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2 本章的内容: 六淫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瘟疫邪气 病因学说 内伤七情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痰 饮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痰 饮 三、病理代谢产物形成的致病因素 瘀血 结石 四、其他致病因素

3 概 述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病因学的形成与分类 1.《内经》阴阳分类法: 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 生于阴——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2. 《金匮》传变途径分类法(分为三个途径):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 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 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5 病因学的形成与分类 3.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外所因:六淫 内所因:七情
不内外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

6 现代常用病因分类法: 1)外感性致病因素六淫;疠气; 2)内伤性致病因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常
3)病理代谢产物形成的致病因素 痰饮;瘀血;结石 4)其它致病因素

7 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1.直接询问法 2.辨证求因法:中医探究病因的主要方法。 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
辨证求因——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又称“审证求因”。

8 病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致病的外感病因 (一)六 淫 (二)戾 气

9 六 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内生五邪:疾病过程中体内所出现的风、寒、湿、 燥、火五种病理变化。

10 六 淫 的 基本概 念 六淫产生的因素: 1.气候变化异常,如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机体适应范围。
2.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

11 各种致病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 发病 (发芽) 正气不足 (种子)

12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13 1 .风 邪 春季主气,四季均见 概念: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善动不局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14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其性开泄--- 腠理疏松,汗出,恶风。 易袭阳位:易侵犯体表、阳经和上部(头、面),如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其性开泄--- 腠理疏松,汗出,恶风。 易袭阳位:易侵犯体表、阳经和上部(头、面),如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15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 风邪为病,其病位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eg:风痹(行痹)
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①发病快、急 , ②变化多、传变快 eg:风疹

16 (3)风性主动: 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如眩晕、震颤、抽搐等。

17 (4)风为百病之长: 致病广泛:如风邪为病,四季均见 诸邪先导:为其它邪气的先导,如风寒、风 热等。 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18 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 风邪袭表:恶风,微发热,汗出,头痛,鼻塞流涕, 喷嚏,咽喉干痒和不 适,舌苔薄白,脉浮缓
风客肌肤:皮肤瘙痒,瘾疹,局部麻木 风袭经络: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口噤, 抽搐,角弓反张,振颤,蠕动 风袭关节:游走性关节疼痛

19

20 2 . 寒 邪 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 概念: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21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阴气盛 “阴盛则寒” 伤阳—温煦气化失责,见寒证。“阴盛则阳病” 寒伤肌表——伤寒:恶寒
寒—阴气盛 “阴盛则寒” 伤阳—温煦气化失责,见寒证。“阴盛则阳病” 寒伤肌表——伤寒:恶寒 寒邪直中于里——中寒:如寒邪直中脾胃见 脘腹冷痛

22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临床表现: 寒遏卫阳: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等。 寒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
寒中少阴:恶寒肢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23 (2)寒性凝滞 主痛 凝滞: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寒痹(痛痹):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则重

24 (3)寒性收引 收引:收缩和牵引。 寒可以使筋脉、血脉、毛窍收缩闭塞 气机收敛 筋脉挛急。 寒伤肌表,毛窍闭塞 表现---恶寒,发热,无汗。
寒伤肌表,毛窍闭塞 表现---恶寒,发热,无汗。 寒客经络关节 表现---屈伸不利作痛,冷厥不仁。 气机收敛 筋脉挛急。 寒客血脉 表现---头身疼痛,脉紧。

25 屈伸不利:如图所示

26 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 寒客肌表─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脉浮紧 寒客经络气血─冷痛,得温痛减 寒客脏腑─腹痛、呕吐或腹痛泻泄,腹胀, 纳呆

27 3、暑邪 暑夏季主气,具有明显季节性, 只发生在夏至以 后,暑邪纯属外邪。

28 伤暑与中暑的区别: 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 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

29 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阳邪: 夏季主气 火热所化 暑 邪 暑邪伤人多见高热、面赤、脉洪大、心烦闷乱
暑 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阳邪: 夏季主气 火热所化 炎热: 高热上炎,扰动心神 暑邪伤人多见高热、面赤、脉洪大、心烦闷乱

30 升散:上升发散。暑,入气分,开腠理。 暑 邪 汗大出 : 伤津 口渴,尿短赤。 耗气 倦怠乏力,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升散:上升发散。暑,入气分,开腠理。 汗大出 : 伤津 口渴,尿短赤。 耗气 倦怠乏力,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 气随津脱,津气两伤, 可见口渴尿少,气短乏力。 暑 邪

31 (3)暑多挟湿 临床同见: 暑热症:发热、烦渴症。 湿阻症: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暑 邪

32 4、湿 邪 长夏主气,阴雨连绵,湿气最重。 概念: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33 概 念 湿邪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 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成。

34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①湿邪困脾:泄泻、水肿、尿少等。 ②湿阻胸膈:胸膈满闷。
③湿阻中焦:脘痞腹胀,食欲减退。 ④湿阻下焦: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

35 (2)湿性重浊 ①湿浊在上:面垢眵多; ②湿滞大肠:大便溏泄、下痢脓血; ③湿浊下注: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 ④湿淫肌肤:湿疹浸淫流水。

36 症状的黏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滞涩不畅。如:肌肤粘腻,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大便排泄不爽,小便滞涩不畅。
(3)湿性粘滞、弥漫 症状的黏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滞涩不畅。如:肌肤粘腻,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大便排泄不爽,小便滞涩不畅。 病程的缠绵性——如湿温、湿疹、湿痹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长,缠绵难愈 病位的广泛性------不局限,内而脏腑,外而皮毛,经络血脉无处不到

37 湿 邪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为病,多侵及人体下半部 如大小便失常,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

38 5、燥 邪 秋季主气,气候干燥。

39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40 概 念 秋季主气,气候干燥。 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 温燥:感夏火之余气——发于初秋,燥与热合。
概 念 秋季主气,气候干燥。 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 温燥与凉燥的区别: 温燥:感夏火之余气——发于初秋,燥与热合。 凉燥:感近冬之寒气——发于深秋,燥与寒合。

41 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 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为病,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 如 干: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尿少便干
燥 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胜则干,燥性收敛,伤人津液 燥邪为病,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 干: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尿少便干 涩:皮肤干涩皲裂,毛发不荣。

42 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 邪

43 燥 邪 (2)燥易伤肺 肺燥失润:燥易影响肺之宣降,出现 干咳少痰, 痰黏难咯, 痰中带血, 甚则喘息胸痛。

44 6、火(热 ) 邪 火(热)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火热旺于夏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45 概 念 火邪与热邪的区别: 同: 皆为阳盛,都属外感邪气,致病相同。 异: 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
概 念 火邪与热邪的区别: 同: 皆为阳盛,都属外感邪气,致病相同。 异: 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 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 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或目赤肿痛等。

46 热 上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炎, 炎热:高热,恶热。 上,多见上部症状:尤以头面部多见。
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或流脓等。

47 (2)火热易内扰心神 心为火脏,心主神明 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 重者,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症。

48 热 干 乏 (3)火热易耗气伤津 火热之邪迫津外泄,汗大出伤津 热盛耗津,直接伤津。 汗出过多 伤津:口渴,尿少,便干。 耗气:倦怠,乏力。
汗出过多 伤津:口渴,尿少,便干。 耗气:倦怠,乏力。 热淫于内---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火热迫津外泄,气随津脱---体倦乏力,少气懒言。

49 (4)火易生风动血 生风——热极生风:动血——热迫血妄行 火热邪气 灼肝筋 筋脉失养 肝风内动 耗阴液 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火热邪气 灼肝筋 筋脉失养 肝风内动 耗阴液 高热,神昏,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 火热邪气 加速血行 迫血妄行 吐血,衄血 灼伤血络 发斑各种出血证

50 (5)火易致肿疡(疮痈) 火热之邪 聚结于局部,腐肉成脓 —疮疡:红、 肿、热、痛、脓。 “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

51 (6)火易扰心神 心主神志 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

52 二、疫气(戾气) 概念: 传染途径: 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空气传染 口鼻侵入 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
由外入内,为外感性致病因素

53 戾气的致 病 特 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54 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条件 气候因素:自然界的反常变化 环境因素:环境卫生不良 预防措施不当 社会因素


Download ppt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