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小儿斜颈的诊断与治疗
2
一 什么是小儿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病,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特点。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因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患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
3
二 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原因 本病形成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除先天性畸形学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肌纤维化所致。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通常认为有三种: 一是孕妇的营养不良: 二是怀孕时胎位不正,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 三是损伤,如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应,使该组织缺血性改变而致。小儿肌性斜颈如不及时治疗,患儿病久会引起患侧颜面部发育受影响,健侧一半的颜面部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如面颊一侧大,一侧小,鼻子歪斜,眼睛斜视,使颜面部不对称。
4
严重的可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畸形,会给患儿造成终身痛苦。其它造成斜颈的原因也是有的,但在幼儿比较少见,包括:(1)颈部组织发炎,例如急性淋巴腺发炎,因为肿痛的关系,也会使头歪到一边去;(2)运动伤害、睡姿不良等也可能引起一侧颈部肌肉痉挛,使颈部活动不对称;(3)视力不对称也会造成头歪歪的;(4)神经方面疾病如脑性麻痹,也可能有颈部肌肉收缩异常情形出现。这些原因使颈部活动受限,症状与斜颈相似。
5
三 临床表现 1)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 (2)颈部出现硬块;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惫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4)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
6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儿头部常偏向一侧,在患病一侧颈部可摸到一硬肿物,没有明显压痛。 3~6 个月后,颈部肿物在胸锁乳突肌处变成一个条索状肿块,患儿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 应注重同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斜颈相鉴别:
7
(1)先天性骨性斜颈 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致,包括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融合及齿状突发育畸形。上述疾病可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但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X线检查可明确上述诊断。 <2> 颈部淋巴腺炎 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腺炎,可迅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乳头肌之内。 <3> 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同样可以引起斜颈,但此病多有稍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肌仙无紧张条索带,X线检查可鉴别。 <4> 颈椎结核 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斜颈,但此类患者颈部疼痛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下颌偏向患侧,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8
五 分型 可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分为三种病理类型: 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仅含少量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或纤维组织。
2.混合型:含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 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主为,含少量的肌肉或变性的肌肉组织。 4.此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肌肉型疗效较好,纤维型疗效较差
9
六 治疗 1西医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即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纠正,具体以右侧为患侧来说:头向右侧(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左侧(健侧)。 患儿仰卧床上,头伸出床边,治疗师右手托住头部,大拇指按揉肿块处,左手扶健侧,注意不要压迫到耳朵。治疗时右手拇指按揉5到10次后将头后仰、左偏,左手向右上同时转动,使头转向对侧,颜面转向同侧,稍维持数秒。对于1~3个月的婴儿,由于发现早、病程短,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尚未发生纤维变性、挛缩而形成僵硬块物,可用手法按摩,配合理疗,一般经过1~2个月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被治愈。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1)适用于半周岁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2)12岁以下斜颈畸形明显者;(3)12岁以上如面部畸形不严重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10
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为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2>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 对于颈部包块明显者,可对胸锁乳突肌之肿块段予以切除3>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即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切断、胸骨头行“Z”形延长 术后后颈部固定要可靠,时间要够,一般固定时间为8~12周。斜颈程度较轻的患儿,主张采用单纯颈部石膏固定(患侧石膏托比健侧高)或颈托;年龄偏大、斜颈程度严重的患儿,采用头颈胸石膏固定
11
2中医按摩治疗 过手法治疗能促进患儿胸锁乳突肌部的血肿消散吸收,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得以松弛。主要手法:指揉法,拿法,弹拨法,扳法,擦法。常用穴位及部位:颈部:肩井,风池。具体操作如下:(1)令患儿仰卧或家长抱其坐于膝上,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处涂少量滑石粉,医者用三指(拇、中、食指)指腹以拇指为主,在肿块及周围反复弹、拨,然后再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提拿肿块数次,最后上下来回捻转数遍,手法由轻到重,开始治疗时手法宜轻。
12
治疗时注意运用手腕的力量、动作要柔和,力量要均衡深透。(2)患儿坐位,令家长双手扶患儿肩部,医者双手分别托患儿两下颌,使其头向患侧旋转数次,旋转时患儿头稍向前倾,然后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范围内反复进行3~4次,以改善恢复颈部活动功能。注意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用暴力。(3)患儿仍坐位,点按,提拿风池,肩井各5~10下,最后,擦患侧胸锁乳突肌及肩背部,以透热为度。(4)面部变形者,用拇指按揉患侧面部约2min,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畸形。整个治疗过程约为 25min。上述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长短,年龄大小来决定,年龄越小效果越显著,出生40天~6个月以10天为1个疗程,6个月~1岁以20天为1个疗程,1~2岁以30天为1个疗程。
13
小儿肌性斜颈治疗的越早,治愈率越高,因此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时除重点施治胸锁乳突肌的病变外,同时也应该顾及面部、颈肩的变化,及时治疗尽量避免畸形的发生。本病病程长,治疗不能操之过急,医者要有耐心,家长要有恒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在治疗过程中,平时可用一低枕,患儿仰卧位时,垫在患侧颈部,以保持头部的正确睡姿;侧身睡眠时,要患侧颈部朝下,将枕头垫在患儿头部的耳朵处,以拉长颈部。家长可经常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按揉并作相反方向的被动牵拉伸展运动。以巩固治疗效果,帮助矫正斜颈。对于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明显改善者应考虑手术矫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