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群必须在无氧 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胞的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人体正常菌群,占肠道菌99.9% 主要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 少数为致病菌,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和酶引起人类和 动物疾病。
2
厌氧性细菌感染特点 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10%) 内源性感染(90%) 感染细菌 梭状芽胞杆菌(破、肉、产等) 无芽胞厌氧菌 致病物质
外毒素为主 内毒素,侵袭性因素 致病条件 各菌有其特点 菌群失调;寄居位置改变;免疫力↓;局部缺氧;条件致病。 传染源 土壤,粪便等 致病特点 有特定临床类型,较易判断 无一定病型,可为化脓性炎症、溃疡、组织坏死等。 治疗 抗毒素 抗生素,常用青,氯,先锋等 特异预防 类毒素预防;抗毒素紧急预防 无,避免四个致病条件。
3
厌氧芽胞梭菌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能形成芽胞,芽胞直径比菌体 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周鞭毛,无荚膜。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主要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致病菌,在适宜条件下,芽胞发芽形成繁殖 体,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 芽胞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不同,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4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为外源 性感染。 当机体受到外伤,创口被污染,或分娩时使用不洁器
械剪断脐带等,本菌均可侵入,发芽繁殖,释放毒素。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或呼吸衰 竭死亡。
5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G+,周生鞭毛,但 培养48小时后,尤其当形成芽 胞时易转变为阴性。 鼓槌状芽胞:芽胞圆形,位于
菌体顶端,粗于菌体。有辅助 诊断意义。
6
培养特性 严格厌氧 血平板:呈薄膜爬行生长菌 落,边缘呈羊齿状,伴β溶血。 庖肉培养基:肉汤混浊,肉渣 微黑,有气体,有腐臭味。
7
生化反应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很强 大多生化反应阴性,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土壤中存活几十年。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很强 土壤中存活几十年。 耐热:煮沸60min,干热150℃60min不杀死。高 压蒸汽灭菌可杀。 对青霉素敏感。
8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条件 厌氧才能使破伤风杆菌繁殖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枪伤、扎伤等。 坏死组织较多,造成局部厌氧。如大面积烧伤等。
致病条件 厌氧才能使破伤风杆菌繁殖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枪伤、扎伤等。 坏死组织较多,造成局部厌氧。如大面积烧伤等。 有其它需氧菌共同感染。如伤口沾有泥土。
9
致病物质 外毒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 与致病性无关。 破伤风痉挛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1ug即可杀人。 不耐热,不耐酸碱。
致病物质 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1ug即可杀人。 不耐热,不耐酸碱。 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故吃入毒素不会致病。 可用0.3%甲醛处理4周,即脱毒成为类毒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 与致病性无关。
10
致病机理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运动神经细胞,阻
致病机理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运动神经细胞,阻 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使肌肉持续强烈的收缩。
11
所致疾病 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 潜伏期 从几天至几周,与原发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 经系统的长短有关。
潜伏期 从几天至几周,与原发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 经系统的长短有关。 症状 咀嚼肌痉挛所造成的苦笑面容及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 反张)。其它早期症状还包括有漏口水、出汗和激 动;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可产生心率不齐、 血压波动和因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 新生儿破伤风 俗称脐带风或四六风。旧式接生操作不卫生引起(如农村用脏剪刀给孕妇剪脐带),婴儿出生后4~6天死亡。
12
角弓反张 苦笑面容
13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能中和)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14
病原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菌体形态、芽孢特征 分离培养:厌氧培养,菌落特征 动物实验: 毒力试验:毒素注射小鼠→小鼠出现症状
保护试验:毒素+抗毒素→注射小鼠→小鼠无症状 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特有体征
15
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 特异性预防:白百破三联疫苗(DPT)、破伤风类毒素 特异性防治:
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 对已发病者,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 皮试
16
二、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引起人和动物肉毒病,最常见的为肉 毒中毒和婴儿肉毒病。
17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短粗杆菌。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呈网球拍状。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形成3-5mm形态不规则的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血平板中可见透明的溶血环。疱肉培养基中消化肉渣,肉渣变黑,有腐败恶臭。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经高压蒸汽121℃30min或干热180℃5~15min杀死。 肉毒毒素对酸和蛋白酶的抵抗力强,胃酸作用24h不被破坏,可被胃肠吸收,但不耐热,100℃min即被破坏。 抗原分型及生化反应:根据神经毒素的抗原性分A-G 7个型,我国主要为A型,除G型外均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不发酵乳糖产生H2S。
18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条件 食品处于厌氧环境。外国有罐头、香肠,我国发酵豆制品。 用前未加热。肉毒毒素不耐热。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特性:迄今所知的毒性最强的物质,比KCN强1万倍,0.1ug 即可杀人。 与其它外毒素不同:细菌先合成前体毒素,死亡后释放。 在菌体内无毒,释放后经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 后才有毒性。 溶源性细菌才产生毒素--溶源性转换。
19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机制: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 性麻痹。
20
所致疾病 免疫性 病后无免疫力,原因与破伤风相同。 食物中毒 婴儿肉毒病:6个月以下,食用污染蜂蜜,因肠道缺乏正常
没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与其它食物中毒不同。 麻痹由眼部肌肉开始,经面部(面无表情),咽部(吞咽困难), 最终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婴儿肉毒病:6个月以下,食用污染蜂蜜,因肠道缺乏正常 菌群而感染。病程长(1~3个月),一般可恢复。是细菌在肠道定 居繁殖产生毒素所至。 肉毒杆菌感染:长期寄居于伤口处,不定期释放毒素,病人 长期乏力。罕见。 免疫性 病后无免疫力,原因与破伤风相同。
21
防治原则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 意识(低温保存食物,高温破坏毒素)。 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
B、E三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 对症治疗。
22
三、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 动物肠道中。 能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A型是人类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主要 病原菌。
23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 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 不大于菌体 无鞭毛 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24
培养特性 分型 厌氧、生长迅速 8min,代谢活跃,45℃生长最好 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卵磷脂酶—菌落周围乳 白色浑浊圈 庖肉培养基:肉渣粉红,有大量气体。 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 分型 根据所产生的外毒素不同,分A,B,C,D,E五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型(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C型(坏死性肠炎)。
25
致 病 性 致病条件:同破伤风杆菌,还有大面积创伤,局部 供血不足等。 致病物质:荚膜,外毒素(很多,共12种),侵袭性 酶类。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战伤,烧伤易得。 潜伏期短,8~48小时。 局部组织坏死,水肿,气肿(触摸有捻发音),剧 痛,恶臭。 食物中毒:A型引起,细菌产生霍乱样肠毒素。 坏死性肠炎:C型引起。病死率高(40%),24h发 病,剧烈腹痛。
26
致病机制 气性坏疽 外毒素:种类多,最重要的是α毒素,为卵磷脂酶 α毒素 分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溶解RBC、WBC、BPC
溶血 溶解组织细胞 血管内皮损伤 组织坏死 促进血小板凝集 血管通透性↑ 血栓形成 局部水肿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作用于心肌 血压、心率↓ 休克、死亡 (气性坏疽主要死亡原因) Ca 加剧
27
气性坏疽
28
微生物学检查 因临床表现典型且发病急,一般此步可省略 标本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形态、染色性、荚膜 分离培养:注意观察双圈溶血环
生化反应:汹涌发酵现象 动物实验: 培养物→小鼠腹腔注射→处死小鼠→培养→解剖小鼠→肉眼观察泡沫肝+涂片染色镜检。
29
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扩创 → 破坏厌氧环境 严密隔离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彻底灭 菌 治疗 尽早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必要时截肢)
及时扩创 → 破坏厌氧环境 严密隔离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彻底灭 菌 治疗 尽早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必要时截肢) 多价抗血清:早期用 抗生素:大剂量治疗 高压氧舱: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含量达 15倍
30
厌氧极严格,培养困难。 属人体肠道正常菌群,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结肠炎。 耐药性强。
四、艰难梭菌(C.Difficile) 厌氧极严格,培养困难。 属人体肠道正常菌群,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结肠炎。 耐药性强。
31
无芽胞厌氧菌 无芽胞厌氧菌是一大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 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
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是其它 非厌氧性细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10~1000倍。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无害,但在某些特定 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内源 性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32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与分布
形态与染色 常见菌属 主要分布部位 革兰阳性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 口腔、肠道、阴道 消化球菌属 口腔、肠道、阴道 革兰阴性球菌 韦荣菌属 口腔、肠道 革兰阳性杆菌 双歧杆菌属 肠道、口腔 革兰阴性杆菌 丙酸杆菌属 皮肤、上呼吸道 真杆菌属 肠道、口腔 乳酸杆菌属 阴道、口腔、肠道 放线菌属 上呼吸道、口腔 类杆菌属 口腔、肠道 梭形杆菌属 口腔、肠道
33
致 病 性 致病条件 机械或病理损伤 局部厌氧环境 正常菌群失调 机体的免疫力减退
34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特征: ①无特定病型:多为局部化脓性感染,也可侵人血流引起败血症,多呈慢性过程,可累及机体几乎所有器官
②多为混合感染:常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 ③脓液腐臭和产气性 ④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厌氧菌培养需要3~7天始有细菌生长 ⑤长时间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无疗效。
35
所致疾病: 感染无特定病型 多是化脓性感染 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 口腔感染 可造成败血症 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 腹腔感染 肺和胸膜感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36
病原学检查 采集标本 涂片 镜检 分离培养及鉴定 牛心脑浸液血平板 巯基乙酸钠培养基
37
防治原则 避免正常菌群侵入非正常寄生部位,及时扩创、清创引流 防止创伤局部出现微厌氧环境。
治疗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青毒素、甲硝唑、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霉素。提高免疫力的支持疗法
38
课堂小结 厌氧性细菌分为无芽孢和有芽孢两大类。厌氧芽孢菌能形成芽孢的G+大杆菌,多数是腐物寄生菌,少数对人致病。
破伤风梭菌有鼓棰状芽孢。经伤口感染,伤口的厌氧微环境是致病的主要条件。致病物质主要是破伤风痉挛毒素。本病的特异性防治可采用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法。 产气荚膜梭菌在机体组织内形成明显的荚膜。在牛奶培养基上产生“汹涌发酵”现象。感染方式、发病条件与破伤风相似。可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导致气性坏疽。 肉毒梭菌芽孢呈网球拍状。其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39
复习题 试述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机制和特异性防治方法。 简述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试述产气荚膜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比较肉毒毒素中毒与一般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不同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