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烘焙歷史與文化 第二節 烘焙食品分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烘焙歷史與文化 第二節 烘焙食品分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烘焙歷史與文化 第二節 烘焙食品分類

2 第一節 烘焙歷史與文化 世界烘焙產業之歷史 台灣烘焙歷史與文化之特色 烘焙市場之未來走勢

3 世界烘焙產業之歷史 談到烘焙歷史與文化,由已知文獻發現烘焙最早應是來自西方,聖經舊約中曾經提及無酵餅,應為最早的烘焙產品;當時缺乏烹煮器材,所以直接將麥榖碾磨成粗粉,加水調成麵糊,置於火上烘烤而成。這種無醱酵的麵食產品對中國烘焙歷史而言,也是很重要的麵食烘焙食品,中國北方之槓子頭或大鍋餅,應為中國最早的麵食烘焙產品。

4 然而在本書中所談之烘焙,主要是指西方之麵包、蛋糕或餅乾類等烘焙食品。
當人類發現野生酵母菌與麵糰作用後,會使麵糰膨脹、產氣,這就是醱酵之開始,也是麵包的起源。在遠古埃及金字塔時代,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酵母製作麵包的記錄。

5 歷史記載在公元三千年前,已知將少量麵粉、水、鹽、馬鈴薯(做為澱粉或醱酵之碳源)與糖混合,經由空氣中的野生酵母醱酵,待麵糰醱酵完成,再摻入麵粉揉成麵糰放在土窯中烘烤,這就是現在所稱之「中種法」。

6 當時人類只知道如何醱酵卻不知原理,直至後來羅馬及西班牙發現使用釀酒之酒渣,經過濾後之酒麴可作為酵母用以醱酵麵糰;雖然在早期是偶然發現,但經過人類科學的進步,酵母菌利用工業化培養、繁殖以及多功能之研究,才有今日烘焙產業之發展。

7 西方烘焙產業之歷史,由可考據之文獻了解,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使用木炭加熱的封閉式烤爐烘烤麵包;數世紀後,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生產模式,所以記載麵包製作的歷史是由古羅馬時代開始的。當羅馬帝國滅亡後,麵包的製作技術也隨之衰退,直到中世紀後期,烘焙和麵包製作才重新成為貴族的重要事業。在法國的麵包師傅特別成立了協會,目的是保護和發展其技藝,截至今日,法國麵包、蛋糕及糕點師傅仍為世界烘焙界之泰斗。

8 烘焙產業之快速發展是到19世紀中葉,並造就今日烘焙產業之繁盛,迄今許多廣受喜愛之產品都是出現在19世紀;20世紀由於經濟之快速成長、機械工業之進步、教育普及化之影響,提昇原有之烘焙技術,配合冷藏或冷凍冰箱到多元化烤爐之設計,加上物流系統及連鎖店之興起,為烘焙食品提供了最佳條件。故在21世紀之初,烘焙產業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食品,而是結合技術、技藝與文化之產業。

9 台灣烘焙歷史與文化之特色 1949年之前,台灣烘焙產業受日本殖民之影響,以糕餅類做為主流;但1949年之後,由大陸撤退來台之烘焙業界,利用已有之歐美烘焙技術,帶動本省傳統糕餅店投入並經營麵包、蛋糕。當時是利用木炭、焦煤或木屑為燃料,烘焙時將烤盤送入烤爐中烘焙,火源設於烤爐之中央兩邊加熱者稱為羅宋爐;另一種稱為大英爐,其火源設於爐側。

10 由最初之家庭式小規模生產,到以國家政策輔導各職業高中普設烘焙學科,及職訓局之烘焙技術士檢定考試,使得烘焙食品之發展欣欣向榮,成為食品工業重要之一環;由家庭式轉變成連鎖店及工廠等大規模生產,結合麵粉工業、製糖工業、乳蛋品、餡料業、添加物、包裝材料及機械工業之末端金字塔型產業,產品變化多、小而精、小而美,年產值也已高達四百億台幣。

11 過去我國烘焙人才的培育是依循傳統師徒相授的訓練方式,這種方法所強調的只是技藝面,所重視的只是師傅的手藝,並無理論根基可尋,缺乏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如:成本控制、營養均衡、衛生安全等,因而無法造就出具有國際觀及現代觀的烘焙專業人才。

12 有志從事烘焙工作者,必須接受學校的理論教育,從中學習到烘焙的歷史淵源、產品的分類、原料的特性、配方的制定、製作的方法、生產的規劃、機器的種類與功能、設備的使用,以及管銷的方法、成本的計算、人事管理與職掌、工廠管理、品質管理、衛生管理等,上述都是從事或經營烘焙產業者必須擁有的基本知識。

13 烘焙市場之未來走勢 生產製造面之觀點 消費市場之觀點

14 生產製造面之觀點 目前已由生產導向改為市場導向,產品最先是從量少樣多改變為量多樣少,但量販店、大賣場及連鎖超商之興起,使得產品必須依市場之需求,成為量多且多樣化之生產模式。 一般傳統之手工製作生產,必須進展為機械化自動生產,才具有競爭力。 為配合市場流通之大量需求,如何縮短配送時間、增加配送速度及頻率,並配合冷藏或冷凍作業是當務之急。

15 消費市場之觀點 目前市場之經營方式,迫使傳統的家庭式麵包店已無法與專業麵包、蛋糕店相比,唯有產品品質高、技術獨特才能佔有市場;複合式商店之市場,優點在於提供座位,可供應麵包、蛋糕、咖啡、飲料等,如:葡吉、85℃等;蛋糕專賣店則全力主攻蛋糕市場,如:紅葉蛋糕、白木屋等;最主要之烘焙市場應屬連鎖超商及大賣場(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cvs),受到便利商店大舉搶攻麵包、蛋糕市場。

16 其優勢在於: 消費族群屬於平民性質,客源廣大。 可直接上架購買,便宜又方便。 可進入鮮食工廠加工後再上架,多量又多樣。 而像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等西方速食餐飲店,講求服務快速、衛生良好且品質穩定,搶佔烘焙產品之重要市場-餐飲市場,並經由工廠進行量產,利用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做為訴求,也是不可忽略之市場。

17 對於以喜餅或餅乾等烘焙產業之市場走勢來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產品在台灣已嚴重衰退,主要是由於人口減少、不婚族增加,導致喜餅市場已呈現飽和狀態;加上餅乾產品水活性低、保存期限長之特性,可直接進口成本較低之國外產品;目前國內大廠皆已停止生產,移往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國家生產,再回銷台灣。

18 第二節 烘焙食品分類 定義 範圍

19 定義 首先要對21世紀之現代烘焙食品作一定義說明,就是除了從事生產製作,再經適當包裝的麵包、蛋糕、中式點心、西式點心、餅乾等之烘焙食品製造工廠外,也應跨及上游原、物料供應及下游加工、販售等領域。

20 範圍 本書所指烘焙食品之分類,以麵包、蛋糕、西式點心、中式點心及餅乾之烘焙食品為主。

21 麵包 蛋糕 西式點心 中式點心 餅乾

22 麵包 定義 分類

23 定義 指原料經過混合、攪拌、醱酵、搭配或包裹特殊配料並做成預期之形狀、逕行再度醱酵、膨脹、烤焙、冷卻、包裝等而得之製品(包括:主食麵包、餐包、甜麵包、三明治及其他類似品)。

24 分類 硬式麵包:包括法國麵包、大蒜麵包等。 軟式麵包:包括白土司、全麥土司等。 軟式餐包:包括小餐包、漢堡餐包等。
甜麵包:包括紅豆麵包、菠蘿麵包等。 美式甜麵包:包括肉桂卷、咖啡麵包等。 裹油麵包:包括丹麥麵包、可頌麵包等。 特殊麵包:包括雞蛋牛奶麵包、辮子麵包等。

25 蛋糕 定義 分類

26 定義 指各種原料混合、攪拌後,經烤焙、成型、冷卻、裝飾、包裝等而得之製品(包括:麵糊類蛋糕、乳沫類蛋糕、戚風類蛋糕及其他類似品)。

27 分類 麵糊類(batter type):如布丁蛋糕。 乳沫類(foam type): 戚風類(chiffon type):如戚風蛋糕。
蛋白類(meringue type):如天使蛋糕。 海綿類(sponge type): 如海綿蛋糕。 戚風類(chiffon type):如戚風蛋糕。

28 西式點心 定義 分類

29 定義 係指西式非主食類之麵製點心類食品,其加工程序一般較少經過醱酵過程者。

30 分類 派類(pie)。 比薩類(pizza)。 鬆餅類(puff pastry)。 奶油空心餅類(cream puff)。
道納司(doughnuts)或甜甜圈類。 其它。

31 中式點心 定義 分類

32 定義 係指各種蒸、煮、烤、炸、煎之傳統中國式米、麵食品。

33 分類 中式米食類點心 中式麵食類點心

34 中式米食類點心: 米粒類:例如油飯、八寶飯、糯米腸、肉粽…等。 漿(粿)粉類:發粿、碗粿、蘿蔔糕、米苔目、湯圓…等。
熟(糕)粉類:鳳片糕、糕仔崙、豬油糕…等。

35 中式麵食類點心: 水調(和)麵類:水餃、蒸餃、燒餅、油條、鍋貼、蘿蔔絲餅…等。 發麵類:饅頭、發糕、開口笑、菜肉包、黑糖糕、蒸蛋糕…等。
酥(油)皮類:蛋黃酥、綠豆凸、太陽餅、白豆沙月餅…等。 糕(漿)皮類:台式月餅、廣式月餅、鳳梨酥、綠豆糕、桃酥…等。

36 餅乾 定義 分類

37 定義 按中國國家標準定義以麵粉為主,添加糖類、油脂、乳製品添加糖類、油脂、乳製品、蛋類、核果、澱粉、可可粉、調味劑、膨脹劑、香料、乳化劑、著色劑等其他合法添加劑作為原料,調製成麵糰或麵糊,經成形、烘焙而成之產品,或再經油脂、果醬、巧克力、糖霜、棉花糖等裝飾(或夾餡)而成之產物。

38 分類 酥脆餅乾類(cracker)。 柔潤餅乾類(cookie)。 夾心餅乾類(cookie sandwich)。

39 THE END… 回目錄


Download pp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烘焙歷史與文化 第二節 烘焙食品分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