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消毒灭菌与废物处置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 2012年9月22日 2017/3/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消毒灭菌与废物处置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 2012年9月22日 2017/3/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消毒灭菌与废物处置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 2012年9月22日 2017/3/6

2 实验室操作规范 消毒灭菌 废物处置 2017/3/6

3 生物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2017/3/6

4 实验室感染的传播链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硬件: 实验室的设计建造 设备的配置 个人防护装备 软件: 严格的管理规程 良好的操作规范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预防接种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传播 易感宿主 规程/设备 潜伏期 医学监测 硬件: 实验室的设计建造 设备的配置 个人防护装备 软件: 严格的管理规程 良好的操作规范 2017/3/6

5 基本原则 1.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 岗证书; 2. 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 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
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 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 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 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掌握其细节; 2017/3/6

6 3.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 掌握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 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3.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 掌握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 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4. 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 要点。 2017/3/6

7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范包括: 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规范 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针对感染性材料、危险化学品、放射性核 素等的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2017/3/6

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危险 微生物气溶胶吸入 刺伤、割伤 皮肤、黏膜污染 食入 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 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2017/3/6

9 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产生的微生物气 溶胶可分为两大类:飞沫核气溶胶和粉尘 气溶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产生的微生物气 溶胶可分为两大类:飞沫核气溶胶和粉尘 气溶胶 两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都 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 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粒子 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 2017/3/6

10 1、粒径大于100m 沉降很快;(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小) 2、粒径小于 50m 在0.4s内就扩散开;
2017/3/6

11 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规范 2017/3/6

12 一、BSL-1 和 BSL-2 实验室 2017/3/6

13 (一)实验室的进入 1.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 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获得性 感染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 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或动物房。 2. 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 告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标明传 染因子、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人姓名、电话、 以及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3.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 工作人员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5.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2017/3/6

14 2017/3/6

15 2017/3/6

16 (二)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1.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
2.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 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 手套/双层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 随后必须洗手。 3.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 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 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喷溅物的污染、碰撞或人 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面 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2017/3/6

17 5.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 6.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7.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 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与日常服装放在 同一柜子内。 2017/3/6

18 2017/3/6

19 2017/3/6

20 办公室 2017/3/6

21 (三)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 1. 严禁用口吸移液管、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或舔标签。 2. 所有的实验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的形成。
3. 应限制使用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 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外,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 用于移液或用作其他用途。 4.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 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 时,处理后,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 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处理情况,保存相关记录。 2017/3/6

22 6.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 张才能带出实验室。
5.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 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 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 的污水处理系统。 6.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 张才能带出实验室。 2017/3/6

23 (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 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 物品。
2.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 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 洁再利用之前,必须先清除污染。 4. 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或国际 相关规定。 5. 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 的纱窗。 2017/3/6

24 2017/3/6

25 2017/3/6

26 (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 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实验 室安全或/和操作手册。
2. 实验室应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并建立制度。 3. 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 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 - 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 -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作手册。 - 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 危险、 掌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 考核后方可从事 相关实验室工作。 2017/3/6

27 4.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5. 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 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 档 案。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操作生物因 子 或实验室内潜在的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 或 检测。 2017/3/6

28 二、BSL-3实验室 除下列原则以外, BSL-3实验室其余的运行规范 与BSL-1和BSL-2实验室相同。
2. 张贴在实验室入口门上的国际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应注明生物安全级别以及管理实验室出入的负责人 姓名,并说明进入该区域的所有特殊条件,如免疫 接种状况等。 3. 实验室防护服应为长袖、背面开口的隔离衣或连 体衣,应穿着鞋套或专用鞋。实验室防护服不能在 实验室外穿着,且必须在清除污染后再清洗。最好 使用一次性连体防护服。 2017/3/6

29 4. 开启各种潜在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均必须在生物安 全柜或其他类似的防护设施中进行。
4. 开启各种潜在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均必须在生物安 全柜或其他类似的防护设施中进行。 5. 有些实验室操作,或在进行感染了某些病原微生 物的动物操作时,必须配备呼吸防护装备。 6. 实行双人工作制,严禁任何人单独在实验室内工 作。 7. 实验记录未经可靠消毒不得带出实验室。通常使 用传真进行原始记录的传输。 8. 工作人员应开展健康监测。应收集并妥善保存工 作人员的基线血清(分装、保存)、并定期体检 和采集血清。 2017/3/6

30 9. 每天早、晚测体温,有相应的体征或身体不适者 不宜进入实验室工作 要求进入BSL-2以上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必须身体 状况良好
(1)发热、妊娠、其他因素造成的抵抗力低下者; (2)已在实验室控制区连续工作4h以上人员; (3)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者。 2017/3/6

31 三、BSL-4实验室 除下列原则外, BSL-4实验室的其余运行规范 与BSL-3实验室相同。
1.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以及离开实验室时,要求更 换全部衣服和鞋。 2. 工作人员要接受受伤或疾病状态下紧急撤离程 序的培训。 3. 在BSL-4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与实验室外面的 支持人员之间,必须建立常规情况和紧急情况 下的联系方法。 2017/3/6

32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规范 2017/3/6

33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以使操作者免受 气溶胶的攻击,但并不能避免溅出、破 裂发生对操作者造成的威胁。
任何造成安全柜内气流紊乱的不良操作, 都会危及操作者的安全。 生物安全柜的性能应定期进行检测。 2017/3/6

34 一、操作准备 1. 每次使用前检查生物安全柜的正常指标(风速、 气流量和负压)。 2. 使用时不打开观察窗。
3. 开始工作之前,列出实验所需物品的清单,先用 75%乙醇消毒物体表面后将所需物品放入,以避 免双臂频繁进入破坏气流。 4. 打开风机5-10min,调整好操作椅的高度,使操 作者的脸部在工作窗口之上。 5. 注意窗式报警器和气流报警器。 2017/3/6

35 二、物品摆放与防污染措施 1. 尽量少放仪器和物品,只摆本次需要的。 2. 摆放物品不要阻塞气口的空气流通,尽量靠后。
3. 废物容器/袋必须放在安全柜内。 4. 安全柜内洁净物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在不同区 域,操作按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 5. 操作尽量在工作台中央或后部,注意动作对定 向气流的影响。 6. 工作用纸不允许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7. 尽量减少操作者背后人员的走动、快速开关实 验室的门。 2017/3/6

36 2017/3/6

37 2017/3/6

38 2017/3/6

39 2017/3/6

40 洁净物与污染物分开放置 2017/3/6

41 2017/3/6

42 2017/3/6

43 2017/3/6

44 2017/3/6

45 三、明火的使用 禁止在柜内使用本生灯(改变气流、 破坏滤板)。 可用微型的电灼烧器进行细菌接种, 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接种环。
紫外灯对于生物安全柜不是必需的。 2017/3/6

46 生物安全柜内感染性材料溢洒的处理 当发生少量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 即用浸满消毒液的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 部的所以物品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更换手套, 不论是摘下手套还是更换手套都要消毒洗手。 若发生大量溢洒,液体会通过生物安全柜前面或后 面的格栅流到下面去,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的物品都 应该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生物安全柜,在确保生物 安全柜的排水阀被关闭后,可将消毒液倒在工作台 面上,使液体通过格栅流到排水盘上。所有接触溢 出物品的材料都要进行消毒和/或高压灭菌处理。 2017/3/6

47 2017/3/6

48 四、生物安全柜污染的清除 ☆ 在实验结束时,包括仪器在内的生物安全柜里的 所有物品应清除表面污染后,才能移出安全柜;
☆ 在实验结束时,包括仪器在内的生物安全柜里的 所有物品应清除表面污染后,才能移出安全柜; ☆ 在每次使用前后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 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杀灭任何 微生物),但不包括送风滤器的扩散板; ☆ 在每天实验结束时,应擦拭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 面、四周以及玻璃的内外侧等部位以清除表面的 污染。 ☆ 在对目标生物体有效时,可以采用漂白剂溶液或 75%酒精来消毒。在使用如漂白剂等腐蚀性消毒 剂后,还必须用无菌水再次进行擦拭。 2017/3/6

49 生物安全柜污染的清除 ☆研究试剂溢漏或泼洒后,立即清除污染物及污 染的表面
☆在更换HEPA过滤器或内部维修之前,必须对已 用于感染性材料工作的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 ☆在生物安全柜维护、更换过滤器、以及性能测 试或重新安置之前,必需消毒 ☆最普通的气体消毒方法:甲醛熏蒸 ☆大多数安全柜允许24小时连续工作。如果要关 闭的话,则应在关机前运行5min以净化内部的 气体。 2017/3/6

50 禁用 非必需 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不要擦拭送风滤器的扩散板!!! 2017/3/6

51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2017/3/6

52 仪器使用中的相关危险 干燥器 爆裂、瓶子碎片和感染性物质飞出 培养物搅拌器,混合器,搅拌器 产生气溶胶、喷溅和溢出 皮下注射针头 意外接种
产生气溶胶或感染性物质溢出 离心机 产生气溶胶、溅出和管子破裂 超速离心机 管子破裂 高速搅拌器,组织匀浆器 飞沫、渗漏和容器破裂 超声波破碎机、超声波清洁器 产生气溶胶、听力受损、皮炎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 产生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 水浴 微生物生长,叠氮化钠和一些金属形成爆炸复合物 2017/3/6

53 一、吸管和移液器的使用 1. 为防止感染,严禁用嘴吸液。应使用机械移液装 置。
2. 所有的吸管都应该有棉塞以减少对移液器或吸球 的污染。建议使用带有滤芯的吸头。在BSL-2及 以上级别实验室中,最好避免使用玻璃吸管。 3. 对于感染性材料不能用吸管吹打来达到混匀的目 的,操作时吸管应放入操作液面下的三分之二处, 以防止产生气泡和气溶胶。从吸管吹出液体时也 不要太用力,吸管内的液体应自动流出,不要强 制性排出预留液。 2017/3/6

54 6. 为防止从吸管滴落的感染性物质发生扩散,工作 台表面应放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材料,使用后应 按感染性废弃物予以处理。
4. 污染的吸管应立即浸没在含有适宜的消毒剂的防 破碎的容器里。在处理之前,应浸泡足够长的时 间。盛装废弃吸管的容器(不锈钢盒子)应放在 生物安全柜里 5. 严禁用带有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吸液 6. 为防止从吸管滴落的感染性物质发生扩散,工作 台表面应放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材料,使用后应 按感染性废弃物予以处理。 2017/3/6

55 2017/3/6

56 2017/3/6

57 2017/3/6

58 2017/3/6

59 二、离心机的使用 离心可能造成的伤害途径 离心机机械故障 实验器材故障,如离心管等 产生气溶胶; 操作者失误。 2017/3/6

60 1. 所有离心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格机械性能, 根据厂家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离心机位于适宜位置和高度,工作人员能看见离 心桶,便于进行各项操作。 3. 离心管和标本容器根据厂家要求选用,最好使用 塑料制品,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必须在安全 柜内打开盖子。 2017/3/6

61 4. 使用转头时应注意转头盖与转头型号是否匹配。 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 安全柜内进行。空离心桶配平时应该用蒸馏水 或70%乙醇、异丙醇,不应使用盐水和次氯酸 盐溶液。离心管内液面水平距管口应留出一定 空隙,以确保离心过程中液体不会溢出,尤其 是使用角转头时更要注意。(密封的离心桶/安 全杯) 2017/3/6

62 5. 应该每天检查在特定的转速下,离心杯的内表 面有无污物。离心转头和离心桶应每天检查有 无腐蚀点以及极细的裂缝,以确保安全。离心 桶、转头和离心机腔每次用后都应该消毒。每 次用后,应该把离心桶倒放,以排净离心配平 的液体。 2017/3/6

63 2017/3/6

64 2017/3/6

65 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必须要高度警惕离心 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风险。
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必须要高度警惕离心 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风险。 -大型离心机上应加装负压罩,以及时吸出离心 机排出的气体,并排至实验室的过滤通风系统, 在BSL-3及以上级别实验室尤其要注意。 -所有的离心管必须带盖密封,其开启应在安全 柜内进行。 -微型离心机则可放在安全柜内离心,但要注意 其对安全柜气流的影响。 -如果不能在安全柜内离心也无负压罩,则必须 将密封的转头在安全柜内打开。 2017/3/6

66 2017/3/6

67 2017/3/6

68 2017/3/6

69 三、搅拌器、振荡器、混匀器和超声波破碎仪的使用
1. 使用的管子、盖子、杯子或瓶子都应该保持完好,无裂隙、无变形。盖子、垫圈应恰好配套,保持完好。 2. 在混匀、振荡和超声波破碎过程中,器皿内的压力会增大,含有感染性材料的气溶胶可能会从容器和盖子间的空隙逸出。推荐使用塑料的,特别是聚四氟乙烯(PTFE)器皿,因为玻璃可能会破裂。 2017/3/6

70 4.在操作结束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容器。 5.操作人员使用超声波破碎仪时,应有耳部听力 保护装置。
3.当使用匀浆器、振荡器和超声波破碎仪时,应 有防护装置,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使用涡旋 振荡器时,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的 容器必须为密闭的,以避免产生气溶胶和发生 液体溅洒。 4.在操作结束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容器。 5.操作人员使用超声波破碎仪时,应有耳部听力 保护装置。 2017/3/6

71 2017/3/6

72 2017/3/6

73 四、组织研磨器的使用 使用玻璃的研磨器时,应戴上手套,手里再垫 上一块柔软的纱布后操作。塑料(PTFE)的 研磨器更安全。
组织研磨器应该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和开启。 2017/3/6

74 五、冰箱和速冻器的使用和保养 1. 冰箱、低温冰箱和固体干冰盒要定期除霜和清扫。 及时去除在贮存过程中已破裂安瓿、冻存管。在 清扫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配戴面部保护装置并戴 手套。清扫后进行消毒处理。 2. 保存在冰箱里的容器等,都应有清楚的标签,标 注内容物的科学命名、贮存日期和贮存人姓名。 无标签的和过期的材料应高压灭菌后丢弃。对于 冰箱内的储存物应有详细的目录。 3. 除非有防爆措施,严禁将易燃液体保存在冰箱里, 冰箱的门上应张贴这方面的注意事项。 2017/3/6

75 2017/3/6

76 2017/3/6

77 六. 冻干机的使用 1. 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在BSL-3或以上级别实验室进行冻干。
2. 冻干机排出的气体要经过HEPA过滤并将排出管道插入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 3. 对于冻干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产生的冷凝水应收集入消毒液容器中并高压灭菌处理。 4. 冻干机的机舱恢复到室温后用适宜的消毒液擦拭。 2017/3/6

78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与 防护规范 2017/3/6

79 一、实验室内标本的安全操作 (一)标本容器
1. 用于装盛感染性标本的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为了保证安全,最好采用塑料制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 标本的容器应当坚固,不易破碎,盖子或塞子盖好后不应有液体渗漏。所有的标本都应存放在容器内。 3. 容器应正确地贴上标签以利于识别,标签上应有样品名称、采集日期、编号等必要的信息。 4. 样品的有关表格和/或说明不要绑在容器外面,而应单独放在防水的袋子里,以防止发生污染而影响使用。 2017/3/6

80 为防止发生意外渗漏或溢出,在实验室内运输标本时,应使用金属的或塑料材质的第二层容器(如盒子)。
(二)标本的实验室内运输 为防止发生意外渗漏或溢出,在实验室内运输标本时,应使用金属的或塑料材质的第二层容器(如盒子)。 -- 第二层容器中应该有标本容器的支架,将标本容器固定在支架上,以使其保持直立; -- 第二层容器应耐高压或者能抵抗化学消毒剂的腐蚀,以便定期清除污染。 -- 容器封口处最好有一个衬圈,以防止发生渗漏。 2017/3/6

81 2017/3/6

82 1. 大规模接收标本的实验室应在专用的房间或区域 进行。
(三)标本的接收 1. 大规模接收标本的实验室应在专用的房间或区域 进行。 2. 对于病原已知的按国家规定可在BSL-2操作的病 原微生物或未知的感染性材料,最低应在一个专 用区域或房间接受,并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外包 装,操作人员应穿防水的防护服,戴生物安全专 用口罩和眼罩、手套。 2017/3/6

83 3. 按国家规定需要在BSL-3或以上级实验室操作 的病原微生物或标本,应按国家规定的防护等 级,在相应级别的实验室的安全柜内打开,并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保证安全。
2017/3/6

84 (四)标本包装的打开 1. 接收并打开标本包装的人员应受过防护培训(尤其 是处理破裂的或渗露的容器)并应知道所操作标本 的潜在的健康危害,操作时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2. 所有标本应该在生物安全柜里打开包装,同时备有 消毒剂以便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标本泄漏。打开包 装前应先仔细检查每个容器的外观、标签是否完整, 标签、送检报告与内容物是否相符,是否有污染以 及容器是否有破损等,要登记详细的报告单并记录 处置方法。 3. 接受标本应由2人进行。 2017/3/6

85 二、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的要领 1. 为避免接种物从接种环上脱落,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以最大限度减少抖动。 2.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不用本生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 3.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4. 要高压灭菌和/或丢弃的废弃的标本及培养物应放在防渗漏的容器里,如实验室用的医疗废物专用袋,这些袋子是耐高压的。高压消毒后放入废弃物容器前,标本的顶部应标明是安全的(如用高压标签)。 5. 应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消毒。 2017/3/6

86 三、避免感染性物质吸入或接触的规范 1. 在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中释放的较大颗粒和小液滴 (直径大于5μm)会很快落在操作台表面以及操作 者的手上,为了避免污染,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 实验人员做实验时要避免触摸嘴、眼和面部。 2. 严禁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东西以及储存食品和饮 料。 3. 实验室内不许咬笔、嚼口香糖。 4. 实验室内不许化妆和配戴隐形眼睛。 5. 在任何可能导致潜在的传染性物质溅出的操作过程 中,应该保护面部、眼睛和嘴。 2017/3/6

87 四、避免传染性物质接种的规范 1. 要尽力避免由破裂的或有缺口的玻璃器皿引起的 传染性物质的意外感染。尽量以塑料器皿代替玻 璃器皿。应用塑料吸管替代玻璃吸管。 2. 锐器如皮下接种针(针头)、玻璃吸管和碎玻璃 可导致实验人员感染,因此锐器要小心操作。 3. 为减少注射器和针头造成的意外事故,应尽量少 用注射器和针头(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开启瓶塞, 这样就可以用吸管代替注射器和针头)。必须使 用注射器和针头时,要采用锐器保护装置。 2017/3/6

88 2017/3/6

89 注射器的使用规范 运用正确的实验室技术,如: — 吸液时要小心,尽量减少吸液体时产生气泡
— 避免使用注射器混匀感染性的液体;如果使 用,保证针的端部在容器的 液面下,并且不 要太用力。 — 从胶塞瓶中拔出针管前,要用适当的抗感染 材料浸湿的脱脂棉包裹针头 和塞子。 — 不允许向空气中直接排放注射器的气泡,将 多余的液体或气泡推入用抗感染材料浸湿的 脱脂棉或有脱脂棉小瓶中。 2017/3/6

90 不要重新给针头盖帽或夹针头。使用针头锁定型 注射器,以防针头和注射器分离,或者使用一体 的一次性注射器。
不要用注射器代替移液管 不要重新给针头盖帽或夹针头。使用针头锁定型 注射器,以防针头和注射器分离,或者使用一体 的一次性注射器。 感染性材料的所有操作都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对动物进行接种时要固定。滴鼻或者口腔接种时, 使用钝的针头或套管,并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使用后用专用容器收集高压灭菌,妥善处理。 2017/3/6

91 2017/3/6

92 2017/3/6

93 2017/3/6

94 五、血清分离的实验技术规范 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1. 操作时要戴手套及配戴眼睛和粘膜保护装置。
2. 只有良好的实验室技术才能避免溅出和气溶胶 产生,或将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吸取血液及 血清时要小心,不要倾倒。严禁用嘴吸液。 2017/3/6

95 3.吸管用后应完全浸没在适当的消毒液里,并且 在处理之前,或洗刷及灭菌再利用前要浸泡足 够长的时间。
4.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等,加盖后应当放到 适当的、防渗漏的容器中,以备高压和/或焚烧。 5.应备有合适的消毒液,用以随时清除溅出物及 溢出物。 2017/3/6

96 2. 安瓿里如果有棉塞或纤维塞,应先用 砂轮在安瓿外表面的棉塞或纤维塞中 部挫一划痕。
六、开启含冻干传染性物质安瓿的技术规范 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1. 首先消毒安瓿的外表面。 2. 安瓿里如果有棉塞或纤维塞,应先用 砂轮在安瓿外表面的棉塞或纤维塞中 部挫一划痕。 2017/3/6

97 3.于划痕处打破安瓿以前,先在手里垫一块酒精 浸透的棉花再握住安瓿,以免扎伤或/和污染手 部。不同的操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轻轻地移去安瓿顶部并将其按污染物处理。 5.如果棉塞或纤维塞仍然留在安瓿上,则将其用 灭菌镊子除去。 6.向安瓿内缓慢地加入液体以重悬内容物,避免 产生泡沫。 2017/3/6

98 七、含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的储存规范 1. 含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不要浸入液氮,因为破 损的或密封不好的安瓿在移动时可能会破裂或 爆炸。
2. 如果要求以非常低的温度保藏,安瓿也只应保 存在液氮上面的气相中。否则,传染性物质应 该保存在低温冰柜或在干冰中。 3. 实验室人员在从冷藏处拿出安瓿时,要配戴手 和眼睛保护装置。 4. 通过这种方式贮存的安瓿在从冷藏处拿出时应 对外表面进行消毒。(可用耐冻塑料管) 2017/3/6

99 八、对血液、体液、组织和排泄物的防护规范
(一)标本的收集、贴标签及运输 1. 应始终坚持标准的防护措施;所有操作都要戴手套完成。 2. 从病人或动物身上采集血液应由受过训练的人员完成。 2017/3/6

100 4.管子应放在适当的容器里以备运往实验室和在 实验室内运输。标本表格应放在防水的袋子或 信封里。接收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以防污 染。
3.进行静脉采血时,应以专用的一次性安全真空 采血器代替常规的针头和注射器,这样可使采 集到的血液直接流入有塞子的运输管和/或培养 管,并且针头用后可以自毁。 4.管子应放在适当的容器里以备运往实验室和在 实验室内运输。标本表格应放在防水的袋子或 信封里。接收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以防污 染。 2017/3/6

101 2017/3/6

102 (二)标本管或标本容器的打开 1. 标本管应该在生物安全柜里打开。 2. 必须戴手套。推荐使用眼部和粘膜保护装 置(护目镜或面罩/头盔)。
3. 防护服外应再戴一个塑料围裙。 4. 打开标本管的塞子时,应在手里先垫上一 块吸水纸或纱布再握住塞子,防止溅出。 2017/3/6

103 (三)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薄膜和涂片的操作 用显微技术检测固定并染色的血液、痰和排泄物等标本时,可能并未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所以这些涂片等物品应用镊子来操作,妥善保存,并且在丢弃以前要消毒和/或高压灭菌。 2017/3/6

104 (四)对组织标本的操作 应使用福尔马林固定。
应避免进行冰冻切片。如果必须进行的话,应罩住冷冻机,操作者戴防护面罩。消毒时,仪器的温度至少应升至20℃。 2017/3/6

105 (五)自动化仪器的使用 (超声波破碎仪、涡旋振荡器等)
仪器应是密封的,以防止小液滴和气溶胶 扩散。 溅出物应收集到密闭的容器里,以备进一 步的高压或其他相关处理。 仪器每次使用完后都应根据厂家的说明书 进行消毒。 2017/3/6

106 (六)对玻璃和“锐器”的使用 尽可能以塑料器皿代替玻璃器皿。 注射器不应用作吸管 2017/3/6

107 (七)消毒 推荐使用次氯酸盐和高级消毒剂进 行消毒。一般新配制的次氯酸盐溶液有 效氯含量应为1g/L,但用于消毒溢出的 血液,有效氯含量则应为5g/L。戊二醛 可用于表面消毒。 2017/3/6

108 生物安全实验室 消毒与灭菌 2017/3/6

109 意义 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消毒/灭菌-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生物标本传递 通风系统 实验人员携带/感染 排水 2017/3/6

110 定义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 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 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 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 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2017/3/6

111 消毒、灭菌的原则 明确消毒/灭菌的主要对象, 针对实验过程及 其微生物种类,选择消毒方法,确定消毒剂量。 及时消毒 彻底消毒 有效消毒
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对物品的破坏,对环境的 影响 费用经济 2017/3/6

112 及时消毒 当试验微生物污染实验环境时,应立 即 停止实验,用相应有效的消毒液 进行消 毒处理,
当试验微生物污染实验环境时,应立 即 停止实验,用相应有效的消毒液 进行消 毒处理, 如实验室被空气和气溶胶传播的病原 微 生物污染时,应立即关闭实验室 进行消 毒处理。 2017/3/6

113 可能污染的物品带出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 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前应该进行彻底灭. 菌或消毒处理。菌毒株和相关样本应对
可能污染的物品带出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 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前应该进行彻底灭 菌或消毒处理。菌毒株和相关样本应对 样本的载体和包装容器表面进行严格灭 菌或消毒处理然后才可带出。且在取出 样本时应对载体进行再次消毒处理,对 包装容器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 2017/3/6

114 盛装污染微生物实验耗材的容器应有足量的消 毒液,用过的耗材立即浸没在消毒液中。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擦洗、消毒工作台面、地面,开启紫外线灯等 照射1小时以上。生物安全3级和生物安全4级 实验室、层流实验室应在实验结束后继续保持 空气循环30min以上。 2017/3/6

115 实验废弃物应立即进行灭菌或消毒等无 害化处理。 试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应立即清洗消毒 双手,洗脸,必要时应洗澡,更衣。
为防止意外,微生物实验操作台应备有 有效的消毒剂及时对可能溅洒出的污染 物进行消毒处理。 2017/3/6

116 彻底消毒 对需消毒的物品应采取彻底的消毒措施, 不留死角。消毒液浸泡消毒时,要将被 消毒物品全部浸没在消毒剂中,对有管 腔的物品,应将消毒液灌入管腔,排除 气栓。消毒剂擦拭消毒时,要将消毒液 擦拭带需要消毒物品的所有表面并保持 充分作用时 间。 2017/3/6

117 消毒对象的选择要根据试验情况而定,. 凡是可能接触试验微生物的实验器材、. 试验环境(包括台面、地面、墙壁、空
消毒对象的选择要根据试验情况而定, 凡是可能接触试验微生物的实验器材、 试验环境(包括台面、地面、墙壁、空 气)、人员(人体及防护用品等)均应 采取相应消毒处理。 2017/3/6

118 有效消毒 (一) 要根据消毒对象和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 适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1. 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选用 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 对受到分枝杆菌、真菌、亲水病毒等病原微生 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 3. 对受到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 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2017/3/6

119 4.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如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 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 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6. 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 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消毒液 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2017/3/6

120 (三)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测定消毒或灭菌效 果。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 大修后应通过性能检测,证明可以有效使用。
(二)消毒器械和消毒液应有卫生部许可批件, 消毒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应按照说明书 标示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 使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连续使用的消毒 剂应定期测试有效成分含量并及时更换。 (三)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测定消毒或灭菌效 果。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 大修后应通过性能检测,证明可以有效使用。 2017/3/6

121 减少人体伤害、物品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一) 根据被消毒物品的理化性状,选择相容性好的消 毒剂。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 汽灭菌;金属、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 用干热灭菌。畏热、畏湿,畏腐蚀以及贵重物品, 可选择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 (二)用于人体消毒的消毒剂应选择对人体皮肤粘膜刺 激性较小的消毒剂。 (三)用于环境消毒的消毒剂,要严格按照消毒对象、 目标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程度,以其达到有效消毒、 又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合理选择消毒剂使用浓度和 作用时间。 2017/3/6

122 GB 19489—2004 标准中关于消毒部分的要求 6.1 BSL-1实验室 2)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 9) 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2017/3/6

123 消毒内容 人-防护、淋浴、洗手 病原微生物标本-标本处理、过程防护 实验室-空气、表面、过滤系统、排水 实验器材 2017/3/6

124 手的消毒 (一) 实验室工作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 尽量采用自动洗手设备,如采用非自动洗手设备,水 龙头开关宜用脚踏式或长臂式。使用瓶装式液体皂, 洗手后可用一次性纸巾、最好用烘干机烘干。 (二) 离开微生物实验室前,脱掉工作服后,应进行手 的清洗(见图)。离开生物安全3级或生物安全4级实验 室时,脱防护服前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一次,脱防护 服后再次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每次冲洗1min左右。 标准的洗手方法,见下图。 (三)手消毒可使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 液,如0.5%洗必泰醇、0.2%新洁尔灭醇、75%乙醇或 异丙醇3—5ml,擦于手指、手掌、手背揉搓2~3min。 2017/3/6

125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1.掌心对掌心搓擦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2017/3/6

126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2017/3/6

127 医疗废物处置 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处理。 废水按GB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处理 。 2017/3/6

128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定义 相关法规 分类目录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 2017/3/6

129 定义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017/3/6

130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2017/3/6

131 分类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 险的医疗废物。 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 物尸体等。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 险的医疗废物。 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 物尸体等。 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 学物品。 其他: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 2017/3/6

132 感染性废物分为6种 1.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 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 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 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 生的生活垃圾。 3.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 废弃的血液、血清。 6.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 染性废物。 2017/3/6

133 感染性废弃物归纳为3类 血液、排泄物和其他体液及其污染的 物品; 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的生活垃圾; 实验室菌毒株及含菌毒株的培养基。
2017/3/6

134 一般管理 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有专门的部 门或专(兼)职人员管理; 相关人员的培训与防护措施; 处理做好记录,转运时,用联单管理;
禁止邮寄和通过铁路、航空运输,禁止 水运,禁止与旅客同运。 2017/3/6

135 容器 设置三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 黑色袋装:生活垃圾, 黄色袋装:医用垃圾(感染性废弃物),
特殊标志袋:直接焚烧的污物、放射性废弃 物和其他特殊的废弃物。 使用的污物袋应坚韧耐用、不漏水,并 首选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污物袋。 2017/3/6

136 储存 不得露天存放; 不超过2天; 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 活动区、生活垃圾存放区; 定期清洁和消毒。 2017/3/6

137 运输 工具:防漏防渗; 规定的时间和路线; 2017/3/6

138 处理 集中处理的原则 高度危险性物品就地消毒后再集中处理 不易集中处理,自行处置的废弃物要符合 下列要求: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 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2017/3/6

139 微生物标本废弃物和容器处理 非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还氧乙烷灭菌、 消毒剂浸泡:
含氯消毒剂2000-5000mg/L min。 二氧化氯1000mg/L 30min。 过氧乙酸1%(10000mg/L) 5-30min。 2017/3/6

140 实验室空气消毒(有人条件下) 一般可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 条件许可时可采用排气扇人工机械通风。
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将其置于有利 室内空气循环的位置,按说明书连续开 机达到规定时间后,即可起到空气消毒 作用。 层流实验室、P3、P4实验室的空气消毒。 2017/3/6

141 实验室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 紫外线:1.5W/m3 30-60min 臭氧:密闭20-30mg/m3 30-60min
过氧乙酸:1g/m3 (15%7ml /m3 )120min 甲醛: 25ml/m3,12h,相对湿度70% 多聚甲醛: 10g/m3,12h,相对湿度70% 2017/3/6

142 物体表面 含氯消毒剂1000-3000mg/L 30-60min。 二氧化氯1000mg/L 30min。
污染区和清洁区拖把应专用,不得混用。 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水 清洗干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 曝晒后备用。 2017/3/6

143 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 原则: 凡直接或间接接触临床标本或试验微 生物的器材,均应作消毒处理。 2017/3/6

144 耐热耐湿物品 金属器材、玻璃器皿可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 菌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 的灭菌。
1. 压力蒸汽灭菌:121℃灭菌时间为20~30min; 132℃灭菌时间为4-6min。 2. 干热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干热灭菌器内, 灭菌条件为:160℃ 2h,170℃ 1h ,180℃ 30min。 2017/3/6

145 玻璃器材 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1h后取出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洗净沥干,使用前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2017/3/6

146 塑料、橡胶、无纺布制品 1. 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等 使用后应放入污物袋内集中销毁。
2. 耐热的塑料器材可用0.5%—1.0%肥皂液或洗 涤剂溶液煮沸20min,然后清水洗净沥干后, 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3. 不耐热的塑料器材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 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 以上,然后清水洗净沥干。 2017/3/6

147 4. 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可直接浸入 1%盐酸溶液中2小时以上。
5. 橡胶手套、吸液球等受污染后可用0.5%-1.0% 肥皂液或洗涤剂溶液煮沸20min,然后清水洗 净沥干。 6. 棉织工作服、帽子、口罩等放入专用的污物 袋中,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有明显 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随时喷洒消毒液消毒或放 入专用的污物袋中,送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2017/3/6

148 仪器设备类 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酶标仪、PCR 扩增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 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受传染性 强、高抗力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环氧乙 烷气体消毒处理,较大型物件可用甲醛熏蒸。 离心时离心管未封闭、或破裂、传染性样液外 溢,离心机内部应用75%医用酒精重复擦拭2 次,将整机封闭放入环氧乙烷消毒柜,在温度 为54℃,相对湿度为80%,环氧乙烷气体浓度 为800 mg/L的条件下,作用6h。 2017/3/6

149 无应用价值的纸质品应按医疗废弃物处 理或焚烧处理。
纸制品: 对于必须保留的纸质品,如原 始记录等,放入环氧乙烷消毒柜,在温 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环氧乙烷 气体浓度为800 mg/L的条件下,作用6h。 无应用价值的纸质品应按医疗废弃物处 理或焚烧处理。 2017/3/6

150 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牢 固,符合气密性要求。高效过滤器在更 换前应消毒,更换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或 焚烧。
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 阀,不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 熏蒸消毒。 2017/3/6

151 排水 专用独立消毒系统:设备/池 液氯、二氧化氯、臭氧 2017/3/6

152 过程消毒设备 进出消毒脚垫 喷雾器 消毒剂 2017/3/6

153 实验室消毒效果的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 物理监测 一般可通过温度表、热电偶、压 力表直接监测柜室内温度、压力变化。
1. 物理监测 一般可通过温度表、热电偶、压 力表直接监测柜室内温度、压力变化。 2. 化学监测 是利用化学指示管(卡)、化学 指示胶带,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 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3. 生物监测 是利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 (ATCC7953,SSIK31)芽孢的死亡情况来 判 断是否达到灭菌效果。该法是上述三种监 测 方法中最为可靠的方法。 2017/3/6

154 1. 化学检测 使用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 间的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 否达到灭菌条件。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 1. 化学检测 使用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 间的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 否达到灭菌条件。 2. 物理检测 将热电偶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探头 分别放于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观察温度 上升与持续时间。 3. 生物检测 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芽 孢菌片监测灭菌效果。 2017/3/6

155 (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 物理监测法 采用紫外线辐照度计测定,普通型 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μW/ 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 /cm2为合格。低于此值者应及时更换。30W高 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W/cm2为合 格。 2017/3/6

156 2. 化学监测法 采用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 测,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 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2. 化学监测法 采用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 测,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 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3. 生物监测法 一般采用自然菌杀灭试验法进 行检测。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载体照射定量 法进行检测。试验微生物在无特殊要求时,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 (8099)、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芽孢 与白色念珠菌(ATCCl0231)为指示菌。 试验组杀灭率均≥99.90%判为消毒合格。 2017/3/6

157 (四)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每次灭菌均应以化学指示胶带作为灭 菌过程的标志;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生物指示物用枯 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监测 灭菌效果。 2017/3/6

158 实验器材灭菌效果监测应在灭菌处理 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检测。一般采 用无菌试验法。
(五)实验器材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器材灭菌效果监测应在灭菌处理 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检测。一般采 用无菌试验法。 2017/3/6

159 广义的皮肤黏膜消毒包含手消毒。 应该说手消毒是皮肤黏膜消毒的一种特 例。消毒效果监测主要做细菌菌落总数 检测和致病菌检测。
(六)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广义的皮肤黏膜消毒包含手消毒。 应该说手消毒是皮肤黏膜消毒的一种特 例。消毒效果监测主要做细菌菌落总数 检测和致病菌检测。 细菌总数≤10cfu/cm2,不得检出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017/3/6

160 (七)、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品和环境表面的污染为不均匀性污 染,各种物品和不同环境表面受污染的 机会不同。因此,进行其消毒效果监测 时应考虑所采样本及其数量应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 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017/3/6

161 层流洁净实验室: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 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八)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平板沉降法、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 层流洁净实验室: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 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细菌总数≤200cfu/3,未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 准备间:细菌总数≤500cfu/m3,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2017/3/6

162 (1)消毒液含菌量≤100cfu/m1,并未检 出致病菌为合格。 (2)无菌器械保存液未检出菌为合格。 2. 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测
(九)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 1. 消毒液中细菌含量检测 (1)消毒液含菌量≤100cfu/m1,并未检 出致病菌为合格。 (2)无菌器械保存液未检出菌为合格。 2. 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检测 2017/3/6

163 谢谢! 2017/3/6


Download ppt "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消毒灭菌与废物处置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 2012年9月22日 2017/3/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