美國夢 blog.getliberty.org/default.asp?Display=1883 bloodyviv.blogspot.com/2010_01_01_archive.html

37 當前我國的國家認同議題 臺灣的國家地位與名字? 臺灣? 中華民國人? 中國人? 也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多元文化與國家認同

38 貳、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一、國家與人民的關係 (四)權力行使欠缺正當性 (一)相互依存的關係 「公民不服從」 (二)統治與被治的關係
(三)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二、正當性的概念: 三、政治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為什麼能持續存在? (一)國家權力正當性的必要條件 (一)國家的統治權力具有強制性 (二)維持統治正當性的重要基礎 (二)國家權力的行使必具正當性 (三)權力的正當性分為三種類型

39 (一)國家的統治權力具有強制性 1.所謂「強制性」就是無論願意與否,人民都必須服 從、不得抗拒,否則將遭到制裁。
2.但「國家的統治應以【 人民之同意 】為基礎」, 故國家權力的行使必須具備正當性。

40 (二)國家權力的行使必具正當性 1.所謂「正當性」(legitimacy)是指國家的權力行使是 否被人民視為合理。
2.一般而言,具有正當性的權力,較不會引發人民的 抗爭,因此能【 長久 】、【 持續 】且【 有效 】運 作。

41 (三)權力的正當性分為三種類型 依據德國學者韋伯(Max Weber)的理論

42 1.傳統型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正當性是基於歷史悠久的習俗與傳統而來。 被治者服從統治者,是因雙方身分由「神聖」的傳統界定。 統治者一旦違背傳統,其正當性也將喪失。 實例:可見諸部落或小團體社群。中國君主時代,代理上天 統治人民,其統治權力得經由血緣,為後世所繼承。 傳統權威與權力及特權的世襲制密切相關。 雖然傳統型權威已過時,但在現代社會仍可見其存在,這是 因為傳統的直接影響,在某些社會環境產生強大的壓力。

43 摩洛哥 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王擁有比較大的權力。
政治文化 國家元首:國王--穆罕默德六世 政府首腦:首相--阿巴斯‧法希 穆罕默德六世,1999年7月30日登基,成為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的第22位君主。

44 沙烏地阿拉伯 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 政治文化 國家元首: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紹德
政府首腦: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紹德 ‧由阿卜杜勒·阿齊茲·紹德後代子孫所統治的君主制國家, 而神聖的《古蘭經》則是國家的最高憲法。 ‧國內沒有合法的政黨,至今僅在2005年舉行過一次地方選 舉,投票權僅限於男性公民。 ‧理論上,國王的權力受到伊斯蘭教教法及其他沙烏地傳統 的約束。在作出重大決定時國王也必須取得其他王室成員 、宗教領袖以及其他沙烏地社會中有影響人士的共識。

45 2.魅力型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以統治者個人人格為權力的基礎,使自己具有英雄或聖者 的形象,來激發人民的忠誠感。 領袖魅力的權威並非天賦或自然的習俗,完全是製造出來 的魅力。 個人統治體系很難在領袖消逝後持續保存。 政治領袖往往試圖以人為方式製造魅力,如建立媒體形象 、加強演辯能力,以實現對領袖的個人崇拜。 真正有魅力的權威人物,要求追隨者自願服從,有紀律, 甚至完全奉獻。因此,往往被界定為救世主性質的權威。 例如:印度的甘地所倡導的不合作運動。

46 北韓 ‧金日成1994年逝世後,其子金正日 於1997年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現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朝鮮人民軍最高統帥。朝鮮官方機構常用「偉 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稱呼他。 ‧2008年9月9日,金正日未出席北韓國慶慶典,目 前謠傳他已中風臥床,對於誰是接班人,備受外 界矚目。金正日的兒子金正恩準備接班。

47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
尊稱聖雄甘地,是印度的國父、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 甘地透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這也激發其他殖民地的人們為他們的獨立而奮鬥。 生於 1869年10月2日 英屬印度博爾本德爾 卒於 1948年1月30日 (78歲) 印度新德里 政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 職業 律師、印度獨立運動領袖

48 拿破崙‧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1796年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區總司令,他率領法軍大膽翻越阿爾卑斯山,突襲義大利使其防衛不及而投降。 1799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1802年修憲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公投通過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他並非由當時的教宗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頭上,且加冕其妻約瑟芬為皇后,以示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受教會控制。 法國、義大利君主、萊茵聯邦保護人 出於 1769年8月15日法國科西嘉島 卒於 1821年5月5日 (51歲) 法國聖赫勒拿島,葬於法國巴黎 王室 Bonaparte波旁王朝

49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楚•魯斯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古巴前國務委員會主席,共產黨領袖。 1953年卡斯楚領導發動反對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武裝起 義,失敗後被捕,在法庭上發表了著名的自我辯護詞《 歷史將宣判我無罪》。 1955年古巴總統巴蒂斯塔宣佈國內大赦,卡斯楚流亡美 國、墨西哥。 1956年回到古巴,率領起義軍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 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總理(後改稱部長會議主席) 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卡斯楚1976年起任國務委員會主席 (即國家元首,在該年廢除總統制)。 名言:「我知道我會下地獄,但是我會在那裡 看到大資本家、竊賊、劊子手和美國總統們。」 2008年2月19日公開表示不會再擔任古巴國務 委員會主席職務 。 出生 (81歲) 古巴比蘭鎮 政黨 古巴共產黨

50 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1933: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
1934:總統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無限期連任,並命令所有軍隊、法官以及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 執政期間,希特勒廢止威瑪共和,將德國改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並解散國會,取締其他政黨和團體,迫害和屠殺天主教、共產黨人和猶太人。 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 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鼓吹民族優 越,仇視其它民族,在國內建立蓋世太保 等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使 猶太人及其他人種遭到空前大屠殺。 德國第15任威瑪共和國總理 德意志帝國元首兼帝國總理 出生 1889年4月20日奧地利 逝世 1945年4月30日德國柏林 政黨 納粹黨

51 貝尼托·墨索里尼 Benito Mussolini
1922年至1943年出任義大利王國總理,1925年至1945年實施獨裁統治。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國家法西斯黨,在戰後政治和經濟動蕩的義大利,具有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和反工會特點的國家法西斯黨獲得了中產階級、地主及工業資本家的支持。 義大利第40任元首兼王國總理 出生 1883年7月29日義大利 逝世 1945年4月28日義大利 政黨 國家法西斯黨

52 格達費 當地時間2月19日利比亞軍隊向示威者發射了迫擊炮彈並 用機槍進行掃射,並動用迫擊炮、機關槍、催淚彈,用 防空飛彈對準示威者。並且還派出狙擊手埋伏屋頂,射 殺手無寸鐵的示威民眾。截至2月20日,連續多天的血腥 鎮壓,已造成300人死亡、逾 1,000人受傷。美英等國發 表聲明,譴責利比亞政府的暴力行徑 格達費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明不會辭職和離開國家, 寧願犧牲性命,並表示會強硬對付示威者。他又提到中 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丶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1993年憲政 危機丶美軍2004年攻打伊拉克費盧傑三個例子。[

53 3.法理型權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
法理型權威出自:對法治的尊重。 現代大部分國家權威的運作方式,其正當性建立在合法的 規則基礎上。 權威是附屬於職位而非個人,由憲法賦予與拘束權力行使 的範圍。如我國的總統由民選產生,其地位與權力均由憲 法賦予,因而擁有統治權威。 理性化時代前:正當性的基礎主要是傳統型與領袖魅力型 理性時代:「危機」發生時,魅力型權威也可能出現。 當代民主國家,由於受到【 契約論 】思想影響,法理型 權威已成為民主國家正當性的主要基礎。 →正當性基礎常不只限於單一來源,今日民主國家中,合法 與理性權威是統治所不可或缺的。

54 權力、權威、正當性【補充】 什麼是「權力」? 甲要求乙,要乙做一件符合甲意願的行為,而乙照做了 →亦即「甲對乙行使了權力」。
蘇聯的獨裁統治者史達林死後,繼任的赫魯雪夫向最高 蘇維埃(蘇聯政府最高單位)指控史達林的罪行。 會堂後排傳出聲音:「史達林做這些犯行時你一直在 場,為何不阻止他?」 赫雙眼狠很瞄向群眾:「誰說的?」(沒人承認) 赫再次咆哮:「誰說的?」(後排的人都把身體下沈 ,沒再發出任何聲音) 赫說:「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吧!」 →赫服從史,是害怕史的處罰,當史失去權力時,赫 就不再遵守史的命令,甚至批判過去史下的命令。

55 權力、權威、正當性【補充】 什麼是「權威」? 權威是具有正當性的權力。 甲要乙做一件合乎甲意願的行為,乙照做了,且認為「 有義務」要服從。
小強照爸爸的要求去7-11買飲料宴客,不僅是害怕不 照做會被處罰,同時也認為應該遵守爸爸的指示。 統治者乃會盡量強化自己的正當性,以避免必須時時擔 心權力被取代或被推翻。

56 貳、國家的目的與功能 一、國家存在的目的與功能 二、國家、社會與市場的區別 (一)維護國家安全 (一)國家、社會與市場 (二)維持社會秩序
(二)國家與社會的區別 (三)保障人民權利 (三)國家與市場的區別 (四)落實社會正義 (五)增進公共利益 (六)維護文化傳統 (七)保護生態環境

57 一、國家存在的目的與功能 國家存在最基本的目的,在於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主權的獨立,並免於遭受外力侵略。 維護國家安全
維持社會秩序 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促進社會正常發展,給民眾安全有保障的生活,是國家存在的目的之一。 保障人民權利 建立一個法治的社會,對違法者給予必要的懲處,以確保人民的權利不會受到侵害。 落實社會正義 國家各種政策的制訂,除消極地確保個人權益不受侵害外,更應積極地提供各種福利制度,以照顧社會上和經濟上的弱勢者。 增進公共利益 國家必須提出適當政策,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增進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 維護文化傳統 國家透過文化資產的保存,可使人民了解自己與土地、與先人一脈相承的根源,同時藉此形成對國家的認同。 保護生態環境 在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國家需制定生態保護的相關政策,以保護自然與群體生命的繼續。

58 參、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一、國家與人民的關係 (四)權力行使欠缺正當性 (一)相互依存的關係 「公民不服從」 (二)統治與被治的關係
(三)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二、正當性的概念: 三、政治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為什麼能持續存在? (一)國家權力正當性的必要條件 (一)國家的統治權力具有強制性 (二)維持統治正當性的重要基礎 (二)國家權力的行使必具正當性 (三)權力的正當性分為三種類型

59 (一)【 相互依存 】的關係 1.國家是由人民所建立與維持的政治團體,為人民生 活所必需。人民沒有國家,就成為亡國或無國籍的人 民,而將失去國家的保護。 2.人民是國家的組成分子,沒有人民就沒有國家。

60 (二)【 統治與被治 】的關係 1.在民主政治下,人民兼為統治者與被治者。
2.作為統治者,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有權透過選舉、 罷免、公民投票等方式參與國家的統治過程,影響國 家的政策。 3.作為被治者,人民有義務服從國家的統治,遵守國 家的法律。 4.國家和人民的統治關係是雙向的。

61 (三)【 權利與義務 】的關係 1.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與相稱的概念。國家和人民具 有特殊的權利義務關係。
2.民主政治下,人民對國家而言,享有憲法規定的權 利,國家必須予以保障。如我國憲法規定的自由、平 等、受益、參政等權利。 3.對人民而言,為了國家的持續生存, 就必須擔負某些義務。 如納稅、服兵役等。

62 第一課 the end


Download ppt "第一課 國家的組成與目的 劉翁興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