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走進陶淵明的心靈世界 103一 文學與文化
2
Diversity、無所適從? 各取所需、適才適所!
4
陶潛存詩125首,文11篇(據王瑤編注《陶淵明集》1956年8月北京第一版),不算豐饒,但影響極大,蘇東坡《與蘇轍書》稱:“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 王瑤說:“但陶詩對於後來的影響卻是非常大的,這可以拿歷代為陶詩作注釋的人之多來作證明;中國詩人中除杜甫外,幾乎再沒有像他這樣為歷代人們所注意的了。”(《陶淵明集》前言)
5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四》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6
一語天然萬古新, 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一語天然萬古新, 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這首詩是元好問評晉代詩人陶淵明。出於對當時詩壇雕琢粉飾、矯揉造作詩風的反感,元好問評論晉代詩人陶淵明時,前兩句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崇尚陶淵明詩歌自然天成而無人工痕跡,清新真淳而無雕琢之弊。陶淵明的詩句自然質樸、不假修飾,剝盡鉛華膩粉,獨見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雋永、萬古常新的永恆魅力,是元好問心儀的詩的最高境界。如陶淵明的《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田園居》等都體現了陶淵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藝術特徵。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兩句表明:雖然陶淵明高臥南窗、嚮往古代,但他並不超脫,還是運用自然平淡的文筆、反映了晉代的現實。這個論點深刻指出:陶淵明與晉代現實的聯繫,並未超脫於現實之外。 蘇軾亦云: 「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此人之詩,其詩『李杜諸人皆莫及也』。 蘇軾曾經也說過:「我對詩人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唯讀喜歡這個人的詩,他寫的詩連李白、杜甫諸位都比不上。」 元好問〈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云:「君看陶集中,飲酒與歸田。此翁豈作詩,真寫胸中天。」 你看陶淵明的文集中,只是寫喝酒和退隱耕田。這位老先生豈是在寫詩而已,真是把他的胸懷完全自然的表現出來」
7
二、寓有法於無法的教學 金、元好問( )〈論詩〉稱美「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8
飲酒之五 陶潛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讀山海經》是陶淵明隱居時所寫13首組詩的第一首。詩的前6句向人們描述:初夏之際,草木茂盛,鳥托身叢林而自有其樂,詩人寓居在綠樹環繞的草廬,也自尋其趣,耕作之餘悠閒地讀起書來。情調顯得是那樣的安雅清閒、自然平和,體現出世間萬物、包括詩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來描寫讀書處所的環境。詩人居住在幽深僻遠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而去。他獨自高興地酌酒而飲,採摘園中的蔬菜而食。沒有了人世間的喧鬧和干擾,是多麼的自在與自得啊!初夏的陣陣和風伴著一場小雨從東而至,更使詩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詩的最後4句概述讀書活動,抒發讀書所感。詩人在如此清幽絕俗的草廬之中,一邊泛讀“周王傳”,一邊流覽《山海經圖》。“周王傳”即《穆天子傳》,記敘周穆王駕八駿遊四海的神話故事;《山海經圖》是依據《山海經》中的傳說繪製的圖。從這裡的“泛覽”、“流觀”的讀書方式可以看出,陶淵明並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只是把讀書作為隱居的一種樂趣,一種精神寄託。所以詩人最後說,在低首/抬頭讀書的頃刻之間,就能憑藉著兩本書、縱覽宇宙的種種奧妙,這難道還不快樂嗎?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10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李商隱 – 瑤池 (七言絕句)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英文翻譯﹕ LI Shangyin – The Marble Pond (Seven-character-quatrain) By the Marble Pond, wide open are the silk-screened windows of the Heaven Empress, Audible on earth is the sound of nature singing the Yellow Bamboo verses. Tales tell of eight steeds in historic Zhou that could ten thousand miles gallop in a day, Where is their master, the longevity pursuing Emperor Mu, who has never returned? 【注释】: ①八骏: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②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传他曾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临别对歌,相约三年后再来,但不久便死了。 ②黄竹,地名。传用穆王游黄竹之丘,遇风雪,见路有冻人,作诗三章哀之。 【译文】: 住在昆仑山瑶池的西王母打开她美丽的窗子, 这里是她当年宴请穆王的地,当她在窗边等待, 希望穆王能够再来,却只听到人间传来穆王眼见天寒地冻, 北风雨雪,路有冻人,心中悲悯,写下的哀民诗-〈黄竹歌〉, 哀怨的歌声传到昆仑山,西王母心想, 穆王的八匹骏马能够日行三万里,但是为什么穆王不再到昆仑山来呢?
11
陶淵明( ),東晉大詩人。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他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 他長於詩文歌賦,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隱含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虛無的“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等消極思想。另一類題材的詩,如《咏荊軻》等,則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頗有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陶淵明的詩文兼有平淡與爽朗的風格,語言質樸自然,又極為精煉。有《陶淵明集》。
12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繹。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宋代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這首詩正刻畫了詩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風貌。他不像一般隱士那樣標榜超塵出世,而是“結廬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靜,境自靜。無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說出,親切感人。詩歌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鳥倦飛而知還”,那只在晚照中翩然歸來 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13
享受陶淵明「悠然自得」,體會…
14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教師苟能保持「擁有初遇世界的天真」
元好問( )〈論詩〉 稱美「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教師苟能保持「擁有初遇世界的天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