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烹饮方式的演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烹饮方式的演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烹饮方式的演变

2 一、茶的历史 1.茶的发现 * 茶叶最早的药用记录在公元前2780年。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神农像

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所谓“神农氏”,就是指“炎帝”;说明我国茶的饮用,是起源于“三皇”时代。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民间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我国饮茶,是始于悠远的史前时代。

4 我国茶叶作为饮料的最早记载是西汉末年(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记有“晨起早扫,食了洗涤,烹茶尽具,舍已盏藏……武阳买茶,”提到了“烹茶、”“盏藏、”“买茶”等词句。
史籍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茶叶作为羹饮(蒸或煮成糊状物),即当饭菜。

5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茶蜜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说3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茶了。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 。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三国《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芼之。” ” 5

6 2.茶的名字 茶有文字记载已有4千多年了。 成书于秦汉间的古文字书《尔雅,释木》:“苦荼”。
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 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等。 自唐代后统一:陆羽《茶经》将“荼”改为”茶”.

7 古代对茶的描写 秦汉间,《尔雅,释木》:“苦荼”,
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

8 茶字的变化: 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 唐至今:茶、茗。

9 茶字的来历: 1200多年 源于:唐代上元初年, 《茶经》,陆羽(733--804)著,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
书写统一:茶,荼字减去一横——茶 读音统一: Cha,至今 1200多年。

10 英文Tea的来历—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出去: 茶,福建省厦门方言中,音 “退”,音“TEY”。
在明末清初,西方国家远洋船队来华贸易时,将“退”音“TEY”译成“TEA”。 从此以后英文TEA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茶名。

11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茶树原生于中国, 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茶树, 利用茶叶, 创造饮茶文化 演变过程:药用 食用 饮用 送礼、收藏

12 1、药用: 唐代,《三皇本纪》:神农氏“始尝百叶,始有医药”。 神农氏发现茶,作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古人又将茶作祭品,是药用观点的反映。

13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 * “茗,苦,寒,破热气, 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 “茗,苦,寒,破热气, 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宋-苏东坡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同七碗茶”。

14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
----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悦志。下气消食,破热气,除瘴气,清头目,治中风昏愦,治伤暑,治热毒赤白痢,止头痛------”

15 2、食用: 古人打猎肉食多,从生嚼茶叶到煮食茶叶,古人发现茶叶可助消化, 茶叶 + 粮食——煮“茶粥”、“羹饮”,
茶鲜叶—焯煮—捞起—调料—茶食佐餐。 如:云南——“凉拌茶菜”, 以茶为主的“茶餐馆”“茶菜” 海南的“茶饭”

16 打油茶—祛寒健体 打油茶工具 打油茶佐料

17 3、饮用:解渴、提神、保健三结合。 饮茶汤比饮水解渴,并发现可提神,解乏,故煮成茶汤备饮。 在牧区掺入牛奶共饮, 南方山区用作擂茶、打油茶。
早期的茶汤,既是流质食品,又是解渴的饮料

18 4.送礼、收藏—文化、时尚

19 唐煮 → 宋点 → 明泡 ↓ ↓ ↓ 煮茶 → 点茶 → 泡茶 吃茶 吃茶 喝茶
三、饮茶方式的演变 唐煮 → 宋点 → 明泡 ↓     ↓   ↓ 煮茶 → 点茶 → 泡茶 吃茶 吃茶 喝茶

20 1.唐煮: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备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放盐调成咸味,茶粉撒人锅内稍煮,即舀入茶碗,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道喝下去————谓之“吃茶” 。

21 茶圣——陆羽,唐代 陆羽著: 《茶经》 我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 陆羽: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陆羽像

22 旧时“煮茶” :烧水开→调味盐→撒茶粉入锅→煮沸→舀入茶碗→连汤带茶粉→“吃茶”。 现代煮茶:水开→投茶→煮沸→喝茶去渣。

23 2.宋点: ——“点茶”。 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用沸水冲泡茶粉、饮用。
用汤瓶烧水,瓶有柄有流,先冲少量开水调匀,谓之“击沸”,再冲至满,饮用。 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

24 茶筅 茶糊糊

25 日本茶道用具

26 3.明泡: 过程:茶→加入沸水→冲泡→饮茶水(留渣)。
做法:茶汤与茶渣分离开来,饮茶留渣,不再强制喝茶同时吃茶粉渣,喝完了续水,谓之一开二开三开,先浓后淡,喝茶一般不论碗数,而讲开头。 “明泡”特点:改为整叶茶冲泡,不再碾末 ——“粉改叶”、“饮茶留渣”,可观可赏。

27 与泡茶相配套的茶具: “碗泡口饮”,即一套三件头:盖碗 “壶泡杯饮”,瓷茶壶、茶杯,
明泡: 与泡茶相配套的茶具: “碗泡口饮”,即一套三件头:盖碗 “壶泡杯饮”,瓷茶壶、茶杯,

28 “明泡”在饮茶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促进宜兴紫砂茶壶时兴起来:造型多变化,并可画可雕,品茶玩壶派生出来。 *促进多种茶类出现:发明白茶、乌龙、红茶、黑茶和花茶。 *品质因素区别增多:明清时在绿茶基础上相继增加色香味形的评比。


Download ppt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烹饮方式的演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