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医体质养生法 陕西中医学院 高新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医体质养生法 陕西中医学院 高新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体质养生法 陕西中医学院 高新彦

2 一、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1、体质的现象 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3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4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这也是体质使然。

5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
夏天很热,人们在外工作一天回到家里,通常都喜欢吃冰镇的西瓜或者喝冰镇的饮料,有的人吃喝以后会觉得非常舒服,有的人却马上会拉肚子,非常敏感。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因为这两种人是不同的体质。

6 还有的人喝凉水都增膘,而有的人“浸油缸都不肥”。
不同的体质对于季节的感受也不一样,热性体质的人通常怕热不怕冷,寒性体质的人通常怕冷不怕热,这些现象在《黄帝内经》中叫做“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

7 2、体质类型 ① 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 ② 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外感 ③ 血虚体质:血液亏虚,面色不华 ④ 阴虚体质: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⑤ 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⑥ 痰湿体质:怠惰沉重,容易发胖 ⑦ 湿热体质:又湿又热,排泄不畅 ⑧ 气郁体质:气机不顺,情绪郁闷 ⑨ 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

8 二、体质的形成因素 1、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 2、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3、男女体质不同 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样影响体质 5、疾病和药物影响体质

9 6、饮食不当影响体质 营养过剩:促生气虚或痰湿体质 营养不足:促生气虚或阳虚体质 饮食过咸:促生阳虚间夹痰湿、瘀血体质 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体质 常食寒凉:促生阳虚或瘀血体质 常吃夜宵:促生痰湿体质 不吃早餐:促生气虚或血虚体质

10 7、生活起居影响体质 体力过劳:易致气虚体质 脑力过劳:易致血虚体质 房室过劳:易致阴虚体质 身体过逸:易致气郁痰湿瘀血体质 常用空调:易生阳虚痰湿体质 常用电脑:易致气郁阴虚体质

11 三、运用感官就可以判断体质 1、望——体质总是有其外在表象 看形体:胖多痰湿,瘦则多虚 看神气:多静气虚,多动阴虚 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则阳虚 看舌象:红则多热,苔厚则湿 看眼睛:无神则虚,浑浊多湿

12 2、闻——耳和鼻也是判断工具 听声音:有无中气,最为重要 闻味道:异味较大,非热即温 3、问——最直接的判断方式 问二便:尿黄多热,便烂脾虚 问情志:敏感多虚,压抑多郁 问家族史:痰湿体质要小心 问寒热: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问汗液:汗出重要,过汗则虚 问经带:经宣规律,带忌多黄

13 4、切——了解脉象的基本知识 浮脉——表证 沉脉——里证 迟脉——寒证 数脉——热证 弱脉——虚证 实脉——实证 弦脉——痛证 滑脉——痰证

14 平和体质 一、概念 平和体质是人体阴阳平衡、形神并俱所致的体质类型。

15 二、体质特征 主要表现:形体匀称,不胖不瘦。面色红润,目光有神。 行动敏捷,声音洪亮。睡眠正常,二便通畅。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和缓有力。

16 三、识别要点 形体匀称,面色红润。行动敏捷,声音洪亮。 四、形成原因 先天禀赋强盛,后天调养得当。 五、养生原则——形神并养,平衡阴阳。

17 六、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精神乐观,淡于名利,心灵登高,静神怡神。 2、饮食养生:寒温得当,五味平衡。食谱宜宽,全面营养。

18 4、运动养生:动静结合,形神并养。坚持运动,但欲小劳。 5、穴位调养: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6、药物养生:可不服药。
3、四季起居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不妄作劳。 4、运动养生:动静结合,形神并养。坚持运动,但欲小劳。 5、穴位调养: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6、药物养生:可不服药。

19 气 虚 体 质 一、概念 气虚体质是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功能减弱或脏腑机能减退所致的体质类型。

20 二、体质特征 主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活动时加重。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弱,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重。 舌象:舌淡,或淡胖有齿痕。 脉象:细或虚软无力。

21 三、识别要点 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无力为辨别要点。 四、形成原因 1、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肺脾肾功能低下,气的生成不足。 2、久病重病,耗伤元气。 3、劳累过度,气耗后不能及时恢复。 4、老年人精气自衰。

22 五、形成机理 气为人之根本,具有推动、温煦、气化、防御、固摄、营养等重要功能。 元气发源于肾,通过三焦而流行全身,无处不到。元气不足,推动无力,脏腑机能减退,故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语音低弱。 气虚清阳不升,不能上荣于头目,则头晕目眩。 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 “劳则耗气”,活动时气更不足,故劳累后诸症加重。营气虚不能上承于舌,故舌淡嫩。 气虚推动血脉无力,则脉虚弱。

23 六、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气虚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免疫复合物阳性率升高,IgG,IgM含量降低。血液红细胞糖酵解活力、尿肌酐、尿酸和尿素氮含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提示气虚者有能量代谢障碍。血浆cAMP、cGMP含量明显下降,但cAMP/cGMP比值与正常人无差异。另外,气虚病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不足,心脏射血速度缓慢;甲皱微循环发生障碍,管袢轮廓模糊,血色淡红、暗红,流态短线状,血流减慢,血球悬浮不良。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汤对“气虚”模型小鼠组织结构形态学指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增强动物的细胞免疫功能,这与其能通过益气补中的功能是一致的。

24 易广泛地发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疾病。
七、易患疾病 易广泛地发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疾病。 八、养生原则——益气补虚

25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忌多思虑。宜少波动
2、饮食养生:补气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燕麦、黄豆、黑豆、山药、薏苡仁、菜花、胡萝卜、香茹、豆腐、马铃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狗肉、鳝鱼、鳜鱼、樱桃、葡萄、花生、人参、黄芪、紫河车、比目鱼、大枣等。 药膳如:黄芪鸡、人参鸡、人参莲肉汤等。 3、四季起居养生:春捂秋少冻,夏温冬平补。谨避风寒,注意休息。

26 5、穴位调养:中脘、神阙、气海 6、药物养生 ①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②补中益气汤(丸) ③参苓白术散
4、运动养生:运动量宜小而少,循序渐进。加强有氧运动锻炼。选用传统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注意习练气功。 5、穴位调养:中脘、神阙、气海 6、药物养生 ①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②补中益气汤(丸) ③参苓白术散

27 血 虚 体 质 一、概念 血虚体质是血液亏虚,脏腑组织失养所致的体质类型。

28 二、体质特征 主症: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症状: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闭经。 舌象:舌质淡白。 脉象:细无力。

29 三、识别要点 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症状为特征。 四、形成原因 1.脾胃虚弱,生化乏源。 2.各种急慢性失血,血液耗损。 3.思虑过度,阴血暗耗。 4.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5.神经不足,精不化血。 6.肠道寄生虫病,耗损血液。

30 五、形成机理 血主濡之,若血液充足,则肌肤面色红润,若血液亏虚,肌肤失养,故肌肤 、面色、口唇、爪甲、舌质淡白无华。血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头晕目眩。神舍血,血虚则心神失养而心悸失眠。经络肌肤失养则手足麻木。女子以血为用,血充则月经按期而至;若血液不足,经血亏乏,则月经量少色淡,经期迁延,甚至闭经。脉细无力为血液亏虚、血脉失充之象。

31 六、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血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全血还原黏度降低,血细胞比容下降,从而降低了血液的粘滞性,在单位容积内所含的血细胞减少使血细胞不易凝聚,凝血因子受到一定的影响,故血液呈稀、淡、清的状态。心功能检查发现血虚组的心功能指数、心输出量等10项指标有明显差异。血虚者微循环的变化为管袢色泽淡红居多,充盈度差,流态多虚线,流速多中度。 血虚证的动物模型有溶血或失血性模型、马利兰注射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虚模型等。

32 七、易患疾病 常见于各种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月经病等疾病之中。 八、养生原则——补血调血

33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2、饮食养生:饮食养生: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花生、莲子、枸杞子、龙眼肉、荔枝、桑椹、菠菜、胡萝卜、金针菜、黑木耳、番茄、乌骨鸡、羊肉、羊血、牛肉、牛肝、猪蹄、猪血、猪肝、驴肉、鹅血、鹌鹑蛋、土鸡蛋、鲍鱼、甲鱼、海参、蜂蜜、牛奶等。药膳调养,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34 4、运动养生:血虚体质的人适合练太极拳、保健气功等。 5、穴位调养:关元、气海、足三里、涌泉。
3、四季起居养生:不可劳心过度,要谨防“久视伤血”。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 4、运动养生:血虚体质的人适合练太极拳、保健气功等。 5、穴位调养:关元、气海、足三里、涌泉。

35 6、药物养生: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复方补益,如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归脾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劳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36 阴 虚 体 质 一、概念 阴虚体质是由于阴液亏损,滋润、濡养、宁静作用不足,而致阴不制阳,出现虚热的体质类型。

37 二、体质特征 主症: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 症状:形体消瘦,头晕目花,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大便干结,尿少色黄,甚则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

38 三、识别要点 主要为三大病理特点:阴虚则热、阴虚则燥;阴虚则失于宁静。以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为临床特征。 四、形成原因 1.先天不足、精血不充,素体阴亏。 2.房劳过度,五志过极,久病不愈,耗伤阴液。 3.外感热病,热邪伤阴,阴液耗损。

39 五、形成机理 基本病机是阴液不足而致滋润、濡养、宁静功能减弱。机体失于滋润则口干咽燥,大便干燥;失于濡养则形体消瘦,头晕目花;宁静功能减弱,则心烦,失眠,脉数。阴虚不能制阳,致虚热内生,故午后潮热,两颧红赤,五心烦热,舌红等。

40 六、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阴虚者机体呈交感神经性增强,尿中儿酚胺排量明显高于正常,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升高,物质代谢增加,钠泵运转增强,机体呈兴奋性增强,所以有烦躁不安、失眠、大便干结、尿黄、发热等症状。 目前,阴虚动物模型的常用造型方法有:辛温燥热饮食法、甲状腺片加利血平法、地塞米松发、高盐饮食法等。药理实验表明,六味地黄丸有降压、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改善神经系统及性腺功能障碍、抗佝偻病、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多方面作用。

41 七、易患疾病 多见于各系统慢性消耗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后期。 八、养生原则——滋养阴液

42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 2、饮食养生:多食水果,少吃辛辣。饮食调理的原则是保阴潜阳,宜芝麻、乳品、甘蔗、蔬菜、鱼类、鸭肉、莲藕、金针菇、梨等清淡食物,更可用燕窝、百合、银耳、龟肉、鳖肉等滋补阴血。 忌食葱、姜、蒜、韭、椒等辛辣烈伤阴之品。

43 3、四季起居养生:要注意“秋冬养阴”的原则调养,居住环境宜安静,选择坐南朝北的房子。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4、运动养生:其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之功,如可经常打太极拳、八段锦、固精功、内练生津咽津的功法等。 5、穴位调养:三阴交、太溪、涌泉、肾俞。 6、药物养生:可选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生地、熟地、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玉竹、桑椹、龟甲等。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44 阳 虚 体 质 一、概念 阳虚体质是由于阳气亏损,温煦、推动、蒸腾、气化作用减弱而出现虚寒的体质类型。

45 二、体质特征 主症: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踡卧嗜睡。 症状: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踡卧嗜睡,口淡不渴,面色白光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象:舌质淡胖。 脉象:微细,或沉迟无力。

46 三、识别要点 以气虚证伴畏寒肢冷等寒象为辨别要点。 四、形成原因 1.先天不足,阳气素虚。 2.年老体虚,命门火衰。 3.久病伤气,阳气亏损。 4.寒邪内侵,损伤阳气。

47 五、形成机理 基本病机是阳气虚衰,温煦、推动、气化功能不足。温煦不足则畏寒肢冷,寒滞血行不畅,面失血荣则白光白。阳气推动无力,则精神萎靡,倦怠无力,踡卧嗜睡。水湿不能气化,则舌质淡胖,尿清便溏。阳虚鼓动乏力,则脉微细;寒则脉迟,虚则无力。

48 六、现代研究 经实验和临床的长期研究,发现阳虚病人尿中儿茶酚胺、环磷酸腺苷排量降低,而环磷酸鸟苷明显升高,导致cAMP/cGMP比值下降,提示阳虚证病人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低下,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还观察到阳虚病人血中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导致CA合成减慢,而致血压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物质能量代谢降低等一系列衰弱性病理变化。1960年邝安堃等首先用氢化可的松制作了阳虚证动物模型,目前已有的造型方法有:醋酸氢化可的松法、醋酸强的松龙法、醋酸氢化泼尼松法、皮质酮发、甲状腺切除法、寒凉药物法。

49 七、易患疾病 常见于各种衰弱性疾病。 八、养生原则——温阳益气

50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多读名人传记和名言警句,多于朋友联欢,多听激昂音乐,振奋精神,避免消沉,乐观对待社会和他人。 2、饮食养生:忌食生冷,多吃温热。应多食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可多食生姜、蒜、大葱。不宜食生冷、苦寒、黏腻之品,如西瓜、黄瓜、冬瓜、苦瓜、芹菜、绿豆、冷冻饮料等。

51 4、运动养生:因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各种球运动。
3、四季起居养生:夏勿贪凉,冬宜温补。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 4、运动养生:因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各种球运动。 5、穴位调养:神阙、气海、关元、中极。 6、药物养生:可选用温阳祛寒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

52 痰 湿 体 质 一、概念 湿痰体质是由于湿痰内阻,导致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所致的体质类型。

53 二、体质特征 主症:痰多易咯,胸脘痞闷,食少口腻。 症状:咳嗽痰多黏稠,色白,痰滑易咯,胸脘痞闷,身体困重,食欲不振,口腻,恶心,呕吐,眩晕,大便溏薄。 舌象:舌体胖大,苔白腻。 脉象:濡缓或濡滑。

54 三、识别要点 以咯痰量多易咯、胸脘痞闷、舌苔白腻为辨别要点。 四、形成原因 1、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损伤脾胃,脾虚失运,水液失于输布,聚湿生痰。 2、淋雨涉水,久居湿地,感受湿邪,湿困脾胃,酿生痰浊。

55 五、形成机理 脾主运化水湿,为生痰之源。脾虚失运或湿邪困脾,水津失于输布而聚湿生痰。痰湿内阻于肺,故咳嗽痰多,黏稠而色白,痰滑易咯。气机被痰浊困阻,则胸脘痞闷,身体困重。痰扰清窍,故头晕目眩。痰湿困阻中焦,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腻,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为湿痰内困之象。

56 六、现代研究 以二陈汤为主,结合临床分型随证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75例,其中单纯型109例,有效105例;喘息型66例,有效59例。 用二陈汤加苏子、五味子、桔梗治疗重型毛细支气管炎80例,结果显效48例,占60%;有效31例,占38.8%;无效1例,占1.2%。 用二陈汤加桃仁、红花治愈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仍经久难以消失的肺部啰音患者63例,作者认为对于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已基本控制,表现为寒湿证者效果好,而对热象者则疗效不满意者。药理实验表明,以二陈汤为主化裁组成的“祛痰降气汤”,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平喘的药理作用。

57 七、易患疾病 多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病。 八、养生原则——燥湿化痰

58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树立乐观主义精神,保持情绪愉快。 2、饮食养生:少食肥甘厚味,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白萝卜、荠菜、紫菜、海带、黑木耳、包心菜、海蜇、洋葱、枇杷、橘柑、白果、薏苡仁、扁豆、红小豆、蚕豆等。 3、四季起居养生: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少用空调,衣服宽松。

59 4、运动养生: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
5、穴位调养:中脘、足三里、水分、神阙、关元。 6、药物养生:方选二陈汤、平胃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60 湿 热 体 质 一、概念 湿热体质是指湿与热合,薰蒸内外,阻遏气机所致的体质类型。

61 二、体质特征 主症:身热身重,黄疸脘胀,下利尿黄。 症状:身热不畅,午后热甚,汗出不畅,头胀或重,身痛身重,渴不多饮,脘腹胀闷;或身发黄疸;或大便泄泻,下痢脓血;或小便短赤,尿频尿痛;或带下色黄秽臭;或遗精。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滑数或濡数。

62 三、识别要点 以身热不扬、脘腹胀闷、下利尿黄、舌苔黄腻等为辨别要点。 四、形成原因 1、湿热病邪,自口鼻而入,蕴阻于内,薰蒸内外。 2、饮食不节,脾胃损伤,聚湿生热,内阻中焦。 3、湿邪生羁,湿热内蕴,郁而化热。

63 五、形成机理 湿热内蕴,薰蒸内外,故发热;热为湿遏则身热不畅,湿热交蒸故午后热甚。湿性黏滞故汗出不畅。湿遏清阳则头胀头重,湿阻经络则身痛身重。湿热内蕴,津不上承故渴而不多饮。湿热阻滞,气机不畅故脘腹胀闷。湿热蕴阻肝胆,胆汁失于疏泄,外溢肌肤则黄疸。湿热下注肠道,大肠传导失司则大便泄泻,下利脓血。湿热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频尿赤尿痛。湿热下注,损伤任带之脉,则带下色黄秽臭;扰动精室则遗精。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64 六、现代研究 革兰氏热色体阳性细菌致病特点类似于火热之邪,本证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有报道,制作乳猪的湿热下注动物模型获得成功,方法是选用健康母猪所产1日至5日龄猪仔,用猪流行性腹泻株病毒制成1:5稀释乳剂,以每头口服10毫升剂量人工感染乳猪,一般在感染后第2天发病,发病率37/39。小猪发病后表现为发热(38℃左右)、恶心、呕吐、拒食、腹泻,舌苔稍增厚而腻,有29/37在发病后2—8天内死亡。

65 七、易患疾病 易发病毒性感冒、伤寒、副伤寒、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胃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盆腔炎、宫颈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多种疾病。 八、养生原则——清利湿热

66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保证睡眠,静养心神 2、饮食养生: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宜食用清热化湿的清淡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赤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鲤鱼、海带、冬瓜、丝瓜、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笋、莲藕、空心菜、萝卜、豆角、绿豆芽等。 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肥甘厚腻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菠萝、荔枝、芒果等温热食品,以及酒、奶油、动物内脏、猪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等更要少吃。

67 4、运动养生: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3、四季起居养生: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居室环境宜清洁通风,清爽舒服。 4、运动养生: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5、穴位调养:肝俞、脾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

68 6、药物调治:常选用薏苡仁、山药、茯苓、赤小豆、绿豆、陈皮、茵陈、车前草、冬瓜皮、淡竹叶等。
①甘露消毒丹:化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热蕴蒸证。 ②连朴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脾胃湿热证。 ③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肝胆湿热证。

69 ④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大肠湿热证。
⑤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膀胱湿热证。 ⑥程氏萆薢分清饮:清热利湿,分清化浊,主治精室湿热证。 ⑦止带方: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主治胞宫湿热证。 ⑧四妙丸:清热利湿,舒筋止痛,主治湿热犯腰证。

70 气郁体质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致的体质类型。
气 郁 体 质 一、概念 气郁体质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致的体质类型。

71 二、体质特征 主症: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 症状: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可为窜痛、胀痛、攻痛,痛胀常随嗳气、叹气、肠鸣、失气后减轻,或随情绪的波动而加重或减轻。 舌象:无明显改变。 脉象:弦。 三、识别要点 以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常随情志波动而加重或缓解为辨别要点。

72 四、形成原因 1.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外伤闪挫等,均可引起气机阻滞。 2.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阻塞,使气的运行发生障碍而致气滞。 3.阳气虚弱,阴寒凝滞,可使脏腑经络之气机不畅,而成气滞。

73 五、形成机理 气机阻滞,运行障碍,不通则痛,不通则胀,故气郁以胀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气机郁阻,故疼痛表现为胀痛、窜痛、攻痛。因嗳气、肠鸣、叹气、矢气可使气机暂时得通,故胀、痛等症可缓解。情志不舒常可导致或加重气郁,故症状之轻重,每随情绪波动而改变。脉弦为气机不利、脉气不舒之象。

74 六、现代研究 用四逆散加郁金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或胸胁及背部胀痛为主,结果治愈32例,占80%;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以四逆散加川楝子、元胡、丹参、大枣为主治疗胃脘痛82例,痊愈34例,好转3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1%。 用柴胡疏肝加减治疗绞痛30例,其中稳定劳累型心绞痛14例,自发型心绞痛16例,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心电图疗效显效3例,改善17例,无变化10例。

75 七、易患疾病 多见于肝、胃、胆、肠、心、肺等脏器以胀闷、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中。 八、养生原则——行气疏滞止痛

76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要保持情绪舒畅,学会发泄,多听轻快音乐,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2、饮食养生:多食一些行气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大麦、荞麦、高粱、韭菜、茴香菜、大蒜、萝卜、洋葱、火腿、刀豆,饮薄荷茶、合欢茶、玫瑰茶等。 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酸枣、李子、柠檬等,以免阻滞气机。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77 3、四季起居养生:多听舒情音乐,多去旅游。
4、运动养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为宜,着重锻炼呼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5、穴位调养:膻中、章门、期门、太冲。 6、药物养生:常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善于舒肝理气解郁的药物,可用越鞠丸、逍遥丸、舒肝丸、舒肝健胃丸、木香顺气丸。

78 血 瘀 体 质 一、概念 血瘀体质是由于血液运行缓慢、瘀血内阻所致的体质类型。

79 二、体质特征 主症:痛入针刺,肿块坚硬,出血紫暗,唇舌爪甲青紫。 症状: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剧。肿块坚硬,按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妇女可见闭经,或血崩、漏下。 舌象:舌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曲张。 脉象:细涩或结代。

80 三、识别要点 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别要点。 四、形成原因 1.气机阻滞,气滞血瘀。 2.血寒凝泣,血脉郁阻。 3.血热煎熬,瘀热互结。 4.气虚无力,血行淤滞。 5.外伤跌仆,出血停留。

81 五、形成机理 瘀血内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瘀血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故疼痛如针刺刀割,部位固定不移。按压则气机更窒,故疼痛据按。入夜血行缓慢,瘀血内阻加重,故夜间疼痛加剧,瘀血凝结,则成肿块,按之坚硬,部位固定,色青紫。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瘀血内阻,则女子月经闭止。血瘀于肠胃,则大便色黑如柏油。瘀血阻络,则舌有瘀斑点,脉细涩、结代。

82 六、现代研究 血瘀在发病过程中涉及到多系统的机能改变,是一复杂的全身病理变化过程,血液流变学、血液循环及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为瘀血的主要生化基础。微循环障碍已被作为血淤证客观诊断指标之一,其微循环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微血管痉挛;②微血管畸形;③微血管内血流减慢瘀滞;④微血管内有血栓栓塞;⑤微血管周围有液体渗出;⑥微血管管壁损害。大量的研究发现,各类血瘀证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处于高、黏、聚状态。实验研究还表明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易于激活,而发生聚集。

83 国内学者已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法、大肠杆菌内毒素发、手术法、动脉结扎法,寒冷刺激法、方血法、高脂饮食法等制作了兔、豚鼠、大鼠的瘀血证动物模型。临床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瘀血理论的基础上,扩展了活血化淤的治疗范围,在治疗冠心病、宫外孕、脑血管意外、急慢性肾炎、闭塞性脉管炎、恶性肿瘤、外伤与骨折等疾病方面取得了一批世人瞩目的成果。

84 七、易患疾病 见于临床各科疾病过程中,以心脑血管病、良性或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 八、养生原则——活血化瘀

85 九、养生方法 1、精神养生:笑一笑,十年少。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2、饮食养生:可常食如山楂、黑木耳、洋葱、茄子、茴香、玫瑰花、红糖、黄酒、葡萄酒、桃仁、木瓜、猴头菌等。对非饮酒禁忌者,适量饮用葡萄酒,对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凡具有寒凉、温燥、油腻、涩滞的食物都应忌食,如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花生米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不可多食,如蛋黄、虾、猪头肉、奶酪等。

86 3、四季起居养生:多运动,少用电脑。 4、运动养生: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 5、穴位调养:神阙、膈俞、肝俞、委中。 6、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三七等。还可用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大黄庶虫丸等。


Download ppt "中医体质养生法 陕西中医学院 高新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