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2
概述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反映了一些病种的特殊发病、传变规律,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非常有力的补充。
3
第一节 六经辨证 概念:是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的不同证候,分为三阳证,三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的辨证方法。
4
第一节 六经辨证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外感热病辨证,也可用于内伤病。 以经络、脏腑为基础: 重点分析外感风寒引起病理变化规律。
第一节 六经辨证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外感热病辨证,也可用于内伤病。 以经络、脏腑为基础: 三阳病证―――病位偏表在腑、正气旺盛、 病势亢奋者 三阴病证―――病位偏里在脏、正气不足、 病势减退者 重点分析外感风寒引起病理变化规律。
5
概念: 太阳病证是指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
一、太阳病证 概念: 太阳病证是指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6
(一)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为伤寒的初起阶段。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证候分析: 寒伤卫阳——恶寒。 经气不利——头身强痛。
概念:太阳经证是指风寒袭表,邪正交争,营卫不和所致的证候。 太阳经证为伤寒的初起阶段。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证候分析: 寒伤卫阳——恶寒。 经气不利——头身强痛。 正气抗邪——脉浮。
7
1、太阳中风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鼻鸣,干呕。 证候分析:营卫失调 表虚证。 卫阳浮外——发热。 风性开泄——汗出恶风。
概念:风邪袭表,导致营卫不和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鼻鸣,干呕。 证候分析:营卫失调 表虚证。 卫阳浮外——发热。 风性开泄——汗出恶风。 肺胃失宣降——鼻鸣,干呕。 辨证要点:恶风,汗出,脉浮缓。
8
2、太阳伤寒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证候分析: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表实证。 寒伤卫阳——恶寒。
概念: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的证候 。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证候分析: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表实证。 寒伤卫阳——恶寒。 卫阳抗邪——发热。 经气阻滞——头项强痛,身体疼痛。 肌腠致密——无汗而喘。 寒邪束表——脉浮紧。 辨证要点:无汗,恶寒,身痛,脉浮紧为主。
9
(二)太阳腑证 概念:太阳经证不解,邪气循经人腑,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的证候。 太阳蓄水 太阳蓄血证。
10
1、太阳蓄水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 经证不解——发热,恶寒,脉浮。
概念:太阳经气内传,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停蓄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 经证不解——发热,恶寒,脉浮。 邪与水结——少腹满,小便不利。 气不化津——消渴。 水停肾中——饮水即吐。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少腹满。
11
2、太阳蓄血证 概念:太阳经邪化热内传,热与瘀互结于少腹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证候分析: 瘀热互结——少腹急结,或硬满。 瘀热扰神——如狂、发狂,善忘。 气化无妨——小便自利。 瘀血下行——大便色黑如漆。 脉道不利——沉涩、沉结。 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为主。
12
二、阳明病证 概念:指伤寒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 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病因:太阳病经证不解,内传阳明; 少阳失治,邪热传入阳明; 素体阳盛,初感外邪入里化热。 病机:胃家实。实指邪气亢盛。 证候分析: 邪热独盛——不恶寒,反恶热。 里热蒸腾——身热,汗出。 热促血行——脉大。
13
(一)阳明经证 临床表现: 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 大渴引饮,气粗,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证候分析:邪热弥漫,里实热证。
概念: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肠中尚无燥屎内结所表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 大渴引饮,气粗,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证候分析:邪热弥漫,里实热证。 邪热弥漫——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面赤。 热盛伤津——口大渴引饮。 热邪阻肺——气粗。 实热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14
(二)阳明腑证 概念:指邪热内传大肠,与肠中糟粕互结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15
证候分析:邪热与燥屎内结,里实热证。 腑实热结——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腑气不通——脐腹胀满疼痛,拒按,便秘。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 热盛伤津——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 苔焦黑燥裂。 气机不畅——脉沉实,或滑数,沉迟有力。 辨证要点: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脉沉实。
16
三、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 口苦,咽干,目眩,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证候分析:邪正分争,枢机不利,半表半里。
概念:指邪犯少阳经,正邪交争,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口苦,咽干,目眩,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证候分析:邪正分争,枢机不利,半表半里。 邪正相争——寒热往来 经气不疏——胸胁苦满 胆热上炎——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犯胃——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肝胆受病——脉弦。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17
四、太阴病证 概念: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里虚寒证。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泻泄,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证候分析:脾阳虚衰,寒湿内阻,里虚寒证。 寒湿内阻——腹满时胀、疼痛。 脾失健运——食不下,大便泻泄。 胃失和降——呕吐。 寒失温煦——口不渴,四肢欠温。 鼓动无力——脉沉缓而弱。 审证要点:腹满时痛,腹泻等虚寒表现为主。
18
五、少阴病证 概念: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全身阴阳衰惫,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位:心肾。 主要脉症: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有寒化,热化证。
19
(一)少阴寒化证 概念: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以畏寒肢冷、下利清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证候分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里虚寒证。 阳失温煦——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 四肢厥冷。 火不暖土——下利清谷,呕不能食。 阴盛格阳——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审证要点:无热恶寒,下利,肢冷,脉微细。
20
(二)少阴热化证 概念:指少阴阴虚阳亢,病性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寐、舌尖红、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阳亢,里虚热证。 火扰心神——心中烦热,不得眠。 阴亏失润——口燥咽干。 阴虚阳亢——舌尖红赤,脉细数。 审证要点:虚烦不得眠及阴虚内热表现为主。
21
六、厥阴病证 概念:伤寒病发展传变的最后阶段,表现阴阳对峙,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证候。 临床表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证候分析:阴阳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热盛伤津——消渴。 肝胃气逆——气上撞心。 肝胃火炎——心中疼热。 下寒: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审证要点:消渴,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22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循经传: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越经传: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 太阳病传少阳病;少阳病传少阴病。 表里传:表里两经相传 太阳病传少阴病;少阳病传厥阴病。
23
2、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传入,病邪径直入于三阴病。
3、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 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4、并病: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者。 太阳阳明并病,太阴少阴并病。
24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概 说 概念: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外感温热病分为卫、气、营、血四类病证。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概 说 概念: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外感温热病分为卫、气、营、血四类病证。 意义: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 卫分证:主表,肺与皮毛。 气分证:主里,胸、膈、胃、肠、胆。 营分证:邪入心营,心、心包。 血分证:邪热最重,心、肝、肾。
25
一、辨卫气营血证 (一)卫分证: 概念:温热病邪侵犯袭肤表,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候分析:肺卫失宣。 卫分郁热——发热重。 卫失温煦——微恶风寒。 肺失宣发——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伤津——口干微渴。 风热舌脉——舌边尖红,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主。
26
鉴别诊断: 太阳伤寒 温病卫分 共同点:均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病邪: 风寒 风热 途径: 皮毛而入 口鼻而入 病位: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 病机: 汗伤卫阳 热邪伤阴、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 发热重恶寒轻 无汗不渴 有汗口干微渴 脉浮紧 脉浮数
27
(二)气分证 概念:温热之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病位:肺、胃、胸膈、胆、肠。 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里热亢盛。 里热炽盛——身热甚,不恶寒,心烦。 热盛伤津——汗出,口渴,尿赤。 实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8
兼症: 1、邪热壅肺:咳喘,胸痛,咯痰黄稠(肺失宣降)。 2、热扰胸膈:心烦懊憹,坐卧不安(心神不宁)。 3、热结肠道:日晡潮热,腹胀疼痛拒按(腑气不通)。 狂乱、谵语(热扰心神) 大便秘结,热结旁流,下利秽臭稀水 苔黄燥,焦黑起刺,脉沉实(实热内结)。 4、热郁胆经: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 审证要点: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9
(三)营分证 概念:指温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温病较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病因: 气分证不解,邪热传入营分。 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称逆传心包。 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起病即见营分证。
30
证候分析: 热灼营阴。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 热扰心神——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热伤血络——斑疹隐隐。 营分舌脉——舌红绛,脉细数。 审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为主。
31
(四)血分证 概念:温热病邪深入血分,导致动血、动风、耗阴,以发热、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深重的阶段。 病位: 心、肝、肾三脏。
32
1、热盛动血: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则昏狂,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红绛,脉细数。
2、热盛动风: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 3、热盛伤阴: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手足蠕动,脉虚细。
33
病因: 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 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 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
34
证候分析: 热盛动血 血分实热。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 热扰心神——躁扰不宁,甚或昏狂。 热迫血行——斑疹显露,出血诸症。
热盛动血 血分实热。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 热扰心神——躁扰不宁,甚或昏狂。 热迫血行——斑疹显露,出血诸症。 热盛血壅——斑疹紫黑,舌深绛,脉细数。 热盛动风 热灼筋膜:抽搐,项强,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 阳气内郁——四肢厥冷,热深厥深。 筋脉挛急——脉弦数。
35
热盛伤阴 阴虚阳亢——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阴虚失养——口燥咽干,耳聋形瘦。 精血不充——脉虚细。 阴虚生风——手足蠕动。 审证要点: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为主。
36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 1、顺证:由卫分传气分、营分、血分。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转虚。
2、逆传:邪入卫分,不经气分,直接深入营、血分。 逆传是顺传中的特殊类型,但病情较重。 此外,还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37
第三节、三焦辨证概要 概念:是吴鞠通根据三焦部位概念,将外感温热病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 内容: 上焦病: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 中焦病: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下焦病: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病性: 上焦病:温病初起阶段(手太阴肺)。 中焦病:邪入阳明,燥化,里实热燥证。 邪入太阴,寒化,湿温病。 下焦病:肝肾阴虚,温病末期。
38
一、上焦病证 概念:温热病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以发热汗出、咳嗽气喘、或谵语神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可见肺卫同病,邪热壅肺,逆传心包。 临床表现: 1、肺卫失宣: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咳嗽,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 卫气失宣——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痛。 肺失宣降——咳嗽。 肺卫失宣——脉浮数,两寸独大。
39
2、邪热壅肺: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
里热蒸腾——但热不寒,汗出口渴。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 里热舌脉——苔黄,脉数。 3、逆传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里热炽盛——高热。 阳气内郁——肢厥(热厥,胸腹灼热,手足腕部以下逆冷)。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昏愦不语,舌謇。 热灼营阴——舌质红绛。
40
二、中焦病证 临床表现: 1、燥热内结: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燥裂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概念: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以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1、燥热内结: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燥裂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邪热蒸腾——身热面赤,呼吸气粗。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 燥屎内结——腹满便秘。 热盛伤津——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 燥热舌脉——苔黄燥,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41
2、湿热郁阻: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吐,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湿遏热伏——身热不扬,头身重痛。 脾失健运——胸脘痞闷,大便不爽,溏泄。 胃失和降——泛恶欲吐。 湿热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数。 审证要点: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
42
三、下焦病证 概念: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少苔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1、肝肾阴虚: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 阴虚内热——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燥咽干,脉虚大。 阴精失充——神倦,耳聋。
43
2、虚风内动:手足蠕动,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时时欲脱。
筋脉失养——手足蠕动,瘛疭,心中憺憺大动。 阴精欲绝——神倦脉虚,时时欲脱。 审证要点: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少苔。
44
第四节、经络辨证概要 概念: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病因病位病性及病机的辨证方法。
原理:脏腑病变时,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可出现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的刺激的敏感异常,皮肤色泽改变,可作为辨证依据。 适用: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在针灸、推拿中最常运用。 一、十二经脉病证特点 1、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病症与经脉循行部位有关。如肝经受邪见胸胁少腹病。
45
2、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 如心脏病见胸痛、肩背痛、臂内后缘疼痛。 3、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如脾经病见胃经病症。 二、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 由其所循行的部位和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